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高职学生信仰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探析——基于海

发布时间:2015-12-15 11:28

摘 要:本文根据对海南省高职院校信仰状况的调查,在总结高职学生当前信仰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高职学生信仰教育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高职学生信仰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生; 信仰教育; 原因; 对策

       信仰是一个古老而常青的课题,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信仰的方式、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高职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特殊群体,其信仰状态不仅影响到自身的前途和发展,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前途及社会的稳定。况且目前国内学术界系统研究高职学生信仰的成果甚少,而专门针对海南高职院校的研究基本上是空白。因此本课题组从高职学生的角度研究信仰教育是非常有价值的。
  
  一、高职学生信仰教育现状
  通过本调研组对海南高职学生的信仰调查,当前高职学生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信仰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第一,信仰教育趋向务实,目标定位不明确,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明显弱化,仅占43.1﹪;第二,信仰教育的内容缺乏针对性,信仰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其中信仰宗教或对宗教感兴趣的队伍不小,占23.6﹪;相信命运和八字、手相、血型、星座等伪科学的人数分别占15.8﹪、17.7﹪;第三,对信仰教育的满意度不容乐观,仅有10.6﹪的学生认为大学课堂会影响到信仰的确立。可见,高职学生信仰教育已陷危机,引导高职学生树立科学理想和崇高信仰迫在眉睫。
  
  二、影响高职学生信仰教育的因素
  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在市场经济条件影响之下,面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高职学生难以用已有的知识解释,对现实的困惑与失望,加上伴随经济全球化出现的各种思潮,干扰着高职学生科学信仰的确立。通过调查表明,影响高职学生信仰教育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 个人和家庭因素
 1、个人成长与人生经历的束缚
  作为90后的高职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之下,视野开阔,思想活跃且信息观念更新及时,作为独生子女,享受着优越的物质生活,习惯着长辈们的精心呵护,成长之路可谓一帆风顺。而处于人格定型期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待定期的高职学生,由于心理不成熟,容易心浮气躁、缺少社会生活历练,因而面对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环境,无所适从,难以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逃避现实。于是电游、谈情说爱成为他们消磨大学时光的选择。消极的人生态度不自觉地迷失了个人的奋斗目标和正确信仰的发展方向。
  2、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认识模糊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断言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但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国际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陷入低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党内腐败、收入差距拉大、社会不公平、失业等问题和社会矛盾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尚未体现,而资本主义的发展却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当前的现实迫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及共产主义的实现产生了质疑,无法用科学理论对上述问题进行透彻的阐释。根据调查,50.8﹪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不了解,0.61﹪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了解不深。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认识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层面。
  3、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高职学生信仰的形成具有特殊作用,这种建立在婚姻、血缘关系
基础之上的影响是持久的。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教育通过家庭成员的习惯、风俗、生活方式、观念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加上受应试教育、高考指挥棒的升学压力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影响,父母在培养子女成龙成风的观念上重智轻德,过分关注子女的分数,忽视或弱化了在不同阶段适时地对子女进行不同方式、不同内容的信仰教育。“信仰无法解决就业及生存问题”的无用论对高职学生影响至深,以致不少学生还未跳出“学而优则仕”观念的误区,英语证书、专业技能证书、奖学金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和奋斗目标。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
1、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
  改革开放后,社会环境由封闭转向开放,经济体制实现了由计划向市场的成功转型。经济成分、经济利益的多元化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功利化的趋势,过度追求个人发展。调查发现,49.3﹪的学生认为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情感淡漠的原因在于追求物质生活,忽略精神家园的建设,因而出现信仰危机。这种不良风气也感染着象牙塔中的高职学生。不少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入党纯粹是为自己评优拿奖、找工作增加含金量。
  此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监督机制和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导致社会上不良风气和腐败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蔓延。如领导干部以权谋私,权色交易,贪污腐败,严重丧失共产党员的基本信仰,损毁党和政府的形象,有31.7﹪的学生认为党内腐败降低马克思主义的威信。加上社会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攻击和诋毁,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高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选择,甚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产生疑虑。
  2、东西方文化的冲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全球一体化的加速,西方各种文化和思潮如潮水般的涌入中国,两种不同的文化思潮相互撞击。在这场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的交汇中,面对不同文化背景和多种价值观念的选择,对于崇尚自由、民主的高职学生,因认识水平的局限,茫然、疑虑、求新、求异的心理使他们盲目追求西方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调查表明,49.6﹪的学生认为多元信息、文化、思想的冲击是导致当今社会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情感淡漠的重要原因。
  3、宗教文化的熏染
 海南有着深厚宗教文化底蕴,三亚南山寺独有的宗教文化魅力吸引着众多善
男信女的光顾。各大宗教独特的道德规范和戒律对于稳定社会秩序、净化社会空气具有积极作用。它们利用具体、生动和形象化的文学艺术形式将深奥、抽象的宗教思想以艺术化感人形式表现出来,强烈地感染并吸引高职学生。因而,基于对现实社会矛盾的困惑与失望,宗教文化在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备受学生的青睐,有23.6﹪的学生怀疑社会主义,动摇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试图从宗教中寻求精神的寄托。
  4、非马克思主义舆论的负面影响
  知识经济与信息化时代,报刊杂志、影视广播、计算机网络等大众传媒 成为了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深深地影响着高职学生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然而有些媒体为了追求商业效益和轰动性的效应,迎合社会上庸俗之气,不惜将一些低俗、非健康的灰色文化与健康的文化内容掺杂一起,混淆学生的判断。缺乏自制力和分辨力的学生迷失方向,沉溺在网络虚拟世界,渐而淡化甚至动摇马克思主义信仰。
(三)高校思政课教育的影响
 1、信仰教育缺乏实效
 高校思政课是高职学生接受信仰教育的主阵场。然而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
张,教师队伍重职称轻教学,导致敬业精神不强、政治素质不高、业务能力有限。部分教师未能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系统的研究,理解不透彻,加上对社会现实问题缺少调研,以致上课有理说不清、讲不透,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无法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真理的魅力,做到以理服人。
  2、教学内容陈旧,理论脱离实际
  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材处理不灵活,过于追求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忽视了思政课紧扣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中心,一味地引经据典,导致教学内容过于抽象,理论性太强。加上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仍未跳出传统的集体灌输模式,思政课普遍成为教师信誓旦旦宣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场所,难以通过教学达到信仰教育的目的。加上理论与实际的脱节,无法引导学生走出现实生活的困境。
  
  三、加强高职学生信仰教育的对策
  1、立足传统文化的传承,加强高职学生自身修养
  纵观中国教育发展历史,我们会发现不同时期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及事迹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和行为。其偶像地位永驻青年学生思想,并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正确道德评价尺度的形成和坚定政治信仰的树立。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领域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综合素质的较量。个人修养蕴含着价值观念的形成,体现着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面貌。高职学生拥有良好的个人修养,才能乐观地直面人生的挫折,健康全面的发展,形成科学的“三观”,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去看待和分析社会问题,自觉地抵制西方各种腐朽社会思潮的冲击。因而,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感召力,加强高职学生个人修养建设,才能坚定并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
  2、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直接影响着高职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境界。高职学生时时刻刻受着校园文化的熏陶,但职业院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相对滞后。当前,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文化渗透的手段或打着宗教的旗号肆无忌惮地向高职学生宣传西方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来达到腐蚀他们社会主义信仰的目的。对此,我们必须高度警惕,把握好校园文化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适时地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各类校园活动之中,结合专业特色丰富开展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开展文艺活动和参加社会实践,营造一个积极、健康、活跃的校园文化氛围,达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
  3、发挥思政课信仰教育的实效功能
  思政课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渠道。要发挥思政课的实效功能,首先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改变空洞的说教,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深层次理论问题,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模糊意识。此外,还要加快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步伐,不断完善和充实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据高职学生实际整合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研究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同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本理论教育,帮助他们化解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困惑,真正发挥思政课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4、加强网络管理,发挥大众媒体正面导向作用
  网络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是高职学生学习和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也是对高职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重要平台。然而,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带给人们生活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冲击。因而,只有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及时获取并更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过滤和清除各种消极、腐朽、落后的不良信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信仰武装学生的大脑,自觉地提高对网络陷阱等负面因素的辨识能力,才能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导向功能,使高职学生在网络上能时刻接受正面信息和先进文化的熏陶。
  
  总之,信仰教育是一项庞大且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携手努力,齐抓共管,才能达到引导高职学生树立并坚定科学正确信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淑敏.大学生思想政治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2]恭鹰.大学生信仰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核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
[3]武敬杰.影响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的社会因素分析[J].Scientific Researc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China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 2010.

上一篇:新形势下机电类本科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研

下一篇:基于模因论探讨背诵策略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