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5-10-06 15:46
[论文摘要]如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创新,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的整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校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基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培养新型大学生负有重要使命,唯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显示出它的强大生命力。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创新 理论思维
  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的任务,并且对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其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突破传统的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有助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树立创新思维的教育观念,通过创新教学,有效地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培育和激发他们的主体精神,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更新观念,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科学发展
  1、确立引导性的教育观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过程中。当前,我国社会的转型和深刻变革引起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猛烈地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因此而产生新的变化。如何引导大学生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增强应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能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发挥着导向、育人、协调和激励等方面的功能。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十七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论述,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课题。因此,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点以及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特点相适应,作为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采取引导性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的全过程,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荣辱观。
  2、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意义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当我们将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价值选择时,教育便具有了创造人的价值意义。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以人为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是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实效性的基本前提。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首先,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就是应该把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基本理念。要把大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坚持以学生为自我教育的主体,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成为大学生内在的强烈需求。以此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并且能动地实现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
  其次,以学生为本,尊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个性化教育。教育活动中的大学生是一个具有高度心理差异的、在具体环境中生活的实体。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教育的责任在于开发大学生的潜能。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并合理地引导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而不是把大学生囿于固定呆板的框框之中。因此,要让每个大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就不应该从统一的教育目标出发来评价学生,而应该走进千差万别的每个人的世界,针对每一个大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为他们提供发展的多元途径,让他们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个性优势,形成独立高尚的品格。
  再次,以学生为本,注意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体现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对学生主体地位和个性需求的尊重,同时也体现在情感的沟通上。在教育引导之外,情感上的尊重、理解和关爱,有利于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因此我们要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做学生真诚的朋友,真正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样,我们对他们进行的政治理论教育才能真正被他们接受并贯彻到他们的实际行动中去。人文关怀还体现在对学生的自我发展与完善需求的满足。要关注学生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关注他们基本物质需求的满足,关注他们理想、信念和情感,创造出能够适合他们发挥自己特长的环境,使每个学生都有平等求学和凭借自身能力改变处境的机会,促进他们的才智和潜能充分实现。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体现在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要解决心理问题或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其他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握大学生的各种思想和心理弱点,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进行心理疏导,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用阳光的心态面对社会,注重从心理上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注重促进学生的心理和谐,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校园心态。
  总之,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从大学生身心和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目的出发,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课教学中既要有理论知识和世界观、方法论的传授,又要有做人成才的综合素质教育。
  二、创新教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创造性作为民族自主之本、人类最有活力的行为、科学研究的第一要义和生命线,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科学进步,起到了灵魂的作用。高校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加强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同时,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培养出来的人,具有高素质、富有创造力,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这是摆在教育面前的一件大事。高校在充分发扬和吸收过去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益经验的同时,也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更新观念。作为高校老师,要有意识地审视自己的思维模式。学校的发展在于创新,创新的基础在于教学思维模式的转变,思维模式的转变有助于引导学生发挥思维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首先,打破传统授课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认知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几乎无法控制过去经验的影响。过去经验一方面为我们的创造提供了一些支持和基本建构,另一方面也设置了阻碍,束缚了创造力。

  传统教学目标定位于继承和维持前人总结的知识,教师灌输和传授,学生听、记和模仿,把学生的思维框定在既定的教案中,只能沿着教师的思维,循着教案设定的问题去思考,使学生遇到问题时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和突破,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创新思维训练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创新思维的主要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素质的教学过程,是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提高自身能力的练习过程。因此,教师只有转变教学思维方式,更新教学理念,善于引导学生突破“书本定式”,和盲目迷信“学术权威”、惟书、惟上、惟经验等传统思维的束缚,鼓励学生对于已成定论的东西敢于提出质疑。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通过质疑启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不断进发出创新的火花。
  其次,突破单项注入式的教学思维模式,实行启发式的双向互动式的教学思维模式。学习是主动探求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结合,但首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单纯灌输知识的过程。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向灌输的思维模式,在课堂上师生很难产生共鸣。这种模式对理论的系统的传授有一定的作用,但不适应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实现教师与学生双重主体的互动,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积极探索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和互动合作式教学,加强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的交流,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得到充分表现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形成对事物主动思考、大胆探索的思维方式,也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

  三、优化教学课程,改进教学手段
  1、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理论与实践,知行统一,是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如果脱离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就会丧失其理论的生命力和说服力。只有真正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实际,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对理论产生认同,引起共鸣和反思。如何让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社会生活,正确、客观地分析当前国内外政治与经济领域的新变化,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的重要环节。
  首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将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如:苏东剧变使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性质上的变化,也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历史低潮。面对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落后,使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面对严重的挑战,使得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困惑,也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增加了难度。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辨证观点分析社会主义所遇到的曲折,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自身发展还需要较长的路要走。通过分析,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与教学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其次,运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讲授体现时代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像物价、住房、医疗卫生以及反腐倡廉和社会保障等问题,都是学生们所关注的问题。如果教师对这些问题关注不够、思考不深,而回避或不能解答,就会引起学生从感情上拒绝接受教师的讲授,甚至讨厌这门课。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要了解学生心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充分发表见解,教师应顺势启发并引导。
  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发挥理论的顽强生命力和战斗力,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现实性,使学生们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不至于迷失方向。
  2、把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技术结合起来。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依靠教师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比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计算机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以其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多媒体教学手段从本质上来说,它只是形式而不是内容,有些多媒体课件,只注意了形式的包装,而忽视了内容的斟酌,有的与教学内容联系松散甚至脱节。致使有些学生在观看多媒体时,只注重了它的画面,而忽视了实际的内容。因此,应当把传统教学中适合教学的合理的方法吸收过来,特别是严谨的理性分析和逻辑推演等,通过黑板,向学生讲授。
  此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也是提高理论课趣味性和增强其吸引力的必要方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比较抽象、枯燥,学生不太感兴趣。教师能结合理论多举一些典型案例,就能把抽象理论变成通俗易懂的东西,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案例材料进课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途径。目的是通过案例材料,让学生在思考中加深对基本概念、理论的理解,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我国高校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以时代性的教育内容、导向性的育人机制、创新性的教学手段,与时俱进,把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任务落到实处。

上一篇:浅谈词汇习得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选择

下一篇:浅析高等院校文化教育与大学生社会性别观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