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夏山学校的教育理念对我们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5-07-28 18:33

 夏山学校由20世纪英国教育家亚历山大·萨瑟兰·尼尔创办于1921年,学校自创办之日起就以自由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使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使学生适应学校”作为学校的办学宗旨,虽然学校办学之初以“问题儿童”作为学校教育实验对象[1],但其办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对当代教育仍具有现实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夏山学校的教育理念值得学习的几点
  了解了夏山学校的百年故事后,笔者受益匪浅,作为教育工作者有必要结合学校和教育对象实际吸取其中能对教育工作产生积极影响的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方法和更新教育理念。现将个人的感受总结如下。
  1教育者自身素养对其教育对象有着深远影响
  夏山学校的老师们对教育事业怀有极强的责任心,对待其教育对象有慈母般的爱心和耐心,学校的创始人尼尔先生更是一位极具责任心、爱心、耐心和包容心的教育大家。身为校长,在学生遇到问题时他都身体力行地解决,他还花大量时间和孩子们呆在一起,了解他们,关怀他们,孩子们淘气时,他仍然耐心地、和蔼地和他们沟通,在他的眼里,孩子们的一切行为都是对的,都是可包容的。他的博大胸襟感染着夏山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正是有着一批批像尼尔先生这样富有人格魅力的教育工作者,夏山学校的发展才能得以延续至今。
  2教育形式和内容跟随学生的发展而变化
  夏山学校的教育形式和内容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教育形式伴随着学生的发展而改变,教学内容则以服务学生、满足学生成长需求而设置,但是无论教学形式和内容如何改变,始终是围绕孩子们自由发展的。以尼尔先生的个别辅导课(尼尔先生称之为“个别谈话”[2]为例:这门课的初衷是为了解决那些交往比较困难或不快乐的孩子们的疑虑,通过一对一地与这类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不断释放这些孩子们的精神压力,经过一段时间辅导后,他们的心里障碍逐渐被扫除,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能重新回到了自信快乐的生活轨道上。多年以后,尼尔发现那些没来上个别辅导课的“问题孩子”的问题也被化解了,孩子们总能以自己的方式寻找到快乐的源泉。他认为,是夏山学校快乐自由的大环境释放了这些孩子的心里压力,治愈了孩子的不快乐,所以在上了几年个别辅导课后,他停止了这门课程。
  3管理模式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导
  尼尔先生认为,要是学生们没有管理自己日常生活的权利就没有真正的自由可言,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理念充分体现在夏山学校的管理模式中。夏山学校的所有与学生相关的集体和生活事务,包括学生违反规定的相关处罚等,都是由孩子们成立的自治会组织在星期六的学校全体会议上投票决定的。事实证明,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不仅能激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学校事务的积极性和锻炼孩子们的管理才能,还能更好激发孩子们主动遵守学校相关规定的自觉性,因违反规定受到相应处罚的孩子们也能欣然接受并自觉改正错误。反观目前我们国内的大部分学校,学生的自我管理只体现在学生会这样的组织中,其作用也只是起到辅助学校管理和组织一些社会活动,学生的参与程度十分有限,即便如此,我们也不难发现,当过学生会干部的学生步入社会后的适应能力也会更强。因此,如何提高学生们自觉遵守学校规定的主动性,如何提升学生们的管理才能,诸如此类的问题,夏山学校的自我管理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4以尊重学生的天性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夏山学校的自由主义教育理念的出发点就是要充分尊重孩子们向往自由的天性,给孩子们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权力,其思想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尼尔先生用“能否使人快乐的工作和积极地生活”作为教育是否成功的衡量标准。他认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寻找快乐[3]。我们马不停蹄地学习知识是为了什么呢,腰缠万贯、衣食无忧你就能感觉到幸福吗。其实我们都很清楚幸福是一种满足,是一种心态,如果我们认为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就会感到幸福。夏山学校的孩子们是幸福的,他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在这里他们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他们自然而然地会彼此关心,就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他们在确定自己人生方向以后会主动选择感兴趣的课程,认真学习,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然后去追求他们想要的生活。
  教育方式上充分尊重孩子们的天性。对孩子而言,玩耍是他们最快乐也是最重要的事情[4]。夏山学校的教育方式处处体现了以玩促学的特色,以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孩子们的想像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夏山学校的游戏不同于那种在竞技场上有规则的游戏,而是靠孩子们自己的想象创造出来的,可以说,孩子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这种以玩促学的教育方式保存了孩子们固有的天性,不失为一种寓教于乐的好方法。可是这个看似简单、合理的教育方式在中国现行的教育氛围中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出于对孩子前途的担心,部分家长常常剥夺了孩子们玩耍的权利。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总把家长的期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在孩子很小的年龄就开始为他们报各类学习班,占用本属于孩子们自由支配的时间。或许他们会认为孩子还小,不懂得选择,以为为他们安排好一切就是爱他们的方式,就能给他们更为光明的未来。而实际情况会如他们所期望的那样吗,社会现实已经说明了一切。
  尼尔先生用他六十年的教学实践,向世人展示了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我们爱孩子就该尊重孩子自身的想法,过多地介入孩子的成长过程,过多的“所谓引导”实际上就是低估了孩子们的能力,结果往往会破坏孩子的天性,反而会使孩子迷失了方向。
  二夏山学校的教育理念对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启示
  夏山学校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至今仍享誉世界,其教育思想和方法必有其独到之处。夏山学校的百年故事,给笔者带来许多思考。
  1教育者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应该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当什么角色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教育对象未来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是一个我们要把教育对象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夏山学校的教育者与 其说是孩子们的老师倒不如说是孩子们的引路人,这与我们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只注重传授知识,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想法有着本质不同。时代呼唤着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人才的不断涌现,教育者也应当跟随时代发展需求重新寻找其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
 笔者认为,对于不同年龄层的学生,理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幼儿时期,不妨借鉴夏山学校的教育模式,加强游戏在教学任务中所占比重,重点塑造孩子们的良好人格,为今后的生活、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该时期教育者的角色应侧重于为孩子们提供适合其自然成长的环境,引导孩子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中学阶段是吸取科学文化知识的黄金时期,该阶段教育者更应侧重于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定位,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增强个人文化修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这一时期教育者的主要任务,目的是为高校教育发现各类拔尖人才,为高职教育发现各类应用型专门人才提供人才储备,教育者在中学阶段应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和专长,为学生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大学阶段,学生对于今后的发展目标已有了基本方向,这个阶段的重点是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机会。
  2夏山学校的教育模式并不完全适合于中国国情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夏山学校招收的人数也只从三四十名增加到八十多名,显然无法大面积推广。而中国是人口大国,国内的九年义务教育、大学教育仍是目前可操作、不可替代的教育模式。
  由于尼尔先生从小所生长的环境过于压抑,他在建校之初就倡导完全自由开放的教育方式,在一般人看来不好启齿的诸如孩子们的“性压抑”之类的话题[5],在他看来却和谈学习、谈玩耍一样可随性畅谈,这与他个人成长经历、成长环境有关,在中国目前的大环境下显然是不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
  教育不是万能的,即便是尼尔先生的自由教育也不能解决所有孩子的成长问题。他坦言也有孩子因不适应学校过于自由的环境而中途离开学校。
  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学习先进教学思想、模式时,在积极学习借鉴的同时应当发展地、辩证地看问题,形成一套适合国情、校情的教育模式。
  三夏山学校的教学思想对我们教学工作的借鉴意义
  夏山学校的模式和具体的教学方法,并不可能全套照搬到任何公立学校上来,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夏山的教育理念及其背后所影射的哲学思想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熟知,并被合理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当下,各大院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教育工作者思想的更新。对于一线教育工作者而言,我们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吸取先进教学理念,完善我们的教学体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实践。
  1树立与学生关系平等的教育理念
  教师授课期间,如果保持高高在上的姿态,只会阻塞与学生互动交流的途径,无法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也无法及时获取第一手课堂反馈信息,不利于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2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比如,对于某门课程,学生若是表现出厌学,作为任课老师需要加以引导,而不能简单地批评指责,即便学生真的没有兴趣,也应该予以理解,并且适当地降低考核标准。其实学习的目的是使人快乐,如果真的没兴趣,强压也无用,要求其满足基本要求即可,把更多的精力用到感兴趣的课程上去。
  3结合所授课程的性质进行教学改革
  在教学中贯穿“做中学”,寓教于乐,探索性地创造教学新模式。侧重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学校的成长,使学习本身变得快乐。
  4结合培养对象的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如对于职业教育,可把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上,培养教育学生走向社会后能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岗位能手的基本素养。
  总之,把好的教育思想渗透到实际工作中,虽然不会一夜见成效,但只要努力,一定会见成效,这样我们的教育之树一定会更加枝繁叶茂、不断壮大。
  参考文献
  [1][2][5]A·S·尼尔.夏山学校[M].周德,译.北京:京华出版社,2002:1-5,25,144-164.
  [3]卢春平,韦伟.让学校适应孩子——夏山学校的教育哲学[J].科教导刊,2012年12月(中):11,16.

上一篇:论中文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网络应用编程教学改革的问题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