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议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和兴趣

发布时间:2023-12-08 00:56

  一、更新教学观念,将知识学习要求的程度降低,是开展悟性教育的前提条件

  由于初中地理是一门“副科”,学校为地理教学安排的课时数并不多,而学生和家长对地理这门学科也普遍缺乏重视,虽然每年地理这门课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点的难度和数量都在下降,但一些知识点仍然是较为难懂和难记的,例如降水分布规律、矿产资源的分布等,对于这些知识点,如果教师仍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不仅效率低下,效果很差,还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实际上学生自己领悟知识也就是理解知识,比单纯的死记硬背更加重要。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教学不应“一刀切”,对于一些难懂的知识只要求学生知道即可。让学生更多地自己领悟而不是教师“满堂灌”,能够切实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率,这也是顺利开展后续教学活动的有力保证,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才能为更高层次的地理教育打下基础。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的学习方法是“悟”的要诀

  1.触类旁通,做好引导,理论联系实际来理解

  相对于高中地理来说,初中地理知识的抽象性不强,很多知识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很多地理现象学生在生活中也能够观察到,例如,月亮和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学生几乎每天都能观察到的,学生也能够通过感受四季变化了解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地理知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让教师可以摒弃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學方式,转变为以提高学生体验为主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讲解环境污染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河边、湖边或者工厂里,感受被污染的水资源、空气资源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的显著影响,让学生观察后结合自己的感想写一篇小论文,学生不仅观察到了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现象,经过自己的探索又了解了导致环境污染的诸多原因,学习效果很好。


  2.情景感悟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初中生的逻辑思维正在形成,此时的思维形式仍然以感性思维为主,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特点,用理性思维的方式开展教学,将地理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例如,在沙漠地貌的知识讲解中,教师可以用沙漠的照片让学生感受沙漠干燥的气候,照片展现的内容比教师的口头讲解显然更有说服力。在南北气候差异的讲解中,教师用两张照片分别展现南北气候的特点,同时将南北气候的差异做成表格让学生学习,学生对南北气候差异的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


  3.教学中运用对比的方法来使学生有所“悟”

  知识点之间的差异可以作为教学点,通过对比让学生掌握不同知识点呈现的规律,最为鲜明的一个例子就是我国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地质条件差异等,在讲解北美的地形与气候的关系时,教师可以用欧洲的作对比,能够体现出北美地区鲜明的气候特征。

  学生在后续的地理学习中,会主动将有联系的知识点进行对比学习,找出地理知识的规律,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4.合理的讨论是启发学习的好方法

  传统课堂教学一直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氛围严肃,教师决定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一切内容,学生基本没有讨论的时间和机会,实际上“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不被看好,教师应该为学生留出一些讨论的时间,这也是教师教学时间把控得当的一种表现。例如在南极大陆气候特征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先列出提纲,然后让学生讨论不同因素对南极气候产生的影响,最终由教师引导学生推导出正确的结论。


  三、要“悟”关键在于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相对于其他科目,地理知识的规律性和逻辑性更强,教师除了要让学生理解知识外,还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点的一般联系,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结构。例如在区域地理的教学中,地理位置、地形因素等是影响气候特征的主要因素,而地形和气候又决定了区域的自然特征,而区域的生活特点、人口分布特点和经济特点又受到环境、资源和交通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在讲课的基础上可以为学生总结部分知识的一般规律,让学生掌握综合学习法,为学生的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在青藏地区地域特点的讲解中,由于教师在前面已经列举了几个地区的特点,学生也基本掌握了分析区域特征的一般方法,在分析青藏的地域特点时,就不需要教师过多地讲解,而是由学生分组谈论解决,然后教师总结思路。

  综上,对于目前的初中地理教学,全面的改革是必不可少的,重点在于地理教学的内容改革和考试形式的改革,编制更加适合初中生的地理教材,为地理教学安排更多的教学时间,切实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樊军志.如何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J].科技展望,2016(28).

  编辑张珍珍

  来源:新课程·中旬 2017年7期

  作者:廖梦晖


上一篇: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探析

下一篇:生活化思维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