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发布时间:2015-12-13 11:32

摘 要:

关键词: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创造学习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思维
  农村小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抓住时机,创造情境,把学生的情绪引进与学生内容有关的情境中解发学生探求的迫切愿望,让他们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主动地获取知识。
  学习的思想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习的认识基础,思维发展规律,精心设问题情境,巧妙设疑,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的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激发学生思维。如在教学“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时,我用故事形式把数学题表现出来。在复习旧知后,先向学生讲一件事情:“老师昨天在操场的一棵大树底下听到两个同学在争论一个问题:‘如果不截断这棵树,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这棵树的主树杆的直径是多少’。”然后设问:“同学们,你们也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呢?”经老师这么一问,整个教室充满一种积极思考、主动探求知识的气氛。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启动学生主动思维。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在教学“8加几”时,可设计糖果投影片。出示投影片,教师提问:包里外各有几颗糖?合起来共有几颗糖?你是怎样想出来的?待学生欲言而不能时,教师边演示边提问:“8颗加几颗是10颗?”“这3颗是从哪里得出来的?”把5颗分为3颗和2颗,然后把分出的2颗移到包里与8颗合在一起是10颗,10颗加3颗是几颗。然后,引导学生脱离投影片想象演示过程,学生就很容易在脑中建立表象,形成算理。接着,要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各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有助于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事物。另一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有没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刑,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的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怎样体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
     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利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
    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还是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试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任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北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
    3.培养思雏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
    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问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都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揍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
    三、设计好练习题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有没有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足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
   总之,通过思维的激发、激活与激励;依据教材,突出重点;培养转化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等多种方法,结合教材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上一篇:有效利用体态语,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下一篇:在数学课堂中绽放“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