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发布时间:2015-10-12 09:10

摘 要:

关键词:

  知识是人类对自身经验的总结,现在的时代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丰富的知识储备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而阅读又是获得知识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有人说现在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人类的知识每7到10年就要翻一番。面对如此多的知识,要想在自己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的获得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就必须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阅读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阅读能够进行听说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因此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那么将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将从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一)学习新课前要求学生预习并教给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之一。一篇课文,学生通过预习,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然后带着问题学习,这样阅读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授新课,就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通常的做法是:
  1、预习要求要明确具体:即①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②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果,还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2、根据不同的教材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如在教《晏子使楚》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课前预习,运用标记法边读边思考,用不同的符号划出重点和疑点,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疑点,我就引导学生利用集体的智慧进行讨论,自己解疑,这样学生就逐步掌握了预习的方法,从而也激发了阅读兴趣,培养了阅读能力。
  (二)抓住重点词、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篇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往往是理解一篇文章的关键,如果能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对于一篇课文的理解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在学生阅读前老师应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这样就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如《白杨》一文,课文以白杨为明线,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写人,借白杨的特点来比喻支边者的高尚品格。这样借物喻人就成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所在。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读中去理解、感受。比如我先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找出描写白杨的词语、句子。然后再思考这些词语、句子描绘了白杨怎样的特点?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读完课文后,很快就从课文中找出了“坚强”“不软弱”“不动摇”等词语和“从来……就……”、“不管……不管……总是……”等句子。这样,学生就能较快、较准确地理解掌握白杨的特点。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注重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翠鸟》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抓住“疾飞”、“一眨眼”、“像箭一样”、等词语来体会翠鸟飞行速度的快;抓住“鲜艳”、“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等词语来理解翠鸟外形的美丽。
  (三)抓住作者思路,引导学生在默读或朗读过程中掌握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时,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抓住文章的中心,精心设计几个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默读,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喜欢上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在条件。并且,因为有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就不会感到负担过重,这是一种积极的减负措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只是一味地让学生朗读,在方法上不给予指导,学生极易疲倦、厌烦,阅读效果不好。我们可以在教学中,从“兴趣”入手,兴趣采用多种方法,增加学生读书的趣味。
  (1)形式多样化。只有快乐才能发展健康人性,阅读同样如此。为此,要把较为枯燥的阅读内容变成通俗的、有趣的、幽默的、有意义的形式,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阅读形式中得到发展和提高。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将阅读内容具体变成故事、童谣、三字经、五字言、相声、小品、笑话、歌曲、快板等。
  (2)内容选择要浅近。所谓“浅”,就是浅显,学生能够读懂。所谓“近”,就是要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这样便于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读懂。能读懂就有收获,就有成功的快乐。
  (3)加强朗读教学。语文阅读要根植于情感,朗读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最好办法。学生口诵文字,心入其境,以朗读来倾吐自己的心声,就会读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地再现其情其景,把文中人物的所思所感活脱脱地表达出来。这时,学生才是一个真正的阅读主体,他们在阅读中才能真正体验到自己的精神劳动所带来的快乐,他们才可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思想。多角度、有创意地朗读不仅有利于语感的形成,而且能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陶冶学生的情操。
  (4)阅读竞赛。学生通过竞赛、教师的点评,不但掌握了阅读技巧,同时也获取了文章的知识。
  (5)演课本剧。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如果将它们排成课本剧,加以演出,学生可以获得直观、生动、形象的知识,有文学、音乐、美术达到有机整合,用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
  光有兴趣是不够的,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以便用到写作上来。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利用默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2)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摘抄评价法。此阅读法就是 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4)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总之,让学生学会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目标,如果让学生能在小学阶段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获得一定的阅读能力,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学生以后更高阶段的学习将有极大的帮助,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及终身学习也将有莫大的裨益。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阅读适时的加以指导使学生喜欢上阅读。

上一篇:拉近生本距离让教学更有效

下一篇:抓课堂提问 促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