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欣赏美 享受美

发布时间:2015-07-08 09:34
  摘 要:审美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情感,美化人们的生活,使人们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美术欣赏课教学是审美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也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美,感悟美,把握美,进而提高审美能力的一门课程。
  关键词:美育;艺术美;美术欣赏;审美;美的享受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225-02
  马克思指出:“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职业院校开设独立的美术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审美能力,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加强思想品德和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像著名艺术家豪泽尔在其《艺术社会学》里提到的:人可以生来成为艺术家,但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之所以感到审美愉快,是因为他把握到了一种具有节奏性、平衡性和有机统一性的完整形式,这种形式积淀了人的情感和理想,具有特定的社会内容,所以会同时作用于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各种心理能力,使它们处于一种极具自由和和谐的状态。
  一、美的教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实践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和塑造理想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审美实践的过程也就是艺术享受的过程,是审美教育的最重要的手段和途径。
  审美教育,即我们常说的美育,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呢?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这个定义虽然未必全面,但蔡先生抓住了美育的本质问题,对我们讨论美育的根本目的是非常有启发的。由此,我们认为,审美教育就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它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的新人。具体地说,审美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情感,美化人们的生活,使人们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
  随着《艺术新课程标准》的出台,艺术新课程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提出美术教育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审美,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的一门重要课程。新课标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辅助者,以学习者的平等心态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去,协同合作,师生互动,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二、美的享受
  可以得到美的享受的途径有很多,艺术,文学,科学等等,而单就艺术美来说,艺术美的意义要通过审美主体的审美过程才能充分发挥;美的价值也要通过审美主体的艺术享受才能充分体现。一个不能进入艺术审美过程的人,是得不到艺术享受的。而不能得到艺术享受,艺术美的美育功能就不能实现。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艺术美就要在艺术欣赏中贯彻和体会了,现单就美术欣赏课来进行分析。
  (一)美术欣赏课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美术欣赏课教学是审美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也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美,感悟美,把握美,进而提高审美能力的一门课程。它主要是通过对具体美术作品的解读和赏析,揭示出作品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使学生对作品的审美认知能力,得到一个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提升过程。职业类院校美术欣赏教学有自身的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它主要以古今中外优秀的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等作品为教学内容和审美对象。因此,在作品内容选择方面,力求做到民族性与国际性相结合,同时还应兼顾到作品内容之间的系统性与连贯性。重点选择那些主题突出,风格鲜明,内容和形式上都相对完美,在美术史上有一定影响的优秀作品。同时,还应适当选择现当代的一些寓意深刻,意蕴丰厚,具有前瞻性和开拓性的优秀美术作品。只有把真正优秀的作品作为欣

赏和审美的对象,才会给学生带来强烈而持久的艺术感染力,才能够使他们的审美心理得以陶冶和塑造,人文素质得以提高。
  目前,结合各类职业院校学生审美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美术欣赏课教学应该尽量体现美术的人文性,在美术欣赏课中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让学生都能接受美的熏陶,从而提高他们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艺术的感化下形成良好的个性,在艺术美的天地中增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
  (二)美术欣赏课中教师的自身素养和教学方法
  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明显有别于美术技法课教学,它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调动其审美潜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这门课程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它要求胜任该课程的教师,既要有美术创作方面的实践经验,还要具有扎实的美术史、文学、美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储备,并且善于把这些知识有机地融会贯通于美术欣赏教学的实践之中。一名美术教师不管你绘画技巧多熟练,也还是要看你能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特点和认识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能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争取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并且,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内容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同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态度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善于鼓励学生;在教学方法上,应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要善于针对不同课题内容的艺术趣味来引导、启发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要因地制宜,适当地迎合学生的情感和心理要求,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境,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三)美术欣赏教学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美术欣赏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合理建构其审美心理。通过对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审美主体逐渐能透过作品的形象层和形式层,品味到其中的深层意蕴。优秀艺术作品的感染和教育作用往往都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随着美术欣赏课程教学的深化,作品的艺术语言和形式,就有了更为生动而丰富的理性内容,它把艺术家的人文情感以物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当欣赏者从不同的作品中解读或品味出作品中所蕴涵的民族精神、人生境界、时代意识、哲理思考等理性内容时,回应在内心的将是一种悦志悦神的喜悦。这时的艺术作品已不再是艺术家心灵的独语状态,而是作为“中介”,成为了艺术家与欣赏者精神往返的“桥梁”。这样,在欣赏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充分享受美术作品带来的愉悦的同时,也积累了审美知识,丰富了审美情趣,启迪了智慧,从而使他们的审美体验得以充实,审美心理得以完善和建构。
  2、美术欣赏可以陶冶性情,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美术欣赏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积极而能动的反映。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审美主体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们经常性的审美活动,可以使他们的性情得以陶冶,心灵得以净化。例如,从达芬奇、拉斐尔创作的圣母形象中,我们可以看到母性的慈爱、温柔、端庄、纯洁的美好品质;从梵高的名画《播种者》中,可以感悟到画家留给欣赏者更多的是信心、希望和阳光;罗中立笔下的《父亲》形象,让人感受更多的是中国传统的农民身上所具有的那种温厚、善良、勤劳和淳朴的美,这种美具有一种感人至深的情感力量;从柯罗、米勒、维米尔、康斯太勃尔等画家那些关注自然和人生的质朴画风中,又可以唤醒人们对大自然深挚的爱与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这些源自现实生活的艺术形象中,表现出的是人性中可贵的品质,引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很多优秀的美术作品会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和谐的和审美的人生态度。同样,一幅好的国画或油画风景作品,不仅会使欣赏者赏心悦目,而且能够给人带来一种悦情悦意的理性欣喜,使人们更好地认识美术作品中表现的自然美和人文美,不知不觉中便会置身于如诗如画的诗意空间中,体会到作品中“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另一种意境之美。学生们在感知美和接受美的过程中,身心得以放松,精神得以振奋,学习和生活变得轻松而愉快。诚如席勒所言

:“只有美能使全世界幸福,谁要是受到美的诱惑,他就会忘掉自己”,另外,美术作品中表现的爱国情怀、协作精神、乐观的态度、坚强的意志与无私的品质,以及人间普遍的情感体验和具有社会文化内涵的理性情感,都经过艺术家理性的塑造和艺术化的处理,将美与善的力量潜移默化地注入画面中,作为不竭的精神源泉,不断给人以精神滋养。在从优秀美术作品中感受美、欣赏美和发现美的同时,欣赏者审美素养明显会得以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自觉地通过审美活动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还有助于增强他们战胜现实中困难与挫折的信心和勇气。
  3、美术欣赏教育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有学者研究表明,通过美术欣赏等审美活动,以内化的方式,培养人美好的情感,提高人的情商,健全人的人格,对人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而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却面临着诸如人文精神日渐缺失、伦理道德的滑坡、人际关系的淡漠、存在价值的迷茫等诸多社会问题,这让不少有识之士痛心不已。就如同贾柯梅蒂的雕塑作品《行走的人》中所表现的符号化人物形象那样,没有性格,没有表情,情感世界已“荒漠”化了,缺乏人所应有的社会特征。由此可见,现代科学在求“真”的同时,忽略了“美”和“善”对人心灵的陶养则会被社会所异化,从而引发了新的悲哀。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中写道:“照亮我的道路,并不断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真……要不全神贯注于那个在术和科学领域永远也达不到的对象,那么人生在我看来就是空虚的。”他以自己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艺术的滋养对于他的全面发展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结束语:美术欣赏课教学是审美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也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美,感悟美,把握美,进而提高审美能力的一门课程。以美术欣赏为基础的审美教育,在培养学生素质,丰富审美心理,提高审美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对于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接受美的教育,发现美,感受美,得到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张桂木.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
  [4]张道一.美术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黑格尔.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上一篇:心理健康研究及其评价综述

下一篇:适宜的生理负荷在中长跑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