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 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发布时间:2016-09-13 11:54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居于首位。本文阐述了在当今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着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日益凸显,钢铁企业之间的同质化竞争愈发激烈的形势下提出了以智能科技创新激发钢铁企业活力的几点思考。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三期叠加的新常态,宏观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将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开始转向创新驱动。与此同时,我国钢铁行业也进入了相应的新常态,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日益凸显,钢铁企业之间的同质化竞争愈发激烈。在这关键时期,中央于2015 年底召开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制定了十三五规划,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国民经济顺利换挡升级做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也为钢铁企业走出困境指明了方向。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突出了创新的重要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居于首位,意义重大,标志着中央确立了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阐明了创新发展的丰富内涵,指明了推进创新发展的实践路径。从世界范围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工业 4.0席卷全球,创新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从国内来看,经济结构的转型,必然要在优化传统产业的同时探索激发新动力,必然要突出强化创新驱动的作用。

 

  为此,钢铁企业要在去产能的大潮中成为胜者,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就必须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鼓励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走出一条品种效益型的新路子。重点应抓住几个方面:

 

  一、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创新提供良好土壤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更多放在创新上,发挥创新对拉动发展的乘数效应。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科研水平虽然取得了很大提高,但与世界先进企业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其中,一项重要原因是创新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市场竞争的要求。而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根据市场竞争的要求,建立健全具有企业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和机制。

 

  要着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和密切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知名学府和先进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拓宽联合研发领域,开展高水平、深层次的研发合作。要建设和完善科研基础平台,加强以产品研发制造为主线的科研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与产品结构优化目标相适应的基础实验室配置。要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运行机制,包括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以效益为中心的科研工作投入产出考核机制,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开发机制,以及产、销、研和产、学、研的衔接机制。抓好重点工艺技术、产品技术攻关和研发项目的立项和推进,做到研发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和保证。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 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二、加快创新人才培养,打造一流创新队伍

 

  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型的企业,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

 

  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才培养、选拔机制。要加快培养各领域的技术领军人才,根据市场需求,锁定高端产品,创建研发团队。要以国家和企业的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工程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为平台,提升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和领军能力。要树立开放性思维,在企业内部培养的基础上,面向社会,有针对性地策划、不拘一格地吸纳外部成熟的技术领军人才。在此过程中,可以研究项目兼职、技术联盟、实验室合作等多种形式,多角度、多方式的获取外部人才的智慧,不求有所,但求所用,并以此为契机,带动和培养企业内部的技术人才,引领他们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建立健全精准高效的人才激励、评价机制。要把创造良好环境,培养和凝聚各类科技人才特别是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药继续完善技术专家和技术拔尖人才选拔制度,实施按贡献、业绩动态选拔技术专家和技术拔尖人才办法。建立健全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加大对关键岗位、优秀人才的薪酬激励力度。对在重点工艺技术、产品攻关和研发项目中取得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人才实施重奖,激发优秀人才的持续创造潜能。完善以效益为中心的科研工作投入产出考核机制、以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名牌产品为重点的研发机制,形成竞争、开放、灵活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

 

  三、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提高品种效益提供支撑

 

  统计资料表明,在我国每年的科技创新成果中,真正实现转化的比例不到10%,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科技创新如果不能转化为企业效益和社会价值,则毫无意义。企业推进科技创新,一方面要激发创新的热情,鼓励头脑风暴”;另一方面,也要客观冷静、脚踏实地地评估创新成果,选择有价值的立项实施,使创新切实能够成为企业实实在在的发展动力。

 

  在此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创新创效的方向。要加快工艺创新,持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要加快产品创效。要系统降本提质增效,打破固有观念,用创新思维解决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每个环节成本可控,做到高效率、高收率、专业化、零库存。要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不断提高课题项目的转化应用比例和效率,推动课题项目产业化发展,形成持续提供技术支持与持续获得收益回报的良性循环。

 

  同时,要着力提升技术输出和科技创效能力,建立科研成果转化工作机制和配套制度,推进科技成果与市场、用户对接。在此过程中,企业内部的各科研机构加强沟通协调,在内部科技支撑、外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互相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对于钢铁企业,创新成果主要应作用于三个方面。

 

  一是调整品种结构。要实施品牌化、差异化策略,优化产品结构,加大研发投入,重点提高具有高度市场需求前景的品种档次,打造个性化、高价值钢铁精品。要发挥科研前期介入团队的作用,增强市场开拓能力,提高市场反应速度。要掌握国际竞争规则,发挥自有品牌优势,提升跨国经营能力,拓展国际市场,力争实现钢材多出口、多创效。二是提升产品质量。当前,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零缺陷逐渐成为质量控制的日常要求。为此,必须树立精品意识,落实精品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要建立可追溯的责任管理机制,落实管理责任,加强过程监控。要强化精益管理,严肃工艺纪律,加强工艺控制,确保工艺执行。三是优化生产环节。要通过科技创新,不断完善设备功能、提升设备精度,使核心装备能够适应调品增效的要求。要通过创新,不断优化工艺流程,剔除冗余环节,打通生产瓶颈,促进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四、广泛调动职工,营造全员创新的良好局面

 

  职工群众中蕴藏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既要依靠专业的科技人员,也要依靠广大的职工群众,尤其是要吸引生产一线职工的积极参与。在大力开展重点攻关的同时,要通过各种形式发动职工,发挥他们熟悉生产实际的优势,围绕体质增效提出合理化建议,进行小改小革。

 

  要积极搭建创新媒体和平台,进一步发挥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让创新人才的想法得以实践、才华得以展示、作用得以发挥。要充分发挥各种群团组织、相关协会的作用,在职工中组织开展各类创新活动、劳动竞赛活动,在全体职工中掀起学技术、搞创新、创效益的热潮,引导职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公司的发展上来。要重点关注青年创新创效。青年职工是企业的未来,青年的整体创新能力对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直接关系。同时,青年思维活跃、富有激情,对于新思维和新事物有着较强的接受能力,是最具创新潜力的职工群体。为此,要全力推进青年创新,使在青年范围内形成头脑风暴,产生金点子。要加大对群众性创新平台的整合,将企业内部各基层单位相对独立的创新平台进行整合优化,消除信息孤岛,使同类型的创新项目能够实现经验共享和合作推进。同时,公司层面要加大相关投入,为科技创新的全面推进提供资金支持。

 

  严峻的钢铁行业形势,对钢铁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资源要素的重新配置下,适者生存成为必然,善于创新的企业必将在大浪淘沙中立于不败之地。相信在十三五期间,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机制、创新人才的企业一定会突围而出,为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作者:崔航 来源:商情 201626

上一篇:云南省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研究

下一篇:基于ARM的智能家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