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07 08:20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流通速度也在快速提升。但是,因为各种因素的存在,我国的信息安全问题仍存在不稳定因素,对信息技术的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尽快解决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现代技术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出现的信息安全问题分析

  (一)信息泄露问题

  信息泄露问题就是不法分子通过不正当的手段,盗取个人信息或者商业信息。网络环境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网络系统又存在一些漏洞,不发分子就对这些漏洞进行研究,对其攻击以获取信息资源。例如,在网站使用时用户注册信息,往往包括很多隐私内容,这些内容被盗取之后会严重影响个人生活。小张在网上进行二建报名,填写基本信息之后不足24小时,就陆续收到将近二十几通二建考试机构的咨询电话,严重影响个人正常生活。更有甚者,会有一些不法分子攻击我国的政府网站,获取信息会严重威胁国家安全,这种情况将受到严惩。


  (二)信息污染问题

  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网络的开放性,造成信息来源兼容并包,信息污染在逐步加中重,虚假、劣质的信息铺天盖地而来。信息污染的几种情况如下:一是,无用信息。无用信息会加大使用者的工作量,需要进行甄别,造成资源的浪费。二是,劣质信息。这种信息有一定的价值,但是缺乏依据,一旦使用不当会造成严重的损失。三是,有害信息。这种信息一旦被使用会导致不良的后果。所以這类的信息污染是信息安全中最应该关注的问题。


  (三)信息侵权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媒体技术使用率越来越高,人们在自己的微博或者微信等平台上发布自己的作品,网友们随意转发,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使用者往往没有意识到侵权问题而造成侵权事实,给受害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这种信息侵权很难预防,只有在事后才能发现。


  (四)信息破坏问题

  常见的信息破坏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计算机病毒;二是,木马病毒;三是,计算机蠕虫;四是,邮件炸弹;五是,逻辑炸弹。这些信息破坏的方式会以不正常手段侵入你的电脑,或进行信息破坏或盗取信息。


  二、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出现信息安全问题的原因

  (一)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淡薄

  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淡薄是信息安全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大家都认为与自己无关,应该是社会问题,政府应解决的问题。但事实是,保护信息安全,人人有责,公众的信息安全意识对整个信息安全环境至关重要。公众的任何一小步差错都有可能对信息安全技术人员造成很大的工作负担。因此,保护信息安全,需要公众从我做起,共同努力。


  (二)信息安全立法执法力度不够

  对任何领域而言,都需要法律用其权威性来保障正常的秩序,规范行为,信息技术安全领域也不例外。现代信息技术下,网络不安全因素大行其道,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网络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对不法行为和不法分子的打击力度不够,导致不法事件频发。为了保障用户的隐私和信息安全,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三、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行政法律对策

  为规范信息安全秩序,应该首先从行政和法律层面提供支持。首先,政治手段。政府的政策具有强制力,政府制定指导性的文件,为信息安全提供保障,也制定一个具体的参考标准,以供软件设计和研发人员参考,指导信息技术环境发展的方向。其次,健全法律、法规。法律以其强制性和权威性为信息安全保驾护航。此外,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变化日新月异,法律法规要紧随时代变化,不断进行完善,保障信息安全。


  (二)技术对策

  信息安全问题最直接的原因是信息安全的技术漏洞,所以应对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技术对策。维护信息安全,可以研发相应的技术:病毒控制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对信息安全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入侵行为并作出应急反应,以此来对信息安全进行全面保障。


  (三)伦理教育对策

  上文我们提到,公众的信息安全意识不足,导致信息安全事故频发,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公众的道德素质教育。一是,制定网络信息秩序。通过秩序的确立来约束网民的行为,保障信息传输安全;二是,加强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保障方面的技术人才需求将不断加大。高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培养技术人才,为信息安全提供人才支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越来越普及的今天,信息安全问题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所以相关部门要及时发现信息安全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从各个渠道给予解决对策,以维护用户的信息安全,保障我国现代技术环境的健康、有序发展。


  来源:消费导刊 2017年4期

  作者:孙海勇 李青


上一篇:面向局域网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分析

下一篇:浅议电力信息安全运行维护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