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改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5-08-10 09:02

摘 要:摘要:计算机应用课程,在中职教育中十分重要。掌握这样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性课程,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面向社会的岗位适应能力等大有裨益。如何顺应当前整体的教学改革大潮,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中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改革,是摆在广大中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点与难度问题。本文结合课程教学准备、教学组织以及评价方式等,探讨了自身对于教改的思考。

关键词:关键词:中职教育;计算机应用课程;传统教学 ;现代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计算机是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帮手,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宽广,使用群体也越来越多。全国各大中高等院校都十分注重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有着明确职业培养导向的中职学校自然也不例外。一方面,计算机应用课程的开展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各种软硬件资源,提升他们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帮助他们尽快与社会接轨,从而更好地就业。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讨如何顺应整体新课程改革的浪潮,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改革。
1.传统与现代教学方式的优劣势分析
  众所周知,传统计算机应用课程由于受到各种客观教学条件的制约,主要采取“黑板板书与课程讲解”为主,少量上机练习为辅助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僵化、单一,演示不够直观、生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体”作用明显,学生都围绕教师的思路学习,课堂时间安排较为紧凑,但教学效果并不突出。很多学生有“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的感觉,学习十分被动。
  但这种方式也有一定的优势,首先,教学信息传播速度较慢,有助于留更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消化;其次,这种教学方式较为紧凑,课堂的整体可控性较高。
  现代教学方式,顾名思义,指的是顺应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方式,windows2000,windows xp,windows 7等系统的演进也伴随着现代教学方式的逐步优化,这些计算机软件的可视程度越来越高,人机对话功能更强,计算机应用的具体手法学习越来越直观。这样教师更容易发动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强化演示与操作,而忽略了一些不必要的讲解,教师的主体地位逐步演化为“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但这一教学方式也存在一定不足,由于大大增加了学生自我操作练习的上机时间,对于一些基础薄弱、自控力不强的学生而言,很容易玩游戏、开小差,同时,讲解的减少,可能会导致课堂教学偏于松散,学生面临各种各样的实践问题,有时候会导致教学进度放缓。
  综上所述,教学方式的调整尤为重要,但针对具体的教学实践,扬长补短,规避现代教学方式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也是教师应充分考虑到的。笔者认为,真正实现教学方式的顺利过渡,应从实践准备、教学组织与教学评价等多方面着手。
2.教学改革之我见
  为进一步深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应从教学准备、教学组织实施以及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着手。
2.1改善教学的软硬件条件
  教学的软硬件环境应该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首先,应着力改善教学的硬件环境,改善教学的硬件环境主要指教学设备,如计算机、投影仪等的定期检修与更新,教学设备的更新是教学开展的重要基础,许多计算机软件的操作环境要求较高,这也对硬件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次,应改善教学的软件环境,这主要指的是调整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的观念,真正热爱学生、关注学生、还原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探究学习,从而实现自主教学目标。不少高校建立了教学三步走的自主教学模式,旨在通过“构建问题情境——师生拓展问题设计——双方互动探究结果”,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思维活性,最终提升课堂的效率与效果。具体而言,教师首先借助于时下的热点问题、哲理故事或者各类音频图片、文字等资料,激发出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随后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下共同设计出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来自于交流中,可以根据课本探究出,也可以产生于学生的困惑里;最后所有师生在分组探究、独立探究、实践操作等各种方式下探究出问题的解决方式,从而真正解决问题,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2.2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当然,做好教学准备工作,还应能进行教材的有益选择。总体来说,当前的教材更新速度尚未能跟进计算机的发展速度,尽管中职教育的计算机教材是近些年才开发的,但是真正可用的教材居少,能够选择的空间也小。若是直接使用专科院校的计算机教材,则会使得教学的理论性偏强,而教学技能训练削弱,显然不能适应培养目标。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中职学生而言,一旦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理论性过强,很容易引发厌学心态,甚至出现消极上课、逃课等状况,因此,在教材选择时应首先注意教材内容应能与时俱进,对中职学生针对性较强,同时更容易被把握吸收。教材的选择是教学目标制定的重要依据,一个合适的教材显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应该根据职业能力的本位思想,贯彻以“职业实践当主线,以项目课程作主体”的职业教育思路,根据活学、实用的原则,选择乃至开发出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教材。
  教材选择完毕后,教师还应该根据各个专业的学生特点及学习需求进行授课内容的调整,对于那些日后倾向于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的,应该重点介绍那些硬件构造、系统状况、常用的各种OFFICE如WORD、EXCEL、POWERPOINT处理软件。计算机网络方面,因特网与局域网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有正确应用与维护网络,适当地编写代码,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需求。
2.3开展教学实施注意事项
  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案例或者内容制作课件或视频,将各个较为典型的案例作为初始的教学模块,创设情境导入教学。导入教学时最好从那些“可视化”的教学实例出发,强化整体的模块目标意识,让学生了解到各个阶段总体目标需要掌握的知识容量与方法。紧接着,利用导入模块的辐射效果,进一步将知识、技能融入到授课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尽管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教师还应以教学目标作为主线,不可盲目扩充,导致学生过度活跃,课堂成为一盘散沙。
  “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他们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重 要筹码,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学习,通过示范作用给学生以内心震撼力,才能带动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帮助学生提升自学能力。首先,应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因为他们总体基础较薄弱、学习自控力较差,所以应尽可能从吸引学习的兴趣着手,安排一些简单易学的知识给他们,注重“指点”弱化“手把手教学”,让他们能逐渐从对教师的依赖中走出,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自学能力。当然自学能力的提升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该不断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养成自我探究的学习习惯,按“发现问题——设计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步步排除学习过程中的障碍,最终拥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
2.4进行教学评价的改革
  教学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传统的教学评价相对生硬,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得学习动力减弱,学习效果自然受损。教学评价的改革应围绕“过程评价”、“多样评价”这一中心,首先,注重对整体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其次,将学生笔试、上机测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都作为考核的对象,真正激发学生全方位地提升计算机技能,避免笔试成绩高,但实际操作能力弱的问题。在对学生评价过程中,还应加大学生的参与力度,如开展小组合作互评等方式,让学生加大合作、沟通能力,也增加了未来就业的筹码。
3.结语
  总体而言,教师应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与丰富灵活的教学方法,并选取适合中职学生的辅助性教材与教学软件,真正将理论与实训操作结合起来,让学生能理论寓于操作中,在操作中消化理论,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的初衷。

参考文献: 
[1]王柯等.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实训与测试[M].北京: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2]方向.因材施教——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势在必行[J].计算机教育.2004(5)作者简介:陈永清,男(1977-),本科,工程硕士,江苏省高邮中等专业学校,中教一级,研究方向:计算机教学。

上一篇:顶层设计模式下的信息系统运维分析

下一篇:云计算技术与高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