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互联网车载应用打造车联网产业生态圈

发布时间:2016-09-27 14:44

  在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日渐普及的今天,汽车也开始“互联化”。如何为用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服务,如何打造车联网产业生态圈,成为每一个从业者思索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车联网作为互联网与智能化汽车两大领域的重要交集,在国内已具备形成产业链的条件。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将车联网确定为重大专项。但目前行业内淘金者众多,产品种类让人眼花缭乱,功能相近,实用性却并不高。一方面,消费者最希望获得真正落地的车联网服务;另一方面,国内众多从事车联网行业的企业只停留在讲故事阶段,拥有服务内容、服务用户的企业少之又少,服务内容和水平也良莠不齐。

 

  用户需求:智能设备与汽车无缝对接

 

  在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日渐普及的今天,用户已经习惯通过智能设备获取更多服务和应用。在驾车及车辆使用过程中,用户也希望能享受到类似的服务和体验。在这一点上,智能手机跟车机(指安装在汽车里的智能化车载信息服务终端)应该是互补的关系。众所周知,目前所有车载设备的使用体验都远不如智能手机,正是智能手机的普及,才给车联网的普及带来了机会。智能手机不仅弥补了部分智能车载设备的局限性,又与智能车载设备连接后产生更多服务应用和服务场景,通过多屏互动增加了更多用户体验,用户的使用意愿得以增强。同时,通过手机APP与车机的互动,也增加了用户对车联网服务的黏性。例如,远特科技在与长安汽车的合作过程中,定制开发“长安知音伙伴”APP便是如此。它可以提供全方位管家式服务、智能化安防控制、出行向导等近30项的E时代汽车生活服务,并且为长安(整车厂)、4S店和用户搭建一个更加方便的交流平台。然而,手机APP毕竟并非“专属于”汽车,在适配及用户注意力切换上还有待提升的地方。智能设备与汽车的无缝对接,已成为呼声越来越高的话题。

 

  车载应用:

 

  提升驾车安全性及用户体验

 

  核心功能深度结合汽车。消费者最关注的是功能体验,这正是车联网产业当下面临的软肋。2013年以来,很多车企在新车宣传时都主推自己的车联网产品,实时路况、一键导航、语音控制、周边搜索甚至网络多媒体等功能纷繁复杂,看上去非常炫目。然而,由于这些服务和应用大多简单“复制”于移动互联网,并没有根据用户在车内的使用环境和使用习惯进行定制化开发,因而在消费者端,实际产生的价值并不大。

 

  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车联网的服务要紧紧围绕汽车本身来做文章,开发更多与车辆总线系统、汽车驾驶等关联度更高的服务,避免陷入简单复制移动互联网的服务和应用的圈子。另一方面,这些服务和应用必须根据车内的环境及用户在车内的使用习惯进行深度的定制化开发,在确保用户开车安全的情况下达到更好的服务体验。比如现在的导航系统,如果用户在关键路口不看屏幕显示,仅靠语音是很难正确选择道路,但看屏幕显示就意味着用户的视线从车辆前方偏移,从而造成开车过程的安全隐患。如果导航服务能仅依靠精准语音播报就可完成,那不仅提高了用户开车的安全性,更让用户的体验大大提升。

 

  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车联网要实现用户的快速普及和积累,最终的目标是要找到用户的“痛点”,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然而什么是有价值的服务呢?一方面,是所提供的服务切实解决用户难题,比如大家经常讲到的“行车难”、“停车难”;另一方面,是让用户更加省时、省心、省力,帮助用户更方便舒适地完成行车过程中的多种服务需求。目前,多家车联网企业正不断通过技术革新,进行服务功能开发和体验提升,也正在重点发展线下服务,为用户推送实用的、易用性强的服务,增加用户的服务体验感,提升用户黏度。例如,车主可通过车联网系列产品随时查询周边汽车服务网点,如加油、停车、洗车、维修等,还可以看到这些服务的质量及效果评价,自己也可以进行评价,避免了用户在寻找服务过程中挨宰、服务不周等问题。再如在违章查询方面,车主不仅可以实现基本查询功能,还可以享受违章推送、违章代缴等服务,这样就避免了许多麻烦情况,从而真正体会到服务的价值所在。

 

  内容决定未来,速度决定生死。埃森哲(Accenture)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12个国家共计14195名消费者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中国车主对于汽车联网导航服务的使用明显高于全球水平,对汽车便利服务的需求更为明显,更乐于付费获得汽车联网服务。在这样的用户行为导向下,车联网企业需要精准推送客户愿意买单的服务。由于受目前流行的大数据、平台战略等各种思潮影响,国内车联网企业大多数一窝蜂集中在平台的搭建上,很少有公司将重点聚焦于服务内容开发。然而实际上,现在车联网更缺少的是内容,是能够让用户在车内可以方便使用又有价值的服务项目。相信在产业形成以后,平台可能只有少数几个,但服务内容却可以不断发展扩充。因此,现在做平台的企业意味着面临更大的风险,但做内容的企业前景却要开阔许多。车联网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内容决定未来,速度决定生死。

 

互联网车载应用打造车联网产业生态圈


  困境:核心功能的数据读入

 

  现在的汽车对消费者来说依然是个“黑匣子”。这和几年前的电脑一样。彼时奇虎360看中了这个市场机会,帮助用户建立了“安全卫士”系统,并且可以让用户看到CPU、内存、硬盘等部件的实时运转情况。而现在,车联网企业要做的,正是帮助用户管理好汽车这个黑匣子,实时告诉用户发动机、变速箱、悬架等部件的运行情况,监控汽车的每一个传感器。

 

  不过,这只是理想状态。实际状态是:想要控制好汽车大量的传感器并非易事,这其中涉及的最大障碍就是汽车制造商的开放问题。一般来说,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数据读不出整车控制和安全方面的问题,一些比较开放的整车厂尚且愿意尝试,但反向过来,在数据读入涉及车辆核心功能控制上,整车厂商的态度一般都比较抵触。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正是许多人认为未来主流依然是“前T”(前装车联网服务提供商)的最主要原因。只有和汽车制造商达成深度合作和信任关系,真正与车相关并对消费者产生价值的车联网功能才能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而这是后装企业做不到的。

 

  车载应用需“多元化”基因

 

  互联网汽车并不是简单将互联网引入汽车或者是将汽车连接到互联网,而是涉及到多方面的基础和应用,按照目前业界的划分,主要有车内网、车车连接以及车与外部环境的连接三大部分。

 

  车内网是基于车辆CAN总线的网络,它保证了整个车辆能够有统一调度和控制,也保障车辆能够安全、有效进行工作;车车连接是指不同的汽车之间可以实现信息交换和通信连接;车与外部环境的连接是指通过互联网等多种形式的网络链接,让汽车真正变成一个移动的智能终端,具有与路网、其他智能设备进行实时通信和信息交换的功能。由此看来,汽车的互联网化是一个综合复杂的过程,需要多个行业、多种技术的不断融合和发展。

 

  从车联网平台的角度来看,哪类企业更具有竞争力呢?目前大多数人认为未来单一车厂自建的封闭的车联网服务平台会受制于用户数量、平台属性及开放性的限制,在未来发展中缺乏一统江山的基本要素。而作为综合多家产品和服务的专业第三方车联网平台可能会拥有更大的优势。搭建平台和深度功能开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非常困难。因为既要做到相对开放性去服务更多的汽车企业,接入更多的资源,又要相对保障每一个汽车企业的每一项服务的绝对安全,不仅仅涉及到自身产品的变革、理念的变革,更涉及到与产业链上包括汽车制造商、内容提供商等多方的合作。这是挑战,也是机会。

 

  未来:车联网服务生态圈

 

  从车厂的角度来讲,最早的封闭汽车只能够为用户提供封闭、传统的T服务(Telematics,指应用无线通信技术的车载电脑系统)。到了车联网汽车阶段,当车联网成为一个产业的时候,就需要一个相对开放的TSP(Telematics Service Provider,车联网服务提供商)平台。发展到最后,这一产业将形成车联网服务的生态圈,包括加油、洗车、停车、维修、保养、美容等等。用户能够通过免费渠道获取到所有汽车服务的资讯,让用户真正做到开得放心、用得舒心、服务可心。

 

  正如互联网发展到成熟阶段后,会开始形成一个庞大的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里,有人做新闻,有人做娱乐,有人做商品,有人做支付,当然还有人做物流等,这个生态圈能够让用户真正从互联网上得到更多价值,从而对互联网有更多的依赖。汽车的互联网化也是如此,只有基于车辆的众多服务和应用愈发丰富,包括车内娱乐、车辆安全解决方案、车辆使用过程中的车生活服务等等,只有形成这样的一个生态圈,车联网才会找到真正出路。

 

  作者:白新平 来源:互联网经济 2014年10期

上一篇:基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旅游社会化营销研究

下一篇:面向互联网的财务公开系统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