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议信息技术课节设计

发布时间:2015-12-14 13:53

摘 要:信息技术课要根据自身特点,加强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能力,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及良好的信息素养的建立,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有利于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课堂设计;作业处理;教学用具
  就高中信息技术课而言,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命令、操作,就是最主要的目标?我认为不是,应是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从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出发,在知识获取、技能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全面发展。加强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能力,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怎样上好信息技术课,我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利用
  信息技术课具有趣味性的特点,传统的单一模式教学已经很难适应。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可以将数据、文字、图象、声音有机的融为一体,按教学的需要随时变换组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教学手段,如利用《几何画板》、《金山画王》、Powerpoint、Authorware及flash等软件,根据课堂需要制作课件。用serv-u构建用于学生上传下载作业的师生互动平台,及时把握学生动态和解答学生问题。
  二、上机操作过程的改革
  上机操作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一大优势,通过上机操作学生可以手脑并用,易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但是上机操作组织不好,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上机操作前:
  1、首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学习水平,即关注群体又要兼顾学生的
个性差异,任务设计有基本层次的,有拓展层次的。
    2、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选好切入点,因势利导,才会激起学生学生兴趣。
  3、操作前把主要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强调一遍,包括:A 上机目的; B 上机步骤。上机目的明确,任务具体,出错率就少,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共性的问题可集体讲解,充分发挥了上机操作的优势。
  三、重视作业的处理
  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重要环节之一,合理、适当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学习效果。有层次,有选择地设计实例分析、讨论归纳、合作探究等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建构相结合的方式。布置作业应多注重实际,与上机操作及上机报告结合起来。下面是我在课堂上所用到的几个实例。
  1如在讲完flash工具的简单使用后,自己画一正方形,做一松树造型。与教材
中所举用同样工具制作七巧板的例子相比,简单多了,生动多了。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又锻炼了创作能力。
  2、如体会动画、视频和视觉特征时,让学生把准备好的素材利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通过修改自动播放速度,让他们大胆去实践,去评价作品,让学生自己体验感悟。
  3、讲到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时,除了让学生知道安装并及时更新杀毒软件,安装防火墙及360安全卫士等相应软件外,更让他们了解及遵循《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习惯,倡导健康文明的网络生活。如《数字化图像的设计与加工》这节课,利用photoshop对图像进行处理时, 展示拉萨暴乱CNN进行歪曲报道的图片及一些网络合成图像,让同学们知道该怎样合理合法正确使用信息技术,提高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能力,为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做好心理准备,逐步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
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四、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所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注重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有利于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课要根据自身特点,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和上机操作这一优势,并注重和其他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艺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与案例》 高等教育出版  2006年12月

上一篇:中煤连云港公司全球眼设计及实施规划方案

下一篇: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