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中国农村呼唤电子商务

发布时间:2015-11-10 10:32

摘 要:中国是一个有着特殊国情的发展中国家,十四亿人口既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同时也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如何提升这十四亿人口尤其是其中近八亿的农村人口的经济收入和生活品质成为了摆在当下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农村经济电子商务现状和电子商务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提出了以电子商务来促进中国农村经济的建议和在广大农村人口中推行电子商务培训的对策。

关键词:电子商务;二元结构;网络应用;农村经济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也就是所谓的“二元结构”问题。这种“二元结构”体现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落后地区之间等多个方面,尤其在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据统计,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 5153元人民币/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是农村的 3.3倍。①虽然“二元结构”的形成的发展有其历史、社会等诸多原因,但是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却是信息的匮乏和不对称。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各种信息中往往蕴涵着巨大的机会,而我国广大农村人口对信息的获取缺乏必要的技能,以至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尽管国家大力扶持农村经济,通过各种政策来帮扶农村人口提高经济收入,但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拦路虎”——信息匮乏和不对称。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正是本文想要探讨的。
  1.我国农村经济的电子商务现状
  从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国家一直在致力于农村信息化的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在近几年,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大,农村信息服务能力有显著增强。2009年共为 4228 个乡镇和行政村开通互联网,开通互联网的乡镇比重从上年底的 98%提高到99.3%,开通互联网的行政村比重从上年底的 89%提高到91.5%。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农信通”、“信息田园”、“金农通”等基础性综合信息平台已覆盖全国,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了功能强大、种类丰富、经济便捷的公共服务、便民服务和农产品交易服务,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另外,信息下乡活动也进展迅速。目前已在 15 个省份的 1.3万余个乡镇开展信息下乡活动,并基本实现“一乡一个信息服务站,一村一个信息服务点,一乡一个互联网站,一村一个网上农副产品信息栏目”的“四个一”目标,全国三分之一的乡镇建立了乡村信息服务体系,信息内容、信息业务和信息终端的进乡入村初显成效。②
  目前,我国农村网民已经达到1.1508亿人,虽然人数不少,但和庞大的农村人口基数比较起来还是很单薄,我国农村的网络普及率只有15%,远远低于城镇44.6%的网络普及率。③在网络的应用方面,农村网民的网络应用主要集中在娱乐上,对于商务交易类和交流沟通类的网络应用,城乡之间使用差距明显,尤其在网上购物、网上支付这两种典型的商务应用中,城镇使用率分别为31.7%、27.7%,而农村使用率仅为17.6%、15.1%。但在网络游戏的使用率上,农村网民要高出城镇网民1.3个百分点。
  2.电子商务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影响
  2.1加快信息传播速度,提升农村网民的综合素质
  互联网是一个信息的海洋,每天各种新鲜、实用的资讯都会在互联网上传播。以往农村人口获取信息的途径是通过广播、电视和报纸,这些信息承载体的信息传播速度都不如互联网来得快,来得及时。通过互联网,农村网民可以获得最新的相关信息,缩短获取信息的时间。同时,农村网民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还能学习如何搜寻、处理、分析各种信息,从而提升自己的网络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2.2降低交易成本,增加利润
  由于使用了互联网作为获取、交流信息的工具,交易对象之间的物理距离被无限拉近了,人们再也不用辗转千里面对面地交谈。这极大的节省了交易时间和交易成本,增加了交易机会和利润。尤其对很多地域性极强的农副产品来说,及时地找到交易机会,能避免种植(养殖)者的损失。
  2.3开阔视野,增加商业机会
  古人强调“行万里路”,目的是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互联网出现以后,网络上的海量信息为没有条件出行的广大农村网民提供了增长见闻的机会。农村网民的信息储备增加了,见识的东西多了,思维方式自然就会发生变化,会慢慢地从固步自封到创新求变。在这个过程中,以往被忽略的一些商业机会将成为农村网民创业致富的契机。
  2.4解决就业问题
  因为采用了新型的交易模式,出现了新的商业机会,就必然产生大量的与之相对应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能有效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当农村网民的商业活动形成规模以后,还会吸引大量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满意程度。
  3.在我国农村推进电子商务的策略
  3.1加强农村人口的电子商务意识
  目前我国的农村网民在网络的应用方面主要还是体现在娱乐上,商务应用很少。这和农村网民的意识习惯有关。很多农村网民不了解互联网的真正作用,认为网络是虚幻的,不相信在互联网上有发财致富的机会。因为不了解所以不敢使用,这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进行宣传,普及互联网应用的知识和技能。
  3.2普及获取信息的技能
  互联网上的信息浩瀚如海洋,其中充斥着很多虚假信息,这需要一定的技巧或专业知识去分辨。农村网民由于学历和知识水平的局限,在信息的获取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这需要进行较专业的培训。这种培训可充分利用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由所在地方的高职院校组织相关专业的老师对农村网民进行分期分批的培训,以提高农村网民的信息获取能力。
  3.3优化农村电子商务的基础环境
  我国农村的电子商务基础环境和城市相比,目前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具体体现在宽带虽然覆盖了大部分行政村,但没有做到户户通、计算机在农村家庭的普及率低下、物流服务不到位等。电子商务的基础环境的改善主要还是要依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行政措施和相关企业的业务延伸。从短期来说,这样的投入好象看不到回报,但是从长远来看,还是有相当不错的投资收益的。例如快递公司将配送范围扩大,虽然增加了配送的成本,而且短期内农村网民的快递业务的需求不大,但是当农村网民这个群体的商务应用增加以后,就将成为快递公司新的收益增长点。
   3.4树立电子商务应用典型
  我国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下,创新对该群体来说不太符合实际,但如果他们身边出现了运用电子商务手段发家致富的例子后,他们会有样学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各级政府应该在农村网民中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促进农村网民对电子商务的运用。例如一个村家家都种橘子,橘子成熟了却没有买家,大家都一筹莫展。这时有个喜欢上网的年轻人在网上相关平台上发布了供应橘子的信息,不久就联系到了买家。当这个年轻人家的橘子卖出去后,村里的其他人就都会意识到,网上是有买家的。这样,该村上网找交易机会的习惯就会形成,并在这习惯的形成过程中慢慢掌握相应的信息处理的技巧。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成本,尤其是在商务活动中,信息的获取方式更多样化、传播速度更快。这一改变对城市网民来说很明显,但对于广大农村网民来说,互联网的应用还处于基本的娱乐和通讯方面。我国有数量庞大的农村人口,当这一群体的网络普及率提升以后,将形成一个规模巨大的虚拟市场,这个市场的潜在需求是不可估量的。我们要让农村网民认识到网络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能为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商业机会。只有从意识层面上真正理解了网络对生活的影响,农村网民的网络应用结构才有可能得到根本的改变,才会拉近和城市网民的差距,才会真正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
  参考文献:
  [1]CNNIC.《2009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EB/OL].北京:2010
  [2]CNNIC.《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北京:2010

上一篇:浅谈基于工作过程web国际课程教学

下一篇:基于pr技术的互联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