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工业设计项目实训教学有效性的保证措施

发布时间:2016-05-25 16:09

  以乐山高新区某企业空气净化设备外观设计为实训项目,将项目式教学要素契合课程教学内容,结合项目要求改善教学手段,完成整个教学过程,探讨工业设计专业课程实施项目式教育模式中,如何更好地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提出配备项目管理型教师队伍、合理规划项目时间节点、建立合理的压力与激励机制等措施。

 

  工业设计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企业对本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并不局限于掌握了多少书本知识,更看重其实际设计工作中的实践能力,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用项目实训式方式来进行教学。

 

  在工业设计项目实训教学中,教学的有效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1)从认知对象上说,学生的设计学习对象从单纯的书本知识转变为设计实务中的各项工作经验,从不懂到懂,从浅层到深层;

 

  2)从学习方式来说,从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式学习到学生自主学习,从个体学习到团队式学习,从不积极到积极。

 

  1 项目实训案例

 

  项目实训是一种生产性的教学方式,在工业设计教学中,将项目的各要素契合课程教学内容,结合项目要求改善教学手段,完成整个教学过程,既能达成教学目标,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职业素养。

 

  201510月,与乐山某设备有限公司合作,设计该公司的系列设备外观。该公司对外观设计审美要求较高,但研发过程中,外观造价预算有限,外观设计周期为50天。该项目的各项要求符合本专业项目实训教学要求。将该项目带入2013工业设计工业设计强化训练课堂,探索符合工业设计项目实训教学有效性的保证措施。

 

  2 项目实训过程

 

  项目实训式课程以项目推进为教学主线,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协同考虑委托方的效率要求和教学时间规划,全班39人分为11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调研、设计、模型制作、成本核算工作,通过竞标完成最优方案筛选。

 保证措施

  60课时的教学之后,每个小组都交出了1份设计终稿,为了更合理公正地评判学生的设计成果,也为了项目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训练尾期进行了一次模拟竞标。竞标邀请1位企业设计师、1位企业市场人员参与、2名教师进行设计评判,评选最优方案进行细节优化和生产,其余方案给出分数,作为该课程的期末成绩。

 

  实训结束后了解到学生对该种教学方式非常认可,参加实训后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都有较大变化,对专业的了解更深、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更熟练、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强化。

 

  3 项目实训教学有效性的保证措施

 

  项目实训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诸多因素会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

 

  1)项目的难易程度:难度较小的项目难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压力和激励效果,难度太大的项目不适合大部分学生;

 

  2)设计周期的长短:在实训教学中设计周期会影响到学生设计实训的效率和质量;

 

  3)指导教师的参与度与管理水平:教师在教学中承担着主导作用,指导教师更专业、更负责任地参与到项目中来,将促使学生形成更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项目交流能力。

 

  通过对工业设计强化训练课程引入实训教学的经验进行总结,其中对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措施有如下几项:

 

  3.1 配备项目管理型教师队伍

 

  教师的知识面在项目实训式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操作中,由一个教师完成整个项目的指导比较困难,按照教师专长进行指导团队配置,有利于项目的有效运行和指导工作的准确性。

 

  3.2 合理规划项目时间节点

 

  常规的教学安排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重点、难点处会适当延长教学时间,而在设计项目中,更注重设计结果,容易忽视学生的不足之处。

 

  要保证项目实训教学效果,指导教师要多容忍学生的错误,不仅要在设计前期为学生保留足够的创意时间,同时要在设计后期留有充分的时间以作修正。

 

  3.3 建立合理的压力与激励机制

 

  从项目实训式教学效果来说,学生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发展是主要的评价指标,依靠指导教师个人进行的评价容易有失准确,甚至导致学生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

 

  项目半途而废,对整个集体的学习氛围都有可能是致命的打击,因此,在项目管理中建立符合学生实情的压力和激励机制很有必要。

 

  在此次实训中,这种压力和激励机制主要体现在明确的项目目标和项目分工上,每个小组工作承包至个人,同时又互相沟通补充,鼓励学生不仅重视设计能力,同时注重综合能力的提高。

 

  4 结语

 

  本次项目实训式教学是工业设计本科教学体系的一次小范围尝试,从实践结果来看,要通过实训式教学构建一个与市场接轨的设计实践平台,上述教学保证措施缺一不可,项目达成教学、教学推动项目,一方面加强专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流,避免关起门来搞教育,一方面提供平台不断提升教师的设计实践能力和指导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凝聚力。

 

  作者:吕中意 来源:科技风 20168

上一篇:加工业残余生物质的CO2气化反应特性研究

下一篇:中国企业的“工业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