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新经济模式在应对经济危机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5-08-05 08:50

摘 要:金融危机的袭来给予了传统经济模式和经济学理论沉重打击。新的生产力——信息技术的存在与发展从客观上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学理论,如何尽快走出这次由金融危机所引发的经济危机也从主观上期盼新经济模式的出现。

关键词:电子商务;新经济;金融危机
  2007年美国成为引爆经济危机的导火索——制造了次贷危机。一次一次的全球性经济的动荡不断地挑战者固有的经济体系及秩序。现有的经济学原理在每一次受到冲击时的唯一应变只有不断地修正弥补。可是这种每次都要以牺牲部分人利益的亡羊补牢的做法终不可久远,时代呼吁新经济模式——以信息化为主导的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
  一.新经济模式的特征
  在传统的经济学原理中边际报酬递减成为限制企业生产的根本原因,但是这一缺点在电子商务的背景下将不复存在。因为在电子商务时代,信息资源是新经济中的主要资源,但是这种资源的无排他性,可循环性都使得它的成本不随着使用数目的增加而增加。
  在挑战了传统经济学原理之后,电子商务经济学又建立了自己独特的经济原理——依托于信息通讯技术的新经济学。首先摩尔定律解释了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增涨和持续变革的根源。其次梅特卡福法则使我们知道网络价值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而成指数增长。最后各国信息高速公路的铺设又为快速的网络传输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以上三个条件的实现为构筑全社会的电子商务系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马太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的脚步。经济学本来就融合了别的其他因素,如人们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惯性等。因此在某些特定时期,因为网络上信息的不完全对称性,会导致一些优势或劣势的扩大。比如,某人在网上抱怨一项产品的缺陷,被别人看到后就会到处转载进而影响了该产品的品牌形象。
  二.对经济结构的影响
   电子商务可能会打破几十年来做生意一直沿用的老关系和方式, 它们甚至可以降低曾经帮助那些大企业维持统治地位的规模和技术才干优势。电子商务能够降低企业完成交易的成本。因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始终围绕着成本和利润这两点进行,较低的交易成本是吸引厂商的主要因素。
  首先网络可以使顾客找到最物美价廉的商品,并且可以尽量做到“足不出户”,可谓即为顾客开源又节流。例如:通过互联网购物可以节省从煤炭行业的2% 到电子部件的40% 的交易成本。与供应商在网上交易, 能够减少14% 左右的成本。英国的每日电讯更是声称在线商品或服务的交易可以减少处理一笔交易平均成本的90% , 减少购买商品和服务直接成本的11%。这种成本的降低不仅运用网络交易的企业降低了成本,而且有利于所有以这些产品或服务作为投入的产业多级滚动降低生产成本。所以电子商务不仅可以增加卖主的销售机会,又可以增加消费者的选择范围。目前电子化程度最高的大部分是零售业,比如像美国最大的零售商WALMART一样的大型超市纷纷上网,他们利用本身已有的长期合作关系,大大促进了在线业务的开展活动。国内的卓越网以图书起家,现在逐步将经营领域扩大,在电子产品,化妆品,首饰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此外电子商务还可以增加企业的竞争力。首先对于有着广阔的客户群体的公司只需在互联网上做广告便可以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而目标客户为特殊群体的公司可以创造虚拟社区为自己的市场,这样就降低了发现目标客户的难度。
  最后电子商务对于优化产业结构起着积极地作用。在三大产业的划分中农业,工业的地位不可撼动,但是不可否认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下第三产业才是增加GDP的主力军。而电子商务的存在恰为中小投资者提供了低门槛的平台。比如,在制造业面临出口无门的寒冬时,我们可以看到在淘宝上数亿元的交易额。在美国各大指数暴跌的时候,纳斯达克的股票电子交易市场,成为今年美国本土为数不多的盈利企业之一。
  三.发展前景
  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奢侈豪华不再是人们的选择,如何花好自己手中的每一分钱成为每个民众关心的话题。较低廉的价格,快速的交易,节约在路程上的时间,所有的这一切都成为电子商务吸引更多顾客的因素。
  我们可以对未来进行乐观的预期,第三产业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在整体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会上升,尤其是服务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会得到进一步提高。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深,电子商务在国际经济结构和全球资源配置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子商务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市场效率,所以资源配置也可以趋于最优;经济运行的中心环节呈现出从生产流通向消费和设计转移;传统的资源配置模式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朝着信息化科学化的方面转变;国际经济之间的交往将更加紧密,便捷。
  诚然,网上交易的不安全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我们在建立新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经济体系的同时,要尽快制定安全系数更高的协议政策,为其发展构筑安全的基础,不要任其发展成为这一本来前景光明的商业模式的无法根治的毒瘤。
参考文献:
.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上一篇:我国银行业如何面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

下一篇:浅谈新时期建筑工程类企业并购的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