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与出路

发布时间:2015-07-15 10:46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主要是指“80后”、“90后”的农民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口流动性进一步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已经逐步成为外出打工农民工的主体,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具有一些新特点、新问题,而且对社会和谐稳定的影响力日益凸显,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也成为社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
  一、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
  1.城乡两边的边缘人群
  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在城市,对城市有一定的感情,但是,由于收入水平、住房等问题,位于城市的底层,在城市扎根尚存一定的困难。与此同时,受到户籍制度的制约,他们依然是农村人,但是大多数人不会干农活,对农村也没有那么依恋,“融入不易、故土难回”,使得他们处于城乡两边边缘人群的尴尬境地。
  2.社会保障不健全
  大部分农民工有脱离农村社保体系的倾向,但是又没有被纳入到流入地的社保体系,而且到城市务工,医疗、养老、工伤等各类保障不健全,参保率较低,且子女上学教育问题也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造成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
  3.维权诉求表达渠道不畅
  农民工的维权之路走得很艰辛。工资拖欠、职业病缺乏认定和补偿,工伤赔偿困难重重。比如,2009年河南省新密市刘寨镇农民工张海超“开胸验肺”,经历了种种曲折,事情最终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得到60余万元的工伤赔偿,但是,代价和付出都是极大的。
  4.自身竞争力相对较弱
  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初中、高中毕业,到城市打工,刚迈出学校校门,心智和思想尚不成熟,自身的发展处于不稳定期。他们对职业生涯缺乏规划,很多人对未来的发展处于迷茫状态。此外,由于工作时间相对较长,培训机会相对较少,社会资源缺乏,自身竞争力相对较弱。
  5.精神、情感存在严重缺失
  新生代农民工正值婚恋期,对情感需求比较强烈。但是,目前在该领域的相关服务严重缺失,很多人生活单调,他们远离家乡和亲人,打工期间缺少人文关怀,缺乏亲情温暖,他们的精神一直在城乡间徘徊。他们是都市中最寂寞的人群。除了“工地-宿舍”之外,业余生活较为贫乏,由于受行业、收入、男女比例等问题的制约,未婚农民工婚恋难,已婚农民工夫妻分居也造成了婚姻质量下降、离婚率攀升,这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二、新生代农民工存在问题的原因
  1.我国二元结构的长期性
  早在2004年9月召开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就明确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即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建国初期,国家贫穷、资源有限,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几十年来,工业和城市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受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依附在土地上,满足的是个人和家庭的温饱问题。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但是,农村和城市的距离已经拉大,城乡二元结构已经形成,并且差距有持续拉大的趋势,缩小这个差距,是一个长期且缓慢的过程。
  2.我国城镇化的过程性
  改革开放以后,人口流动逐步加剧,农业人口不断向非农业转移,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2011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51%,但是,是低水平、低层次的。因为存在数以亿计的农民工生活在城市,却是农村人。要实现农业发展的集约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必然的,要建设现代化国家,实行城市化进程也是必然的。而城市化不能操之过急,要与国情相适应,不能一刀切。所以,先从县城逐步放开,吸引农民工建设县域经济,大城市则应该分批分步骤引导农民工流入,所以说,城镇化也是一个长期的逐步的过程。
  3.市场经济的趋利性
  市场经济是逐利的、是优胜劣汰的经济模式,农民工文化程度以初高中为主,自身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且社会资源有限,各项权益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处于城市社会底层,从事一些比较辛苦、技术水平和复杂程度较低的行业,工资水平和社会地位还比较低。与城市同龄人相比,受教育以及社会资源拥有程度明显较低,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4.社会利益结构的凝固性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分层是发生在社会领域较为重大的事件。不同的利益群体和阶层出于对自身的利益追求,矛盾也日趋激烈,由于收入差距、贫富差距等不断扩大,各阶层获取利益所具备的资源和条件不均等,出现了财富和资源向富人和资源掌握较多的人手中集中,出现了“贫富传递”、“代际循环”。农民工的儿子很可能就是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流动性差,利益结构出现了板结化。社会利益结构的凝固性,使得农民工向上流动困难重重。
  这些原因造成农民工融入城市依然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
  三、新生代农民工的出路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解决既要着眼全局和长远,着力完善制度、体制和机制,不断提升已有政策、措施的效力和效率。比如,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务工农民的职业安全卫生保护并逐步建立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2006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文件涉及农民工工资、就业、技能培训、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公共管理和服务、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土地承包权益等各个方面的政策措施;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统筹研究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后城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细化落实这些政策,加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力度,着力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加入本地城镇建设,以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目标,比如,陕西日报2012年10月22日头版报道,吴起70%的农民成为新型市民,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立城市农村社区,逐步取消城市与农村户籍所依附的社会福利差距。
 1.提高劳动合同的签订率
  合同签订率低是农民工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的重要 原因之一。所以,监督规范企业或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是当地政府的职责。当然,针对农民工流动性较强等特点,可以创新合同内容和签订方式。比如,建筑、餐饮等流动性大的行业可使用简易合同,将大量通过亲朋好友介绍而达成的口头协议转变为适合农民工的简易劳动合同。要整顿和打击那些不顾农民工权益、用人不规范的企业或用人单位。
  2.保障劳有所得
  加大对欠薪的惩戒力度,采取经济、政治、法律等手段,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经过多年的努力,工资拖欠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拖欠问题还是时有发生,现在也有很多创新的讨薪办法。比如,模仿外交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讨薪,利用未成年子女集体下跪讨薪,这些方式说明农民工需要通过变换方式吸引公众眼球和舆论关注,从而达到成功讨薪的目的。农民工工资水平较低且劳动辛苦,保障他们劳有所得是政府、企业切实承担的责任。
  3.保障职业安全与健康
  加大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和安全保障措施,尤其是建筑业、高空作业、煤矿、化学用品等行业,加大对危险行业的安全措施检查力度,尊重生命、尊重人权,这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同时,加强对一些粉尘污染等行业的专项整治,加强对农民工职业健康的监护,职业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及建立健全工伤赔偿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工的生命、健康权利。
  4.确保社会保障体系全覆盖
  目前,很多农民工有脱离农村社保体系的倾向,又没有被纳入流入地的社保体系,针对农民工两头无保障的现状,监管用人单位应该按规定为农民工缴纳各类社会保险,在流入地无法交纳社保的农民工要在户籍地由当地村委会或乡镇社保部门负责统计外出务工人员的详细资料,督促他们参加新农保、新农合,确保能够参加城乡任意一头的社保体系。进一步实施完善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办法,保证农民工不管流动到哪儿,养老保险都能接着算。
  5.改善基本住宿条件
  目前,很多农民工外出打工住在单位宿舍和工地工棚里,居住条件较差,要针对这一问题,逐步建立适合农民工租赁的公寓,将已经在城镇稳定就业和有一定居住年限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但是,对一些在城市生活困难的新生代农民工,积极鼓励留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发展新型农民,在农村创业、建房予以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
  6.维权渠道畅通
  针对目前很多企业用工不规范,合同签订率低、基本社保不缴纳、生产安全无保障、工资拖欠、工伤理赔难等维权难,要加强整治力度,畅通农民工诉求表达渠道,保障他们的合理诉求和正当利益。督促农民工居住的社区要加强服务,日常搜集外来务工人员的合理诉求,予以妥善解决,此外,还可以通过领导干部大接访为其解决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接访等解决他们的合理诉求。
  7.业余生活丰富
  新生代农民工属于年轻人,他们正处于社交婚恋期,要通过工会、社团组织举办一些联谊交友婚介活动,丰富他们的日常精神文化生活,创造看报、看电视、上网等条件,组织日常文化体育比赛,加强农民工党团支部的建立,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
  总之,各级政府应该切实承担起组织领导的责任,通过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让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和谐融入社会,发挥其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陕西省行政学院干部教育培训研究中心)

上一篇:国有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内容分析

下一篇:美国对我国的贸易保护及我国的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