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的优势和问题

发布时间:2015-07-29 09:35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经济体制的改革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又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它的建设程度直接影响到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业技术的推广有自己的潜在优势,但是它的运行状况也会对农业技术的推广起到制约作用。文章着重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的优势、制约,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技术推广;优势、制约;建议
  中图分类号:S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003—1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推广体系出现的问题,更好地实现了农业技术地推广。然而,当前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农业专业合作社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本文着重分析了农业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优势以及制约因素,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1 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的优势
  1.1 减轻农户理性的局限性
  农户的对信息的掌握能力和处理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新的农业技术认可度比较小,不愿意对农业技术投入资金。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的技术人员对现实的信息掌握情况比较好,对新的农业技术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在农业技术推广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2 减少农业推广机构的机会主义行为
  传统的农业推广机构与农户之间信息并不对称,在农户采用新的农业技术前,缺乏一定的评估、检验农业技术的能力,在农业技术传播给农户后,没有进行有效地验收工作,并且没有推广示范田建设,导致农户生产受损。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的技术人员的农业技术素质要比传统的推广机构人员的高很多,可以及时有效地向农户传播科学使用的农业技术,合作社内部技术人员通过合作,建立比较完善的机制和体系,实施力度较强,加强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
  1.3 对农业技术交易的影响
  首先,减少了交易的频率。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时,不必直接面对规模较小、布局分散的农户,减少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再次,保持了很高的资产专用性。最后,消除了部分不确定性。由于农户在采用农业技术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交流和沟通上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而合作社正好有效地利用自身优势消除了这些不确定因素。
  2 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的制约因素
  2.1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综合实力较弱,辐射带动作用不足
  2.2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不同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
  由于每一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社会风俗习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不同的地区分布并不均衡。在此情况下,粮食作物行业和一些合作社规模分布较小的地区,农户需要农业技术很难在合作社满足。
  2.3 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专业的人才
  由于经济的发展,对新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现阶段的合作社的短板是专业人才数量较少,新的农业技术掌握不熟练。人才的缺乏增加了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技术推广的难度,收到的推广成效不明显。
  3 政策建议
  3.1 增强农业技术推广的能力
  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技术人员的素质决定着农业技术的推广效果,因此,合作社应不断提高内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的能力。首先,向种养大户宣传农业技术的优势,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然后形成“蝴蝶效应”带动身边的农民参与进来。再次,将合作社农业技术人员纳入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培训计划,定期开展相应的技能培训课,不断充实他们的新技术,提高他们农业技术的掌握能力和应用能力,努力培养一批专业素质高、农业技术好、推广能力强的技术人员。
  3.2 落实政策,加强指导
  政府应该加强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政策,对合作社进行科学地指导。通过颁发相关文献或者给予资金支持,实施一系列惠农政策,弥补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不足。政府相关部门对合作社进行一定地指导,利用供销合作社人才、网络、设施条件,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各项服务。
  3.3 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参与模式
  不同的地区的农业发展阶段、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等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相关的部门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降低农户采用新技术的风险,提高相应的生产效益。
  4 结论
  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业技术的推广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相关的部门只有综合分析和比较合作社的优势和相关的制约因素,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才能不断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稳定农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郭春丽,赵国杰.基于成员异质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知识管理模式的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02).
   张礼祥,刘彦.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以海南省为例.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吴声怡,刘文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品牌推进及其对策思路.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
  作者简介:李惠萍(1968—),女,伊通满族自治县农业机械化学校工程师,从事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工作。

上一篇: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下一篇:从村庄建设到地区发展的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