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贸易

发布时间:2015-12-13 11:04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贸易

贸易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保护正常国际贸易交易的顺利进行,使国际贸易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调整器,还能有效地论文联盟http://防范因别国经济波动对本国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对外贸易发展非常迅速。2011年对外贸易总额3.64万亿美元,总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国际贸易主导权还主要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粗放型的贸易增长方式,使我国的贸易安全面临较大的风险和严峻的挑战。因此,客观地认清危及贸易安全的风险所在,科学地制定相应的措施来维护我国的贸易安全,对于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以及提高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危及中国贸易安全的风险
  1.对外贸易依存度大,易使本国的经济命脉受制于人
  外贸依存度是一把“双刃剑”,其提高一方面说明我国更主动地参与国际经济,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地位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风险和影响。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从1978年的9.85%上升到近些年的60%以上,对外贸易依存度的上升意味着我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增大。这次由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的全面衰退,使我国出口市场大幅萎缩,如2009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较2008年下降16%,当年的gdp8.7%的增长率中出口为负3.9%,主要依靠投资与消费才避免了经济的严重下滑。中国的石化、钢铁、船舶、建材、电信、电力、航空等产业,几乎全套生产和运营设备都是引进的,零备件都是进口的。支撑经济发展需要的一些重要能源资源进口都在世界前列,巨额利润流出本国不说,一旦发生战争,外国停止供应,我们的很多重要产业都可能停止运行,造成中国经济瘫痪、交通停顿、社会动荡。
  2.效益低,替人打工还替人受过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出口企业平均利润率为1.47%。东莞企业平均利润率跌至2% 。中国制造大多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中价值链的低端,外资企业出口约占中国全部出口60%,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88%是外资企业实现的。外国企业从中赚走了高额的技术专利费、品牌费、管理费,留给中国的只有低微的利润、税收和工资。比如,苹果公司的许多手机是中国制造的,但是,如果一种高端款型的售价是750美元,中国能拿到25美元就不错了。中国主要依靠低劳动成本和高资源消耗换来的贸易顺差竟然成为国外要求人民币升值的理由。从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已达近30%。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对口商会粗略估算,人民币每升值1个百分点,行业的净利润率就将直接下降1个百分点。目前世界经济复苏还待时日,东南沿海一些企业在订单持续减少、面临原材料涨价、贷款难、环境合规成本及劳动力成本上涨等问题,许多小型制造企业已到了经营不下去的地步。
  3.贸易摩擦增多,出口形势更为严峻
  目前中国的出口占全球的10%,但遭受的反倾销案占到全球的40%,反补贴案占全球的75%,遭遇的贸易调查数占同期全球案件总数的43%。我国已连续16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更值得关注的是非传统的贸易摩擦强度大增。人民币汇率、自主创新、新能源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投资环境、市场准入等成为贸易摩擦的新的热点。前不久美国修改反补贴法,意味着美国政府对中国等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从此有法可依。以前中国国际贸易纠纷主要发生与发达国家之间,现在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急剧上升,在阿根廷发起的反倾销调查中有1/4针对中国产品。印度近年来对我国反倾销调查立案数量已经超过欧美,占同期所有wto成员对我国反倾销调查案件总数的1/5。贸易摩擦增多使我国出口形势变得严峻,产能过剩的问题将更加突出。
  4.资源瓶颈制约突显,生态环境堪忧
  中国对外贸易60%是加工贸易,需要消耗大量资源与能源。外商投资企业也将一些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转移到我国,资源环境对经济持续增长瓶颈制约突显。近年来氧化铝需求50%依靠进口,铜矿需求 60%依靠进口。2009年首次由煤炭出口大国一跃成为煤炭的净进口国,2011年5个前月,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达55.2%,首次超过美国(53.5%)。中国的大多数石油来自中东和非洲石油出口国,几乎所有的进口石油都要经由马六甲海峡和新加坡海峡,能源与运输安全受制与人。中国钢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一半。进口铁矿石数量也自2003年后占据世界第一,2010年进口铁矿石依存度达70%,中国作为全球铁矿石最大买家却不拥有定价权。中国钢铁生产行业年销售利润率已连续2年不到3%,远低于全国工业行业6%的平均利润水平。中钢协多次强调“高昂的进口矿价是榨干钢企利润的一大主因”。在中国的大量出口加工企业因成本和技术的原因治污不力,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污染企业国外跨国公司也榜上有名,从2006年10月的33家,到2007年6月的80家,再到2010年的百余家,在华违规污染的跨国公司数量迅速攀升。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维护中国贸易安全的对策
  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只有一个国家的产业具有较强竞争力,且结构合理,国民经济才有较高的安全状态,才具备防范国际贸易波动的能力。高科技及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大力发展高科技及其产业,可以使中国彻底走出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低效益及受制于人的困境,冲破外资对我国产业的控制与市场的垄断,并以此提升传统的产业水平,带动智力密集型服务业的兴起和发展,形成以高新论文联盟http://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合理产业格局。现阶段特别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因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既代表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产业发展的方向。通过增加投入和各种政策,加快节能环保产业、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自主创新。引导跨国公司把高新技术的研发环节和高端制造转移到中国,在合作中引进吸收到自主创新和超越。积极鼓励研究院所和大学、企业联合研发,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科技成果的应用性与商品化程度,促进科技优势迅速转变为产业及市场优势,力争在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有效地发挥科技对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促进作用。
  2.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不断优化贸易结构
  要改变我国贸易量大、利润小、价值少的状况,应加大服务贸易的比重,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是改变这一状况的重要手段。从增值幅度看, 制造业一般在2%至5%、最高不超过15%,服务外包的增值幅度则高达100%;从收益来看,服务外包对中国经济贡献是来料加工制造业的20倍;从环保看,服务外包业的能耗只有制造业的20% 。作为服务贸易整体,中国始终处于逆差状态,而近年来增长较快的金融服务、咨询、通讯服务、保险服务、运输等项目,也处于逆差状态,反映出在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潜力很大,而且中国作为制造业出口大国,已进入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开放的新阶段,这也将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从劳动密集的制造环节向产业价值链的上下游攀升,加强产业链的整合。因此,要把抢抓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机遇,作为重中之重。第一,要制定服务外包发展战略规划,完善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制度保障。第二,要把“外引内训”服务外包人才,作为当务之急,尽快出台相应措施。第三,要把大力引进国内外龙头型基地型企业作为重要策略,把投资、并购国外中小服务外包企业作为重要导向,提升我国服务外包企业的整体实力。第四,统筹规划布局,加强服务外包基地建设。尤其在中心城市打造全球性服务业外包基地,开展技术服务、软件开发、芯片设计、建筑设计、工程设计、医疗服务等服务外包项目,构建针对全球产业链的生产性服务业。各地应根据自身比较优势确定重点发展领域、实行错位发展,打造各具有特色的服务外包品牌。
  3.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面对国内产能过剩、外部的贸易壁垒及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可以绕开各国的贸易壁垒,降低“走出去”的成本,从而促进更多的企业由传统的出口转为到东道国直接投资,有效地拓展国际市场。目前中国加快对外直接投资和进行海外并购具备了较好的条件,比如我国有3万多亿的外汇储备、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人民币有望成三大主要结算货币之一、人民币跨境投融资试点稳步进行、海外经济仍未复苏、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实力提升等。第一,要选好投资领域,从保障中国经济安全发展角度看,海外投资有五个方面可重点关注:一是地下资源;二是地表产品;三是资源类加工;四是发达的装备技术;五是建工业园区。第二,应充分调查论证,准确选择海外目标市场,对当地的经济社会法律制度和相关产业发展、市场辐射以及宗教文化生活习俗都应进行详细深入的了解。第三,加大支持与扶助力度做强中国的跨国公司。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跨国企业是国际贸易和海外直接投资的主角,有竞争力的中国跨国企业可以到广大发展中国家去投资建厂,将富裕的设备和劳动力转移过去,既可回避贸易壁垒,还能降低成本。也可到西方发达国家投资开设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智力资源,迅速弥补技术差距。第四,抓住机遇进行海外并购,这是获取发展所需资源和高级要素的重要途径。由于跨国并购具有经营风险、交易风险、换算风险和政治风险等,政府应以“商业外交”思维来对待海外并购,通过法规、政策、措施等对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从宏观上加以引导、协调、监督、管理和扶持,使海外并购能够得以顺利、平稳、持续地发展。
  4.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减少对外需的过度依赖
  以内需为主导,是大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途径。事实证明,一个完全外向型的国家,经济上发展是不稳定的,政治上也将受制于人。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阶段,内需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十二五规划指出,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在目前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相对低下,国民消费预期脆弱的现实下,撬动内需的关键在于提高占消费群体80%以上的中国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把改善民生作为扩大内需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一,要充分调动政府投资积极性和社会投资积极性,适度扩大全社会再生产能力,充分创造劳动岗位,以实现中低收入者家庭收入的稳定增长。第二,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确保劳动利益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分配制度的改革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通过扩中、提低、限高来缩小贫富差距。第三,要把尽快增加农民的收入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目前农村2.1亿多个家庭,占我国家庭总量的67.6%。相比城镇市场,农村市场潜力巨大,但农村市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场巨大的消费潜力与过低的消费率共存,这一矛盾能否顺利解决对我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意义重大。第四,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通过改革,完善教育、卫生、养老等一些社会保险制度,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论文联盟http://,促使一些消费者把远期需求转化为近期需求。第五,我国的民族企业应针对中国的国情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有效地拓展国内市场份额,并打破国外跨国公司部分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垄断。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上一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下一篇:浅谈国际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