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国际贸易术语和国际贸易风险规避关系

发布时间:2015-10-04 15:00

摘要:本文研究了几种较常用的国际贸易术语,对国际贸易术语与货物损失风险、贸易政策变动风险以及价格变动风险之间的关系做了初步的研究,并根据每种风险研究了相应的规避手段。
  关键词:国际贸易术语 货物损失风险 贸易政策变动风险 价格变动风险 收汇风险
  
  对任何一个进出口企业来说,在进行国际贸易的时候,如何进行风险规避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从初步的研究来看,国际贸易术语的选择和各类国际贸易风险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因而,研究在具体的国际贸易中如何通过选择适合的贸易术语,尽量的规避具体的风险,就有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上世纪八十年代,新的贸易政策理论出现,而且这种贸易理论被认为是战略性的,是一种不完全竞争的态势下的选择因为当时西方国家大多还处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寡头垄断市场,针对这种环境而提出的理论大多是带有着很大的被选择性的,所以这种理论不能够实现其高效性。所谓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发展,就是一国政府的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条件下实现补贴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有多种政策手段,为了能够扶持本国的工业,这种政策才被制定的,目的就是保护本国的工业发展,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劫掠他人的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即在不完全竞争环境下,实施这一贸易政策的国家不但无损于其经济福利,反而有可能提高自身的福利水平。如何来规避贸易风险,对于国际贸易术语的掌握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国际贸易术语和货物损失风险之间的关系与风险规避
  《incoterms 2000》的发展主要是为了能够定义一些贸易术语,比如风险等,这些贸易术语对于国际贸易价值很大。在双方的合同中,常常会有类似的术语发生,而这些合同常常出现的场合就是卖方要承担货物越过船舷为止的货物损失风险。也就是说,在货物越过船舷之前发生的全部货物损失(包括货物由工厂至仓库或者码头的运输过程中,在集装箱堆场或码头的存储过程中,由码头装船越过船舷之前时所发生的损失)由卖方负担,如果不能很好去理解这个风险一词,就会产生很大的误解,导致交易失败或是国际贸易摩擦,这样的结果会影响到两国的贸易实践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ternational rul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rade terms, incoterms)在其2000版中,规定了4组贸易术语,并且均在其解释中提到了风险在买卖双方之间的转移,在这里incoterms所指的风险一般认为是货物损失风险。根据《incoterms 2000》的规定,四组贸易术语中,按照卖方承担的货物风险递增划分,4组13个贸易术语的风险排序依次为:exw、fca、cpt、cip、fas、fob、cfr、cif、daf、des、deq、ddu、ddp。其中exw为工厂交货,基本上对于卖家来说不存在任何道德货物损失风险,而ddp则为“税后交货(……指定目的港)”几乎所有的货物损失风险都在卖方。从这几组的风险分布来看,可以很明显的看到e,f,c组术语对于卖家来说风险是最小的,如果卖家在市场谈判方面的能力较强,则应该有限选用上述的贸易术语,尽量的避免使用d组术语,尤其是ddp术语。
  如果出口公司很难通过谈判采用对自己更为有利的贸易术语,则只能够通过购买相应的保险的方式来转嫁货物损失的风险。比如,在目前适用范围非常广的cif术语中,卖方可以通过购买保险规避货物在越过船舷之前的损失风险,即所谓的国内运输险。对于装运的路程较远的,也可以通过投保相应的国际货运保险,以规避沿途可能遭受的因为各种不可抗力或者其他因素造成损失的风险。而卖家在谈判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投保的险种,合理的确定自己的报价,尽量降低自己的风险。当然,如果卖方能够在谈判中争取到fca,cpt或cip术语,那么对于风险的规避就能处于更加主动的位置,货物风险在货交第一承运人的时候发生转移。


  二、国际贸易术语和贸易政策变动风险之间的关系与风险规避
  所谓的国际贸易,必然涉及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与一般的国内贸易相比,就会存在由于各国之间的法律政策变动而产生的风险。比如,在国际贸易中任何一方的关税政策,贸易管制政策,贸易保护政策的细微变动都会给另一国道德出口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以欧盟委员会2009年的关于玩具安全的指令为例,新的指令通过更为详细的规定和要求,提升了玩具进口的门槛,并且要求出口企业出具其要求的相关证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国的出口企业对相关的政策变动没有任何准备或者提供不了其要求的各项证书,唯一的结果就是出口企业的出口产品被拒,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进行相关的贸易术语选择时,尽量的要选用那些对于卖方来说进口清关责任小,或者没有进口清关责任的术语,而对于ddp这种对卖方要求极为严苛的术语,卖方一般要尽量的不采用,否则该风险奇大,卖方利益无法保证。
  除此之外,出口企业还要注意自己采用的贸易术语中有哪些可能会因为贸易政策的变动而使自己的责任增加,这种责任的增加往往就意味着风险的变大。从实际来看,对于出口企业来说,若采用的贸易术语为fob,cif,cnf,则出口企业必须办理出口清关手续,这样出口企业就必须对国内的相关贸易政策非常熟悉。如果企业没有这方面的能力还是要尽量的采用不需要企业办理任何清关手续的术语。但是任何术语的选择都不可能完全规避贸易政策的影响,出口企业还应该化被动为主动,积极的学习相关的政策,并与相关的行业协会保持良好的关系,争取在第一时间获取政策变动的消息和变动的内容,从容应对。
  我们可以从欧委会2009年6月3o日发布的关于玩具安全新指令来判断一些影响,在这个安全新指令中,关于国际贸易的条款增加到了57个,这些增加和变化的项目主要是严格的安全要求,警告标识和生产者责任,产品认证程序和成员国市场监督等,如果企业不能够很熟悉一些贸易保护的原则和政策的变化,就无法提供相关的证书保证,这样在实际的货物进出中就出现了阻碍,小则经济损失,大则还会影响到长期的生意往来,所以可见,国际贸易翻译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出口企业应该清楚在交易所采用的贸易术语下自己承担的责任中哪些受贸易政策变动的影响较大,这种变动会导致较大风险的。
  三、国际贸易术语和价格变动风险的关系与风险规避
  在出口企业与进口方签订国际贸易合同之后,一般都会存在一个较长时间的备货和收货的过程,这段时间很有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使得出口企业的最终成交价格发生变动,从而影响到整个订单的利润。从国际贸易实践来看,上述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动、流通费用的变动以及汇率的变动等等,上述的所有要素对最终的订单成交价格都有实质性的影响。作为成交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贸易术语对于成交价格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通过贸易术语的合理选择也能够规避一些来自于上述要素价格的变动带来的成交价格的影响。
  比如,在需要大宗运输的货物买卖中,国外的运费往往会出现较大的变动,这就对企业的运费估算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如果选择包含运费价格的贸易术语,企业很可能因为运费的大规模变动而造成自己的巨大损失,在该等情形下,企业可以选择采用fob等不包含运费价格的贸易术语,将运费变动的风险转嫁给买方。近年来,中国的人民币一直面临着很大的升值压力,在汇率难以确定的情况下,为了降低自己的风险,出口企业也可以选择类似exw以及fca的贸易术语,通过较早的交货,实现较早的收汇,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汇兑损失。总而言之,如果对于影响最终成交价格的因素不能准确的估计或者计算的时候,出口企业都可以通过对自己的义务规定最少,也最简单的属于,将一切自己不确定的风险转嫁给买方,控制自己的风险。

上一篇:广东省外贸出口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金融危机后国际贸易新趋势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