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论经济责任审计

发布时间:2015-07-07 10:58
【论文关键词】:经济责任 审计人员 审计成果。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在诸多行业及地区的推行实施,文章从五个方面分析如何加强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审计事业发展中的一项新的工作,是强化企业内部监督约束机制的一种有效方式;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是财务收支审计的深化,是经济效益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的审计方式。
  2004年8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了《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文件中将国有企业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界定为:企业领导人任职期间对其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权益和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及重大经营决策以及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等有关活动负责,包括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这是国家从机制和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监督约束机制,加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管理和监督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基于科学发展观,合理界定国有企业负责人的受托责任,这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前提和基础。
  在市场经济中,有少数单位领导人不顾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违规违纪,人为地利用部分会计科目调节利润,转移资金,设置“小金库”供少数人挥霍浪费之用等等,这些都无疑成为单位领导人走向贪污腐败的温床,还有少数领导干部采取弄虚作假的手法,如隐瞒亏损、虚报利润等,,给继任者留下了包袱和隐患,给国有资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过去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一般只是进行离任审计,主要围绕对企业领导离任时怎样对企业进行评价来进行审计,现在开展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有所不同,体现在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不但应当承担依法经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财务责任和法纪责任,同时还要承担促进企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管理责任和社会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重新界定国有企业的受托责任,立足战略性和长期性,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二、完善相关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是正确评价干部的标尺,也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和关键。
  审计实践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它对于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领导干部的经营责任,明确审计范围,防范审计风险,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审计,检查企业财务收支的真实性;检查企业资产质量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检查企业遵守国家财政法规情况;检查企业重大决策失误问题;检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和执行等情况,可以进一步分析离任者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对离任者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需要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现行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以货币计量的财务分析指标为主,适用于国有企业受托财务责任履行情况的评价,对法纪责任通常采用定性分析评价的方法,而对企业管理责任的评价不够全面,对社会责任更是缺少评价机制。根据本文上述观点,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评价指标应坚持全面原则、权责对等原则、纵向指标与横向指标相结合原则、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原则,以体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并重、显性业绩和潜在业绩并重、经济指标数量和质量并重的现代经济责任审计理念。
  
  三、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与干部公示制度相结合,充分体现审计的监督作用。
  干部任职前的公示制度,目前,已在很多单位开始执行,它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干部管理的透明度,加强对干部的监督管理,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了解此人在任职期间的经营业绩、简单经历、以及拟任命的职务等等。如将此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也列为公示的内容之一,将会更具说服力、更具权威性,必能在强化干部监督管理等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它一方面能进一步完善干部任职的公示制度,让人民群众能更全面、更具体地了解一个人;也可使干部始终处在舆论的监督之下,由此一来,它不但能对干部本人起到一种鞭策作用,也可以有效地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和服务作用,以便大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扬长避短,力争上游。
  
  四、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落实经济责任的有效依据
  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复杂性、综合性的工作,因为一般的经济责任任期多为三、五年或更长的时间,要涉及到多个会计年度,而且时间跨度大,另外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广、涉及的内容多,不但要审查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还要审查执行国家的各项法规情况、企业内部各种内部控制制度、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等。另外,现在很多单位并未认真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干部的任期管理滞后,由于不作事前、事中的审计,任期或经营期内的审计很难审清楚,也很难解决事前和事中审计所应解决的问题。因此,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就是要在顺序地进行各个既有区别又相互衔接的分阶段审计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完整的审计链,而在审计实践中,往往是存在着离任与接任者为潜盈、潜亏等责任争论不休、帐外资产循环使用、死帐、坏帐大量存在无人问津等等,这些都无形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加大了审计风险,如果我们能及时、认真地开展事前、事中审计,打准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及时反馈给管理层,纠正偏差,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和完善各种管理措施,促进经营者提高管理水平,就势必会减少以上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力争把任期后的审计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审计。实行任期内跟踪审计,建立经营者各阶段经济责任审计台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预防和控制的作用,才能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减少漏洞,追究责任,降低审计风险,合理利用审计资源,也便于分清和追究经济责任,也便于审计经验的逐步积累,为企业的发展及重大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为考核、评价干部提供有效依据。
  
  五、充实和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力量,保证审计质量,提升审计成果质量。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实务性强、责任大的工作,如果没有一支过硬的审计队伍,是难以胜任这项工作的,这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较高的政策水平和娴熟的业务技能,措施如下:要把普及与提高结合起来,建立多层次、高标准的动态教育培训体系;要鼓励干部参加学历教育,考取专业资格,学习新技能新知识;要引进人才,留住人才,造就一定数量的高层次、高技能的审计专门人才。另外一方面,还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科学规范的用人制度,用人方面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建立和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把考核评估与干部奖惩任用结合起来,逐步建立和完善审计准入准则,考核晋升机制,等等,以保证经济责任审计的效果。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正处在攻坚阶段,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有待完善,经理市场正在形成。在此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不仅有利于促进财务收支审计的深化及其审计成果的运用,而且对于打击虚假会计信息、改进国有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从外部解决“内部人控制”的问题,是加强干部廉政建设、促进干部人事体制改革的制度补充。因而,不断深化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浅谈审计风险模型的改进及实施障碍

下一篇:审计报告质量相关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