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对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编制原理及方法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5-12-15 12:51

摘 要:本文通过对会计交易业务影响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情况进行分类分析,阐明了如何通过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原理,并采用会计分录模式详尽探讨具体编制方法,为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编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金流量表;原理;方法
  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包括3个部分:一是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二是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三是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情况。其中第一部分难度最大,不易理解。本文仅对此部分的编制原理与方法进行探讨。
一、编制原理
  假定所有的收入均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以下简称经营现金),所有的支出均减少经营现金,则净利润=经营现金净额。但并非所有的收入都同时增加经营现金,也并非所有的支出都同时减少经营现金,所以通常净利润≠经营现金净额。为了使净利润能够真实反映经营现金净额,必须对其进行调整。则有:净利润±调整项目=经营现金净额
二、调整项目的分类(四类)
1、A类:增加净利润,但不增加经营现金净额的项目,应当减去。
  属于此类的调整项目有4个: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收益;投资收益;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
2、B类:减少净利润,但不减少经营现金净额的项目,应当加回。
  属于此类的调整项目最多,有13个: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待摊费用减少;预提费用增加;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固定资产报废损失;财务费用;投资损失;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存货减少。
  3、C类:增加经营现金净额,但不增加净利润的项目,应当加上。
  属于此类的调整项目有2个: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
  4、D类:减少经营现金净额,但不减净利润的项目,应当减去。
  属于此类的调整项目的有5个:待摊费用增加;预提费用减少;存货增加;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加;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减少。
三、调整公式
  净利润-A类+B类+C类-D类=经营现金净额
四、具体项目的填列方法
(1)“净利润”项目直接根据“利润表”净利润项目填列。(即首先假定净利润=经营现金净额)
(2)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该项目反映企业当期实际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资产减值准备
  本项目减少净利润而不减少经营现金,属于B类调整项目,应加上。所以,本项目可以根据“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当期提取数分析填列。
  (3)固定资产折旧
  该项目反映企业本期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
  会计分录:
  借:制造费用
  借:管理费用
  借:营业费用
  借:其他业务支出
     贷:累计折旧
  本项目减少净利润,而不减少经营现金,属于B类调整项目,应加上。所以,应根据“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其他业务支出”中提取折旧的金额计算填列。
  (4)无形资产摊销和长期待费用摊销
  这两个项目分别反映企业本期摊入成本费用的无形资产价值及长期待摊费用。
  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
     贷:无形资产
     贷:长期待摊费用
  本项目减少净利润,而不减少经营现金,属于B类调整项目,应加上。所以,应根据“管理费用”中记录中当期摊销数分析填列。
  (5)待摊费用减少(减:增加)
  该项目反映企业本期待摊费用的净减少与净增加。
  会计分录:
  ①待摊费用减少:
  借:管理费用
     贷:待摊费用
  本项目减少净利润而不减少经营现金,属于B类调整项目,应加上。
  ②待摊费用增加
  会计分录:
  借:待摊费用
     贷:现金
  本项目减经营现金而不减少净利润,属于D类调整项目,应当减去。
  综上所述:本项目可以根据资产负债表“待摊费用”项目的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填列。如果为净减少,填正数;如果为净增加,填负数。
  (6)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
  该项目反映企业本期预提费用的净增加和净减少。
  会计分录:
  ①预提费用增加:
  借:管理费用
    贷:预提费用
  本项目减少净利润而不流出经营现金,属于B类调整项目,应加上。
 ②预提费用减少
  借:预提费用
     贷:现金
  本项目减少经营现金而不减少净利润,属于D类调整项目,应当减去。
  综上所述,本项目可以根据资产负债表“预提费用”项目的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填列。如果为净增加,填正数,如果为净减少,填负数。
  (7)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
  该项目反映企业本期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发生的净损失(或净收益)。
  会计分录:
  以处置固定资产为例:
  ①处置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
  本项目减少净利润而不流出经营现金,属于B类调整项目,应加上。
  ②处置收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
  本项目增加净利润而不增加经营现金,属于A类调整项目,应减去。
  综上所述:本项目可根据“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收入”科目所属的有关明细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如为净损失填正数,如果为净收益,填负数。
  (8)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该项目反映企业本期发生的固定资产盘亏(减盘盈)后的净损失。该项目可根据“营业外支出”和“营业外收入”科目所属的有关明细科目中固定资产盘亏损失减去固定资产盘盈收益后的差额填列。其会计分录及填列方法同(7)。
  (9)财务费用
  该项目反映企业本期实际发生的应属于投资活动或筹资活动的财务费用。本项目可以根据“财务费用”科目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分析填列;如为贷方发生额,以“-”号填列。【注意】无论财务费用是否支付现金均要全额调整。
  【例1】计提长期借款利息10万元。
  会计分录:
  借:财务费用   10万
     贷:长期借款   10万
  本例减少净利润10万元但不减少经营现金,属B类调整项目,应应加回10万元。
  【例2】以现金支付短期借款利息5万元。
  会计分录:
  借:财务费用   5万
     贷:筹资活动现金    5万
  本例减少净利润5万元,但 同时减少筹资活动现金5万元,并不减少经营现金,属B类调整项目,应加回5万元。
  (10)投资损失(减:收益)
  该项目反映企业对外投资所实际发生的投资损失减去收益后的净额。本项目可以根据利润表“投资收益”项目的数字填列;如果为净损失,填列正数,如为净收益,填列负数。
  【注意】投资收益无论是否收到现金均应全额调整。
  【例3】计提长期债券投资利息2万元。
  会计分录: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   2万
     贷:投资收益    2万
  本例增加净利润2万,但并不增加经营现金2万,属于A类调整项目,应减去2万元。
  【例4】处置短期股票投资获得现金收益6万元。
  会计分录:
  借:投资活动现金       6万
     贷:投资收益   6万元
  本例增加了净利润6万,同时增加了投资活动现金6万元,但并未增加经营现金,属于A类调整项目,应当减去6万元。
  (11)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减:增加)
  该项目反映企业本期实际发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净增加或净减少。
  会计分录:
  ①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本项目减少净利润而不减少经营现金,属B类调整项目,所以加回。
  ②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本项目增加净利润而不增加经营现金,属于A类调整项目,应减去。
  综上所述:本项目根据“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的净额填列。如果净额为贷方填正数,如果净额为借方填负数。
  【注意】如果“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对方科目不是“所得税费用”科目,而是“资本公积”等其他科目,由于既不影响净利润,也不影响经营现金,在填列本项目时,应当从“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的净额扣除该因素。
  (12)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减:减少)
  该项目反映企业本期实际发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净增加或净减少。
  会计分录:
  ①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本项目减少净利润而减少经营现金,属B类调整项目,所以加回。
  ②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所得税费用
  本项目增加净利润而不增加经营现金,属于A类调整项目,应减去。
  综上所述:本项目根据“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的净额填列。如果净额为贷方填正数,如果净额为借方填负数。
  【注意】如果“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的对方科目不是“所得税费用”科目,而是“资本公积”等其他科目,由于既不影响净利润,也不影响经营现金,在填列本项目时,也应当从“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的净额扣除该因素。
  (13)存货的减少(减:增加)
  该项目反映企业本期存货的净减少或净增加
  会计分录:
  ①存货减少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存货
  本项目减少净利润但不减少经营现金,属B类调整项目,所以加回。
  ②存货增加
  借:存货
     贷:现金
  本项目减少经营现金但不减少净利润,属D类调整项目,所以应当减去。
  综上所述:本项目可以根据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的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填列。如果存货为净减少填列正数,净增加填列负数。
  【注意】如果存货的净减少和净增加中包括既不影响净利润也不影响经营现金的因素应当扣除。
  【例5】甲公司当期存货净减少30万元中包含以存货10万元对外进行长期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   10万
     贷:存货        10万
  本例中以存货对外投资,既不影响净利润也不影响经营现金,所以应当从存货净减少数中扣除10万元,即本项目填列20万元。
  【例6】乙公司本期存货净增加50万元中包括以帐面价值为10万元的无形资产换入一批存货,假定采用帐面价值计量模式。
  借:存货    10万元
     贷:无形资产   10万元
  本例中以无形资产换入存货既不影响净利润也不影响经营现金,所以应当从存货净增加数中扣除10万元,即本项目填列-40万元。
  (14)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该项目反映企业本期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净减少或净增加。经营性应收项目主要是指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中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部分及应收的增值税销项税额等。本项目可以根据 “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分析填列。如果这几个科目计算的差额的合计数为净减少,则填正数;如果这几个科目计算的差额的合计数为净增加则填负数 。
  【注意】经营性应收项目要以未扣除“坏帐准备”的全额进行计算,因为资产减值准备因素已经在前面进行了调整,本项目不能重复调整。
  ①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
  【例7】收回应收帐款100万元
  借:现金     100万
     贷:应收帐款   100万
  本例增加经营现金,但不增加净利润,属C类调整项目,所以加回100万元。
    ②经营性应收项目增加
  【例8】预付购货定金2万元
  借:预付帐款    2万
     贷:现金      2万
  本例减少经营现金,但不减少净利润。属D类调整项目,应当减去2万元。
  【注意】如果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净减少和净增加数中包含有既不影响净利润也不影响经营现金的项目也应当扣除。
  【例9】甲公司当期经营性应收项目净减少1000万元中包括应收乙公司货款100万元,债务重组中乙公司以一项专利权清偿该债务。
  甲公司的会计处理:
  借:无形资产   100万
     贷:应收帐款   100万
  本例中专利权抵偿债务既不影响净利润,也不影响经营现金,所以应当在“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中扣除100万元,本项目填列900万元。
  【例10】丙公司当期经营性应收项目净增加60万元包含因固定资产毁损应收保险公司的赔款10万元。
  丙公司的会计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     10万
     贷:固定资产清理   10万
  本例应收保险公司赔款,既不影响净利润,也不影响经营现金,所以应当在“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加”中扣除10万元,本项目应填列-50万元。
  (15)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
  该项目反映企业本期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净增加或净减少。经营性应 付项目主要是指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中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部分以及应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等。本项目可以根据资产负债表“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等项目的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分析填列。如果这几个项目差额的合计数为净增加,则填正数,如果这几个项目差额的合计数为净减少,则填负数。
  ①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
  【例11】预收货款50万元
  借:现金      50万
     贷:预收帐款   50万
  本例增加经营现金但不增加净利润,属于C类调整项目,应加上50万元。
  ②经营性应付项目减少
  【例12】偿还以前所欠购货款20万元
  借:应付帐款    20万
     贷:现金      20万
  本例减少经营现金但不减少净利润,属D类调整项目, 应减去20万元。
  【注意】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净增加和净减少数中如果包含有既不影响净利润也不影响经营现金的项目也应当扣除!
  【例13】丁公司当期经营性应付项目净增加100万元中包括计提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40万元。
  借:在建工程    40万
     贷:应付职工薪酬    40万
  本例中计提工程人员工资既不影响净利润,也不影响经营现金,所以应当从“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中扣除40万元,即本项目填列60万元。
  【例14】X公司当期经营性应付项目净减少300万元,其中包括通过发行面值及公允价值均为100万元的普通股抵偿应付M公司帐款120万元。
  借:应付帐款    120万
     贷:股本      100万
     贷:资本公积    20万
  本例中以普通股抵债既不影响净利润,也不影响经营现金,所以应当从“经营性应付项目减少数”中扣除120万元,即本项目填列-180万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 [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10.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4.
[4]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 .中级会计实务 [M].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2.

上一篇: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外部环境建设

下一篇:新时期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