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5-09-25 08:58

 一、内部审计定义及民营业企业特点
  1999年,IIA在对内部审计下的新定义中再次重新做出了界定,即: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目的是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IIA在1999年的定义中着重强调了内部审计工作对组织的重要贡献,将内部审计的责任定位于帮助组织实现整体目标,这就使内部审计的使命更加重大,审计范围更加广泛。王光远教授(2007)提出了根植于受托责任和内部控制的现代内部审计理念,他认为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的确认者、是对风险管理的再管理。亚洲内部审计师协会联合会主席陈华也提出了企业内部审计的现代理念,他认为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石,应当融合风险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和公司治理审计,变革传统的内部审计角色。
  在我国,从广义上来讲,“民营企业”就是除国有独资企业之外的其他所有企业,既包括国有持股也包括国有控股企业。而从狭义而言,“民营企业”仅指个体私营企业或以私营企业为主的联营企业。本文探讨中,对民营企业的概念限定为狭义的涵义。我国民营企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民营企业无法得到像国企那样的优惠政策扶持;二是民营企业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性;三是我国民营企业的管理决策权高度集中;四是我国民营企业的股权资本高度集中。
  由于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还处在较低水平,加之我国民营企业的特点,我国民营企业在内部审计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不高,导致审计理念、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与国际内部审计存在差距;多数民营企业管理者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内部审计的认识还停留在查错防弊的传统层面,内部审计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规范,加之不少民营企业还保留着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使得内部审计的监督、服务职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且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巧,现代审计手段掌握不够,难以胜任岗位工作,从而导致内部审计业务不规范,审计工作质量不高,限制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二、民营企业风险导向审计理念
  (一)提高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必要性的认识 经济的全球化以及经济危机的持续蔓延,使我国企业难以独善其身。企业经营所处的环境,包括技术、市场、贸易、规范等因素都会导致企业经营风险的产生。这就需要企业制订和实施战略时,在追求利益和规避风险之间寻找一个最佳平衡点,达到资源最优配置和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当提高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必要性的认识。
  (1)加强内部审计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的制定,市场业务的布局规划,投资的方向等重大的决策做出风险评估、价值预测,使企业的发展沿着正确可持续的道路发展。
  (2)加强内部审计可以判断企业的财务和运营信息是否准确、可靠,这些信息是管理层做出筹资、投资、分配等财务决策的基本分析依据,这些信息是否准确和可靠影响着一个企业的命运和发展前景。
  (3)加强内部审计可以使企业各个部门沿着企业集团的总目标、大方向规范运营,有效遏制下属各部门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或是损害集团的利益。
  (4)加强内部审计有助于企业识别面临的风险以及提高将风险最小化的能力。企业处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之中,在这种环境之下,企业的经营运作和管理都会面对更大的挑战,企业对这些方面的控制和监督也面临更大的压力,从而企业面对的各种风险也会增多。内部审计可以评估企业具有高风险的业务,从而可以及时发现和防止高风险业务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巨额损失。
  (5)加强内部审计有助于企业合理经济有效的运用企业的资源。现代企业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产权所有人将财产托付给企业经营者管理,企业的经营者有义务妥善管理、合理运用企业资源,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内部审计是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管理和监督的必要手段。
  (二)配备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 在企业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需要充分发挥其作用,这就需要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企业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定期培训,拓宽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财务审计,还要多方面了解其他业务领域,掌握其他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从而可以拓宽审计思路和方法。
  (2)企业要及时充实内部审计队伍,使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多元化。现代企业很多都采取多元化发展的战略,这就需要内部审计部门跟随企业发展战略的步伐,及时充实多元化发展战略所需要的审计人才,吸收除了精通财务会计和审计程序之外的其他与公司各项业务相关的知识复合型人才。
  (3)企业要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不断创新审计方法。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不断学习和补充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掌握科学的审计方法有助于提升内部审计的质量,提升审计的效率。例如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采取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对企业经营风险进行评估,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活动进行评价,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4)企业要完善自身信息网络的建设,建立内部审计数据库,使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及时全面的掌握企业各个运营环节的信息。内部审计人员要充分利用网络和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工具,收集并存储与企业经营管理有关的各类信息,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为企业管理层做出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建议,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为组织的价值增值的功能。
  (5)内部审计人员还要不断学习国际上先进的审计理念和审计方法,借鉴成功企业在内部审计方面的经验,吸取由于内部审计不到位而导致企业失败的案例的教训,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审计能力。
 (三)树立风险导向审计理念 积极实施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是未来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念是将企业内部审计管理系统与风险管理系统相对接,实时关注风险管理的状况, 及时采取预防性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审计规避手段,实现有针对性的、常态化的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从而达到防范与控制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的目的。
  (1)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有助于民营企业将自身的战略规划目标和内部审计紧密联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管理过程做出事后的评价,另一方面也可以做到对战略实施前后风险的预测和控制。在当今这种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之下,民营企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和经营风险,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的一个重要的监督服务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其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内部审计人员要树立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理念,采取面向未来的、风险导向的审计思路,设计科学合理的审计程序对企业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风险领域进行预测和监控。
  (2)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有助于促进民营企业将企业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相结合,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民营企业的管理层首先必须认识到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加强企业的自身管理是控制风险的必由之路。加强企业自身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和评价力度。而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和顺利进行则可以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被得到贯彻执行并能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可以说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发挥着助推剂的作用。
  (3)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有助于提高民营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我国民营企业在不断的成长和壮大,随之而来的风险也越来越多。有的民营企业涉足多个行业,下属公司众多,管理链条长,企业面对诸如市场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舞弊风险等众多风险。这些风险是威胁企业正常经营的潜在因素,如果没有足够的应对风险的能力和完善的措施,风险一旦发生,将对企业造成致命的打击。实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内部审计人员要对业务的全过程进行风险监督和评估,发现重要风险点并合理分配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及时为企业管理层提出风险控制建议和措施,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江燕:《从公司治理角度看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外企业家》(上)2012年第6期。
  [2]盛桂花:《关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经营管理者》2010年第12期。
  [3]冯西儒:《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路径的若干思考》,《财会通讯》(综合·下)2010年第8期。

上一篇: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

下一篇: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材内容结构的建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