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基于社会责任视角的企业融资政策的发展策略

发布时间:2015-09-25 08:58

 一场颇具规模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向全世界扩展开来,其中心内容是倡导企业要具有社会意识,履行社会责任。在我国,与这场运动相呼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的行为,提倡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其中包括《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新《公司法》、《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等。相对于传统静态的 “股东利益最大化”理论来说,企业社会责任观是一种全新的视角。这种视角下,企业的融资政策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到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其承担社会责任也需要来自各方的资金支持,这些都意味着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不可避免地将对于企业的融资政策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企业现行融资政策现状
  企业融资政策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从融资成本来看,企业融资顺序应该依次是内部融资、外部融资,而外部融资里应先债权融资后股权融资。对于内部融资,我国很多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对于内部产生盈余以满足企业的发展往往是捉襟见肘,更多的企业需要外部资金的注入。而对于外部融资,我国与德日同属于大陆法系,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贷款。
  我国市场经济起步晚,市场机制不完善,金融市场机制更加不完善,相关领域监管不到位,很多企业的经营状况都没有达到证监会关于股票发行的要求。这是导致我国企业主要依赖银行存款进行外部融资而非发行股票的主要原因。然而,银行因其盈利特性和规避风险,有着天生的“嫌贫爱富”特征,越是资金紧张的中小企业就越得不到银行的贷款支持,致使很多中小企业资金断裂,发展受阻。对于个体,目前我国企业往往有偏爱股权融资的倾向。这是由特定的经济转型背景下,我国股票市场的特征决定的。一方面,我国股票市场起步较晚,发展很不完善,证监会对于企业发行股票的监管不到位或不合理,致使股票发行门槛相对于国外较低,加之我国债券市场发展滞后,使得企业发行股票的显性成本甚至比债券更小。另一方面,我国股票市场上散户投资者仍占有很大比例,这些投资者往往不够理性,同时在维护权益上也处于弱势,相比较于银行贷款对于企业的要求具有刚性而言,股东对于企业的监督相对不够,企业对于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往往有着更加灵活的使用范围。相比于银行贷款和股权筹资,我国金融市场上的其他筹资方式还很不完善,诸如融资租赁、典当融资等新型融资方式在企业融资总额中所占得比重较小。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融资政策相关研究
  企业财务目标对于整个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具有导向作用。当前企业财务目标的主流思想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这种理论认为,能使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决策才是对企业有限资源最优的利用方式。但是这种观点解决不了市场失灵和社会分配不公平等问题,一味地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损害了股东之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导致了对社会责任的忽视。因此,对于企业财务目标的认知,有必要从传统的“股东价值最大化”理论转变为“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交结,这是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所以在此理论下,需要变革企业财务目标、决策、政策和评价等一系列重大的财务问题。
  在利益相关者理论下,企业的财务目标首先应发生变革,转变成有利于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平衡。其次,企业财务政策是随着其财务目标而改变的,相对稳健的资本结构、融资结构、债务水平和股利分配政策,是利益相关者理论下,企业财务目标对财务政策的要求。而在企业融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基本的融资成本和风险问题,还要考虑融资方式是否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以及是否对资本市场产生了负面影响等问题。这一点对于上市公司尤其如此,因为受到股民“用脚投票”的影响,上市公司的一言一行必须要考虑到对其公众形象的影响,考虑到相应的社会责任。
  目前国内学术界中,对于企业融资行为的研究已经有一些,其中对于融资行为中环境和社会责任标准的研究相对较多,在这方面注明的赤道原则。张长龙(2006)通过对赤道原则进行大量的研究之后,结合我国银行业的特点,提出赤道原则有利于国内金融市场的和谐。赤道原则的最大贡献就是明确了企业融资行为中原本相对模糊的环境和社会责任标准,是国际上比较成熟和具有实践性的理论,李瑞民则研究了我国银行业应用赤道原则对于我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国际上参与投融资项目的重要促进意义。
  企业的投资和融资行为往往是相互联系的,社会责任理论在影响企业融资行为的同时,也对企业的投资行为产生了一定的约束。比如,当前沪深两大交易所都表示“上市公司重组再融资将与社会责任挂钩”,这一点对于企业内部资金不足时的融资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企业的融资过程必须受到社会责任的约束。另外,沪深交易所还分别表示,要“鼓励投资者回避缺乏社会责任公司”,这对于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来说,它们的投资行为必然受到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影响。
  三、从企业社会责任角度考虑企业融资政策
  国内学术界都与企业社会责任下融资政策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一是探索企业融资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二是研究社会责任对于特定企业融资的影响;三是研究企业融资政策中涉及到的社会责任问题。本文将重点从第三点出发,结合企业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两个方面,来阐述社会责任视角下企业融资政策的变化。
  (一)社会责任对于权益融资的影响 现代融资理论下,企业融资来源具有优先顺序,具体表现为从内源融资到外源融资,而外援融资中债权融资优于股权融资。然而在当前中国特殊的转轨经济背景下,我国资本市场制度的不完善,相关的监管措施不到位,放低了公司上市和再融资的门槛,同时我国债券市场相对于股票市场更加落后,最终导致了企业偏好股权融资的状况。
  (1)过度再融资对社会责任的影响。上市公司在考虑大股东利益之外,还要关注中小股东东的利益和证券市场的承受能力,这是其作为公众公司所必需要承担起的社会责任,有利于维护公司社会形象。然而众多分散的小股民相对于大股东而言,在参与经营和收益分配上处于弱势地位。现实中情况正是如此,在企业改 制的过程中,有相当多的企业利用制度的漏洞从证券市场上大肆圈钱,企业上市招股说明书中的描述、分析和承诺只是愚弄普通股民的空话,普通股民很难或无法分享到公司发展的经济成果,这些都侵害到了中小股东的权益。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动辄融资的规模就成百上千亿,证券市场正面临这资金不足的危险。上市企业再融资的方法和额度,涉及到平衡各方利益的问题。从上市公司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来看,仅专注于股东权益也说明了他们对于社会意识的漠视,这损害了其他市场参与者的利益。也反映出了上市公司在再融资中,股东自身的经济利益与其社会表现之间的冲突。
 (2)过度再融资的危害及规范。在我国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毫无节制的融资成功之后,利用各种方式抽逃资金,这是具有重大危害的。一是普通股民具有“用脚投票”权,当企业在圈钱成功后忽视社会责任,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企业的行为便会受到股民的惩罚,使得企业股票被大量抛售,引发股价下跌,进而导致企业大股东的财富随之缩水。二是对证券市场而言,如果企业圈钱现象普遍,将极大地打击二级市场上大众投资者的信心,导致投资者纷纷撤离股票市场,造成证券市场的衰落。三是上市公司不靠自身盈余的积累把企业规模做大做强,而是依靠融资来拼凑实力,势必形成缺乏竞争力的 “懒人公司”,最终将在竞争中淘汰。证券市场也有其提供资金的容量底线,过度融资是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表现,不仅会制约证券市场发挥积极的作用,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了推进上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国家环保局已要求13类重污染行业的公司在申请上市或者再融资时,必须符合环保要求。这表明了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融资的行为已经受到相关监管部门对其社会责任履行方面的规范约束。
  (二)社会责任对于债务融资的影响 随着全球社会责任浪潮的推行,很好履行了社会责任的企业往往更容易引起大众的关注,受到资本的青睐。相反,对于污染环境、不注重人权的企业,不仅普通民众会远离它,而且金融机构也慢慢在其贷款审核中加入了更严格的条件。比如,作为金融行业核心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控制不良资产贷款率等风险的过程中,也加入了关注企业是否有不负社会责任的投资行为等内容。
  (1)金融机构方面:赤道原则和绿色信贷。赤道原则是由荷兰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于2002年共同提出的一项企业贷款准则,其核心思想是金融机构在考察一个项目投资时,要对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和社会方面的影响进行价值判断,从而对整个项目进行经济和社会责任的综合评估,而金融机构发挥的作用就是利用金融杠杆促进企业在环境保护和关注社会方面履行责任。
  在我国,绿色信贷正是赤道原则在我国金融行业的缩影,机制正逐步引导我国产业发展方向和控制企业对环境污染项目的投资。受我国资本市场不够完善和发达、企业素质普遍不高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是间接融资,而在间接融资中,银行提供资金的比例更是超过了80%,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这样的状况使我国商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导我国企业投资的方向,因此,绿色信贷作为银行间接参与到企业投资决策中去的重要调控因素,就能够极大地促进我国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是企业行为外部性的体现,环保要求的实质是企业产生的外部成本内部化,督促企业在发展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相应的社会效应,保护环境。而绿色信贷的调控方向就是遵循保护环境和产业政策主导的原则,阻断企业资金对“双高”行业的投放。另外,对于从事技术创新、生态保护,新能源开发,循环经济等项目的企业,绿色信贷政策会大力扶持,提供贷款支持并给予优惠利率,从而有效地引导资本市场资金的流向,促使这一类对社会有益的企业发展壮大,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整个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2)企业方面:社会责任约束下的融资政策选择。现实中企业融资在以下方面出现了矛盾:一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严重的融资难的问题;二是企业融资后经常违反社会责任。如何将融资与社会责任相融合是解决这两个难题的关键。一方面,企业应努力提高其经济收益,增强内源融资的能力,而承担社会责任是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推动力。当企业考虑到了员工的工作状况,履行了对员工的薪酬福利的保证,员工将会有更高的工作激情,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承担社会责任,企业也能改善外部融资渠道。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往往树立了绿色企业形象,会更多地得到社会认可到,进而获得企业信誉。一旦企业树立起良好的声誉,融资的困难也就不难解决了。一是获得供应商的应付款支持。企业从供应商处获得的“自发性融资”,是基于双方之间的信任的。商业信用因融资成本低廉,债权人要求具有一定的弹性,所以受到企业的青睐。二是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银行放贷最主要的是审查企业的信誉,通过履行社会责任而提高企业自身信誉,对于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大有裨益。三是获得民间信任。除了信贷融资,内源融资,民间还有一部分富余的资金可以缓解企业资金问题。企业如果能够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起良好的社区形象,就更能够利用民间资本。四是获得政府支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为政府分担就业、环保和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压力,承担部分政府职能,政府自然会对于企业给予相应的财政、税收支持。
  四、结论
  面对众多的利益相关者,企业不能仅静态地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而应该在企业经营策略和财务政策中,加入小股东、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并在实际活动和政策中予以履行,这样才能可持续性发展。作为企业财务政策中重要的一个方面,融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应该从社会责任视角出发。企业应考虑自身在大环境中的责任,在追求发展的同时,自觉维护小股东、员工等的权益,保护环境,解决就业等,这样从长远来看,能够更加有利于企业的股权、债权融资以及政府支持,最终实现企业与社会、环境、人文和谐统一,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郝荣华:《注重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几点思考》,《交通财会》2008年第11期。
  [2]颜秀文:《浅论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规范》,《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13期。

上一篇:公允价值评估技术应用的方式创新

下一篇:《成本会计》课程体系改革的几个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