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我国本次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的探讨分析

发布时间:2015-07-18 09:09

我国通货膨胀问题自2006年起就成为学术界关注的宏观经济问题,但由于物价并没有出现异常的变动,所以没有引起社会其他方面的关注。直至2010年开始,尤其是在2011年上半年,由于物价的迅速飙升,使通货膨胀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围绕通货膨胀形成的核心原因以及如治理通货膨胀等问题,大量的学者和研究机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广泛讨论,但所得的各种诊断和政策建议的差异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完全可以使政策实施者眼花缭乱、满头雾水。因此,如何看待通货膨胀的成因,如何权衡各种政策建议,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我国的通货膨胀决定模型
  假定企业的i的需求由两部分ci和ai组成,其中ci是对价格的敏感要求,服从不变替代弹性函数
  因而有 , ,ai是受非价格因素影响的需求,主要受金融约束,财政支出,国外收入水平的影响。设ait=At,则企业的需求函数为:
  (1.1)
  设企业i的要素需求函数为1it=α+βqit,要素价格为Wt,则企业的利润函数为:
  IIit=pitqit-Wtlit=pitqit-Wtα-Wtβqit(1.2)
  把式(1.1)代入(1.2),求解企业的利润最大化问题可以得到一阶条件:
  (1.3)
  利润最大化还要求满足二阶条件:
  (1.4)
  将利润最大化条件,即式(1.3)对数线性化,可得:
  (1.5)
  类似的,我们可以得到t-1期企业定价的价格方程:
  (1.6)
  我们沿用Calvo(1983)的交错价格模型,假定t时期企业只能以y概率调整价格,这意味着t时期,所有企业中只有比例的部分可以调整价格,1-y比例的部分沿用前一期价格,即总价格水平为:
  (1.7)
  对数线性化后,得:
  (1.8)
  由式(1.5)、式(1.6)和式(1.8)得:
  (1.9)
  式(1.9)两边同时减去 并用 可得:
  (1.10)
  式(1.10)表明我国通货膨胀受通货膨胀预期,外生性需求对其稳态值的偏离,以及实际成本对其稳态值的偏离等三个因素的影响。我们进一步把外生性需求分解为贷款引致需求L,财政扩张引致需求G和国处收入增加引致的需求T;把要素成本分解成劳动力成本W1,资本成本WK和中间投入成本Wi三部分,并假设总的外生性需求函数和生产函数都服从C-D函数,则可得:
  (1.11)
  其中 都为正参数,可以看出式(1.11)描绘了我国的通货膨胀动态。
  二、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择
  根据前文的分析,选择国际原油价格指数(oil)、进口商品价格指数(mp)、人民币汇率(e)货币供应量(m1)、工业产品价格指数(PPI)以及GDP产出缺口作为解释变量。所有解释变量的数据均为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月度数据。由于我国不公布GDP的月度数据,所以我们用工业增加值来近似地代替GDP,通过对工业增加值进行季节调整,并利用HP滤波法计算循环因素,由此来表示GDP缺口。
  (二)我国本次通货膨胀成因的向量自回归模型
  由于我们主要研究的是通货膨胀与解释变量之间的联系,所以在建立模型之前我们进行了CPI与各解释变量之间的Granger因果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各解释变量与CPI存在着Granger因果联系。由于某些变量的原始数据存在非平稳性,因此,我们对各变量进行了协整检验,结果发现存在6个长期的协整关系。
  在前面各项检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模型精简原则以及AIC、SC信息准则,我们选择滞后期为1期,并建立模型。表1为各子程的模型估计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到,除GDP产出缺口之外,各子方程的拟合优度均超过90%,虽然GDP产出缺口子方程的拟合优度相对较低,但也达到了69%,这表明模型总体有着较高的拟合效果。图1中的点表示AR特征多项式的根的倒数,可以看到这些点都位于单位圆内,说明我们所估计的模型是稳定的。
  表1 各子方程的模型估计结果
  图1 VAR模型的AR特征多项式根
  (三) CPI的脉冲响应曲线
  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我们可以识别一种变量的冲击对VAR系统中其他变量的影响程度,现在我们就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来分析各解释变量所形成的冲击对CPI的影响,CPI脉冲响应曲线如图2。从图中可以看到:
  (1)一次正的汇率冲击会对通货膨胀产生正的影响,这种影响在15期左右达到最大,而30期之后,这种影响逐渐消失了。
  (2)正的GDP产出缺口的冲击对CPI产生正的影响,这种影响在第6期达到最大,16期后变为负的影响,而33期后影响消失。同样,M1的正面冲击也会对CPI产生正的影响,影响在第7期达到最大,18期后变为负的影响,35期后消失。正的PPI扰动也会对CPI产生正的影响,与GDP产出缺口和M1的影响相似,PPI所产生的影响在3期左右达到最大,第9期后变为负的影响,22期后影响消失。
  (3)进口商价格的冲击首先会对CPI产生负向的影响,但在16期后该影响变为正向影响,并在35期后消失。国际原油价格冲击起初有正的影响,但持续时期较短,很快便转为负的影响,并在16期左右达到最大,但23期后,其影响又变为正向影响,并在40期后消失。
  (1)对cpi的响应 (2)对汇率的响应 (3)对产出缺口的响应
  (4)对M1响应 (5)对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响应 (6)对原油价格指数的响应
  (7)对PPI的响应
  图2 CPI的脉冲响应曲线图

  三、实证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对我国本次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首先从厂商定价模型出发,进而推导出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决定的理论模型;然后,在我国通货膨胀月度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建立VAR模型对我国本次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上述步骤的分析,本文得出了以下的结论:
  (1)汇率对通货膨胀有正向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所持续的时间不长。
  (2) CPI对产出缺口、M1的冲击有相对较大幅度的响应,产出缺口与M1是代表需求的变量,说明需求因素在我国本次通货膨胀的成因中起相对主要的作用。
  (3)CPI对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原油价格指数以PPI冲击的响应幅度相对较小,这些是代表成本因素的变量,说明成本因素对我国本次通货的影响小于由需求因素产生的影响。
  从以上的结论我们可得到以下启示:
  (1)利用人民币升值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在短期内能起到一定效果,但其效果持续时间不长。理论上来说,人民币升值会使得出口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上的竞争力下降,出口减少,减小贸易顺差,从而减小国外的需求,人民币的升值可以从需求方面减少我国的通胀压力。然而,事实上,我国外贸在汇率持续上升、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出口退税政策等多重压力之下仍然保持着稳定的增长,说明人民币汇率的传导机制存在着阻碍。另外,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上升,巨额的套利机会促使国际游资加速注入,这将使得人民币的供应量大大增加,在一定程度增加了我国的通胀压力,因此,依靠人民币升值来解决当前通货膨胀问题并不见得能够取得相应的效果。
  (2)从CPI的脉冲响应曲线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本次的通货膨胀中,需求因素起相对主要的作用,因而治理通胀要以控制需求为主。根据以往的经验,在通货膨胀发生的情况下,需求会迅速增加,在极端的情形下,还会出现需求在短时间内暴涨的情况。需求的增加会进一步推高通货膨胀,这样的情形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控制,将可能发展成为需求与通胀相互推动的恶性循环。然而,通货膨胀期间出现的需求增加并不是正常的需求增加,其增加是由于“经济人”规避因物价上涨而导致的财产损失所采取的将货币换成实物以保存其价值的行为,这种行为与“经济人”自身的通用预期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政府在制定和执行相关通胀政策时要考虑到“经济人”的预期,政策在的执行要保持一致,使“经济人”能形成与政策相一致的预期,这样便能更好地控制通货膨胀。
  (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上一篇:浑善达克沙地荒漠化现状及其气候产生的影响分

下一篇: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物业服务问题和解决策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