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新形势下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5-07-18 09:06

 一、引言
  与高碳经济相对的就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循环经济的一种发展模式,通过制度改革、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开发新能源等多种途径,在不对经济发展造成较大影响的基础上,减少碳能源消耗,逐步削减C0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它是环境成本和经济成本的最优化,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所面对的问题
  (一)能源使用效率低下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能源消耗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据统计局2015年1月份发布统计数据,近十年来我国能源消耗增长达到平均每年2.1亿吨标准煤的量,2014年全年消耗能量已高达41.32亿吨标准煤。但使用能源的效率却明显偏低,相比发达国家而言,大概低8%,保持在37%左右,而我国单位能量产生的GDP与他  国的差别进一步扩大了这种差距,中国产生1元经济效益所消耗的能量,不仅比不上消耗相同能量的发达国家,美国是2.4元,欧盟是4.7元,日本是8元,甚至连世界的平均水平2元也相差甚远。此外我国消耗的能源结构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压力更大,由于我国能源主要以煤炭的形式存在,煤炭相比石油、天然气排放量更大,尽管经济成本低下,但造成的温室效应也最大,近年来,我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
  (二)能源技术落后
  由于地方GDP主义盛行,GDP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使得各地对一些技术落后,机器残旧,资源使用率低的中小企业难以下定决心进行整改,致使高排放、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模式依然困扰着不少地区的经济发展。要想彻底解决这些问题,除了要下定决心进行整改外,还需建立相应的政策支持与补贴制度,鼓励相关企业进行低碳技术,采用资源效率高,污染小的新型设备。
  (三)主要能源人均含量不足
  我国能源总含量大,居世界前列,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拥有煤、石油、天然气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5.4%、11.1%、4.3%,而随经济发展人均能源消耗量却逐年增加,大批资源从国外进口,资源外在依存度高,据统计容易受治于人,能源安全不够。
  (四)产业结构不太合理
  我国产业结构划分为: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及物流业,尽管今年来第三产业有逐渐扩大比例的趋势,但城市化与工业化的浪潮中,第二产业比例依然太大,而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消耗能耗相比第二产业要低得多,只为其消耗能耗的1/8,据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经济比值分别占1:2:2,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则为1:1:3,第三产业占的比重则是最大的一块,我国人均GDP相当于美国40年的水平,但我们的第三产业相当于美国70年前的水平,明显滞后,改进的空间巨大。
  三、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与目前的高碳经济相对应的,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
  (一)低碳经济的新能源属性
  低碳经济是以传统化石能源为基础,着力发展核能新型能源,低碳能源等,增加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可循环能源的使用,通过替代措施等,减少含高碳能源的总量,降低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紧密联系,实现碳排放的弹性增长。
  (二)低碳经济的低碳强度
  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无限制的使用能源来发展经济,是一种能源密集型的发展方式,低碳经济的第二层内涵是通过碳封存、碳捕捉、碳积累等措施最后实现单位能源耗费量的碳强度下降。
  (三)低碳经济的低碳通量性
  低碳经济是一种人类针对高碳通量排放,破坏生态系统,损坏生态环境的一种自我纠正行为,低碳经济中“低”的关键是通过采取措施减少经济发展本身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不利影响,实现碳平衡,也就是人为采取措施后吸收处理的CO2与经济发展过程张排放的CO2实现平衡。所以本质上说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是实现释放和吸收处理两端的碳平衡。
  四、低碳经济体系
  经过低碳经济内涵进行分析后,低碳经济体系是在当前市场机制的保障下,政府进行制度改革与设计,鼓励企业发展新能源,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CO2气体的排放。最终建立起全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全流程低碳化的体系。
  (一)生产低碳化
  生产的低碳化包含人口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的低碳化两个方面。人类的生存是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作为基础的,社会聚集多少财富,人类能够消费多少产品,统统都由这个基础所决定,而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当前的科学技术、生产力、制度等又是紧密相关, 其低碳化就是在注重科学规划、和先进技术的情况下有效控制生产规模,避免大干快上,盲目上马,造成资源不必要的浪费,重复低层次的铲平,形成产能过上,而要重在与科技水平相结合,提升单位能量所生产产品的附加值。除了注重提升效率,在消耗端减少消耗量外,在处理回收端尽量做到“再回收、再建立、再利用”, 实现经济循环发展。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驱动力, 而人才本身就是这驱动力的源泉。人口生产的低碳化, 提高人口的质量与素质当量,控制人口数量的不断上升,降低人对环境的压力, 使环境承载力和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的再生产相平衡对应。
  (二)流通的低碳化
  消费是产品生产出来价值的体现,而从产品到消费需要市场流通这条纽带来实现买卖,维持生产与消费的平衡。商品不流通将剪断这条纽带,使经济陷入病态。而流通的低碳化主要是指道路交通、物流等方面使产品能够自由流通, 实现资源的最优化。这一方面实现主要是完善硬件建设,改善公路要实现硬件设施,建设环保节能高效的立体交通体系,地下轨道和水陆空综合平衡利用;另一方面要实现软件提高服务水平,鼓励车辆安装节能减排的设备。
  (三)分配的低碳化
  分配的低碳化主要是指政府将把握的资源进行再分配。通过税收、法律等控制一定的资源,然后制度与政策如财财政转移支付等,鼓励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型企业的发展,给予补贴与税收减免,而对传统高碳产业、附加值低的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要逐步与以限制甚至淘汰,从而实现资源分配的低碳化。据2014年的数据显示近五年来, 中国对风能、核能、水电的投入分别增加了93%、82%、215%,大 大推动了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四)消费的低碳化
  消费是经济活动的最后步骤, 也是人类生产的目的。建设经济转型并非限制人消费, 而是鼓励大家进行积极合理的消费、但目前我国消费的观念存在不太文明的状态,消费低碳化方面做得不够,铺张浪费、更多的重物质消费,精神方面关注不足,极大的消耗了社会资本。消费的低碳化就是要在消费的过程中形成文明消费、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合理消费。
  五、推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低碳经济是当前全球经济前进的趋势, 是与后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建立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但同时目前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是很高,甚至还有相当数量的人未能摆脱贫困,还需要利用目前中国的工业化发展, 创造财富和就业,摆脱贫困、维持社会稳定。在这样的背景下向低碳经济转型还面临着许多现实困难。所以如何既保经济发展,又保生态环境友好,考验着中国的决策部门。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改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体摆脱碳依赖,减少经济发展对化石能源的依靠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对高碳能源的依赖,最终实现既不妨碍经济增长,又能满足减排要求的低碳经济通道。
  (一)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工具,建立便捷的交通系统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5447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2.4%,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2584万辆,增长15.5%。以1.6L的轿车,一年行驶里程约为1万公里,按1000升汽油使用量来计算,这一年,他的汽车碳排放量约为2.7吨。如果按照每亩人工林可以吸收1.83吨二氧化碳计算,他需要约1.5亩的人工林来抵消这一年开车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而1.5亩人工林在温州的种植成本约为1200元。而一辆公交车则能解决平均40个人的交通问题,但其碳排放量只是一般小车的3倍,也就是人均碳排量降为9%,如果乘坐地铁,则降为6%,故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工具,可以明显降低碳排量,同时对大排量的私家车课以重税,抑制大排量汽车的消费,鼓励大家购买小排量的交通工具,予以补贴和退税,倡议大家使用步行和自行车灯绿色出行方式。此外,完善全国公路体系建设,提高公路质量,减少物流碳排放。
  (二)积极建设绿色建筑
  建设绿色建筑,应朝节水、节能、节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努力,是推进低碳建设的重要方式。主要措施有:使用先进技术的空调、照明灯设备,使得大型建筑的电能耗大幅下降,间接降低碳排放;调整供暖及冷气等官网改造,提高效率,进一步降低能耗;采用可循环使用的可再生建筑材料,实现绿色建筑理念。
  (三)设立低碳经济基金,激励低碳技术研发
  为鼓励低碳技术研究,可以专门设立基金筹集经费进行支持。目前低碳经济基金既可以是以社会出资的民间基金,也可以是政府主导出资的政府基金,双轨并下,满足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需求低碳基金的除了资助进行低碳技术的研究外,还要将相关技术推广到相关企业和公共部门,既减少CO2气体的排放,同时构筑低碳技术的商机,积累资金,反过来推动低碳技术的进一步的研发。同时政府应该鼓励企业采用相关新型技术,予以一定政府补贴或退税政策。
  (四)做好碳排放预算,有计划实施减排工作
  为了确保碳减排工作切实可行,做好碳排放预算就显得很有必要。首先按照签定协议要求,每年需达到的减排目标,每人许可CO2排放量,然后进行相关预算,最后对整个社会各个行业进行预算,最终实现预算平衡,从而实现大气碳平衡。
  (五)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历史上,人类利用能源经历过三个时期:薪柴时期、煤炭时期和油气时期。前面两次能源结构转换已经顺利完成,面对高碳经济的危害及油气资源的逐渐枯竭,第三次能源结构的调整就显得很紧迫。用可再生能源代替油气资源,低碳能源代替高碳能源。
  目前主要研究的方向是注重新一代氢燃料和纤维素乙醇等车用燃料生产技术,以及清洁煤、太阳能、核裂变能和风能等先进发电技术,先进节能技术,碳捕获和封存。虽然每种能源的理论上都可以满足人类的需求,但在现有的科技水平条件下都还难以实现可行。因此,第三次能源结构转化不能一次用一种能源完成代替,而是一种组合式的更换。此外,我国资源、能源消耗程度下降的主要来自于各产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六、结语
  从当前中国现状来说,中国还需要快速工业化来帮助人民摆脱贫困,而人民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起来,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国民的期望,以往的那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以及难以满足时代的要求,中国不能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旧模式了,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低碳技术,走一条“低污染、低投入高产出”的路子。
  参考文献:
  [1] 李 胜,陈晓春. 低碳经济: 内涵体系与政策创新[J].科技管理研究,2009(10):41-44.
  [2] 陈柳钦.低碳经济: 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0-85.
  [3] 付 允,马永欢,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14-18.
  [4] 程 瓯.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4(2):94-98.
  [5] 王梦夏.低碳经济理论研究综述[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2).
  [6] 贾立江,范德成,武艳君.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3(2).
  .湖北社会科学,2014(9):15-17.
  [8] 师 帅,宋宝梅,等.我国农业低碳经济下协调发展时空评价研究[J].商业研究,2014(7):31-35.
  [9] 王韶华,于维洋,等.我国能源结构对低碳经济的作用关系及作用机理探讨[J].中国科技论坛,2015(1).
  [10] 王 伦,孙 钊,等.一种基于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群低碳优化模型[J].可再生能源,2012(8).
  [11] 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太平阳学报,2005(11):79-87.
  [12] 李春艳,王 胜. 低碳发展转型路径探索—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J].发展研究, 2013(3):14-17.
  [13] 莫神星.论低碳经济与低碳能源发展[J].发展研究,2013(3):15-18.
  [14] 冯碧梅.湖北省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3):23-27.

上一篇:产权结构与资源利用效率的变动关系的实证统计

下一篇: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南通民营大企业战略的问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