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议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5-11-02 09:29

摘 要: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必须满足真实、相关、及时等方面的要求,其中真实性是最根本的要求,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极为普遍,因此,扭转会计失真现象很有必要。本文从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原因、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理性的、深入的分析及探讨。

关键词:会计信息 失真 原因 对策
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越来越普遍,其程度之大,危害之深,范围之广超出人们的想象。针对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实状况,很多会计学者及实务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失真的会计信息导致国有资产和国家财税收入流失,破坏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影响了投资者的合理决策,它将会带来严重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因而,深入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提出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对扭转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很有必要。
  
  一、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表现
  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表现形式可分为原始凭证失真、会计账簿过程失真、会计报表失真和信息披露失真等四种形式。
  1.原始凭证失真
  原始凭证是会计信息处理的原始资料和重要依据,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真实性。原始凭证不合规定、失实,使会计信息质量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
  2.会计账簿过程失真
  这是指会计人员在对会计信息、来源资料(大部分是原始凭证)进行记录、计算、分析、分解、综合等会计处理过程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会计制度的规定,所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
  3.会计报表失真
    会计报表是用来综合反映某一特定时期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总结性书面文件,目前不少单位的会计报表不能提供准确的有价值的会计信息。尤其是在作综合性分析时,选用的会计资料有的时点数据和时期资料计算口径不一致,没有可比性,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4.信息披露失真
  信息披露失真主要指上市公司。主要包括信息披露不真实,虚增利润,筹集的资金使用情况不实,披露的内容具有误导性,盈利预测弄虚作假;信息披露不充分,夸大、隐瞒部分事实;信息披露不及时,不按规定,削弱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造成会计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空间角度来看,可以从企业内部、社会环境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从企业内部角度分析
  1.内部监督不力
  内部监督是指企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及时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提供可靠准确会计信息的基础。然而一些单位没有完善、有效地内部控制制度,致使会计资料在传递过程中,因相互脱节而发生错误,或因两个不相容职务缺乏相互制约而发生舞弊,还有一些单位,虽然内部控制制度一应俱全,但在实际工作中,得不到有效的执行,使得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2.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我国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人特别多,会计队伍庞大,会计人员政策水平、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会计核算信息的总体质量。应当看到,我国有相当多的会计人员不能熟练把握国家的会计政策,不能正确理解财务制度及会计法规,业务素质低。因此,导致在平时的会计工作过程中,要么不能有效地甄别违纪违规现象,不自觉地违反了国家的政策法规;要么对会计信息不能进行合理合法的加工,随意改变会计处理方法,对经济业务活动不能进行正确的会计处理和核算;要么在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差错百出,不能尽职尽责。这样的会计人员状况势必造成大量的会计信息失真。
  (二)从社会环境(企业外部)角度分析
  1.外部监督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
   企业的外部监督主要由企业主管部门实施,而主管部门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 对所属企业采取保护主义,不能进行有效地监督。另外,代表国家利益的财政、税务、审计机关监督的工作重点不同,标准不一,管理又相对分散,缺乏部门之间的沟通,或出于部门利益考虑,没有办法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很难将监督职能真正落到实处。同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也还不够完善,所承担的任务和需要达到的目标不相适应,还不能从外部监督上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2.会计信息系统不健全,惩罚力度不够
  我国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法律虽然很多,如《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刑法》、《注册会计师法》等,可是普遍存在着执法不严、惩治不力的现象,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惩戒作用。究其原因,存在以下几点:一是缺乏有效和健全的发现机制;二是惩罚力度不够,对违法违规行为不具备足够的威慑力;三是利益驱动,某些企业经营者为了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违背会计规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三、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加强内部监督
  1.强化单位内部控制,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内部监控机制是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建立健全一个包含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内部审计监督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完善的单位内控系统,能有效地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情况的发生,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没有健全、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不可能的。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并严格执行,使经济业务有序进行,能有效防范经济秩序混乱现象的发生,从制度上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完善内部监督机制,是搞好内部监督的前提。《会计法》第五条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2.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大培养力度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根本是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力,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鼓励会计人员乃至全社会自觉地进行有关会计财务知识的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专业知识水平和计算机水平,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通过多种渠道,运用多种手段推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特别是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使每个会计人员都能担当起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职责,坚持原则,抵制来自外界的干涉,尽职尽责。
  3.加快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网络建设
  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网络建设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手段。实现会计电算化和完善会计网络后,使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生成有了相对统一的规范,可以有效克服手工操作出现的失 误,提高会计工作效率,避免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
   (二)强化外部监督
  1.加强国家职能部门的监督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只靠市场调节是无法完全解决的,解决会计信息失真还需要强有力的政府监管。政府部门监管,主要是指代表国家利益的政府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部门的职责权限,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行为、会计资料所进行的监督检查。它是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和社会审计监督的必要保证,一方面可以减轻内部监督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促使社会审计监督的健康发展,具有强制性、权威性。同时,政府各部门要协同监督。
  2.加强社会专业机构的监督
  应强化《中国注册会计师法》的全面贯彻执行,整顿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行为,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力度,在大力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道德水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中介机构的专业性社会公证和监督作用。
  2.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惩罚力度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过程同时是法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不断完善与会计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从法律上对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形成约束。一旦发现企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就要依法严肃处理,加大惩罚力度。对违规企业实行经济制裁,令其补偿因会计信息失真所造成的社会成本。提高法律的威慑力,使法律真正成为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有力武器。
  总之,对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应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入手加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只有这样,会计工作才能步入正轨,我国的经济建设的秩序才会规范有序,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白延飞.会计信息的失真与治理[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3:11-15.
[2] 安雪梅,雷振海,刘万保.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8,8(1):81-82.
 [3] 李贤利.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对策防范[J].财务与审计,2010(1):77-78.
 [4] 闫德欣.浅谈会计信息失真及预防[J].经济与法,2011(3):132-133.
 [5] 李双霞.对会计信息失真若干问题的思考[J].经济研究,2009(5):111—112.

上一篇:浅谈非税收入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基层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制思考—基于慈溪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