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社会发展观和我国群众体育发展

发布时间:2015-09-30 09:41

摘 要:本文在回顾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之上,从社会发展观变迁的角度对北京2008奥运会后的中国体育事业发展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必须以我国的国情为基础,在区别对待各部分体育事业的同时必将进入以人为本发展体育事业的新的历史阶段。

关键词:群众体育;社会发展观;奥运后

我国的群众体育事业伴随着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已经历经了60个年头,群众体育一直在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北京2008奥运会后对于群众体育发展问题的思考更加引起学界的重视。对于中国体育事业发展问题的思考角度可以很多,作者希望从社会发展观的角度出发对中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问题从宏观上进行把握。
1发展观
  发展观即是人们对于发展所持有的观点和看法,总地来说人类历史经历了三代发展观。第一代发展观称为经济发展观也称为经济增长观,在这种发展观指导下进行的发展所带来了的是巨大地环境污染、资源的巨大消耗和浪费、贫富两极的分化和人类与自然的剧烈冲突。第二代发展观是综合发展观,强调发展应当是全面的、整体的、综合的,除了经济增长还包括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发展。第三代发展观较之于第二代发展观将人的发展作为发展的最高目标,认为其它方面的发展只是作为人的发展的手段和条件,只有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才是发展的终极目标。三代发展观体现了人们对于发展的认识由狭义向广义、由片面到全面、由物到人的转变,发展观指导着人们的认识与实践,为人类的未来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2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
  在建国之初,党和政府就十分重视群众体育在促进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第48条就规定“提倡国民体育”。在新中国诞生的当月(10月26日一10月27日),由团中央受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委托,发起和组织召开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后统一称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一届代表大会),并选举团中央书记冯文彬为主任。1952年11月15日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部一级政府机构),任命贺龙兼任体委主任。1954年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1956年起各省、市、自治区及其所属地、市、县也都建立了体委机构,这为群众体育的管理和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据统计仅1953-1956年就举办了6000多次县以上的运动会,进行体育运动体现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人民群众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以更好地进行生产活动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
  自1956-1965年开始我国开始进入全面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这一阶段初期出现了我国体育竞技史上的第一个高潮,但是在“大跃进”思想、国内外形势恶化及三年自然灾害的出现在这个阶段的中期出现了体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滑坡直至1963年后群众体育才得以恢复。1966-1976年的十年动乱使我国的各项事业发展都几乎停顿甚而倒退,体育事业也未能幸免于难。但是在这种非常特殊的时期体育在农村由于大批知识青年的来到而得到了普及,群众体育在这一时期反而“兴盛”了起来。[4]
  1976年“四人帮”的倒台为整个中国带来了新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1979年全国体育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了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体育业务工作上来。各种体育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社团和乡镇主办体育活动的次数大大超过了县体委,逐步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办体育的局面。
  1995年6月,国务院批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并在全国第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中通过《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强调实行全民健身计划,普及群众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加强学校体育。同年8月颁布、10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进一步对我国公民的体育权利和群众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与学校体育一起成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三个主要部分。体育管理体制的变革与体育社会化的变革已然成为我国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内容。
  回顾我国体育带来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党、政府和国家领导人对于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视的,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政府为主导推动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事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如何进行体制改革如何变更运行机制的新课题。
3北京奥运会后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
     绚烂无比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已经落下帷幕,北京奥运会使我国竞技体育实力得到了很好地展示,而就象有人所说的中国的群众体育的舞台才刚刚拉开序幕。北京奥运会后群众体育如何发展既是群众体育的问题也同样是中国体育的问题。如果从社会发展观的角度来看北京2008年奥运会后中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问题,或者说从长期来看中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那么我们对于该问题的认识将会更为一致。
3.1 结合我国国情开展群众体育
     群众体育事业是体育事业的一部分,体育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部分,体育不可能脱离社会存在而独自发展,体育更不能脱离经济的发展而进行,群众体育更是如此。从总体来看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现在的最大国情,在经济所有制和分配上表现为多种所有制和分配制度并存、政治上实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文化上以社会主义文化为主倡导先进文化的传播,群众体育的发展不可能脱离这些基本国情而进行,我国的群众体育可以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但是绝不可能生搬硬套,在市场经济还不完善、社会法制建设还不健全的情况下群众体育的市场化道路仍需谨慎。
3.2 发展群众体育事业应考虑区别对待
     群众体育事业由于其所面对的群体较为庞大,涉及的范围比较广阔,所以在发展群众体育事业需要区别对待。我国作为一个城乡二元结构现状的社会,群众体育在发展时也必须要考虑到这种实际情况,在一些经济还不发达的地区特别是偏远的农村地区群众体育主要的发展目标是进行普及和推广,以发展和提高当地群众的身体素质为主,而在经济发达地区体育观念已经较为普及,群众体育更要注重提高和满足休闲娱乐的要求。在发展群众体育时切忌搞一刀切,必须针对具体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来发展群众体育,而不是只以体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绩效考核作为群众体育发展的标准。
3.3 群 众体育最终体现人类的发展
  社会的终极发展目标是人的发展,体育事业的发展目标也应该是人,而最能够体现这种发展目标的就是群众体育。有人将社会发展看作是促进人的发展的保障,任何社会的发展最终是为了保障人能够自由充分地发展。体育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同样的功能,体育发展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人的发展、能够帮助人实现自我发展并促使人能够实现自我发展。体育对于人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如身体体质的获得、身体素质的发展、身心健康的提高和意志品质的获得,另外体育还能够促使人的社会性发展。体育的发展最终是为了人的发展,这一点在发展体育事业时应当时刻牢记。竞技体育能够促进部分个体以追求极限的方式进行发展,也能够通过竞技体育愉悦人的身心激发观众的心志,但是竞技体育从对社会全体成员的发展角度来看所起到的作用是极为有限的,最终体育对于全体人类的发展是通过每个个体参与体育而获得的。这种能够促进每个人参与其中的体育包括学校体育但是更为重要的是群众体育,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也是对群众体育是体育发展主体地位的另一种注解。

参考文献:
1)郑红娥.什么是发展――对当代发展观的反思[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56-61.
2)徐新.发展社会学[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2005.
3)荣高棠等.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2:548.
4)谭华.体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董新光. 论群众体育的主体地位[J].体育文化导刊.2006(12):7-9.

上一篇:少数民族生态移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风险分析

下一篇:影响吉林省民生发展的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