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消费理论的有限资源分配的模型分析

发布时间:2015-07-28 18:22

 一、引言
  资源分配作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对解决社会、管理、政治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的不断发展,分配机制也日趋完善,公共物品和基础设施更加健全,人们对资源分配的公平、合理更加重视,但仍然存在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现象。
  理论界对公共资源问题做过很多研究,主要集中在机构管理的方面,有以下几个观点:陈安宁(1998)认为公共资源必须由政府管理,所以资源分配应当将委托—代理作为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规范竞争的管理机制;李蔬君(2005)提出解决“公地悲剧”应当明确资源产权,加强法律规范;孙绍荣(2007)从公共资源再生周期建立博弈论模型,讨论公共资源实现纳什均衡的使用强度;吴盛光(2008)指出公共资源市场化的必然性,并且进行了详细的市场化分析。当前理论界对公共资源的问题一直强调通过市场化和严监督两个方面进行分配,而对于公共资源的有限性关注较少。
  我国高速公路在短期内为有限资源,当前高速公路施行假日免费的相关政策,为人们带来了很大的福利。粗略估计,高速公路假日免费带来的收入减少近200亿元,但仍然存在很多高速路段交通堵塞、游客滞留的现象,仍然存在很多的消费者旅行的延误和不便。如何分配有限的公共资源,才能实现有效地配置,使高速公路管理者和出行人群的满足程度同时达到最大,还需要细致分析。
  本文试图将消费者行为理论同时运用到高速公路管理者和出行人群当中,在高速公路有限供给的条件下,寻求双方同时达到效用最大化的途径。
  二、基于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假设
  (一)高速公路管理者的理性经济人假设
  在开放公共资源的过程中,驾车出行者是一个特殊的经济主体,高速公路管理者行为决策的收入情况和社会效益程度取决于这一经济主体的支出和反馈。对高速公路管理者或工作人格化,也就是将其作为与生产者、消费者等相同的一个经济当事人,也有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目标,其目标就是通过高速公路收费额度同社会效益指标的调整达到自身效用的最大。高速公路的资源有限,出行者支出的高速公路通行费为高速公路管理者的收入,出行者对高速公路的满意程度为高速公路管理者的社会效益。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应用解释
  根据消费者的行为理论,在一定的偏好和预算约束下,我们对其选择的不同商品的购买量可以确定。以消费者的理性消费为前提,每个人都努力追求自身的效用最大化,即在选择如何消费的过程中,总是在可以支配的预算下,使用最少的成本来获取最大的收益或满足。通过消费者预算线和其无差异曲线的切合点,找到使其消费获得满足程度最大化的商品组合,即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通常来说,在消费者的最佳选择处,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即不同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有限资源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高速公路在一定时间内具有供给的最大值,随着高速公路的收费价格降低,开放程度上升,人们对其需求不断上升。当需求小于固定的供给量时,高速公路同一般商品一样,收费越低,人们的需求愈大,满足程度也越大,从而高速公路管理者的社会效益越好;当需求大于固定的供给量时,高速公路的供给将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道路拥堵和交通不顺将会逐渐减弱人们的满足感,从而使得高速公路管理者的社会效益下降(如图1所示)。
  (三)高速公路管理者行为预算线解释
  消费者的预算线是指其在选择购买不同的商品或服务时可以选择消费的不同商品的所有可能,反映了消费者在多购买一定数量某一产品或服务的同时必须放弃消费一定数量的另外一种产品或服务。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消费者可以选择预算线以内的所有商品或服务的组合。对于高速公路管理者来说,预算线代表了其可以获取的高速公路费用收入和社会效益的不同组合。高速公路的最大供给量一定(GG′),当人们的需求量少于高速公路的供给量时(AD),随着高速公路费用的减少,社会效益不断上升;当人们的需求量大于高速公路的最大供给量(DB′)时,高速公路费用下降将引起人们更大的需求,使得交通堵塞、道路拥挤,随着供给不足的程度加剧,人们的满足感逐渐下降,高速公路管理者的社会效益也将下降。所以,在有限的高速公路和信息资源的限制条件下,高速公路管理者的预算线AA′不能实现,其真实的预算线为AD-DB′。但是,当高速公路管理者与出行消费者之间实现信息的完全对称时,虽然高速公路的资源量不变,人们充分、合理地对其使用,却使得出行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上升,高速公路管理者的社会效益回归到DA′,实现了效用最大化。
  (四)高速公路管理者的无差异曲线解释
  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表示了给其带来某一相同满足程度的不同商品或服务的组合,也显示了消费者在某一满足程度上消费一种商品或服务愿意放弃另一种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高速公路管理者的无差异曲线较为陡峭,U3为高速公路供给量没有限制时,高速公路收费为零的情况下高速公路管理者获得最大的效用,此时效用曲线同预算线交于A′点;在高速公路收费为零的情况下,人们的需求大于高速公路的供给量,高速公路管理者的效用曲线u1与预算线交于B′点;当使用高速公路收费使得人们需求恰好等于高速公路资源的供给量时,高速公路管理者的无差异曲线恰好同预算线的拐点相交,即u2交于预算线拐点D处。
  由以上对无差异曲线形状的分析可知:1. 高速公路管理者内心并不愿意通过减少收入来换取社会效益,使得社会效益增长的难度加大;2. 大部分出行者并不会注意高速公路费用的少量减少,即对于高速公路费用的需求弹性很小。
 三、行为决策分析
  (一)出行者的预算与无差异曲线
  在理性经济人的前提条件下,出行者要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图2中,XX′为高速公路收费期间的消费者预算线,此时,其所达到的最大效用为u1,效用曲线u1与预算线交于点O1,即消费者选择的高速公路出行量小于高速公路的供给量。
  (二)完全免费政策的有效性
  高速公路管理者对高速公路采用零收费以后,消费者的预算线由XX′向右上方旋转至XY,在高速公路供给充足以及其他条件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U5同新的预算线相交,即消费者 在O5处达到效用最大化。但是高速公路的资源有限,供给量仍然是GG′,故O5并不能实现。高速公路施行完全免费,会使得人们的需求大于高速公路的全部供给量,出行者远远多于高速公路的承载量,造成交通堵塞、道路拥挤;同时,由于时间的浪费,出行者很多计划性的消费活动都将减少,对于其他商品或服务的消费量下降,大部分收入效应的增加量被时间的浪费所抵消,使得需求效用远远不足,消费情况远远低于预算线。最终,消费者在无差异曲线u2同实际预算线的交点O2点处实现效用最大。
  (三)现金补贴政策的有效性
  高速公路管理者将高速公路零收费的所有收入减少量对消费者进行现金补贴,而不降低高速公路的收费,那么消费者预算线将由XX′向上平移至X1X1′,此时无差异曲线同预算线交于O3点,人们达到u3的满足效用。此时,直接的现金补贴同时等比例地增加了人们对于其他商品和高速公路的消费情况,大大增加了人们的满足程度。但是,现金补贴过程繁琐,并且在进行现金补贴过程中往往存在资金漏出和不公平的现象,从而也增加了现金补贴的机会成本,使得现金补贴难以合理、公正、有效地进行。
  (四)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有效性
  高速公路管理者在施行零收费的行为时,如果能够及时、准确地将高速公路的道路情况、具体的人数出行计划和明确的车流时间安排通知到将要出行的人们,从而使得出行者实现完全、准确的预期,那么高速公路的资源也将充分地被人们所使用,每个人能够完全准确地按照自己的计划出行,那么人们的效用将会在高速公路资源充分使用的条件下达到最大,即人们在实际预算线的拐点O4处达到无差异曲线u4的效用;同时,高速公路管理者在零收费的情况下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故其预算线也将实现DA′部分,无差异曲线u3将在A′点处实现,从而高速公路管理者也实现了最大效用。此时,在有限的资源下,高速公路管理者和消费者同时实现了效用最大化,资源既未发生浪费,也未发生过度使用,实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如图3所示,在E点处,高速公路管理者与出行消费者同时达到了效用最大化,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四、行为效用的改变途径与战略性思考
  (一)行为效用的改变途径
  通过对高速公路管理者和出行消费者的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比较分析可以知道,在高速公路管理者和出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信息不对称。只要改变这种状况,使得高速公路的供给情况、交通状况能够实时更新,将大大减少高速公路管理者和出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双方也可以做好及时的活动预期,从而增加高速公路管理者的社会效益和出行消费者的满足程度,在资源一定的前提下提高双方的效用。
  具体途径要从高速公路管理者和出行消费者两方面入手:1. 高速公路管理者应该在开放高速公路的同时加大交通信息的传播,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和交通公共广播等方式或途径及时与出行者进行交流,对每一天每一时段的高速公路出行人数、交通情况及时公布,预测下一时段的交通情况,对高峰时段进行预告,严重超载路段设置应急方案,及时帮助出行消费者解决道路堵塞或交通拥挤所带来的问题;2. 出行消费者应当关注自己出行的路况信息,做好预期准备和应急措施,及时查看交通信息或道路状况,并及时反馈信息,通过合理安排出行时间来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
  (二)有效性思考
  在高速公路管理者和出行消费者具有良好的信息交流的前提下,双方均实现了效用最大化。此时高速公路管理者的无差异曲线超过了预算线上的拐角点,实现了零收费的社会最大效用。同时,出行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上移到最大,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达到拐角处,实现了有限资源和其他资源的最优配置,达到了最大效用。双方在互相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充分交流和沟通使得有限资源的管理和使用将会长期保持双赢的状态。
  通过高速公路资源的实施方案,一方面改善管理者的信息开放程度,另一方面改变消费者的使用偏好,也可以应用于对其他有限资源的管理,只要在信息足够对称的情况下,人们都会努力实现自身的满足程度,最终达到效用的最大化。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会减少“公共地悲剧”现象的发生,由此有限资源的管理和使用将更加公开化、公平化。
  参考文献:
  [1]陈安宁.公共资源政府管理初论[J].资源科学,1998,(2):22-27.
  [2]李蔬君,彭颖.由“公地悲剧”看政府对公共资源的管理[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1-43.
  [3]孙绍荣.消耗公共资源的谋利行为博弈的过度行为均衡点问题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7,(1):27-31.
  [4]吴盛光.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理论基础、风险分析及路径选择[J].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8,(1):15-18.
  [5]张忠根,崔宝玉.扶贫资金漏出问题研究:基于消费者行为理论[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60-65.
  [6]陈宪.高速公路当是“公共路”[N].中国改革报,2008-04-28.
  [7]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8]张永林.含有公共资源经济中的激励机制与合作对策[J].南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6):73-80.
  [9]金学群.公共地悲剧与市场结构[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9,(3):39-42.

上一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提升路径

下一篇:美国双反调查对中国光伏产业对我国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