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宁波中小物流企业法律意识的提升路径

发布时间:2015-07-16 19:17

 宁波作为长三角南翼的交通枢纽城市,先后被确立为国家综合运输枢纽城市、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长三角物流区域中心城市,物流业依托港口不断发展壮大。但是,宁波的物流企业大多规模不大,普遍存在着防风险意识较缺失、抗风险能力较弱、法律意识不强的特点。而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日益健全,对中小物流企业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挑战,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如何科学防范企业法律风险,增强企业法律意识,使企业在法律风险最低的前提下谋求利益最大化,实现经济意识和法律意识的融合,已经成为宁波中小物流企业经济活动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宁波中小物流企业法律意识现状及存在问题
  所谓法律意识,是指在决策的过程中按照法律的逻辑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为了准确地了解宁波中小物流法律意识现状,笔者实地走访宁波地区54家中小物流企业,通过问卷及访谈等方式获取了调研资料。
  在走访的企业中,民营所有制形式占88.9%,位于主导地位。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业务传统而单一,运输装卸、配送、仓储占97.6%,高附加值的包装、流通加工等业务量很少。企业所遇到的法律争议,主要在交通事故、货物运输、保险理赔、劳动人事、保管仓储及海事海商等方面。
  通过问卷及访谈得知,这些企业在经营中存在以下几点法律意识较淡薄的问题。
  1.企业不够重视签订业务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85条规定: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依法签订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就调查取得的结果来看:企业对签订业务合同未给予足够重视且其在发生纠纷后所选择的解决途径稍欠合理,企业对法律人才及相关物流法律的重视度不够。总而言之,宁波中小物流企业法律意识比较淡薄。
  二、宁波中小物流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
  法律意识薄弱是宁波中小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企业规模较小,活动资金较少。中小物流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资金少,因此,他们更愿意把有限的钱投入到能创造盈利的地方,例如购买车辆聘请司机等。聘请法律顾问对于他们来说是额外的支出,只能保障企业法律权益却并不能创造近期收益。
  2.企业利用法律解决纠纷的能力较弱。受访企业大都表示,在经营过程中遇到过法律纠纷,法律意识的薄弱使得企业利用法律解决纠纷、维护权益的能力较弱。而企业法律维权的能力弱,企业对法律的作用认识愈加不够,便不会在法律方面加大力度,如此恶性循环直接影响了企业法律意识水平的提高。
  3.企业对法律的理解存在误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少中小物流企业对法律的作用理解不恰当,他们大都认为法律是政府管理的工具而不是维权的武器,并对法律持怀疑和观望态度。这种心理误区的存在导致企业不能正确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而且中小物流企业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长此以往,则无法形成较强的法律意识。
  4.企业不重视相关法律培训。宁波中小物流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和企业不重视相关法律相关培训是分不开的。法律培训是提高企业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与手段,企业对法律的不重视使得企业参加政府或其他机构组织的相关培训以及企业内部开展培训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导致企业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
  三、提高宁波中小物流企业法律意识的措施
  近年来,法律日趋完备,市场培育趋于成熟,企业发展走法制化轨道势在必行。宁波中小物流企业都应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并将法律意识贯彻于企业的所有经营管理活动之中,未雨绸缪,培养法律意识,谨防法律风险。
  1.健全和完善现代物流法律制度体系。现代物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以良好的法律制度为依托,物流企业法律意识的培养必须以完善的法律制度为基础。在我国现有法律制度框架内,尚未有针对物流主体的系统的法律法规,在物流行为方面虽然民商和行政法律制度有所涉及,但都不是直接针对物流业制定的,物流法律制度建设本身还处于较落后的状态。健全物流法律体系,为物流业务创造良好的物流法律环境,在此背景下,物流企业不论规模大小,基于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必须努力提高法律意识,用法律的武器武装企业。
  2.培养物流法律人才,建立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提高企业法律意识,首先要培养或聘用专业人士,帮助企业了解和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特别要了解企业在各类行为中的权利与相对应的义务,明确各主体的法律责任;其次,通过企业法制化建设,依法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规范企业的行为。最后,在碰到法律风险后,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益。企业的法律风险具有潜伏性,隐蔽性,并且普遍存在于企业设立、运营、终止的整个过程中,只有专业的法律人员才能识别、 防范。企业需要通过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来弥补自身的不足,解决企业法律问题。
  3.建立严格的合同管理制度。提高法律意识应首先建立制度,使员工即使不是主动、有意识地防范法律风险,也要在行为上被动受到制度约束。物流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涉及较多的合同签订、变更、终止等企业行为。在合同行为中存在诸多的法律风险,所以必须建立企业合同管理制度,完善企业规章制度及各环节的流程,对企业合同行为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补救作出明确规定。合同订立前进行合同评审,合同签订后对合同的履行进行必需的控制,发生利益纠纷时即使处理并采取措施积极维护本企业的利益。
  4.政府相关部门加强法律培训和宣传教育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物流不是一项单一的社会经济活动,企业在实践中受到众多法律问题的困扰,能否合理地处理法律纠纷极大地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前景。为帮助企业转变被动的现状,政府应加大对企业进行法律方面的培训,引导企业了解法律、重视法律、学习法律、运用法律,帮助企业摆脱法律瓶颈,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由于宁波中小物流企业规模小、资金紧张等特点导致企业无法一下子加大在法律方面的投入,因此政府提供必要的法律咨询服务是十分必要的。在企业遇到法律问题而又无法解决时,政府部门提供的法律服务对企业的作用是可想而知的。
  5.企业积极开展内部法律培训。企业内部法律培训是针对企业员工开展 的为提高人员法律素养而实施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这实质上是一种系统化的法律智力投资。企业通过对法律要求较高岗位上的员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系统的法律知识培训来达到帮助员工提高法律意识、了解防范法风险措施的目的,同时通过法律与管理的结合,改进企业管理机制,降低企业法律风险。
  6.企业经营者加强自身法律意识建设,同时培养员工的法律观念。目前大部分中小物流企业的经营决策由经营者直接掌控。如果企业经营者的法律意识淡薄,在决策时忽视或者轻视了法律方面的问题,结果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企业负责人不一定要做一个法律专家,但一定要有法律意识,一定要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纳入法治的轨道。企业管理人员要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守法和防范意识,通过在工作余暇学习研究法律、参加法律培训、总结工作法律经验等方式提高法律素养,只有一个知法懂法的管理者,才能在企业宏观决策上不出现法律盲点,增强企业防范风险能力。
  企业法律意识由企业法定代表人和企业员工在企业角度上的法律意识共同组成,员工作为企业决策的执行者,其执行能力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因此培养员工的法律意识十分必要。针对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员工,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知识培训,明确员工在法律风险防范中的责任和义务,强化责任制度,使员工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增强法律观念。
  7.培育企业法律文化。树立法律理念,培养企业法律意识,使其在实践中转化为自觉的行动。企业法律文化在企业浓厚的法律环境下发展起来,同时对企业员工法律意识的加强有重大影响。为培育企业法律文化,企业可以订购法律刊物作为法律学习、宣传之用;也可以针对物流企业的经营特点将适用的主要法律法规汇编起来,供企业员工备用;最后,还可以将行业中的典型案例汇编成册以供公司员工学习、借鉴,以起到警示作用。
  四、结语
  提高经营人员法律意识是中小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法律意识的形成对于保护企业自身权益和避免可预见的风险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为此,宁波中小物流企业应该加强对法律意识的重视,在衡量经济效益的同时加大在法律方面的投入,通过法律保障企业自身发展,共同创造物流业良好的法律氛围。
  参考文献:
  [1]郑东心.论法律意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A].法制与社会,2011(1)
  [2]段世毅.中国物流法律法规现状分析[A].科学之窗,2011(15)
  [3]程广晓.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原因及对策[J].法制与经济,2011(264)
  作者简介:沈莎(1991- ),女,浙江省杭州人,宁波大学阳明学院,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杨璐瑶(1991- ),女,浙江省宁波人,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

上一篇:企业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的价值和发展

下一篇:人才培训铸就企业竞争力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