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关于建立区域性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5-07-13 09:27

  [论文关键词]吉林地区  高等院校  毕业生  就业市场  联合建设

  [论文摘要]为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吉林地区10余所大中专院校在联合打造吉林地区区域性毕业生就业市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政府搭台、各相关院校联办、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唱戏’’’的区域性人才市场,为吉林省乃至全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已经从“精英式高等教育”时期绝对的卖方市场,走向了“大众化高等教育”时期相~-,j-的买方市场。“大众化高等教育”时期各大中专院校大规模扩招,毕业生人数因而迅速增长,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能否建设性地做好毕业生就业1=作,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能否实现,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毕业生就业工作历来是党和政府卜分关心的大事,也是各大中专院校千方百计要解决的难题。吉林地区大巾专院校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自2004年起,吉林地区10余所大中专院校成功地联合举办_『两届“吉林省吉林地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开创了吉林地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T作整体合作的先河,构建起吉林地区大中专院校区域性人才市场。吉林地区大中专院校区域性人才市场的形成,推动了吉林地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整合,扩大了大学生就业信息的含量,提升了相关院校的整体就业水平。

  一、建立区域性人才市场的必要性

    当前,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呈现出严峻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就吉林地区各院校而言,毕业生面I临的就业形势和情况都有所不同,有些专业甚至差距还很大。针埘这种情况,吉林地区各院校都做了很多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就毕业,主整体就业工作而青,吉林地区各院校这方面的工作基本上还处于分散状态,院校之间缺乏横向与纵向的联合,现实表现为各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规模小、人才层次单一、专业含量较少、结构不尽合理,相关院校自身的办学特色、人才培养优势得不到充分展现,为用人单位提供的服务也得不到优化和提升。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吉林地区各院校联合起来创建吉林地区区域性毕业生就业市场。这样做,既可为各个院校营销毕业生提供现实平台,也方便了用人单位选聘人才;既有利于吸引用人单位充实就业市场,又有利于区域性人才品牌、市场品牌的形成,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对社会的贡献率,有其理论和现实的必要性。

  二、政府的支持和协调是建立区域性人才市场的关键

  大中专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合格人才,为社会发展贡献高素质人才。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作为社会人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具有人才市场的普遍特征。大中专院校要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就必须掌握社会的发展态势及其对各级各类人才的现实需求,并采取有效的培养措施,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思维结构等基本素质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坚实基础。但是,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在判断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方面,只能做到宏观上的掌握,使得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工作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机性和被动性。加之有的院校存在的“各自为政”的保护主义思想,担心现有的就业岗位流失,人为地封闭就业市场,以致毕业生整体就业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相~-,j-而言,政府职能部门对具体就业岗位的了解比学校深入得多,日常工作中与用人单位的接触比学校密切得多,所掌握的就业信息与渠道也l:l-.q:校丰富得多。因此,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依靠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和协调,才能真正建设好区域性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人才市场。所以说,政府的支持和协调是建设好区域性人才市场的关键。

  吉林地区区域性大中专毕业生人才r}『场在酝酿与构建过程中,始终得到了吉林省政府、省教育厅及吉林市政府、长春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教育厅领导亲临现场指导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吉林市政府充分认识到建设好区域性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人才市场对缓解政府就业工作压力、拉动地方经济建设、提高城市知名度的重要意义,在建设好吉林地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人才市场方面,给予了政策上的鼓励和支持。吉林市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协调解决人才市场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在市场信息、市场秩序、市场安全和交通保障等方面给予了全力支持,确保洽谈会顺利地进行;吉林、长春两市政府人事部门着眼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局,对全市的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广泛的人。需求调研,并下发文件,积极组织用人单位进入市场。在社会各方而的帮助和支持下,由“政府搭台、各相关院校联办、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唱戏~’的吉林地区区域性人才市场最终得以形成。

  三、良好的校际合作是建立区域性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基础

  作为毕业生区域性就业市场的建设主体,吉林地区各相关院校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充分认识到良好的校际合作是建立区域陛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基础。市场建设期间,吉林地区10余所大中专院校主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校领导、就业负责同志和吉林市人事局的相关领导多次研讨整合毕业生资源、打造区域性毕业生品牌市场等问题。在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大家达成了共识,即在独立建设好各个院校自身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同时,更要通力合作,依托各院校就业工作的良好基础及区域性毕业生人才市场专业性和多层次性相结合的巨大优势,共同开发好全国各地的用人单位市场。各院校先后组织人力,到用人单位比较集中的省、市,与用人单位进行充分的、面对面的沟通;各院校还积极提供自己掌握的就业信息,经过汇总整理后,向全国各地用人单位发m邀请函。在地区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召开之前,及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运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信息渠道,将吉林地区区域性毕业生人才市场的建设信息传送到全国各地,广泛地向用人单位宣传吉林地区大中专院校的办学特色和毕业生资源情况,极大地吸引了用人单位的注意力。吉林地区各大中专院校的良好校际合作,为吉林地区区域性人才市场的成功创建和有效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高校牵头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建立区域性就业市场的保证

  任何一种好的思想都需要实践的检验,都需要通过具体操作者的正确运作才1能得以实现。从这一点上讲,发挥好高校的牵头作用是建立区域性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保证。

     高校牵头在推动区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域的合作、发挥各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优势、打造区域毕业生人才品牌方面有其特殊的作用。客观地讲,在“僧多粥少”的严峻就业形势下,倡办区域性毕业生就业市场,会使一些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流失,相关高校要做出一些短期利益的牺牲。但从当前吉林地区大巾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发展情况和未来的就业形势出发,只有全面整合吉林地区的毕业生资源,依托各高校毕业生的自身特点和互补优势,打造吉林地区毕业生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才能最终实现各院校在毕业生就业方面的“共赢”这也是建立区域性人才市场的思想基础。高校牵头承担起应负的责任,在经费、物质、人员等方面予以全力保证,满腔热情地做好区域性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服务工作,是区域性就业市场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几年来,吉林地区高校通过开发建设稳固的就业基地,为毕业生搭建有效的就业平台,特别是利用国家振兴东北老T业基地的契机和吉林市获选全国魅力城市的效应,拉动了吉林地区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吉林地区10余所高校通力合作,信息共享,对毕业生就业工作全力支持,为区域性人才市场的建设提供了实践基础。特别是全体协作院校高度重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信用制度的建立与维护,保证了区域性人才市场的有效运行。吉林地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重信守约,形成了人才品牌效应,吸引了大量用人单位前来洽谈,保证了毕业生能更加充分地就业。

  吉林地区大中专院校遵循“发挥整体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努力构建区域性人才市场”的总体思路,目前已经成功地举办了两届“吉林地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每次洽谈会签订的意向性协议均在4000份以上,实质性协议均在千份以上。借助吉林地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这一有效平台,吉林地区各院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协作也得以密切,后续签订的就业协议也大幅增加,有力地促进了各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各类专业人才齐全、有明显特色和优势的吉林地区高校区域性毕业生人才市场的良性运行和成功实践,不仅增强了吉林地区大中专院校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信心,而且为吉林省乃至全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上一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读、写、议"教学模式—

下一篇:论循环经济立法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