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我国连锁超市的经营管理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15-12-15 11:57

摘 要: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连锁超市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规模也越发庞大。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本文在对连锁超市发展现状及其原因作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性建议,以期提高我国连锁超市的经营管理水平。

关键词:连锁超市;经营管理;现状分析;建议措施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连锁超市业快速发展,面对这一新形势,连锁超市企业如何运用新的经营理念、管理手段,求得发展壮大成为一个亟需研究和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我国连锁超市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一个比较的视野
  与上文笔者提到的我国连锁超市蓬勃发展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连锁超市经营管理和国外的连锁超市相比,起步与发展均晚了大半个世纪。两者存在的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营规模不大。我国连锁超市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与外资零售企业相比,国内连锁超市在经营理念、管理技术与水平等方面还相差很远,而这尤其体现在规模上。我国连锁超市前100名的营业总额,加起来还远远赶不上沃尔玛一家,正因如此,难以发挥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此外还表现在连锁经营的门店数量方面。综上原因,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单位成本居高不下,产品在价格上缺乏较强的竞争比较优势。
  (二)物流配送不畅。配送体系的完善和快捷是连锁超市走向的重要方面,也是物流畅通的基础和保证。在这方面,沃尔玛已经实现了零库存配送,其中一个诀窍就是:占其销售额一半的270多家供应商与其结成了战略联盟,保证了配送的有效性。我国现今多数连锁超市还没有建立起与其经营相适应,保证其高效运转的配送中心。即便有相应的配送中心,自动化水平也相对较低,而在和供应商直接联网方面,基本上处于空白。
  (三)经营种类单一。连锁经营一般分为正规连锁、特许连锁和自由连锁三种形式。在美国,有的连锁超市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域采用不同的连锁形式。而在我国,大多数连锁超市采用正规连锁,门店均由总部投资和租用。在尚未真正建立起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情况下,门店的效益和职工的切身利益联系不够紧密,致使多数门店效益较低。另外,在产品的品牌和种类方面,我国连锁超市的竞争力也是远远不及沃尔玛这样的大型企业。
  (四)服务水平较低。在服务和营销理念引入国内之后,连锁超市的服务质量较之以往,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然而,与发达国家零售业的服务水平相较而言,我国连锁超市的服务还是远远不够到位。虽然有的超市已经打出“顾客第一”、“消费者至上”诸如此类的标语,然而,行动上却没有很好地贯彻和执行,而在这一点上,与国外大型连锁超市相去甚远。 
  二、连锁超市经营现状的原因分析
  造成目前国内连锁超市经营管理水平普遍低于发达国家同类超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而言:
  首先是资金短缺问题。每开张一家连锁分店,店铺租金、装修、配套设施都需要上百万,起步资金投入大,回收慢,致使我国连锁超市规模难以扩大。据测算,开设一家500平方米左右的超市,一般需要投资250万元左右,装修费、设备费、商品资金的比例分别为20%、32%和48%上下。要达到盈利的规模,则需要开设15家超市,累计资金将达到3750万元左右。显然,这对我国连锁超市的发展形成了很大的资金压力,同时也成为制约其与发达国家连锁超市竞争的主要瓶颈。
  其次是经营管理人才的短缺。连锁经营是一种先进的经营方式,对经营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而如果连锁超市的发展过快,则会迫使企业降低用人标准,同时也使其没有足够精力去培养每一管理层所需要的人才。这样一来,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管理水平和效益的低下,甚至出现了一些混乱的状态。在当前国内连锁超市中,从业经营管理人员受过系统课程训练和培训的并不是很多,因此,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的缺乏问题非常突出。
  最后是硬件设施和管理的落后。自我服务与集中结算的销售方式适应在先进的信息系统基础上运作,超市的信息系统包括条形码、电子订货机、电子收款机和销售时点管理系统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等。此外,电视监控系统和偷盗警报系统没有或不灵敏,同样要靠营业人员进行监视,这必然增加了营业成本,还造成顾客与超市的感情隔阂,而与此同时,失窃现象也是时有发生。据统计,目前我国的一般的中型超市的商品失窃额每月在3万元左右,占零售总额的3%。  
  三、经营创新构想: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应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建立高效的配送中心或采取物流外包。目前,中国很大一部分连锁超市正处于起步阶段,并不具备自己建立配送中心的规模和资金优势,可以利用原有批发公司或储运公司,把它们联合起来,建成社会配送中心,这是一种投资小、见效快的方式。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策略,灵活地选择物流外包的形式,获得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通过这种物流外包将自己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核心业务上,减少投资、降低风险。
  (二)谨慎扩张,追求规模效益。实现规模效益的重要途径是积极开展连锁经营,发展连锁超市。在通过连锁扩大企业规模的同时,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开店前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进行可行性论证。尤其当在异地开店时,必须熟悉当地情况,实施一定的本地化策略,力求开办一家、成功一家,达到示范的效果,而不应盲目追求开店的速度和数量。
  2、作好规模扩张时的商业布局规划。合理的做法应当是由大城市中心向地、县级城市和城乡结合部转移,进而再向农村、集镇发展,而且最好首先占领人均收入比较高的地区。
  3、扩张时慎重选择连锁形式。对大型超市业态来说,一般都采取直营连锁的经营方式。对中小型超市来说,当通过直营连锁方式达到了相当经营规模的时候,可以利用自己的管理中心和配送中心资源,来发展特许加盟连锁,广开加盟店。
  4、注重管理与效益的关系。规模扩大不等于自然地增加效益,连锁企业效益的提高还依赖于经营理念的更新及人员素质的提高。连锁的实质不是简单地追求规模而是效益,不可否认,效益来自于规模,但更来自于科学的管理。
  (三)提高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第一,完善超市 的POS自动售货系统,加快实现超市的电子订货,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实施超市的自动化经营管理,以此降低超市的营业成本。第二,超市由于是自助式服务,企业往往只重视购物环境的建设而忽视劳务性服务的提供。因此,在服务策略上,要兼顾环境性服务和劳务性服务相结合。第三,加强对各级员工进行定期的技能培训,高层管理者还应参加各种专业学习和进修考察,以此提高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四)扩大商品品种,实行优质低价策略。品种多样化、大众化、规模扩大化是提高超市经营效益的重要手段。而要满足顾客“一次购齐”的需要,就要增加经营的品种。从消费者购买的频率和数量上看,考虑到我国目前蔬菜市场环境差、经营规模小且经营方式粗放的劣势,鲜活商品应是今后超市经营的重要方向,特别是生鲜食品可作为超市突破其发展的新生点。因为这类商品在超市中,附加值最高,毛利率大都在30%左右,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因此建议可采取供、产、销一体化的超市集团组织形式。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是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生活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对于商品价格也比较敏感。所以,只有价格低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应尽量降低固定成本,减少营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数,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其次,连锁或联盟后大批量进货可降低进价,并以经营购买频繁的商品为主,这样才能实现薄利多销,发挥超市的优势。最后,低价还必须保证商品质量,切实选好供货商、把好进货关,保证所售的商品都是优质产品,才能形成优质低价的经营特色。

参考文献
[1]居长志:《我国连锁超市发展的策略选择》,载《中国流通经济》2005年第1期。
[2]李东雷:《我国连锁超市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研究》,载《宁夏党校学报》2006年第5期。
[3]解俊霞:《我国超市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载《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5期。
[4]张志勇:《连锁超市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载《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5]刘爱民、陈文娇、彭湃:《关于发展我国大型连锁超市经营的若干思考》,载《商业研究》2002年第7期。
[6]董华、邓玉勇:《我国连锁超市经营中存在问题研究》,载《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7]邹心之:《中国连锁超市经营的挑战》,载《企业经济》2003年第1期。



上一篇:生产型企业成本细化核算管理的探讨

下一篇:环山电子计算机公司技术管理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