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财务管理视角下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的风险分

发布时间:2015-07-28 19:00

一、引言
  2007年8月,强烈破坏和冲击国际金融秩序的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在这次危机中,金融市场信贷急剧紧缩,国际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充分暴露。有专家指出,金融工具的过度创新、信用评级机构的过分逐利和货币政策监管的过度放松是造成美国次贷危机的几大主要原因。
  从财务视角而言,人们则更多地把焦点放在金融衍生工具的功过是非上。在这次“重磅金融炸弹”中,中国国航、深南电、东方航空等央企运用金融衍生工具产生了巨额亏损,引起了国资委、专家学者以及投资者对金融衍生工具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的激烈争论。
  虽然社会各界充斥着大量的关于诸多企业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导致财务巨额亏损的议论观点和新闻报道,但是却很少有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对企业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社会现状进行可行性分析和实证研究。因此,企业对于金融衍生工具的运用有太多的神秘面纱需要通过更深入的研究来揭开:如何探索金融衍生工具与财务的关系?在投资金融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什么危害性问题?成因又是什么?能否建立一个有效的预警体系和制度予以保障?
  二、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义和风险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义分析
  金融衍生工具是与基础金融工具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以基础商品或基础变量作为标的物,并根据标的物未来预期价值而订立合约。
  (二)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分析
  1、风险分类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和国际证券事务监察委员会(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ecurities Commissions,IOSCO)的报告,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可分为6类:市场风险(标的物资产市场价格的波动给金融衍生工具持有者带来的风险)、法律风险(因合约不在法律法规保护范围导致一方无法被强制履约而给金融衍生工具持有者带来的风险)、信用风险(交易方未履约所引致的风险)、结算风险(因交易方未能按时付款或交货给对方造成损失的风险)、流动性风险(因流动资金缺乏而无法履约或市场同类金融衍生工具数量不足以平仓所引致的风险)和操作风险(因营运操作细节缺乏技术支持或存在失误所引致的风险)。
  2、风险特性及危害
  金融衍生工具本身的特质决定了其具有复杂性、放大性和隐蔽性。
  (1)复杂性
  金融衍生工具以基础商品或基础变量作为标的物,因此其风险包括自身运作存在的风险和标的物的风险。可以说,金融衍生工具面临的风险比单纯的基础工具要复杂得多。
  (2)放大性
  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使得其复杂性越来越强;多次分割、包装和市场转手使得其风险被不断地放大;现代通讯传媒的影响扩大使得其风险效应急剧增强。
  (3)隐蔽性
  金融衍生工具“跨期交易”的特征,不确定的交易金额和交易时间,金融衍生工具交易“表外业务”的特征导致会计核算和监管制度难以进行充分披露和有效管理的现状,使得金融衍生工具具有极强的隐蔽性。
  3、风险成因分析
  (1)基于宏观视角
  从宏观层面来讲,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带来了在全球范围内追逐巨额利润的投资者,加之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实现短时间内的全球资本流动,增加了金融监管和会计信息披露的难度;金融衍生工具技术的科技化缔造了各种各样的交易系统和层出不穷的金融理论,而相应的会计监管技术却难以匹配;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业务的表外化使得交易难以进入企业财务报表系统及相应的监管系统;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在实现优势互补的同时,却造成了自身管理的混乱。
  (2)基于微观视角
  从微观层面而言,企业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难以对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实施有效监控;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日益复杂,而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却难以与之匹配;企业管理层对于金融衍生工具的认识和了解不足,难以对交易的时机、种类、期限等事项作出恰当的判断,也难以识别和评估交易潜在的风险。
  (3)基于金融衍生工具自身特质的视角
  从金融衍生工具自身特质分析,交易合约双方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都不愿意将自己的信息充分披露给对方,从而影响双方对交易真实情况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双方信息披露的不对称性;金融衍生工具的价格受到诸如经济金融政策、供求关系、心理因素、金融操纵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波动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从而使得会计人员在确认、计量和披露财务信息时缺乏及时性和可靠性。
  三、财务管理视角下的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体系
  (一)建立并健全全面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风险管理战略
  在进军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市场之前,企业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并健全全面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风险管理战略,并据此指导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主要而言,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风险管理战略应当基于财务管理的视角进行风险识别、风险预测、风险评估和风险披露,实现风险管理和财务管理的真正结合。
  1、明确企业风险偏好
  在实施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之前,企业首先应当做的就是结合会计判断明确自身风险偏好,并据此确定企业在各项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业务中愿意承担的风险种类和有能力承担的风险高低,从而有利于企业决策层在风险出现时能够及时、有效、准确地作出判断。
  从财务视角而言,明确企业风险偏好应当弄清几个问题:一是企业的经营目标、发展战略、资本规模、经营状况和预期收益处于何种状态或水平以及是否与企业所持金融衍生工具承担的风险相协调;二是企业从事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业务的初始投资规模;三是企业在可接受的风险承受范围内拓展金融衍生工具业务的范围。掌握以上问题之后,企业管理层才能明确风险偏好并予以量化管理,从而更加恰当地和有效率地确定风险限额。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应当通过考察相关财务指标(如总资产报酬率、存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等)来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同时结合企业所处金融市场环境,分析和评价表内和表外披露的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业务信息,从而设定风险限额。
  2、明确全面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风险管理战略
  企业应当充分运用会计工具对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确认、计量、报告、损益确定和风险披露的作用,将其与风险管理战略紧密结合,从 而发挥财务管理在风险控制中的作用。
  在从事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业务之前,企业应当组织专门力量探索风险管理的目标、途径、措施和方法,特别是从财务管理的视角研究制定关于企业从事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业务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评估各个指标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并依据企业确定的风险偏好对企业现在遇到以及未来可能遇到的风险提出相关的风险管理措施(比如规避、降低、管理等)。要注重听取财务人员的意见,增强财务部门对企业整体交易业务的风险监管控制能力,从而控制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业务的风险。
  (二)建立并健全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内部控制制度
  1、权责划分
  权责划分的几个重要控制点是:一是不相容职务分离(如前台交易与后台管控相分离等);二是权责严格划分,明确到人;三是任何一项金融衍生工具业务均不得由一人操作,而应当由多人执行。
  2、审计监控
  考虑到金融衍生工具业务的特殊性,企业可选择董事会直管审计的管理模式。在审计监控方面,企业应当注意几个方面:一是金融衍生工具业务在制度上应当被有效监管;二是业务实施的全过程都具有合法性;三是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实时监控,建立并健全风险评估的监控系统。
  3、限额管理
  企业在实施金融衍生工具相关业务时,应当根据相关风险评估指标计算并设定风险限额。风险限额的设定应当考虑与总体情况一致、同类性、与企业实际情况相匹配等。
  4、沟通协调
  企业应当重视两点:一是准确、及时、高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是企业实施金融衍生工具相关业务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前提;二是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建立越级上报的沟通协调机制。
  5、绩效考核
  与金融衍生工具业务相关的绩效考核应当充分考虑到该项业务的复杂性和巨大风险,视业务的复杂程度和盈亏结果制定系统的、合理的绩效考核办法。
  6、风险预警
  风险预警存在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变简单的、静态的、事后的风险审查为全面的、动态的、事前事中事后的风险预警。企业应当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相关金融衍生工具业务的情况,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风险跟踪与调查。
  (三)建立并健全财务管理视角的风险控制流程
  财务管理视角下的风险控制流程应当将企业内部所有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业务纳入管理和控制的体系。财务部门应当全面监控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整个过程,做到“三个控制”,即: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在风险的识别、评估、计量、监测和披露等各个方面体现财务管理的职能。
  1、识别风险
  财务管理视角下的风险识别属于定性分析。企业应当针对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状况和交易情形进行系统而全面的调查,根据特征、类型和可能引起的后果将识别出的风险分门别类。
  系统而科学的识别方法决定了对风险的综合性认识,从而判断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控制措施。最有效的风险识别途径就是审阅财务报表。在审阅财务报表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几个重要信息:一是通过查阅过去和现在的财务信息,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可以通过财务报表中的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获得,从而识别出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业务存在的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除此之外的风险则依赖于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以及专家的分析;二是风险指标,如资本风险比率、利率风险比率、流动性风险比例、信用风险比例等。
  2、评估风险
  企业财务人员应当对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业务存在的已识别风险进行评估并进行风险测试,然后将测试结果报告给相关部门以期提出应对风险的措施。评估风险时,有几个操作要点:一是运用方法。财务人员可以利用VaR模型评估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等;借助信用中介评级机构来评估;运用企业已有规章制度来评估操作运营风险等;二是适时建立风险预警控制线,使企业对交易风险的管理行动能够更加迅速有效。
  3、规范操作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更加重视交易事项的实质,规定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衍生工具,并对报表附注中的相关信息披露作出规定,极大增强了财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在初始确认阶段,在满足可定义、可计量、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按照相关要素的确认标准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后续确认阶段,确认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从而反映价值变动并对期末盈亏作相应的会计处理;在终止确认阶段,确定相关权利和义务已经终止,从表内移除之前确认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计量阶段,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价值变动和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在披露阶段,分为表内披露和表外披露。表内披露便于直接监管风险,表外披露则涉及相关合约条款和条件、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等。
  4、损益评估
  实施金融衍生工具业务的损益评估与风险管理的责任追究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企业应当合理进行相关损益的评估,针对未达到预期目标的业务实施控制和管理。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应当秉承谨慎性原则,严密监控汇率、利率、相关基础商品的价格波动等情况并及时作出相关会计调整。
  四、财务管理视角下的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评价体系
  基于前述思路,笔者提出财务管理视角下的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评价体系。对于企业,在从事金融衍生工具业务时,面临的首要目标和难题便是“金融衍生工具风险”。一个企业是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交接体,这就决定了企业面临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的困扰。而内外部风险都有着各自的决定要素(如图1)。
  
  图1:财务管理视角下的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评价体系
  基于以上体系,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建立递阶层次的层次分析模型,再进行判断矩阵的构造,最后进行一致性检验。即实施“模型构建”、“矩阵构造”、“一致性检验”的过程来执行风险管理。
  五、结束语
  风险管理是一个久谈不衰的话题。在商战中,很多情况下,众多企业的崩溃不是因为对手的进攻,而是由于自身风险管理的疏忽。而金融衍生工具业务由于本身的性质对于企业更是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因此,本文基于风险管理角度提出了风险管理体系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的管理体 系融合了风险的诸多要素,并从财务角度提出相关的规制办法,以期对相关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有所帮助。另外,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的结合使得该体系具有相当的全面性。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关于财务会计几个基本概念的思考——兼论商誉与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J].财会通讯.2000(01):3-12
  [2]刘红霞.衍生金融工具创新财务风险监管框架研究[N].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5):82-86
  [3]王春丽,王曼.辽宁金融市场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质分析[N].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3):37-41
  [4]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学术版》2014年第10期,版权归原作者和期刊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将及时处理。

上一篇:我国国际资本流入的理论综述分析

下一篇:2013年度中国当代金融研究的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