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财政金融政策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12-07 08:44

  摘要:在当前新的时代背景和环境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不断深化,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民族地区金融发展理念的优化革新等都是实现市场经济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必然举措。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财政金融政策尤为重要。本文参考近几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对我国财政金融政策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问题上所起到的影响作用,以及对财政政策影响和金融政策影响两者的区别作出归纳对比,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财政金融政策;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298(2020)12(a)-168-02


  在市场经济改革的大环境中,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但同时也需要面对、解决不少的挑战和困难。在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为了能够在经济市场中获取更多的竞争优势,民族地区经济在发展期间需要对自身有正确认识,明确自身的发展优势和条件限制,着重深化经济产业结构的升级,由此,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要实现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转变。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影响因素。本文对财政金融政策在民族地区产业机构升级中的作用和表现展开归纳,立足于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探索符合民族地区实际需求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1财政金融政策影响民族产业结构升级的体现


  1.1财政政策对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基于民族地区近几年经济发展的情况,国家财政政策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可主要归纳为以下三个历史性时期,即新中国成立以后至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前、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到新税法发布以前、新税法发布以来[1]。虽然在各个时期中财政政策存在区别,但其实财政政策存在本质上的相通,比如民族地区的财政补贴、税收政策、财政支出等政策。财政政策对民族地区经济首先起到了促进作用,使得民族地区适应社会化生产的经济应对能力明显提升;另外就是深化了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交流,由此,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又会反向影响到其他地区。


  1.2金融政策对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为了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发布了多项金融政策,在此基础上,民族地区金融市场发展走向得以明确。首先低息贷款政策的提出,缓解了民族地区的发展压力,为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建立起到实质性帮助;其次是信贷扶贫政策的提出,在西部建设规划中,能源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被放在核心位置,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保证自己的正常供给并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着重培育极具当地特色的民族區域产业;再次,为民族地区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上市提供金融政策的扶持,推动了民族地区资本市场的发展;最后,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进行民族地区的金融创新发展,与发达地区相互依存、互帮互助、协调发展,以此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打下了牢靠的基础。


  1.3财政金融政策联动对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都是国家进行经济活动时的重要政策基础,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可以发挥联动作用,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经济活动的发展走向[2]。财政政策的落实需要有金融政策的配合,而金融政策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突出自身影响效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财政政策的实施力度。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协同联动,可以使这两种制度的有效性得到激发,金融政策的指导性作用得到凸显,以双管齐下的方式来为民族地区产业升级提供更大的支持。


  2财政金融政策影响民族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


  2.1财政政策在民族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发挥正向效应


  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期间,财政政策发挥了明显的正向效应,从而也可以体现国家宏观调控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可以说,地区经济产业机构优化升级的效果主要是基于当地农业、工业、高新技术业、低碳产业、服务业的GDP变化情况来进行判断,财政政策以各种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财政支出的形式来促进产业机构的优化升级[3]。以免征农业税来说,该政策主要面向的是民族地区的农牧业,除了免收农业税之外,还会向部分符合要求的企业发放相应的财政补贴,在此基础上,农民真正享受到了财政政策为自己带来的实惠,从而很好地缓解了农民的生活压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营改增”税收制度来说,该政策有利于民族地区服务业的发展,结构性减税扩展了企业的业务范围、细化了产业分工、增加了企业间的更多合作、增强了服务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推动了产业的升级。事实上,对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国家还施行了很多其他财政政策,以期强化民族经济治理的有效性,帮助当地产业结构快速、科学地转型升级。


  2.2金融政策在民族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发挥的正向效应


  由于区域差异的存在,民族地区大多处于偏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支柱产业规模及人口密度等同其他发达地区相比均存在较大差距,对比财政政策来说,在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金融政策的正向效应不够明显[4]。两者之间的最大不同也是由金融政策的特殊性质决定的,财政政策是政府直接发布和规定实施的政策,该类政策成效明显、效率高;金融政策通常是由金融机构牵头制定的,在民族地区金融机构少、产品单一、金融创新弱、资源配置低,再加上宣讲不到位等原因,多数民族地区的群体对这一政策都不够了解,导致金融政策的颁布实行较为被动,并且具体的实施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和民族地区群众的觉悟、重视度相关,可以说,金融政策是否有效要看民众的金融观念与意识处于何种程度。但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2.3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交叉联动对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发挥的双向效应


  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双向作用主要和两者的属性与关系相关,由于两者作用机制和效果不尽相同,在两者的交叉联动时,往往是相互策应、协同作用的,金融服务离不开政府的指引和扶助,财政服务也需要金融力量的团结协作[5]。从联动的角度看,一方面,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需要财政政策、金融政策,既能同时发挥效应又不相互干扰,以此维持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并通过联合投资和服务的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另一方面,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是不同的经济调控手段与工具,为防止相互干扰,民族地区产业在转变结构模式时需要对两种政策的侧重点有正确认识,从而发挥政策优势,并有效规避风险,基于特定区域的现实条件来科学保证政策的有序落实。


  3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经济的持续转变,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也遇到了很多新问题。对此,民族地区在发展期间需要基于自身的现实情况,认清当地的独特优势,有技巧、针对性地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当地产业机构由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升级。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是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两项重要元素,两者协同结合、缺一不可,在利用这两项政策来促进民族地区产业机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中,应注意发挥不同政策的独特优势,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科学落实各类政策制度。

上一篇:促进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的财政金融政策探析

下一篇:财政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