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金融系统工程的物流金融风险识别框架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12-08 23:52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革命性飞跃,金融系统涉及层次越来越多、跨度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动态性越来越强,并且包含了人机两方面的因素,与外部的社会、经济、政治等环境具有了更强的相关性,这些都促使人们必须将各种科学理论、定量方法、经验知识、专家判断力等有机结合来处理复杂的金融系统,为此,汗寿阳和张维提出用系统工程思想来研究金融系统,并提出了金融系统工程的概念。


在应用系统思想和工程方法时,金融系统工程强调要从金融系统整体出发将系统进行分解,在分解后研究的基础上,再综合集成到金融系统整体,实现1+1>2的整体涌现,最终从整体上研究和解决金融系统问题。因此,金融系统工程实际上是从系统整体出发,根据金融系统总体目标的要求,运用钱学森提出的综合集成方法m把与金融系统有关的学科理论方法与技术综合集成起来,对金融系统的环境、结构与功能进行系统分析、论证、设计和协调,并最终付诸实施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金融系统工程不同于其它金融技术,它不仅要分析具体问题,而且要从整体着眼,对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解决。


在金融系统工程基础上,张维等尝试将这一思想应用于金融风险管理中,构建了金融风险评占的三维框架,包括工具维、风险维和过程维。其中,工具维指的是风险管理体系具体层面的四种基木架构,包括组织架构、规则架构、技术架构和信息架构;风险维主要由不同的风险类型构成,包括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等;过程维则主要表达了人们处理金融风险不同阶段的决策内容,主要包括风险战略、识别风险、测定风险、处置风险和信息反馈。


金融系统工程的思想还可以具体应用于物流金融创新的风险识别中。作为新兴的金融创新业务,物流金融是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创新,以供应链上存货、应收账款甚至贸易关系等担保为依托,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向客户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及配套的结算、保险等服务的业务。对物流金融风险的有效识别将影响物流金融风险的准确评占与有效控制,因而对物流金融创新能否成功起着关键作用,但已有的文献多是从传统信贷角度或从局部去考虑物流金融的风险识别,其中,Mann从传统担保贷款的分析角度研究了以存货作为担保形式对参与各方成木、收益和风险的影响。Siskin分析了针对零售商的物流金融业务中所可能发生的风险,认为有必要实行严密监管,同时也介绍了一些必要的监控措施,但基木将风险来源局限于业务木身。Shearer和Diamondm指丨出,风险评级的方法在传统的商业融资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市场环境的变化,风险评级的方法已无法满足商业融资的需要,尤其是在物流和金融整合创新下,风险出现了新的特征,需要根据融资的具体情况,采取更加有针对性、更加定量并且更加准确的风险识别与度量的方法,但并没有给出系统说明。还有Wright⑷和Diercks^虽然把握住了物流金融的一些特征,指出在基于存货的物流金融业务中,风险的识别和评占不同于传统,对存货的价值评占和严密的监控已成为重要的环节,并建议引人有经验有实力的第三方代为评占和监管,但也只是从存货价值风险这一局部的角度去分析,没有提供一个关于物流金融风险识别的系统框架。


实际上,物流金融形式多样,环节众多,并在不断的变化,流程和操作复杂,因此,对物流金融中的风险进行识别既需要考虑运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又需要考虑金融系统的整体和结构,既需要考虑业务木身,又需要考虑环境的影响,既需要考虑历史的数据和经验,又需要考虑业务的发展趋势。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在金融系统工程的基础上对业务风险进行系统的识别。为此,本文从金融系统工程的角度构建了物流金融的风险识别框架,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二、基于金融系统工程的物流金融风险识别框架


物流金融创新不再象传统的信贷一样,仅关注企业规模、浄资产和负债率等基木面信息,而是更加关注担保物所附载的交易信息,例如交易产品的供求关系、产品的价格波动趋势、交易对手的信誉和实力、整体供应链条的风险以及融资主体(包括银行和物流企业)的监控力度等。物流金融业务在现阶段的表现形式有很多,但可按照产品生产经营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基木的划分。


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可以分成三大类一是基于交易关系的预付款融资业务模式,主要发生在采购提交这一运作周期,包括基于推动式交易关系与拉动式交易关系两种基木形式,基于推动式交易关系的预付款融资可以依靠物流企业对借款企业产品生产销售前景的准确预测替借款企业支付给上游供应商相应的预付款,以启动借款企业的采购运作,而基于拉动式交易关系的预付款融资也称订单融资业务,它需要根据下游厂商的订单或采购合同等替借款企业支付给供应商相应的预付款,以启动借款企业的采购运作;二是基于存货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这也是物流金融的核心模式,主要发生在持有或制造周期以及销售周期,现阶段主要包括存货质押融资和仓单质押融资两种业务形式,就中国的实际情况而言,由于开展仓单质押融资业务的市场和制度基础环境还未完全成熟,完全意义上的基于仓单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目前在国内开展得很少,仓单更多地是作为一种存货凭证,仓单的流通机制还未形成,此时物流金融业务更多地是以存货质押融资业务为主;三是基于应收账款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主要发生在回款周期,一般来说,下游厂商会拖欠上游中小企业的货款从而形成一段时间的资金缺口,此时物流企业可与银行合作将应收帐款作担保品给借款企业提供融资,直至应收帐款从下游厂商处收回以偿还借贷。在现阶段我国的具体实践中,这些基木业务形式可以围绕存货质押融资组合成许多物流金融的创新产品,如,保兑仓、未来提货权质押融资、打包放款、先票款后货业务、未来货权质押开证、进口全程货权质押授信业务等。这些物流金融服务产品往往涉及了物流金融的多种基木形式,涉及了不同的环节、运作方式和参与主体等,非常复杂。因此,木文基于金融系统工程的思想,对物流金融服务的风险来源进行了归纳识别,构建了业务的风险识别环形图。将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归纳为系统和非系统两种风险,其中系统风险包括宏观与行业系统风险和供应链系统风险,而非系统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存货变现风险和操作风险。


三、基于金融系统工程的物流金融风险识别


(一)宏观与行业系统风险识别


这是一类典型的系统风险,包括宏观系统风险、行业系统风险以及区域风险三大类。


宏观系统风险主要是由于宏观经济、政治和法律环境的不确定造成的,如宏观经济周期性的不景气,与借款企业及担保品变现密切相关的劳务、资木和产品市场的价格波动,一些重要事件例如战争或突发事件,以及宏观法律制度及执行水平的不足等都会导致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从而产生宏观系统风险。


行业系统风险主要是由于行业总体的利润水平、交易环境、技术变化、发展前景等行业层面的不确定性所产生的风险,而且不同行业对宏观经济环境的敏感度也会使不同行业系统面临的风险大小不同。通过分析行业风险,一方面,可以使贷款人能够更加准确地评占整体风险的大小;另一方面贷款人可以更好地分析借款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周期变化是否归因于普遍的行业因素,从而准确地把握企业的经营水平。


区域风险主要是企业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政治和法律环境等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不同的区域,其区域风险是不一样的,如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前景、市场透明度、政府服务水平、政治和法律环境稳定性等都比西部地区要好得多,因此其面临的区域风险也应该比西部地区小得多。


(二)供应链系统风险识别


物流金融业务主要依赖供应链上担保品的自偿性来偿还贷款,而担保品的自偿性水平,也即其销售变现的水平,从中观上来自于供应链系统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因此可以说,供应链系统风险是分析物流金融业务所特有的一类系统风险,主要包括供应链系统竞争风险、供应链系统协调风险和供应链系统控制风险三类。


供应链系统竞争风险的主要来源是因为一个行业可能有很多条供应链系统展开竞争,借款企业所在供应链系统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存货的销售水平和应收账款的回收水平,从而产生竞争风险,它会导致供应链系统内大多数企业经营面临冲击,因此在物流金融业务中必须对供应链在行业经济中的竞争地位变化做出实时的跟踪、识别和评占。


供应链系统协调风险指的是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协调合作关系不畅产生的风险,这种协调风险有可能是因为信息交流的水平低下或者是因为相互之间合作意愿的欠缺等造成的。供应链系统协调风险有可能导致供应链的连接不畅,甚至会影响到供应链上的物流运作水平。这对物流金融业务影响较大,因为物流金融业务主要依靠担保品的自偿性来作为第一还款来源,因此供应链系统中企业间合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商品的流通水平和担保品的变现能力,并进而从供应链层面影响到具体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大小。


供应链系统控制风险主要关注核心企业对供应链系统的控制程度是否有利于供应链系统的发展和稳定,是否能够保持和增强供应链系统在行业内的竞争力。


(三)信用风险识别


虽然物流金融业务更加注重于债项风险的大小,注重于担保资产的变现风险,但信用风险仍然是贷款人在物流金融业务中所必须关注的一类重要的非系统风险。在物流金融创新下的物流金融业务信用风险主要包括借款企业的信用风险和物流企业的信用风险两类。


国外商业银行对借款企业的信用风险归类方法很多,包括:(1)9C方法,指借款人品质、能力、资木、抵押、经营情况、持续性、内控、信用记录和相关文档纪录;(2)5P法,指个人因素、目的因素、偿还因素、保障因素和前景因素;(3)LAPP法,指流动性、活动性、盈利性和潜力;(4)PRISM法,指前景因素、还款预测、用款目的、保护措施和企业管理情况。


但在物流金融业务中识别借款企业的信用风险不能照搬以上的这些方法,而必须把握住物流金融业务借款企业的特征来进行相关的信用风险来源分析。


首先,对物流金融业务借款企业的信用风险必须关注借款企业的规模和发展阶段,必须判断借款企业究竞是新建立的公司还是成立很久的公司,有多大的盈余空间,是在快速的成长还是正经历季节性的波动等。


其次,需要关注借款企业的财务状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盈利能力和资金周转能力,即是否有满意的收人和现金流,是否具有超额的利息倍数,是否具有稳定一致的销售收人趋势、营运资金变化趋势;二是资产价值,流动性以及杠杆,即是否有高于平均水平的资产、是否有充足的流动性与经营资木以及股权结构和自有资金比例如何等;三是财务历史纪录,包括交易记录和财务披露质量等。美国货币监理署已指出,大多数进行存货与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借款企业在运营周期内都很难获得流动资金,它们缺乏足够的现金和信用,常常具有以下特征:


(1)业务中借款企业的财务杠杆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作为物流金融的贷款方关键是要搞清楚造成借款企业低资木率的原因,必须明确企业缺乏资金究竞是因为它刚刚成立,还是因为正在经历快速的成长;究竞是盲目的扩展还是刚遭受损失造成了资木的消耗。弄清楚这些将使银行和物流企业能够很好的把握借款企业面临的风险;


(2)借款企业一般都有不均衡稳定的收人和现金流。借款企业的行业通常具有高的周期性,作为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贷款方须要确定造成借款企业不稳定的收人和现金流的原因究竞是因为周期性定价的制约还是因为管理团队对市场反应调整太慢;


(3)负向的财务趋势。进行物流金融融资的借款企业经常会出现这种状况,贷款方可以事前明确是否可通过严密的监控来改变借款企业的财务平衡表,从而在提供借款企业必要信用的时候降低贷款风险。


再次,需要关注借款企业的管理问题,因为需要物流金融贷款的借款企业大多财务杠杆很高或者增长很快,所以控制这类公司对管理团队的能力也要求很高。一个好的管理团队将能够有效地提高借款企业的生产运营水平,保证存货的稳定销售,实现企业的预期目标,从而保证贷款的安全。在这方面,主要要考察借款企业管理团队的稳定性和行业经验。贷款人需要考察借款企业管理是否有成功的令人满意的记录以及相应的行业经验,还必须考察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如,企业是否有识别、接受与管理风险的非正规的方法,企业管理层是否具有在必要时做出难以决策的意志,并能恰当地衡量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等。


而物流企业的信用风险也是物流金融业务必须关注的一类风险。因为物流企业最了解借款企业的运作及基木状况,银行需要物流企业实行专人管理、专人负责,保证质押的存货和应收账款等担保品能够顺利变现为现金存人封闭式账户,这就要求物流企业须按合约担负监管职能。而在物流企业的监管过程中,银行和物流企业是委托代理关系,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物流企业的信用风险,也就是说物流企业有可能欺骗、不负责仟、虚假上报或者监管失误,物流企业的监管风险将影响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而且,物流企业的积极配合也将影响借款企业的运作,特别是原材料、产品的进出库、应收账款回收等都和物流企业的监管相关,物流企业的监管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担保品的变现过程。一般而言,对于物流企业信用风险的考察主要要关注物流企业规模、历史信用、资金流和监管经验水平等状况。


(四)担保品变现风险识别


担保品的变现风险是物流金融业务中最重要的风险,关注这一风险能够把握住物流金融业务的客观状态,对物流金融业务风险实行有效管理。担保品的变现风险主要包括存货价格风险、质物形态风险以及销售风险三大类。


存货价格风险是担保品变现风险中最重要的一类风险。因为,物流金融是以物的流动为核心的,所以存货质押融资业务始终是物流金融的核心环节,在这一核心业务中,质押存货的市场价格在贷款期间内并不是稳定不动的,而是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当存货的价格往上升时,质物并不存在价格风险,而当存货价格下降,尤其是在短期内骤降,就会给物流金融业务带来很大的价格波动风险。


质物形态风险主要关注质物的流动性、标准化、变现能力及配套的保管条件等方面产生的风险。如,在订单融资业务中,订单的集中度和订单涉及的质押原材料、半成品和产品的标准化和流动性等就与质物形态的风险大小密切相关。在存货质押融资业务中,选择的质押存货一般具有以下的一些性质:(1)无形损耗小,不宜变质,易于长期保管;(2)市场价格稳定,波动小,不宜过时;(3)适应用途广,流动性强,容易变现;(4)规格明确,标准化程度高,便于计量。质押存货如果不满足以上的性质,就会导致更多质物形态的风险。而在应收账款融资业务中,业务选择的应收账款的集中度、账期合理性以及贷款方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等都和应收账款这一质物的形态风险大小密切相关。


销售风险反映了物流金融业务的自偿性特征,销售风险与销售渠道的稳定性,销售客户的稳定性,销售的范围大小,市场容量的大小,销售帐期是否合理等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只有对这些销售风险来源进行有效的识别才能够正确地评占物流金融业务风险大小,保证贷款的安全。


(五)操作风险识别


根据新巴塞尔资木协议第三次征求意见稿的定义,操作风险又称商业风险,是“直接或间接由人或系统的不适当或错误的内部处理,或外部事件所造成的损失的风险”由于物流金融业务通过对质押存货的有效控制能够有效的缓释信用风险,但同时又会大量地增加许多操作环节,产生更多的操作风险,因此物流金融业务的操作风险比较传统的信贷业务要大的多,也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有效的识别。物流金融业务的操作风险一般可归为合规风险、模式风险、流程风险以及具体操作风险四大类。


合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相关规则或政策的风险及配套执行方面存在的缺陷等。其中,法律风险在巴塞尔协议中属于广义操作风险的一部分。物流金融业务的法律风险是指可能给业务造成经济损失的法律上的缺陷。法律风险识别是物流金融业务开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一环?,因为物流金融业务不仅涉及到一般贷款的相关法律合约问题,而且涉及到存货的产权问题。在开展业务时,债权人必须明确可选择的质物必须为《物权法》以及《担保法》允许进行质押处理的物品,同时需对质物的所有权身份进行仔细鉴别,以防止借款企业恶意欺诈。根据国家法律的有关规定以及相关责仟,质押存货的法律风险识别主要确定以下几点:首先,业务开展的质物不能为国家违禁物品或禁止担保的物品;其次,由担保法规定,质物必须产权明晰,为贷款企业所有;最后,所选质物须信贷身份的单一,即未涉人其它担保关系之中。以上三个方面存在缺陷都会导致物流金融业务法律风险的产生。而相关规则或政策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业务相关政策和规则条款的缺陷以及不正确的执行等。


模式风险主要来自于以下方面的不足:业务适合、超额担保程度不适合、质押方式和监控强度选择不合理、业务结算情况与业务不匹配、资金使用不合理、没有必要的个人担保或第三方担保方式、没有必要的损害保险、监管方控制方式选择不合适、财务评估报告模式不合适等「131。目前物流金融可选择的模式很多,不同银行、不同的物流企业、不同的地区都有不同的业务和操作模式,对这些模式的正确制定和选择是物流金融业务风险管理所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


流程风险主要是指在物流金融业务流程过程中标准化与信息化方面的不足造成的风险。目前物流金融业务的水平高低与业务流程标准化程度、信息化程度和可视化程度等方面密切相关。如果业务缺乏社会化程度的仓单规范,缺乏业务流程操作标准等就会导致流程风险,而如果业务信息化程度较低,缺乏银行、物流仓储企业和客户联网的信息网络,也会使业务增加很多流程风险,即便业务建设了必要的信息系统,但这些系统需要大量的硬件和软件,这些硬件和软件的性能和使用情况都会产生大量的风险。因此作为债权人,为确保贷款的回收,就必须关注业务的信息化程度以及和相应风险管理相关的流程标准和具体实施状况。


具体操作风险主要包括银行方面的具体操作风险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具体操作风险,这些和具体操作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密切相关。银行方面的具体操作风险主要涉及到银行人员的具体操作问题,银行已有相应的操作规范和事后问责制度进行有效的制约,而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具体操作风险,还需要有效的识别、评估和控制。一般而言,物流企业最了解物流金融业务的运作及基本状况,因此银行在业务中需要充分地利用物流企业专业能力。首先,在质物的选择过程中,物流企业协助银行选择合适的质押物,满足业务对质物在产权、价格波动、流动性和变现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从源头上预防业务风险的发生;其次,在贷款期间,物流企业必须协助银行监管好存货的进出库运营和应收账款的回收等过程,有效观测质押存货的价格变动、应收账款的账期延期和其他异常情况,并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担保品的变现操作符合合约要求;最后,在发生违约时,物流企业需要协助银行做好善后的处理工作。这些操作非常的复杂,面临的不确定性很大,因而物流企业面临的具体操作风险也很大,物流企业一方面必须总结经验对具体操作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与控制,另一方面必须有效地改进操作规范、物流基础设备和信息系统等硬软件设施,以减少发生操作风险的概率。


四、结束语


物流金融业务形式多样,环节众多,风险来源复杂,因此,本文基于金融系统工程的思想,对物流金融风险来源进行了归纳识别,构建了业务风险来源的识别框架,将物流金融的风险归纳为系统和非系统两种风险,其中,系统风险包括宏观与行业系统风险和供应链系统风险,而非系统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存货变现风险和操作风险。然后,针对现实中的物流金融业务,本文对业务的这些风险来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些风险的识别分析能够比较全面地概括物流金融的风险来源,从而能够为物流金融进一步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提供准确的信息。


作者:李毅学(1.江西财经大学产业集群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013;2.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北京100190)

上一篇:关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财政金融对策选择

下一篇:分析我国金融行业赤道原则的实施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