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影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宏观经济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5-12-12 12:13

摘 要:信用风险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一直被大家所重视,同时,宏观经济波动作为影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重要因素也近年来被国外银行业逐步重视起来。在许多经历过完整经济周期的发达国家里,经济波动对银行业的冲击是明显的,有些商业银行甚至因此而破产。本文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充分搜集和分析了1993年-2007年以来我国的宏观政策和经济数据之后,通过建立模型,从宏观的角度详细分析宏观经济波动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并通过对我国处于经济波动不同阶段银行的信用风险的实证研究,寻找一些规律,使得银行能够针对处于不同宏观经济波动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和化解措施。

关键词:宏观经济;银行信用风险
 

  美国经济一向都是全球经济的发动机,但是自去年九月至今,以次级房贷为诱因,美国经济发生了大幅波动,由此造成了严重后果。实体经济的恶化必将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不利影响。回顾历史,1929年10月的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以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韩国等都在经历了一个经济快速增长、资产价格快速上扬和信用快速扩张的阶段之后,金融体系却遭遇了一场全面危机。我们可以看出,宏观经济周期的循环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具有极其巨大的影响。对于经济可能发生的转变,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吸取各国之经验教训,提前做好准备,控制信用风险,防患于未然。宏观经济波动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通过一定的机制以及各个相关因素进行传递的。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条件、宏观经济政策以及金融监管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该国商业银行风险的大小。宏观经济中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等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来源之一。下面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宏观经济波动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
(一)评估指标体系的初步选择
  在变量的选择上,本文选取不良贷款率作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来反映我国历年的信用风险状况。由于众多影响因素不可量化以及某些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问题,本文根据《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从信用风险、宏观经济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考虑选取了7个指标。统计年份从1993-2007年,由于我国银行业起步比较晚,因此数据有限。具体如下:
  (1)信用风险通过不良贷款率(Y)来反映:其反映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沉淀情况。
  (2)GDP增长率(X1):反映我国经济总体波动情况。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X2):反映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的变化情况,从一方面反映我国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4)进出口总额增长率(X3):对外贸易活动规模变化情况,从一方面反映国际经济波动对我国的影响。
  (5)通货膨胀率(X4):从一方面反映原材价格变化情况。
  (6)M2增长率(X5):反映每年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情况。
  (7)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增长率(X6):反映我国企业总体盈利变化情况。
注:本文的相关指标数据都来源于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以及《中国金融年鉴》并加以整
理所得,部分来自施华强(2005)《国有商业银行账面不良贷款、调整因素和严重程度:1994-2004》。
  根据所选的指标,本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其中,由实际观测值构成,为参数向量,为随机误差向量。
(二)研究假设的提出
  需要说明的是:GDP增长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进出口总额增长率总是随着经济的变化而发生同向变化;由于我国体制的关系,我国政府总是在经济向好时控制货币投放量,而在经济出现向下的趋势时加大货币投放量。且不良贷款率通常是滞后与经济变化的。因此,本文假设:
H1:GDP增长率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
H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
H3:进出口总额增长率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
H4:通货膨胀率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
H5:MZ增长率与不良贷款率呈正相关。
H6: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增长率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
(三)多元回归及实证分析
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在经过对方程一系列的检验之后,本文得到如下模型结果:

  通过t检验发现:除X3(进出口总额增长率)以外其余解释变量均通过了置信度5%的t检验,说明除了假设H3(进出口总额增长率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不支持外,其余假设都得到了支持。本文对历年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Granger因果分析的结果得出:
   (1)GDP增长率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假设H1成立,GDP增长率是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重要因素。这表明,在我国总体经济情况较好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比较小;而当经济运行情况不良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即经济稳步增长时,随着信贷不断增加,风险在不断积累,至经济增长放缓时,风险逐渐释放。我国商业银行应防范在“好”的经济环境下的风险积累,降低贷款集中度,控制风险。
  (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假设H2成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较高,说明企业投资意愿较强,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良好,有充足的资金进行扩大再生产,因此这一时期不良贷款率呈下降趋势。反之,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较低时,说明企业没有充足的资金扩大再生产,或者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可能恶化或者仅仅能维持当前水平,此一时期的不良贷款率可能出现上升趋势。
  (3) 进出口总额增长率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之间没有显影响,假设H3不成立。当对两者单独分析时,两者呈现出负相关。但是综合各指标进行分析时,没有进入最后的回归方程。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一变量可能主要通过其它变量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间接影响,直接的正向影响很小。我国贷款主要流向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等行业,导致国际经济的变化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不大影响。
  (4)通货膨胀率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假设H4成立,明通货膨胀率是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重要因素。这表明在通胀率高的时候,银行信用风险比较低。不良贷款率对过去的违约事件进行统计。当政府对通货膨胀率开始重视,并进行有效的调控时,通胀率趋势开始向下,而总体经济发展速度趋缓,违约概率开始呈现上升趋势。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密切注意通胀率变化,一旦发现通胀率有异常变化,商业银行就应进行适当的信贷政策调整。
  (5)M2增长率与不良贷款率呈正相关,假设H5成立。当银行的索取权受损的时候,银行就会有更大的投机冲动。由于这种效应在经济衰退的时候变得更加强烈,银行的风险程度将会以一种不对称的方式出现。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在经济增长放缓,违约率增加的同时,制订更加严格的信贷政策,以减少损失的发生。另一种可能是,由于我国的货币投放在更大程度上受到政策的影响,当经济增速放缓,政府出于维持经济稳定的考虑,采用更加积极的货币政策,加大货币投放,来刺激经济。
  (6)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率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假设H6成立,表明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增长率是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重要因素。当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盈利能力较强时,有充足的资金用于按期偿还银行贷款本息,所以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低。当企业盈利能力减弱,利润下降时,其偿债能力随之下降。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1993年至2007年数据的分析表明,在这15年间,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当我国宏观经济高速增长时往往伴随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下降;当经济速度缓慢时,信用风险也往往有所增加,即存在一种亲周期性。
  针对以上研究结论,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我国商业银行参考:
  1.建立健全全社会范围内的征信体系。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及早建立健全包括受信企业的历史信用数据、项目效益、贷款用途及还款意愿在内的一系列数据,以便借鉴过去的经验,将受信企业借款后一个阶段的经济波动影响完全考虑进去,降低贷款信用风险。2.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制定更加严格的内部风险控制和管理机制,不能随着经济的波动而盲目的放松或执行更加严格的信贷标准。3.加大对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国家政策的研究。密切关注反映宏观经济波动的指标,特别是那些能够提前反映宏观经济走势的指标,将会对商业银行下一步的信贷政策提供指引。4.进一步完善风险量化管理。商业银行要将宏观经济波动因素考虑进去,最终要落实到风险度量上去,使风险控制做到量化和动态化。5.加快金融创新。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单调,造成起受经济波动的影响极大,要不断进行金融创新探索出适应我国情况的新产品、新工具,以更好的适应经济的波动。必须注意的是,在信贷衍生品开发运用的过程中,要防止出现类似美国次贷危机的情况。
参考文献:
[1]施华强,国有商业银行账面不良贷款、调整因素和严重程度:1994-2004[J],2005
[2]张秋波,2008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及其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影响分析[J],新疆财经,2008
[3]葛兆强,宏观经济运行趋势及其对银行业的影响[J],商业银行,2008

上一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简论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文物化”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