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我国物流管理人才培训模式建设探讨

发布时间:2023-12-06 22:02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趋势的日益突出,物流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源泉,被业界称为“第三利润源泉”。但与之相适应的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尤其是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却未能及时跟上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步伐。本文试从基于职业需求的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培训角度,谈谈我国物流管理人才培训模式建设中应把握的几个方面。


  一、科学定位,合理定位培养目标

  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物流管理人才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部分。物流非学历教育通常是指对物流在职人员的培训。其培训层次划可分为三个层次:(1)高层物流管理人才。该类人才不仅要求从业人员知识面广,而且要有较强的战略判断和把握能力,能敏锐地发现市场的变化,对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宏观调控。该层次的培训旨在围绕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加快培养一批职业化、现代化、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物流企业家。(2)中层物流管理人才。该类人才主要对物流运作的某一部门进行管理,他们必须熟悉自身从事的物流环节的运营,使本环节的物流工作进行得更有效、更合理。此外还要有整个物流大系统的理念,并协调配合相关部门,使整个物流系统合理化、科学化。(3)基层物流管理人才。该类人才主要定位于从事基层具体物流作业的管理,如交通运输、仓储保管、包装、装卸搬运、配送、物流信息处理等不同的专业管理人才。此层次培训量大、培训面也最广。因此,各培训中心,在每次开班前,应准确定位,做好培养目标设计,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二、整体筹划,优化培训课程体系

  科学、实用、可行的课程体系,是提高人才培训质量、形成鲜明培训特色的关键。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学实习和综合实习等。其中专业基础课的任务应向学员传授从事物流管理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专业课程的设置,应按照相应的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要求设置,突出其综合性和实践性。综合实习是培训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和有必要的毕业设计等。在安排培训内容模块方面,还应贯彻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突出物流管理能力为本位的培训指导思想,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原则,根据学员基础状况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同时,还应贯彻学用结合的原则,在细分培养层次的基础上,遵循教育培训规律,适应物流职业培训的发展趋势,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精心编写系列精品教材。


  三、着眼需求,组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培养人才的水平。物流学科是一门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综合性学科。物流产业又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对物流管理人才而言,不仅要懂得物流技术,又要懂得物流经济;不仅要熟悉物流管理技术,更要掌握供应链流程,熟悉现代信息技术。这就需要他们具有广博的知识,如跨国贸易和通关知识、仓储运输专业知识、财务成本管理知识、安全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等。与此同时,他们还应具有能接受现代物流理念,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强烈的管理愿望和高超的管理技能,以及挑战精神等基本素质。这对现代物流管理人才的培训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从我国目前从事物流培训的教师知识结构来看,大多数物流教师是从宏观经济学、营销学、交通运输学、管理学、物资管理等专业教师转型而来,多数缺乏物流业从业经验,总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着眼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组建适应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培训需要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当前各培训中心迫切而十分必要的工作。


  四、以人为本,科学制定培训实施计划

  与学历教育相比,物流培训对象比较复杂。同一个培训班次,每位学员的工作经历、职位、教育程度、工作性质等各不相同,特别是职位的不同,繁忙程度不均,对培训时间,培训需求也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要求。而每期培训的开展一般持续2~3个月,时间长,跨度大,要占用大量的休息时间和假期时间。因此,要保证全体培训人员按时参加培训,提高培训效果,不仅要把培训对象个体、群体的需求、特点摸清楚、研究透,还要把参培人员的岗位和工作要求等提前摸清楚、研究透,根据培训目标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各培训阶段的培养目标,以人为本,科学制定培训实施计划,确保较高的到课率,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


  五、注重质量,精心课堂教学设计

  美国教育学家史密斯(P·L·Smirch)和拉根(T·J·raglan)认为,:“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教学设计于20世纪60年代末形成和发展起来。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以来,就以它独特的程序化、精确化和合理化现代教学技术的魅力,在教育技术领域独领风骚,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物流培训工学矛盾突出,如何提高有限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培训效果,进行培训课堂教学设计就显得十分必要。在进行教学时,要针对各次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学员情况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精心设计。在培训方法的选择上,应结合成人学习特点,多开展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组织方式锻炼、培养他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有的放矢,强化实践教学

  教育部部长周济曾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指出:“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物流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产业,环节多、系统性强、科技含量高。物流培训,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而目前的物流教育多数片面注重物流理论的传授,缺乏对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究其原因,一方面教师大多缺乏物流业从业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弱。另一方面,目前很多培训中心实践性培训设施设备还不完善,学员毕业时也没有组织到正规的现代物流企业参观实习。这对于从其他行业转型而来的非物流行业学员或非本专业在校学生来说,如果缺少这一环节,培养出来的学员就只懂物流理论,缺乏实际动手能力,眼光手低,显然不能满足物流企业的要求。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加强这一部分学员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非常必要。


  七、持续改进,建立反馈机制

  高质量的物流培训建立良好的信誉,良好的信誉吸引广泛的生源,广泛的生源带来更多的资源,更多的资源支撑培训中心更好地发展。这是物流培训中心生命成长的良性循环。物流培训周期短,见效快,从量上可迅速缓解社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要,但培训人才的质量却要在工作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出来。如何培养合格的现代物流管理,培养受物流企事业单位欢迎的人才,这是当前国内各培训中心应时刻关注的课题。对此,不妨借鉴近年来在国内高校中掀起的高校本科评估、院校评价热潮,完善培训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反馈机制,持续改进培训质量。培训质量反馈机制的内容应包括:课堂培训质量与反馈制度,考核成绩统计分析与反馈制度;毕业学员跟踪调查与信息反馈制度等。


  八、品牌经营,创新发展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成熟,品牌已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教育也进入了一个品牌竞争的时代。树立培训品牌、建立培训品牌经营战略也成为物流培训面向市场和优化培训资源配置的必然选择。物流品牌价值一般体现在参训学员参培意愿、对培训质量的认可度、培训特色等,反映在培训中心的知名度、培训老师的授课质量(学述造诣水平、实践经验丰富度等)、培训实施计划与的科学性、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课堂组织的正规性、教学法的合理运用、培训反馈机制的完善及对学员传达信息的灵敏度等方面。此外,创建物流培训品牌时,还应把握物流培训本身的公益性质,把品牌经营建立在物流产业公益服务的基础之上,避免物流培训成为获利的工具,而丧失培训本身的属性。


  作者单位:周润,汽车管理学院车管系;李星云,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健.我国物流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2]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等.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来源:中国市场 2007年41期

  作者:周润 李星云


上一篇:一位物流管理师的经验分享

下一篇:物联网环境下多维度协同物流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