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皖西物流业现状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6-05-17 16:04

  《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强调,必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扩大物流产业规模。为贯彻落实《安徽省六安市“十二五”规划》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总体部署,加快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全面推进现代服务类专业群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建设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2014年7月26日至2014年8月20日,六安市物流业发展研究课题组分别对六安市五县三区及周边部分地区的物流企业、快递行业、区域物流中心、物流园等进行了实地走访和调査。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56份,收回问卷149份。

  

  有资料显示,我国高职类院校开设物流专业的时间相对较晚,基本都是在2000年以后,很多方面都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积累经验。费利克斯?劳耐尔等引入和发展的反映职教规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行动导向学习和COMET能力测评理论反映了职教课程在打破学科体系后的发展方向李文博结合当前我国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的教育现状,阐述了高职高专院校在物流

  

  人才培养中的KAQ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和思路。本文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基于皖西物流业发展现状,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思路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1.皖西地区市县级物流业发展现状

  

  1.1 物流业发展内驱力日渐凸显

  

  安徽六安地处大别山沿淮经济区的中心地区,是一个农业大市,物产丰富。“十一五”期间,六安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50.6亿元增长到246.7亿元,翻了两番多。工业增速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前列,年均增长31.7%。“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市全年生产总值(GDP)由2011年的821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1010.3亿元。2014年上半年已实现生产总值(GDP)533.7亿元。预计到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500亿元,年均增长10.5%w。随着六安市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加,六安市经济发展外向度和城市的中心集散能力正在快速增强,这些经济优势极大地促进了六安市物流业的发展,成为了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强大内驱力。

  

  1.2传统物流组织形式仍占主导地位,现代物流发展滞后

  

  通过调研发现,六安市物流业中传统物流组织形式仍占主导地位。以运输为主营业务的物流企业近200多家,规模小,运输路线单一,且90%以上都属于配载和专线运输。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签订合同来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仍然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统计数据显示,六安市物流企业中经营运输业务占69.8%、仓储业务占14.8%、配送业务占7.4%、连锁业务占6%,而第三方物流企业仅占2%。与发达国家、发达地区相比相差甚远,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六安发展严重滞后。

  

  1.3物流企业规模化、信息化程度低

  

  六安市通过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的正规物流企业多达几十家,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企业却没有几家。很多物流企业从事货物专运,营业面积只有几十平方米,仍停留在一张办公桌、一部电话的初级发展阶段。调查显示,少于5名员工的企业达68.5%,仅有9.6%的企业运用简单的信息技术采集物流信息,8.1%的企业利用信息网络提供物流客户服务。众多物流企业普遍缺乏先进的物流网络信息交易平台,根本用不上条形码、电子数据交换以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物流信息技术。低成本的物流供应链系统在六安市还没有形成,极大地限制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1.4物流从业人员中专业化人才匮乏

  

  由于六安物流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工作环境、工资水平等各方面与沿海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采用传统方式从事运输业务和仓储业务是物流业的主要运营模式。运输业务多以零担货物配送、仓储、分拣、集散快运为主,其业务量占45%。仓储设施陈旧落后,装卸搬运机械化水平低,其业务量占36.9%。由于企业规模小、物流功能要素单一、作业技术落后,使得物流企业专业化程度不够,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调査显示,企业管理者认为员工职业能力一般的高达67.1%、较低的达32.9%。物流业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普遍不高,不能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物流服务,无法满足物流企业开展现代物流业务的需求。

  

  1.5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步入规划实施阶段


    2014年6月,通过前期的调研设计,由六安市第三方物流企业所筹建的六安市区域物流中心开始启动。2014年8月,六安市政府出台印发《六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与布局规划(2013—2020)》。规划指出,到2020年将基本建成现代物流业发展框架体系,初步搭建安徽西部地区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通过信息技术逐步更新,物流一体化服务基本形成,引进和培育规模化、专业化、网络化的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3—5家,建成1一2个物流园和3—5个物流中心。

  

  2.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霈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2.1 鼓励学生参加素质拓展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是物流企业招人用人特别关注的一项指标。调查得知,81.2%的企业希望员工具备吃苦耐劳和敬业奉献精神,90.6%的企业要求员工有忠诚度,对于团队协作意识提出要求的企业占71.1%,要求员工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占46.3%。在员工综合素养的调查中,选择具有语言、文字表达清晰、有条理、有说服力的员工的企业占77.9%,选择能够与他人积极交流、分享信息、建立信任的员工的企业占69.1%。

  

  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教育阵地的作用,竭力为企业培养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物流人才。课堂上,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将职业素养的培育寓于曰常教学之中,鼓励学生多说、多做、多交流。辅导员和班主任应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和师生谈心机制,大力提倡和鼓励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主动走出教室,积极参与学院和系部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课堂之外,积极开展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大学生文明修身活动、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生自治的社团组织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这些平台上充分展示自我,培养自己的综合职业素养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2.2 梳理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深度融合

  

  通过实际调研和专家访谈得知,物流行业主要有采购、运输、仓储以及配送四类职业岗位,如下表所示。采购岗位主要从事供应商管理、采购方案实施以及采购成本控制等工作。运输岗位主要从事运输方式选择、运输调度、运输作业、运输单证处理以及运输成本管理等工作。仓储岗位主要从事人库作业、储存作业、单证制作以及库存管理等工作。配送岗位主要从事编制配送作业计划、实施配送作业、单据作业、配送成本管理等工作。

blob.png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以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编制一系列学习情境、教师教学任务书和学生学习任务书。课程之前,学生严格按照学习任务书的要求做好充分准备。课堂中,教师按照教学任务书的要求充分利用实训器材指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依次完成各项典型工作任务,实行分项考核,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深度融合。

  

  2.3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课程设计上有一个根本的区别,那就是普通教育以学科逻辑关系为纽带构建学科课程体系,职业教育以工作岗位关系为纽带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高职院校立足现代物流业务工作岗位及其职业技能,通过整合原有课程内容,构建集物流设施设备应用、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物流客户关系管理、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品养护实务、管理基础与应用、采购管理实务、仓储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配送管理实务等多门课程为一体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其中,前六门课程为职业技术基础课程,培育学生的职业基础能力,后四门课程为职业岗位核心课程,培育学生的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具体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blob.png

  2.4探索专业教学新模式,实现就业创业教育向创新创富教育延伸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随着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步伐的加快,就业创业教育将逐步延伸至创新创富教育的发展轨道上。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中,可探索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凸显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首先,由校企合作双方共建创业实训基地,共同修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确立人才培养标准。其次,通过微课程设计与教学,在物流管理专业实训中心对每个典型工作任务实施职业技能培养和考核。第三,考核合格的学生进入创业基地从事创新创富的工作实践,尝试开展客户洽谈、数据收集、仓储设计、路线优化、收货发货等实战工作。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学生,返回至物流管理专业实训中心,继续学习,提高技能,夯实基础。待再次考核合格后,允许进人创业基地从事创新创富工作。具体培养流程如图2所示。

  

blob.png

  

  2.5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引领地方物流业又好又快发展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密切产学研合作,走内涵发展道路,为行业企业创新发展服务。通过调査获知,与周边市县及发达地区的物流业发展相比,六安市五县三区的物流业总体水平尚处于行业自发性为主体的传统物流阶段,具有政府管理部门职能不明晰、零散经营模式占主体、行业准人制度不健全、信息化水平建设滞后等特征’与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很大差距。本地高校完全有必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弓I领地方物流业又好又快发展。具体措施有:第一,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内实训基地,塑造体现现代物流业的职场环境,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深度融合。第二,尝试校企“互派、互聘”的教师制度,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校企合作机制。第三,探究区域现代物流发展规律,引领本地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

  

  3.结束语

  

  《安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提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加强金融、物流、商务、医疗、健康等领域人才的培养,提升现代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水平’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通过调研获悉,皖西地区物流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存在巨大的需求。如何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毕业生,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非常有必要创新专业教学模式,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扎实推进专业建设标准的编制工作,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傅宝,张俊,姚志存(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六安237158)

上一篇: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构建

下一篇:探讨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及其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