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企业管理创新问题对策分析及思路改革研究论文(共7篇)

发布时间:2023-12-06 06:15

  

第1篇:我国市场化改革中企业管理创新分析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我国市场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市场经济的改革也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中,作为市场重要主体之一的企业,在市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提升市场活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的,但是,企業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企业管理创新的问题,这正是未来我国企业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方面。


  一、企业管理创新的意义


  1.理论意义


  企业的发展需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这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来源,企业管理创新其实就是针对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了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而进行的一种变革,这种管理创新主要是针对企业的内部结构以及企业资源进行重新调整,进而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发挥企业资源的最大优势,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实践意义


  现代科技的发展将世界各国经济有效的链接在了一起,互联网等技术更是为每个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机遇,但是同时新时代的科技也为经济创新和进步带来了压力,我国企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比如我国企业竞争的范围已经不局限在某一个地区或者国内,而是需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这就必须要求企业不断的进行管理创新,以保障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市场改革中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面临着重大的改革,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管理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但是,总的来看,我国企业管理创新还存着不少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管理者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我国企业,尤其是一些国有控股企业的领导者对于管理者的素质要求不高,一方面,领导者认为没必要话费专门的费用对一般管理者进行培训,只需要给予其相应的待遇就可以,另一方面认为如果通过培训提高了管理者的素质,那么以后如果跳槽就会增加企业的竞争压力,基于此,企业领导者对一般管理者整体素质要求不高,也不重培养和提高,造成创新能力不够。


  2.组织机构复杂


  很多企业在内部设置了多个机构、层级,在工作中容易出现扯皮的问题,许多部门出现了职能重合等问题,这就造成了企业在发展中如果进行管理创新就必须由几个不同的部门同时进行,但是不同部门之间就可能为了自己的某种利益不热衷或者反对进行管理创新,进而影响了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3.战略管理规划不足


  许多企业都是基于盈利性进行经营,故而其视野非常窄。管理层缺乏对企业长期发展的规划,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企业生命短暂。企业如果要获得长久地发展,就要深入的进行市场的调查,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与此同时,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经营效率和经营水平,从而在同行业中获得竞争力。在改革开放和国外企业不断入住中国的背景下,很多企业也开始进行较长期的战略规划,但是其视角并非是跟随市场而动,而是根据自身特点和自身对利润、市场份额需求进行规划。


  4.缺乏创新管理的理念


  在企业发展的传统理念中,企业的决策者主要注重的是企业的生产和销售问题,对企业的管理重新认识不够,一方面,没有认识到企业创新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只是注重企业最直接的工作,根本没有形成创新管理的理念:另一方面,没有注重企业创新文化建设,员工在工作中只是重复进行某项行为,并没有创新的文化内容,更不会主动去实行创新管理活动。


  三、建议


  1.构建企业创新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针对企业创新管理文化建设更要重视起来,具体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增强危机意识,企业决策者或者领导者要看到当前市场改革环境下,只有进行管理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不进行创新的企业很难在竞争中获得生存:第二,构建适应性的管理创新战略,企业不应该固守原来的经营思维,更应该站在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础上,树立企业家精神,不断转变思想,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2.注重企业内外部管理创新。一方面,注重企业内部创新,企业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首先针对自己内部的管理情况进行创新改变,这不仅仅是立足于管理层或者决策层,而是要对企业内部所有员工、机构进行创新整合,建立起专门的、具有创新能力和执行力的机构和部门,以保障企业管理创新的内部力量:另一方面是注重外部创新,鼓励企业与国外企业加强合作或者积极学习国外的管理方法,同时结合企业的实际打造合理的管理策略。


  作者:肖立平等

  第2篇: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分析与促进思路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以创新为使命,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人才为主体,以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实体,在培育新产业、提升区域竞争力、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增长和带动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促进此类企业的健康发展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及其管理特征


  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科技创新最具潜力和最为活跃的群体,是国民经济中的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主力军,普遍存在科技含量高、初期建设耗资少、建成周期短、决策机制灵活等一般特点,还具有高研发投入、高成长性、高风险性、获利能力强、竞争优势强、技术创新强等具体特点;但受资源不足的限制,也存在融资难、市场集中、生命周期明显、发展举步维艰等特殊的经营特点。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管理而言,其特征重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企业规模和投资较小,机制和业务相对较为灵活,管理与生产成本低,满足市场需求的地区性与多样性,组织结构简单、职能缺乏明确性,管理创新上过于保守和盲目冒进并存,忽视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的改进,更加关注中短期目标,家长制管理作风明显,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或滞后。企业管理创新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而科技型中小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开展不同程度和水平的管理创新,才能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的不断成功。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股权结构缺陷,忽视管理创新及成果应用,创新绩效差


  科技型中小企业中“一股独大”的现象普遍存在,企业技术权威、管理者与所有者的合一使得其决策非常迅速及时,并能够以非正式的方式在企业得到认可和执行,如遇决策环境变化,管理者能够轻意更改之前决策,因而其管理具有明显的家长制作风,不受特定的规章制度和程序制约,不利于科学决策。也有一些企业为了留住技术人才和激发创新的活力,将股权分散于各技术骨干,因其过于分散的股权结构,容易产生“搭便车”行为或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造成管理控制弱,影响企业重大决策。另一方面基于“科技型”典型特征,企业主要管理者多是技术型人才出生,重视技术创新、强化科技,轻视管理作用、弱于管理;在实施创新管理的过程中,有时局限于只关注单一或有限的要素,未能有效整合与协同各要素,造成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脱节化,创新管理片面化,从而束缚了创新绩效,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导致大量科技型中小企业效益不高或存活率较低。


  (二)产品研发生产受限,情况复杂,管理控制弱


  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从产品研发设计模式上看,如涉及关键技术自主研发,企业围绕既有的核心技术,不断开展纵向和横向拓展性的研究和开发,往往前瞻性研究不够导致竞争优势削弱;如与配套企业合作设计,由于合作企业提供整体技术顶层指标,企业进行拆分细化为产品技术指标,则受合作企业影响较大。从采购模式上看,如材料进行自主采购,采购价格按市场价格确定,企业利益能得到保证;而在进行指定采购时,是按各合作企业的具体要求采购相关的原材料及零部件,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从生产模式上看,如果企业产品种类较多,标准化程度低,产品的种类和供货量往往面临着较大变化,因此采取订单导向型生产模式,根据客户的订单组织产品生产,成本控制难。


  (三)营销受限,客户集中,市场风险大


  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借助大型企业的优势来发展自身,配合与大型企业取长补短,形成中小企业围绕大型企业共同发展的方式开展营销活动。从营销模式上看,采取直接面对客户进行销售,在国内市场,主要通过招投标或直接商务谈判等方式获得销售订单。带来的客户较集中,赊销政策难严谨,有效催收手段少,导致应收账款较多、兑现难、呆账率高。由于主要客户的相当集中,一旦一两家主要客户流失就会对企业业绩造成重创。而且有些行业受政策影响较大,如遇国家的产业政策调整,企业的市场占有、销售业绩和盈利就会受到直接的影响。


  (四)受限资金瓶颈,资金匮乏,融资困难,财务风险大


  处于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风险防御能力弱,经营体制不健全,信誉度低,融资困难问题较为突出,一般主要依靠企业自我滚动发展,发展艰难;另一方面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投入不断增大,占比走高,同时人才待遇优,薪资水平也较高,单纯依靠内部融资已很难满足,面对企业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企业经营风险倍增。在已有较高资产负债率情况下,企业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进行外部融资筹集资金,繼续扩大的债务融资规模将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资金瓶颈既约束了企业产能的扩大,又影响了企业在研发及产业化方面的投入,影响企业收入,增加财务风险。


  (五)资产浪费,投资效率低,营运能力水平低。


  由于企业负责人技术出身较多,缺少现代财务管理理念,未把财务管理融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导致财务管理丧失其应具备的功能。部分企业过多存有现金,未及时参与生产周转,现金闲置严重;部分企业应收账款周转迟缓,占比较高,资金回收难,严重影响资金周转效率和满足业务所需;部分企业不能科学合理安排,超限购置不动产,不能妥善应对经营资金需求,使企业坠入财务困境;存货控制也存在短板,发生问题没人追究,致使企业资金呆滞或损失,造成严重浪费。众所周知,同时具备“存货占比过高、应收账款高和资产负债率高”的“三高”已是悬在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对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造成不同程度的负影响;造成企业“三高”的直接原因很多,企业营运控制弱的问题较为突出。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促进思路


  (一)树立全面创新理念,尤其重视管理创新及应用


  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企业业务、人员、资产等方面的规模显著扩大后,在市场开拓、人力资源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及时完善与其发展相匹配的管理体系,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发展要求的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及时引入发展所需的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完善并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企业才能不断提升生产经营水平和业绩,才能促进其快速发展。因此企业要树立全面创新理念,正确理解管理创新过程包含的多种活动,不仅要重视技术创新管理、渠道创新管理、流程创新管理,更要重视组织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文化创新管理等。在树立先进理念的同时,企业要重视并加快管理创新的应用,优化配置创新管理各活动所需要素,促进要素间有机组合,发挥协同创新作用,不断摸索和改进创新管理模式,不断提升企業持续竞争力,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二)改善股权结构,优化治理结构,健全组织结构


  企业要有效地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利于企业发展的股权结构,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职业经理制度,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在股权集中度高的企业中,应构建股权多元化、股权制衡等治理机制监督约束控股股东;同时增加信息透明度,保证中小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知情权,有效防止大股东自利行为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充分重视管理与技术人才,可对此两类人才同时采用股权激励等方式,为企业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治理环境。要健全组织结构,积极采取与其他中小企业不同的管理创新模式,逐渐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机构统控全局,丰富和发展管理内涵,有效地协同与整合创新活动,充分挖掘各部门对创新管理的绩效潜能。充分应用“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重新搭建企业组织架构,缩减信息传递层次,突破传统的管理层次过多对工作效率的影响,能够使指令畅通无阻、高效传递,提升管理效率。


  (三)拓展业务范围,扩大客户群,创新市场


  摈弃“以产品和厂商为核心”,片面强调规模化的生产模式等传统企业管理理念,树立“以顾客为基础,开放、共赢,融合顾客需求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新管理理念。努力拓展业务范围,扩大客户群。借助大型企业的市场优势和竞争优势,寻找并占领大企业没有发现或者无法灵活占有的市场,不断拓展目标市场来发展和壮大自身;联合众多中小企业,在共生过程中相互学习与交流,彼此借鉴,充分发挥各企业的自身优势,共同追逐市场经济的浪潮,实现在资源配置和市场竞争中的整体价值扩大化,促进企业进行营销创新,扩大市场占有。


  (四)重视财务管理,创新财务监管,降低财务风险


  加强财务管理的创新,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企业要实现中长期目标,就必须优化资本结构,创造良好的信用潜力,在挖掘企业内部财务资源的同时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努力拓宽融资渠道,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完善资金管理体系,防止资金被挤占挪用,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不断加强财务监管活动的创新,堵住财务黑洞,定期实施财务分析,有效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强化财务管理观念,不断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及时处理工作中产生的各类新问题,为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保驾护航。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借鉴大型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依据环境变化而不断丰富自身内涵,不断改革、创新管理模式,保证自身管理理念和措施符合发展需求,塑造核心竞争力,助力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刘建华等

  第3篇:浅析“互联网+”时代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一、研究背景


  “互联网+”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它不能直接等同于互联网,而是互联网和其它行业和领域的结合,或者说是将互联网的发展成果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和行业中而形成的,能够充分提升经济发展的生产和创新能力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大数据、云计算、网络信息技术等迅速发展和应用,使“互联网+”这一经濟形态应运而生,迎来“互联网+”时代,不仅为企业发展创新带来了新的环境和助力,同时也对企业管理的模式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企业管理包括对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财务、营销等多方面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而创新本身就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且每一次创新都是随着时代和市场的变化而展开的,企业的创新就是对企业的内部组织、观念、运营、人员和财务状况等方面的优化。因此,企业管理创新就包含了管理观念创新、组织形式和模式的创新、以及人力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互联网+企业”的新形态,是企业进行全面的管理创新的助力,同样企业要适应新时代下的新的市场和满足客户新的需求,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和发展潜力,也必须不断创新管理方式,解决时代背景下自身管理存在的问题。


  本文以“互联网+”作为时代背景,展开对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创新策略。


  二、“互联网+”时代下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适应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变化的需要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递速度较快,社交化网络的广泛使用,消费者和产品、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以往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逐渐弱化,且消费者在同一服务中面临的多种选择,逐渐掌握了主动权,而其消费行为也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种变化下,一方面企业所面向的消费者群体在不断扩大,同时面对消费者的多重选择,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随着激烈,另一方面消费者已经处于市场营销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想要在这种市场环境中抓住机遇,赢得对手,就需要利用好目前的网络技术和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快速、精准、充分地把握和满足消费者需求。进行营销模式和服务的管理创新。


  2.组织结构不再适应时代需求


  “互联网+”时代的数据和信息量大而且传递速度较快,企业需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快速收集相关的信息,并做出高效且准确的判断和决策。然而传统的企业组织往往是更局限于自身领域和内部生产,内部管理效率远大于对外部环境的关注,对外部的信息反应的搜集和灵敏度不够;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后,在组织架构上日趋庞大,层级较多,在信息传递中速度也较慢,因此,在飞速变化的生存发展环境中,企业组织必须做出变革,进行组织结构的创新,也适应新的时代发展需要。


  3.人力资源管理出现新的趋势


  企业竞争中,人才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对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对企业有着重要意义。“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平台传播能力和交互性较强,员工在社交平台上塑造的形象很容易就会和企业挂钩,对企业产生相应的影响;同时,企业员工也在不断趋于年轻化和个性化,以往那种自上而下的管理已经不再适用,而更倾向于“平行”的管理方式;在人员招聘、培训方面,现在更多的人倾向于通过网络平台来寻找工作机会,而且通过网络视频等方式就可以进行在线和培训,而且网上的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同时,互联网为企业内部带来了很多新的元素,以往的考核评价指标和薪酬结构也需要进行进一步地调整;总的来说,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进行创新,以满足新的变化趋势。


  4.以往财务管理模式存在弊端


  在当前时代中,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趋于成熟,财务管理的主体开始虚拟化,财务管理目标也在发生变化,而随着电子商务的盛行,企业很多交易和支付行为也都是通过网络进行,这种限制较少的交易方式,为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样,由于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反应慢、程序复杂,更适用于传统的交易和资金往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网络化的财务管理造成一定程度的反馈延迟和效率降低问题;而且在以往财务管理更趋向账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而“互联网”时代下,财务信息对企业的意义变得更为重要,通过对这些财务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对企业的资金运作、纳税筹划以及投资方向的预测提供支持。在这一系列的情况下,财务管理创新也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任务之一。


  5.缺少创新的管理观念


  现今企业管理中仍然没有形成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企业管理理念。虽然,很多企业普遍都在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但是,其应用更多的是将先进的技术用于传统的企业管理中,而没有对两方面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发挥更强的作用;而且以往的企业管理理念中,更多的是以自我为中心其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要求企业必须更多地去围绕客户的需求,转向以用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没有创新的、符合时代需要的管理理念,就不能领导企业在管理中进行全面的创新,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三、“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创新策略


  1.以消费者为主导地位,实现营销模式创新


  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多数都来源于其消费者,消费者需求的满足联系着企业利润的实现,而营销就是为了寻找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达到企业盈利的目的。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需求更加多样化,而且满足其需求的途径也更加多样化,这对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想要获得更多的盈利和发展,就需要以消费者的需求和意愿为中心,通过互联网和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的应用,多渠道掌握客户的消费信息并加以分类和筛选,进行精准营销和催化营销和新型业务和服务的开发,并通过对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优化和升级,不断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和满意度,培养和形成固定的消费群体,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提供保证;同时最大限度地占有客户和市场,也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其企业在长期发展中获得竞争优势。


  2.减少管理层次,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信息化


  正如上述所说,复杂的管理层级和封闭的管理组织结构,使得企业对外界的信息和变化反应变慢,不能对变化莫测的市场和外部环境做出及时的应对,以及对稍纵即逝的机会进行把握,因此,必须要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创新,进行“网状扁平化管理”。所谓的网状扁平化管理,也就是将企业分为一个个小的单位,每个单元自主运行和管理,但是之间又建立者紧密的联系,彼此之间的影响向外扩散成网状结构。


  首先,在互联网时代,采用这种组织结构,可以使各个企业各部分,直接与市场和消费者对接,便于对市场和消费者更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以及分析处理,使企业最快掌握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与变化,快速做出决策和行动;其次,这种组织结构与以往的组织结构的最大区别就是,其结构更加简单消除了复杂的层级结构,每个员工都可以和企业高层进行沟通反馈,传递信息,不再受到原来所有信息、决策以及请示和汇报都要经过层层上传和下达的约束和限制,大大加快了企业的反馈和决策速度;同时,由于每个单元都有着较强自主性和灵活性,都可以自主进行与外界信息的交互并及时做出反应,增加了企业成员的参与和利润分配,也使他们更容易进行创新,也更加符合互联网具有的平等、开放以及协作的本质。


  综合来说,企业组织结构的创新,对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人力资源创新可以说是企业管理创新的重中之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的人才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当前“互联网+”时代的竞争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者新的改变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进行管理创新,来适应新的发展趋势。


  首先,在人才招聘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企业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招聘信息的发布,并且各部门可以通过自身的具体人才需求进行分类招聘。而网络招聘的好处就在于方式比较简单,不会像以往招聘花费太长时间和精力,而且当出现人员流失时,也可以通过网络招聘迅速进行补充,不仅节省了成本,也提高了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效率。


  其次,在培训方面,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员工培训多数是采用线下定期的、面对面的教学模式,这种方式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容易影响正常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当前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通讯技术,直接在线上进行远程教学,这样一来,就不需要专门花费人力物力和财力来组织,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可以扩大职业培训的范围和内容,通过使员工也可以更加灵活地接受培养或者自主學习,达到更好地培训效果。


  然后互联网+时代为企业绩效考核带来了新的指标和内容,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绩效评价体系的更新;而且“互联网+”时代的员工在工作上表现出了更大的主动权,需要从更高层次和更切身的角度去进行激励;也可以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平台,进行信息共享和大数据管理,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为企业赢得更强的人才竞争力。


  4.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网络技术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在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企业能够通过网络可以进行动态的和实时的财务管理,而且电子货币作为主要的流通方式以及网上银行的推行作为资金周转保障。这些变化都是“互联网+”为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变化,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无论是从管理的观念、模式和内容上,都需要进行创新。


  首先在理念的创新方面,在财务管理的目标方面要更加注重知识资源和信息共享,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共享的实时性,就市场进行有效把握,加快资金的周转率,也需要通过信息和网络技术,实现企业财务的信息化管理,是财务管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投资、经营等情况加以性细化管理,并进行风险分析和防范和控制。


  在管理模式的创新上,企业可以进行财务管理云平台的搭建,利用这一互联网管理平台,可以对企业的各职能部门或者分支机构和企业整体等进行统一化管理,将财务管理的链条进行延伸和扩展,进行远程且集中的企业业务财务的处理和管理;也可以对所有的分支机构进行远程的如审计、查账等财务监管工作以及通过系统解决下属机构的常规财务问题,集中精力去解决非常规问题,大幅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进一步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财务云平台也不只是用于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也可以与产业链条中的上下游企业以及合作伙伴、投资商、客户等进行财务信息共享,及时获得有效信息,抓住机遇促进合作;而且在线的财务管理可以使内外部发生的经济业务,快速转化为财务信息传递给财务信息处理系统,然后进过处理后为相关部门的经营活动进行有效规划和决策提供支持,是信息的经济价值得以体现,也保证了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管理内容的创新方面,以成本管理为例,企业可以加大产业和新技术的融合,从制造业来看,当前制造业的发展趋向于智能制造,对成本管理的要求更加严格,需要将客户和订单的各项成本进行精细的评估,进行更加合理的定价和成本核算,而且要将智能制造和物联网技术结合,使专业信息更容易获取,然后为财务管理决策提供帮助,同时也可以进行网络协同制造,在供应链上寻求协作,推动企业在库存成本的降低。


  综合来说,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想要发展和完善,就必须借助计算机和网络及网络技术,推动财务管理模式的数字化、平台化,进行全方面的变革和创新,是财务管理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作者:吴宜纯

  第4篇: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路研究


  在国家大力倡导“双创”,以及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的需要。当前,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中,还存在教育方式陈旧,思路僵化,效率不高,特点不突出等问题,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市场化、全球化、大众化的挑战,社会经济发展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更高。所以,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对于提升专业教育的质量与效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首先,改进校企合作机制。紧密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的特点,建立起学校、企业“双主体”,政府主导,产业组织协助指导的四位一体、多方联动的机制,并建立完善理事会制度,达到合作共赢、动力充足的目的。


  其次,改进实践教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对于人才培养的作用十分重要。因此,要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并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形成边学边用、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良好局面Ⅲ。在实践教学中,主要应设置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专业技能、综合技能、顶岗实习。实践教学体系在纵向上加强系统性,横向方面与理论相互渗透。


  再次,改进课程结构。课程结构应遵循专业发展规律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课程结构设置过程中,学校应充分听取专家、行业协会、企业的意见建议,深入调查岗位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认真分析各种知识应占的比例,使课程结构能够充分反映实际需求和专业特色,通过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努力增强学生未来职业竞争力。同时,力避课程内容的重叠。


  另外,发挥协会作用。行业协会是兼具理论性、实践性与组织性的机构,对于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高度和前瞻性。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中,与行业协会建立合作关系,从中聘请专家进行专业指导,合作建立理事会或者指导委员会,对于专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可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和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抓好学生教育教学的同时,为企业提供职业资质培训服务或管理技能提升培训,使学校利用行业标准开展教学的能力和为企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对实践教学改革的要求


  当前,社会要求工商企業管理人才具有复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不但要熟练掌握经济、经济管理、相关法规等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掌握生产技术、产品特征、生产流程、市场营销等业务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领导能力,社会交际能力以及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能力等。但是,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矛盾,所以亟需对教学进行深入改革。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要求,以及当前对人才的需求,建立跨专业的综合实习平台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跨专业的综合实习平台,可以借鉴军事演习的思路,也可视之为企业资源规划的延伸,紧密结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要求,对实习平台进行设计和开发,使学生在模拟真实的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增强综合素质与能力。这种实习平台环境趋于真实,实习成本较低,组织学生实习较为便捷灵活。实习平台的内容应包括制造业、服务业,服务业下应细分现实中发展迅速的生产性服务、外包服务、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等。为达到真实的目的,还应虚拟各种管理机构、服务机构、人员角色和实习训练目标。


  学生在业务模拟、角色扮演中,真实化地体验企业运行环境、社会分工、资源配置等;在与其他企业竞争中、与产业链企业配套中体验供应链运行以及产业融合经营的模式;在公平环境、有限资源和模拟团队动作下,体验企业的市场竞争、风险防范、内部管理、决策运营等;在处理大批量连续性业务过程中,体验各类岗位技能的要求等。


  在平台环境下,应着重开展五个方面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其适应现实需求、具备快速上岗能力奠定良好基础。一是综合体验训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创设仿真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环境,模拟设置系列服务机构以及相应岗位,学生在此环境下进行运营决策,在此过程中与各类机构开展协调、交互与影响,使学生得到综合性体验训练。二是工商企业运营训练。以动态数据为支撑,创设立体化的市场竞争环境,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中,以及多样化的经营模式下进行决策对抗。在动态数据的环境下,服务环境的参数可以调整,工商企业的运营难度可以变化,决策对抗的环境可以按需要进行设置。三是专业技能训练。以模拟市场化竞争为环境,设置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目标任务,设定一定时限,要求学生高水平完成作业任务。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对工商企业管理运营的成果以及团队的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这种训练,有利提增强训练的饱和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是协同训练。在大量的信息资源支撑下,学生在不同的经营环节,对相应的信息价值产生不同的认识,影响着企业的合作模式与经营模式,构建起部门间协同、供应链协调、服务业协调的格局。


  三、结语


  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中,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效率低下、方式陈旧、忽视实践等问题,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率。为此,要紧密结合经济新常态的实际和供给侧改革要求,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通过改进校企使命、课程结构、实践教学,以及充分发挥协会作用等方式,走出人才培养的新路子。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在模式创新环境下,深化实践教学改革,通过创设实习平台,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作者:李明翰

  第5篇:推动企业管理创新研究可行性分析


  一、企业管理创新性研究的必要性


  1.知识型经济发展的需要


  现如今,经济的发展靠的是知识与科技,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脱离现代知识而独立发展。这就决定了企业在进行管理时应紧跟知识经济发展步伐,汲取和消化知识理论,并最终有效、合理地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本企业的管理当中。


  2.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的内在需要


  无论是何种性质的企业,都在追求利润最大化,都在探索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最佳平衡点,都会利用当前国际先进的企业管理办法,优化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并给出合理、科学的薪酬待遇。科学的行政管理政策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是每个企业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这就决定了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刚性需求。


  3.企业管理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对于企业来说,可持续发展代表着良性、有序、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这就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结合科学发展观,不断进行创新研究,这样才能够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


  二、企业管理创新性研究具体措施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人才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与核心,人力资源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企业在进行创新研究时首先要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与创新。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企业在进行人才选拔时,一定要采取“选用育留”的基本政策,并且根据各岗位职责的不同,对人才进行科学选拔与测试。企业如果没有新鲜、活跃的人才加入,就等于放弃了先进的管理手段与方式,最终会阻碍企业管理的进行与企业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工作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采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科学的绩效考核方式、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待遇以及人性化的人员管理策略,留住有头脑、有知识的创新人才。


  2.企业管理理念创新


  要想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首先要从源头抓起,招聘过程中除要对应聘人员工作能力进行考察,还要注重对其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考察,留住那些对企业发展与企业管理有自身想法的人才。老一辈企业家一定要加强学习,与当今最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企业管理手段、企业管理方式接轨,转变自身以“老经验”为主的企业管理模式,乐于学习,勤于学习,接触国际上最新鲜的企业管理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自上而下地产生企业管理创新意识,推动企业管理创新研究发展。


  3.加強制度化创新


  组织结构的创新是指合理优化配置企业资源,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组织结构以及制度进行合理化创新。优化组织结构时,要根据企业发展的走向,增加对企业发展有利的组织部门,减少或者剔除阻碍企业管理的冗杂部门,这样才能够使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另外,从制度方面下手,需要对一些陈旧且企业内部较为反感的制度进行修改。通过合理有效的制度创新,促进企业向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良性企业发展模式转变,这样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促进企业发展。


  4.规范流程及办事标准


  每个企业在进行日常企业管理时都有其自身的一套办事流程,规范办事流程能够让企业更加顺畅地运转。对于一些敏感部门,办事流程要更加严谨,这样才能够防止漏洞的产生。流程管理强调统筹规划、控制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各种社会资源,突出企业管理的重点部位。


  管理是一个永远没有止境的研究课题,也是一个需要根据经济发展形势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的新鲜话题,有效的企业管理是推动一个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企业需要有创新意识与能力,探索出一条符合企业发展的、科学的管理道路,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马兆瑞

  第6篇:国有企业管理创新问题与对策浅析


  “创新理论”最早由美籍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于1912年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然后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将“创新理论”首次引入到管理科学领域;“管理创新”概念也由此产生。自进入到新世纪以来,企业管理理念不断更新,企业管理创新成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国有企业是我国重要的国民经济发展主体,保障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为此,笔者专门探析了国有企业管理创新问题,在总结国有企业管理创新涵义、分析国有企业管理创新问题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分别从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几个角度,探索性提出应对策略与改进建议;旨在提高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创新水平、促进我国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国有企业管理创新涵义


  如前所述,“创新理论”最早由约瑟夫·熊彼特于1912年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提高,并由德鲁克首先引入到管理科学领域,“管理创新”概念也由此产生。熊彼特认为,“管理创新”是指将现有管理相关要素、条件等以一种之前从未有过的形式“组合”起来,并由此产生新的“管理能力”、提高管理效果,进而创造出新的利润的过程或者活动;而德鲁克认为,“管理创新”就是赋予企业等组织一种新的财富创造能力或者行为,企业通过创造一种新的“管理机构”、“管理方式”、“管理方法”等,达到重新配置资源、创造更多经济与社会价值目的。目前,国内关于“管理创新”概念、涵义认可比较多的是由学者常泽修提出的,他认为管理创新是指一种更为有效的、尚未被企业采用的管理方式、方法,企业通过实施新的、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来替代、变革原有已经不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管理方式、方法,达到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经济与社会效益、推动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总之,继熊彼特、德鲁克之后,学界内的诸多专家、学者都在尝试丰富创新理论的内容、内涵,并将“管理创新”细化为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几个维度。本文所探讨的国有企业管理创新问题即围绕上述几个维度展开。


  二、国有企业管理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有待深入认识管理创新内涵与重要性


  目前,诸多的国有企业干部、职工仍然有着很强的官本位意识,受计划经济思想影响严重,还不能完全放下传统管理思维,并认为管理创新只是一些肤浅的、不适用的观念、方法,对企业管理创新工作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不利于管理创新开展。


  (二)盲目照抄国外模式,不适用于本企业


  部分国有企业在开展管理创新工作时,没有切实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本国与国外在文化、社会环境上的差异,盲目照抄国外“先进”管理模式,结果非但没有提高本企业的管理水平,还导致管理上的混乱,严得挫伤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管理创新氛围不够浓、创新环境欠佳


  氛围与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管理创新水平,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人们对“创新”总是有一丝“忌惮”;这也直接导致无法在国有企业内部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和创新环境,缺少氛围、环境支持的企业管理创新无疑是“孤独”的。


  (四)管理创新客体不清,创新目标不明确


  鉴于目前部分国有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工作普遍存在一个创新客体不清、创新目标不明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没有对象的创新,经常的创新失败也就无可厚非,就更不要提管理创新的实质性进展。


  三、国有企业管理创新问题对策与建议


  (一)切实转变管理观念,开展观念创新


  管理观念对企业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引领作用;首先,要转变经营观念,由重生产、重数量、重销售、重利润向着重经营、重质量、重服务、重战略转变;其次,要重“人的管理”,确切说是重视人才管理,通过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实现企业创新发展。


  (二)建立管理创新保障,进行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只所以无法有效开展,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缺乏制度保障,因此必须进行制度创新。通过加快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改革步伐,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竞争促发展、以竞争建制度。


  (三)夯实管理创新基础,进行技术与组织创新


  技术创新、组织创新是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基础;首先,通过技术创新来完善企业管理流程、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其对切实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通过组织创新来保证国有企业有一个合理的管理组织机构,是保证企业有序运行的关键。


  (四)结合国情与企业实际,学习国外管理经验


  在国有企业管理创新上,学习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是有效途径之一,但是要坚持一条就是决不能“照抄国外”;应该走走一条借鉴、消化、创新之路。在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时,一定要考虑到我国国情及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在经过“变通后为我所用”。


  作者:张鹏程

  第7篇:新形势下企业管理创新的策略研究


  企业管理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课题,在企业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催生了一系列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在学术界也出台了很多的研究成果来指导企业生产经营的实践.这些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理论又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检验,适合企业发展的成果得以延续和发展,不适合企业发展的成果逐步退出市场,而这往往以大量企业管理的惨痛失败为代价。总体说来,创新是企业管理发展的一条主线,没有创新,就没有企业的现代化,没有创新,企业管理就不能与时俱进,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企业管理创新已成为企业永立时代潮头,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因此,企业管理创新成为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一、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管理创新是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我国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必须根据知识经济的要求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大胆创新,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如今企业的外部环境激烈动荡,唯有进行管理创新,才能使企业真正拥有核心竞争力。创新一旦成功,不仅可以向市场推出科技含量较高的新产品,而且可以大大提高产品服务和市场占有量,从而开拓新的市场领域。


  2.管理创新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管理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在企业持续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世界上许多成功企业,由弱到强,都是通过企业管理创新发展成为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大公司。企业良性的健康持续发展是不受环境变化影响和时间长短限制的。其关键在于企业是否与时俱进,能否根据环境和技术水平的不断变化而调整自己的战略目标。反之,企业则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只有创新才能使企业注入新的活力而稳步发展。


  3.管理创新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创办企业,最终是为了实现追求收益最大化这一目标,而企业管理创新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途径。管理创新的过程,既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过程,也都是追求收益最大化的过程。一个企业是否获得了显著的收益是由管理创新是否成功来决定。这种收益不论是现实的和眼前的,还是潜在的和长远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分析


  1.员工缺乏创新意识。根据多年实际工作经验发现,在企业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员工普遍对创新产生抵制情绪,究其原因在于人的惰性,在思维以及行为上面都存在着很多依赖的情绪。管理创新的关键在于企业要更改现行的制度以及沿用多年的管理行为习惯,因此员工产生的防御心理就不足为奇了。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抵制都是一样的,有一些人能够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来将这种抵制的情绪克服,用正面积极的眼光来看待变革,然而有些人则抱残守缺,一味的将改革带来的坏处放大,因此就形成了消极的情绪,通常情况下,如果不处理好员工的抵制情绪就会增加企业管理创新的成本。


  2.利益失衡。利益的满足是员工的根本需要。管理创新的目的就是创造更多的利润,管理创新就意味着一种新的利益格局和利益分配关系,一旦变革就有可能威胁或损害到既得利益,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员工就会对变革产生很大的抵触情绪,如变革有可能导致他的权力缩小,在企业中的地位降低,或劳动强度增大,工作自由度减弱,或对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提出更高要求,甚至有可能导致下岗或失业等,这一切都会导致员工反对变革。


  3.企业文化滞后。众所周知,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理,對一家企业而言,其文化在促进企业发展上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一般而言,企业文化带有一定的导向性、约束性、激励性以及凝聚性。任何一家成功的企业,都有其独特的、优良的企业文化作为支撑,所以,在企业改革过程中,必须将企业文化对改革的影响纳入其考量的范围。假使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与以往的企业文化相悖,那么改革则无法顺利开展,且其成功的概率也不大。企业在开展管理创新的过程中,都应当依照管理理念、管理价值观念的转变而变化,且联系企业员工实际的适应水平与承受范围。只有和企业员工形成强烈共鸣的管理理念,方能在企业中推行,方能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4.管理主体的创新目标需明确。企业管理创新工作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或对象,这是管理工作的基本要素,管理中通过创新来更好更快的实现目标,一直是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目地。管理创新要有的放矢,才能实现设定的管理创新目的,这就需要在实际的工作中凸显目标,从而理清管理创新的思路和方向。但是部分企业由于缺乏专业人才的领导,再加上企业内部和外部咨询工作有限,从而造成管理创新工作漫无目的,缺乏自主的目标设计能力,影响了管理创新工作的针对性和合理性。


  5.激励约束机制不相配套。激励是指企业通过设计适当的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来激发、引导和保持员工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系统活动。在某种程度上,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激励。管理创新的许多举措都与激励机制创新有关,任何一次管理创新举措如果没有根据企业目标设计出一套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来充分把握员工的情绪,激发员工的生产积极性,那么创新目标最终将难以实现,因此激励约束机制的设计对管理创新十分重要。管理创新的一切活动由员工来实现,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力的发挥是管理创新目标实现的根本前提。只有员工受到合理而充分的激励,其潜力和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企业创新目标才能顺利实现,否则将严重阻碍管理创新的推广和实现。


  三、企业管理创新应采取的策略


  1.管理思想的创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需要有一个指导思想,统领和协调方方面面,这就是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思想是在对企业生产经营外部环境正确的把握,对内部组织状况准确分析,对企业发展目标准确定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反过来又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及其每个员工进行指导,同时与企业有关的方面相互作用。管理思想对企业的全局和未来影响巨大。管理思想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发端。


  2.采取积极措施,转化员工抵制。员工抵制是必然的,因此就必然面临着如何转化的问题。首先要通过使全体员工产生危机感而理解变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其次,通过充分的沟通和解释变革目标而使员工充分理解并认同它,并通过创造机会让人们表达他们对现状的评价,对变革过程的希望和建议,使其成为变革中的一分子而不是旁观者。最后通过充分调动其潜能和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使员工关注变革的结果并为之努力。


  3.构建优良的企业文化,强化文化创新。对企业而言,企业文化是其灵魂所在,是其发展、创造的动力,是其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企业文化的构建,其关键目的就在于通过“文化力”来调动“生产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凝聚力、创造力,最终实现竞争力的提高。所以,构建优良的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正常、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举措。那么,企业应如何构建良好的、有助于管理创新的企业文化呢?企业文化的构建,应当由“虚”至“实”,而其文化的贯彻落实,应当做到企业对自身的文化进行合理、准确的定位。文化定位,指的就是依据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或战略,对其文化的中心内容进行设计,其中包含了企业的愿景、目标及其价值观等。企业只有在拥有了核心理念之后,其文化方能彰显出生命力。


  4.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企业的战略管理是企业分析发展方向、经营方向、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方式,其能够准确地对市场发展进行预测和评估,帮助企业实现发展目标,同时企业战略管理是为了市场变化和经济变化提供理论依据的基础,企业要想得到长远的发展必须做好企业的战略管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战略管理应进行创新,准确的制订短期、中期、长期的战略发展规划,另外,企业发展离不开员工的支持和帮助,所以在战略管理目标的建设阶段,必须要调动员工的创新热情,吸收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5.增强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的适应性。企業的管理创新是以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基础的,脱离了这个基础,任何创新措施都是无效的。因此,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升员工的适应性,通过自上而下的培训教育,使员工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观念,掌握新技术,学会用新的观念和方法来看待和处理新形势下的各种新问题,从而增强对企业管理创新的适应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增强他们对管理创新的理性认识,使他们自觉成为管理创新的主力军。


  总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管理创新已成为企业生存之本,贯穿于企业生命的始终。企业发展是个动态的过程,管理创新也是个动态的过程,需要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自我修正和完善。企业管理需要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沈功灿

上一篇:企业文化管理现状的重要性研究论文(共3篇)

下一篇:企业人本管理理念应用问题对策研究论文(共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