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基于旅游生态足迹的恩施州旅游可持续发展思考

发布时间:2024-02-06 16:58

本文以恩施州为研究区域,分别利用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和生态承载力模型对恩施州2013—2019年旅游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通过两者之间的差值得出恩施州生态盈余/赤字的情况,分析了影响恩施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第一章绪论

(一)国外生态足迹研究进展

William (1992)[3]研究了城市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生态足迹和适度承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通过贸易和生态商品、服务的自然流动,所有城市地区都远远超过其本身的承载力,从而产生了可能在生态或地缘政治上不稳定或不安全的依赖性。2000年,Van Vuuren[5]对贝宁、不丹、哥斯达黎加、荷兰四个国家在1980—1994年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可持续发展指标(EF)的潜力和局限性进行了讨论。Maged Senbel(2003)[6]将生态足迹分析作为人类消费和生态生产力的潜在非货币度量标准,应用于北美地区的模拟模型框架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消费的不断增长,北美地区的生态生产力呈负增长,生态可持续性降低。R Wood(2009)[7]对澳大利亚北部区域的生态足迹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澳大利亚北部区域人口密度较高的城市人口(主要是非土著人口)比农村和偏远人口(主要是土著人口)的生态足迹更大,其平均生态足迹是全球水平的四倍。加拿大学者M Kissinger(2009)[8]对加拿大农业用地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可持续性分析,研究表明保护或恢复本国自然资本资产和加强自力更生非常重要。2018年,David Lin[9]通过回顾国民生态足迹账户的演变,描述和量化了自2012年以来实施账户改进的效果,并回顾了最新的全球趋势。研究发现,从2014—2018年人类的生态足迹是1.7个地球的承载量,全球生态足迹继续增长。特别是在亚洲,那里的总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足迹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所有其他区域。

第三章研究地区状况、数据来源

第一节研究地区状况

一自然地理状况

本论文的研究区域为恩施州,属于湖北省管辖,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地级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08°23′12″~110°38′08″、北纬29°07′10″~31°24′13″。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湖北、湖南、重庆三省(市)的交汇处,东连湖北省宜昌市,西接重庆市万州区,南与湖南省湘西州接壤,北邻湖北省神农架及重庆市巫山县、奉节县,全州总面积约24060平方千米。恩施州是也是中国最年轻的自治州,辖区内共有六县两市,由来凤县、建始县、宣恩县、咸丰县、巴东县、鹤峰县、利川市和恩施市等八个县级行政区组成。州内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山清水秀,年均气温约为16℃,是人们夏季避暑的绝佳之地,被誉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三大后花园”之一。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0%,同时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神秘的北纬30°“动植物黄金分割线”贯穿于整个恩施州腹地,受秦岭山脉和大巴山脉的保护,恩施州区域未受到第四纪冰川活动的影响,使得这里的动植物种类较为齐全。被誉为“植物活化石”“天下第一杉”等多重美誉的原生水杉树就位于恩施州利川市境内。

二经济发展状况

恩施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也是湖北唯一进行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地区。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受改革开放的影响,恩施州经济也在逐步增长,但是受道路交通不便使得这里市场经济发展较缓,秀丽的喀斯特地貌待字闺中无人问津,极具少数民族特色的产品也难以销售出去,交通成为制约恩施州发展的瓶颈。随着国家基础建设的不断发展,恩施州境内开通了宜万铁路和沪蓉高速,道路的便利使得恩施州的发展迎来了新篇章。近年来,恩施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绿色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少数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差异化道路,产业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经济建设成果颇丰。从表3.1可以看出,2014—2019年恩施州旅游业综合收入均占其GDP的1/3以上,2018年甚至超过了50%,说明旅游产业已成为恩施州的主导产业,对恩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五章恩施州旅游可持续发展分析

第一节旅游生态承载力计算与动态分析

一旅游生态承载力计算

恩施州自古以来被惯称“八山半水分半田”,这形象地概括出了恩施主要以山地为主的土地类型分布。恩施州处于神奇的北纬30度,良好的气候条件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让这里孕育出了大片的山林,州内的大型支流是清江河,耕地相对较少。在对恩施州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时,为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采用了ENVI遥感技术,通过电子影像解译恩施州2013—2019年间林地、草地、耕地、水域、建设用地的面积(图5.1),获取的数据见表5.1。

第二节旅游生态盈余/赤字计算与动态分析

一旅游生态盈余/赤字计算

将上述恩施州旅游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结果代入式(2.3)可以求出恩施州旅游生态盈余/赤字的总差额和人均差额,详情请见表5.3。

二旅游生态盈余/赤字动态分析

对恩施州旅游生态盈余/赤字结果进行时间序列分析,从图5.3可以看出,恩施州2013—2019年旅游生态承载力总量始终大于旅游生态足迹总量,而且差额较大,说明研究阶段恩施州的旅游生态处于盈余状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恩施州旅游生态盈余的总量和人均量都在不断减少,2019年相比2013年旅游生态盈余总量下降21.87%,年均降幅4.03%。虽然生态盈余的基数较大,但是降幅也在不断提高。旅游生态盈余人均量方面,2019年相比2013年下降70.91%,年均降幅18.60%,主要是因为恩施州旅游人数的急剧增长造成的,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游客数量的急剧增长已对恩施州可持续发展形成了潜在的威胁。

第六章结论与建议

第二节恩施州旅游可持续发展建议

2020年9月,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69]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表明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越来越重视,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来说都至关重要,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同样,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依赖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对旅游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对2013—2019年间恩施州旅游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计算结果,结合旅游生态盈余/赤字的情况,对恩施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一重视生态旅游的教育功能

教育是生态旅游的重要特征之一。生态旅游的教育功能体现在对游客的生态理念、生态保护等方面理念和知识的普及,从而塑造良好生态环保氛围的功能,也是区别大众旅游的重要标志。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恩施州各大旅游景区,首先必须从重视生态旅游的教育功能出发,加强对游客、居民等利益相关者的教育。

第一,开展文明旅游进社区宣讲活动。组织旅游企业进社区,向群众免费发放文明旅游宣传资料和旅游安全应急手册等,提升广大市民文明旅游知晓率。另外,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景区整体文明环境,积极创建旅游文明示范村落,形成良好的旅游环境。

第二,开展生态旅游、文明旅游普及教育活动。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宣传贯彻活动,积极开展《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公约》《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宣传教育,普及生态旅游知识,提升游客的生态理念素养。

第三,组建生态旅游志愿服务队。通过吸纳湖北民族大学、湖北恩施学院、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学生社团(如青年志愿者协会、旅游协会、环保协会等),成立恩施旅游志愿服务队。从游客需求出发,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为生态旅游、文明打卡,引导更多游客逐渐养成生态旅游习惯。

第四,强化依法治理力度。坚决打击旅游过程中的破坏景区生态环境的行为,如“违规擅闯罗布泊①”“肆意踩踏张掖丹霞地貌区②”“三清山巨蟒峰破坏③”等,并通过旅游“黑名单”等形式,对类似行为进行警示、处罚。

参考文献(略)

(本文摘自网络)

上一篇:基于RMP分析的凤凰花果山茶旅融合乡村旅游产品开发

下一篇:旅游情境感知对游客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