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基于中部崛起的区域旅游合作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15-07-09 09:50

内容摘要:区域旅游合作是近年来旅游业发展重要趋势之一,中部六省区域旅游合作是中部崛起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中部六省旅游合作的宏观、微观动机和合作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部六省区域旅游合作的垂直合作模式和网络化合作模式,阐明了其合作开发战略措施,以期为中部崛起中的区域旅游合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部崛起 区域旅游合作 中部六省 开发战略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旅游合作是旅游业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也是未来影响世界各国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竞争力的重点领域。2006年3月,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山西六省签署了“中部旅游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部六省区域旅游合作即将进入实质性阶段,这将有效的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
  
  中部区域旅游合作的动力机制
  
  (一)区域经济合作的驱动
  区域经济合作是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区域经济合作是在市场一体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市场一体化是通过区际开放,建立区域共同市场,使参与合作的要素能自由流动,在区域之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利益共享。从世界范围来看,欧盟、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带来了区域经济合作的热潮;在国内,珠三角、长三角的一体化程度较高并成功融入世界经济合作的浪潮中,其他如京津冀、长株潭等新型区域经济合作在加紧进行中,中部六省在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下寻求中部崛起,旅游业作为开放型产业,必然以市场为导向,率先合作。
  (二)中部崛起的政策驱动
  在国家实施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宏观区域政策后,为遏制“中部塌陷”,中部崛起战略应运而生,2004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要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www.lw881.com温家宝总理关于中部崛起的阐述,对中部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部崛起仅仅依靠传统产业的发展,很难实现中部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培育新的支柱产业,成为中部崛起的关键。旅游业是中部六省都积极发展的产业,是中部崛起的突破口,更是中部旅游合作的现实动力。
  (三)中部实现区域利益的驱动
  区域利益是中部旅游合作的根本动力,在六省中,河南提出“中原崛起”,湖北建立“武汉城市圈”,湖南提出“长株潭一体化”,江西要成为珠三角的后花园,安徽要与长三角对接。其目的均是要实现各自区域利益最大化。旅游业是开放性和关联度较强的产业,合作符合六省的共同利益,目前,发挥中部六省区域联动效应,实现市场一体化,已成为中部六省的共识,旅游已成为六省经济合作的首选产业。在六省区域旅游合作中,对内可实现资源与要素的充分配置,降低成本,还可以扩大内部客源市场;对外可打造区域旅游联合体的总体形象,拓展客源市场,提升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能有效增进六省的区域利益。
  (四)提升区域旅游企业竞争力的需要
  竞争力是竞争的基础与源泉。旅游竞争力是以旅游企业为主体,通过在旅游市场上销售其产品而获得的持续发展壮大的能力。现代市场竞争演化经历了对抗性竞争阶段,已走向了合作性竞争阶段,合作性竞争主要是在竞争中求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旅游地之间加强区域联合和协作,使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通过合作,可以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增强城市旅游发展优势,扩大客源市场,促进产品的销售,降低促销成本,增强旅游企业的竞争力,获得旅游企业的健康发展。
  
  中部区域旅游合作条件分析
  
  (一)中部区域旅游合作观念分析
  各级政府已经开始认识到区域旅游合作有利于相互取长补短,适应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要实现区域旅游合作,就必须打破行政区划,使资源、产品和市场在一个更新更高的层次上联合起来,形成区域旅游总体市场,促进旅游要素的合理流动,使旅游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各类旅游企业主动联合,谋求共赢。区域内多家旅行社和旅游景区建立了协作网络,签署了多项旅游合作项目;各地旅游者以选择中、短途旅游为主,为区域旅游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客源市场。
  (二)中部六省旅游地理环境分析
  从我国风景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上看,河南、山西属于中原历史文化区,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历史文物旅游资源分布集中,质量高;安徽、江西属于华东山水园林区,距东部沿海近,,属综合型旅游区;湖北、湖南属于华中名山峡谷区,资源特色鲜明,世界级的资源密集度高,中部六省旅游资源分布集中,数量多、品级高质量好、类型全,共性与个性都很鲜明,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很丰富且资源的对应性强,关联度高。如河南少林与湖北武当,红色旅游资源中的江西井冈山—湖北大别山—湖南韶山等。

  (三)中部六省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区位优势突出。中部地区处于我国内陆腹地,承东启西南北联系的枢纽位置。拥有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及西部等大区域对接的绝好区位。中部地区交通便利,铁路纵横交错,京广、京九纵穿南北,陇海横贯东西。公路拥有京珠高速,10纵14横的24条国道,几十条省级高速公路;长江、黄河横贯东西。民航以6省会为中心开通上百条航线,可直达全国主要城市及港、澳、台地区;资源丰富。中部地区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地区和粮食、蔬菜、水果、水产、药材、肉禽等食品的主产区与调出区。矿产资源储量大、品种多、可开采的条件好。中部6省中矿种最多的,达140多种,最少的也有110多种。中部建有以山西煤炭、湖南有色金属、江西的磷化矿三大基地;科技教育资源丰富。中部许多城市尤其是各省会城市集中了很多高校及科研院所,据统计,6省的高校、中专学校、职业中学、高校在校生、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及专业技术人员数分别占全国的24.7%、24.4%、30.5%、25.2%、22.9%及23.1%,同时许多高校很多高新技术在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工业体系较为完善。在改革开放以前,国家在中部地区建立了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煤炭、电力、冶金、机械、化工、纺织等),工业有一定的基础。中部地区是全国较重要的重工业生产基地,拥有全国最大特殊钢铁基地,最大的中型货车生产基地,最大的重型机床和包装机械生产基地等。
  (四)中部六省区域旅游合作潜力分析
  地缘上的邻近性为开展区域旅游合作提供了基础。首先,地理空间上的近邻关系使得本区在开展区域旅游合作上优势明显,区内交通、通讯通达度高,铁路、公路紧密相连,水运、航空都有较好的基础,旅游交通便利;其次,文化背景、社会生活等方面联系密切,既有某些共性特征又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使得本区在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上均具有较强的整体吸引力,有利于旅游合作的开展;再次,“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以及各省优先发展旅游业的方针政策,使得区域旅游合作政策环境良好。
  
  中部区域旅游合作开发战略
 (一)制定开发战略
  中部六省旅游合作开发应科学制定开发战略,以指导其旅游合作开发。依托中部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按照合作框架协议的要求,应突出“大区域,大旅游,大合作,大市场”,并以此作为开发战略,树立六省一盘棋的整体观和合作意识,加强各层次的合作,强化合作精神,形成优势互补。在发挥传统的单项优势旅游项目(如观光游、寻根宗教游)的基础上,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大胆创新,进一步拓展原有的旅游线路,挖掘其文化内涵和市场价值,开发森林沐浴、漂流探险、文化修学、生态休闲等旅游项目;同时利用本区内人口密集、城市群集中的特点,大力发展周末度假游、购物旅游、商务旅游和会议旅游;加强区域联合开发,将中部地区建设成集传统观光游、休闲度假游、专题旅游热线和旅游中心城市于一身的中部区域旅游网。
  (二)优化中部地域旅游系统
  中部人口与城市密集,有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昌九工业走廊和合肥—芜湖都市带五大城市群,总人口10836.4万人,城市数量达57个。中部地域旅游系统优化,应以旅游中心城市为核心,以重点旅游景区为支点,以专题旅游热线为纽带,组织鲜明的旅游经济区,在宏观布局上,应以武汉、郑州、长沙、黄山、南昌为一级旅游中心,合肥、洛阳、宜昌、襄樊、十堰、黄州、张家界、岳阳、景德镇、赣州为二级旅游中心,以黄河线、长江线、京广线为旅游重点走廊,建立旅游地域系统。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发为重点,辅以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科考旅游,突出名山观光、宗教朝圣、访古寻根、健身度假、民俗风情旅游等功能,形成具有多项旅游内容的特色旅游热线。
  (三)统一规划、分工开发、优势互补
  中部地区在旅游联合开发中,必须按照区域旅游联合体的协议要求,统一规划,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制定统一的旅游规划和产业政策,由区域旅游联合体来完成统一规划、建设、管理与协调,为六省区域旅游合作的有效进行提供组织保障;要正确认识各区域的特色与优势,结合资源优势,在资源、线路、产品等方面分工开发,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深度开发,对旅游产品进行组合搭配,形成互补型的旅游产品,避免为抢占市场出现分割旅游精品线路的区域旅游保护主义行为。
  (四)组建大型旅游集团
  中部在内部应共同创立中部旅游品牌,发挥品牌效应,制定共同的营销计划,树立中部旅游整体形象,组建大型旅游集团是必由之路。发挥集团的规模经济效益,促使旅游生产要素向旅游集团集聚,形成中部旅游产业集群。旅游产业集群能有效提升优势区域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可以借此促进后发区域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在市场开拓及促销上,中部地区应有整体思路,可创建中部旅游联合体的官方网站,及时发布旅游信息及进行预约、预定一条龙服务;中部在区域内互相开放市场,兼顾周边市场,开拓入境旅游市场,形成区域内、国内、境外三大旅游市场。
  (五)合作建设区域旅游交通通讯设施
  中部地区许多旅游景点处于地域偏狭、山高坡险、交通不便的区位,还有相当多的旅游资源深藏多年而未为人知,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受到基础设施的严重制约,机场、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极不发达,可进入性差。交通是旅游业的生命线,区域旅游合作要求共同修建跨区域的交通干线和通讯设施,方便相互间的要素流动和信息传递;加快区域旅游信息网络建设,推动旅游信息共享,实现旅游网站的相互链接,发挥合作区内媒体的协作作用,联合各省区的旅游集散中心,编辑出版区域旅游手册。
  区域旅游合作是一个动态、渐进的发展过程,从简单走向复杂,从单一走向多元,从低级走向高级,参与主体由政府主导到逐步多元化。但竞争仍然是区域旅游发展的主流,区域旅游合作应更加关注构建和谐的旅游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实现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中部六省旅游合作刚刚进入实质性的起步阶段,如何进一步开放市场,实现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的充分自由流动与合作,打造中部无障碍旅游区,实现中部旅游业的崛起,仍然需进一步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苏昌贵,魏晓.中部崛起战略的若干思考[j].经济地理,2006
  2.田广增.中部地区的区域旅游合作研究.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

上一篇:文化生态旅游的敏感性分析及操作原则初探

下一篇:贫困地区生态文明村建设与旅游扶贫的联动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