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改革应用毕业论文(共4篇)

发布时间:2023-12-08 12:15

 

 第1篇:运用新媒体为体育公共管理服务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移动互联网技术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交化、互动式的体育新媒体,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认可,并成为体育爱好者观赏体育、参与体育、传播体育的新方式。微信、微博是一种典型的网络新媒体,以其快速、便捷的传播方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与社会交往的重要手段,其与体育相融合,将大大繁荣体育新闻的传播事业。


  1研究案例简介


  宜昌市体育局利用网络新媒体搭建宜昌市体育微博、微信信息发布服务平台。该服务平台通过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向所有关注宜昌体育事业的用户发送、推送信息,信息涵盖最新政策资讯、体育活动赛事资讯等内容。及时发布、更新与市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健身指导、健身活动等信息以及重要工作;征集网民意见,回应网民诉求,加大服务群众的工作力度;加强对舆情的监测,针对体育赛事热点及时做好回应,做好与网友的沟通和互动,开展对网上舆论的引导。公众号的开通,为群众提供体育惠民服务,帮助群众及时了解最新体育动态,更好地向广大群众宣传体育工作。


  2研究背景与起因


  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对体育公共服务管理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为体育赛事活动的公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新媒体具有及时便捷、覆盖面广、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体育部门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主动、全面发布权威信息,向用户发送或推送最新政策、体育活动赛事等资讯;另一方面,对体育部门工作的运行机制、体育社会组织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各级各类体育组织兼具有公益性和服务性,且与广大人民群众联系紧密。要使其在新时代摆脱束缚、迸发活力、服务于民,推动其开展层级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需要适应形势的需要,顺应人民群众的期待,抓住机遇,通过新媒体全方面、全过程地推动体育工作的开展。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将成为宣传体育工作,提高新闻发布能力,增进与群众互动交流,服务民生的有力保障和重要工具。


  3运用新媒体为体育公共管理服务的可行性分析


  3.1调动体育部门信息公开化


  长期以来,体育部门对信息公开的意识较淡薄,信息不公开给体育部门增添了神秘感,在传统媒体时代,控制好新闻舆论,可能不会造成很大问题,但如今是信息化时代,这种神秘并不利于开展工作,加之群众对信息的关心,与其在舆论压力下被迫公开,不如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通过新媒体公开,争取信息发布的主动权。


  3.2创新社会体育组织管理模式


  以往对社会体育的组织管理模式较为单一,仅靠主管部门单方面进行管理。但随着民众生活水平提高和闲暇时间增多,群众体育发展迅猛,并呈现出自发性和分散性的特征,参与者人数多、范围广、素质水平差异较大,组织管理难度较大,仅靠社会体育组织单方面管理难以发挥最大效应。新媒体的运用打破了单方面管理的模式,更多的体现出互动性、参与性,让群众和社会体育组织从“被动管理”变“主动参与”,以更加灵活、开放、生动的形式满足了人们的多元化需求,体现了共建、共享的理念。


  3.3顺应当前的实际需要


  在互联网技术越发深刻的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今天,体育赛事在运营过程中必须更多思考如何在新媒体领域对赛事进行宣传推广,从而提升赛事的影响力、扩大赛事的知名度、为赛事和举办城市创造更多价值。体育部门深化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运行规律的认识,可以用新媒体提升体育工作的开放度、透明度,着力提升网络运用能力,用更加贴近“网络”、贴近“网民”,更加“接地气”新媒体网络语言,及时发布工作动态、赛事活动、健身指导等信息,吸引更多“粉丝”关注,真正“用好”“用活”新媒体,提升自身的舆论影响力,更好地为开放型体育部门建设服务。


  4运用新媒体为体育公共管理服务的成效与反响


  4.1促进社会体育组织管理良好发展


  新媒体体育服务平台的建立使社会体育组织逐步成长起来,管理更加趋于规范化。在过去,由于时间、地理等问题,各个社会体育组织较为分散,缺少沟通,新媒体平台的建立不仅充分发挥了各个体育协会的活力,同时也使体育协会和群众之间的联系更加方便,进一步加强了沟通交流,促进了社会体育组织管理的良好发展,更具互动性、服务性,切实打造了一个全方位、多功能、交互性的全民健身网络平台。


  4.2扩大宣传带动体育惠民服务


  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是一种便捷高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受众广泛的宣传工具。微信、微博社会体育服务平台,立足于及时发布体育活动赛事资讯、传播健身理念、解读体育政策等服务理念,一经开通就得到了广泛关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通过“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分享到微博”等平台操作途径,全面扩大了宣传范围,促进体育工作跃上新台阶。同时新媒体公众平台还提供赛事资讯、健身指导、报名注册、体指导员查询、体育协会查询以及健身站点查询等便民服务,不断提高了体育健身活动、社会体育组织的知晓度和影响力,还使其更具实用性和亲民性,是一项实实在在的体育惠民工程。


  4.3提升體育公共管理服务质量和水平


  微信、微博公共平台的建立,让体育部门管理人员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就能在第一时间发布体育健身赛事活动、健身指导等信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加方便了群众参与,让全民受益,使群众参与体育健身的热情逐渐高涨,提高了体育健身意识,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推动着群众体育活动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也推动体育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更上新台阶。


  5运用新媒体为体育公共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


  5.1警惕新媒体的公共舆论危机


  新媒体为群众提供了便利、普遍的信息获取渠道,但同时由于其开放性、互动性和突发性等特点,也对公共舆论的管理提出了挑战。有些个人言论存在不理性、不真实成分,或者在网上随意宣泄个人情绪,甚至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助新媒体刻意制造混乱与危机,进行欺骗和误导,扰乱了群众对事物的辨别能力。


  5.2运用新媒体缺乏长效运行机制


  信息公开是群众最直观了解体育部门动态和办事流程的有效方式,但有些信息公开仍未常规化,甚至只是大而化之,敷衍了事。例如,公开办事流程,只公开大程序,没有细化每个环节所需的资料,虽然进行了公开,但没有方便群众办事,这种现象不符合群众了解的信息的实际需要,也很容易成为被抨击的话题。


  5.3新媒体的服务功能有待提高


  新媒体的运用,归根到底是更好的服务群众,起到一种拉近群众和体育部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并为提高体育部门自身形象起到促进作用。目前,新媒体的服务功能还不够完善,满足不了群众的需求。那么如何让新媒体的运用更具服务性是值得思考的,要进一步提升公共管理服务水平,真正发挥其实效,不能让其形同虚设。


  6运用新媒体对体育公共管理服务的建议


  加强对舆情的监测,针对体育健身热点及时做好回应,做好与网友的沟通和互动;建立一支高水平、思想深刻的网评队伍,对网络舆论进行有效的引导,并配备一名专职人员负责微信、微博平台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建立新媒体信息公开的长效机制,规范信息发布流程,使信息公开常态化、制度化。注意信息公开的方式方法,特别是出台政策、解释某重大事件时,要选择好时机、注意用词用句,提升舆论引导力。


  进一步完善新媒体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不断增加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能力,使新媒体发挥方便群众、收集民意、提高工作效率的功能。定期分析查找微信、微博公众号在运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规范,让新媒体运作更为高效合理。


  作者:王路

  第2篇:谈民办高校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


  前言


  近几年,在公共管理人才培育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人才储备存在许多的缺陷,作为民办高校对公共管理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培养出符合高校发展要求的公共管理人才就必须创新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一、注重学科建设创新


  学科建设对于民办高校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着高校发展的方向以及教学的质量,因而必须加以重视。首先,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完备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最关键的环节,民办高校只有做好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专业素质过硬、职业素养过高的教师队伍才能够真正的培养出优秀的公共管理人才。一方面学校可以派遣有潜力的教师出国学习、参与国家项目建设,以此锻炼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高校在聘请公共管理相关专业的教师时要高标准、严要求,对应聘者进行严格的筛选,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或者丰富的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这对于整体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有益的,民办高校在进行学科建设的过程中要加以重视。其次,要注重课程体系的改革,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会逐渐发现一些问题,课程体系的完善与否也直接影响着公共管理相关专业的教学质量,建立健全公共管理体系的学科建设逐渐成为了民办高校在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进行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从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所应具备的素质为出发点,进一步进行课程的结构优化,积极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科体系建设中的实践性。民办高校在传统的公共管理课程设置过程中主要以管理类的科目为主,相对比较单一,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要注重其综合性,积极引入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建设,这对于培养综合性公共管理人才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重视教学内容创新


  民办高校公共管理教学内容主要是指学生所接触到的课程设置的内容,公共管理学科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内容设置比较单一,教学方式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够得到很好地锻炼,与实践进行对接的能力较差,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创新。一方面,要使得公共管理相关专业的学生所学习的课程内容更加广泛,不仅仅包括管理学的知识灌输、行政素养的培养,还需要涉及更多有助于学生步入社会参加工作所需要应用的内容,例如,法学、经济学、社会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都是培养管理人才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需要进一步的进行扩展。另一方面,对于公共管理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授课时的教学方式也要有相应的创新,单纯地依赖于教师“灌输式”教育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用不大,因而教师要积极创新自身教学方式,更多的运用多媒体设备,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结构化,这对于学生理解问题也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教师要更多的为学生讲解国外的经典理论,并且将这些理论同中国的实际进行结合对比,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锻炼学生综合性的能力。


  三、重视学术研究创新


  学术研究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学生严肃对待,关于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对存在的“学术不端”的风气一直在严厉的打击,作为一名公共管理相关专业的学生需要非常认真、严肃的对待自己的学业,绝对不能弄虚作假。学术研究的创新是学科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对于公共管理而言创新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要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学术观点,深入研究社会问题,为解决问题贡献自己的智慧,为社会的发展献计献策。学术研究的创新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完善的知识结构,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关注焦点社会问题,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提出新观点和新看法,不能够总是在前人的基礎上进行研究,要以前人为指引,提出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案,促进社会问题的不断解决,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公共管理学科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并不是很悠久,在此过程中势必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因而作为一名公共管理相关专业的学生要具有创新精神,努力投身于学术研究,增强自己的能力储备,锻炼自身素质。


  四、注重校外实践创新


  作为一名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不能够单单依赖于学校所提供的课程学习知识,还需要走出学校、走出课本,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过程中去。一方面,学校可以提供相应的岗位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的过程中去,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当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技巧,作为民办高校在行政部门会有许多岗位可以提供给学生进行锻炼,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的体会理论联系实践,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交际能力、沟通能力等;另一方面,高校要积极地和政府部门或者是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岗位选择,通过校外实习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能力,这对于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也是非常有益的。书本上学习的知识只有在实际工作当中得以运用才能够转化为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校过多注重专业知识的灌输,对于学生的实践方面有所忽视,这非常不利于公共管理相关专业的学生锻炼自己、提升能力,因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的提升,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


  结语


  总之,民办高校在公共管理人才培训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改革教学内容方式进行改进,还要做到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培养出更多的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廖江

  第3篇:高校学生教育公共管理改革的路径


  1.学生教育管理的本质是以学生为中心


  在进行教育改革之前,首先应该明确的就是高校学生管理教育改革的本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我国的高校比做一个完整的“社区”,而高校中的学生就是住在社区的“公民”,建设社区是为了服务公民,而建设高校同样是为了服务学生。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我国高校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保证学生能够在校期间获得全面的教育,就应该重视学生教育管理的本质不能扭曲。改革的价值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利益,因此高校管理职能也是具有准公共管理性质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也是越来越重要,因此,人们对于学校的服务性质和功能的关注度也是日渐提升的。只有保证高校学生能够获得最全面的知识教育,保证学生的在校地位,才能确保高校管理改革具有公共管理性质。也就是说,应该将教育民主化的理念渗透到我国的高校教育管理改革中。随着公共管理体系的不断普及,学校的教育形式愈发趋于广泛的民主形式。也就是说,提升学生的利益,保证学校能够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才是提升高校管理教育改革水平的重中之重。


  2.学生教育管理的目的是服务学生


  对我国高校的教育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的目的是真正实现服务学生。学校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学校孕育了学生,也就是说,学校存在的基础主要取决于学生。因此,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为了保证我国的高校教育质量,所以需要对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充分利用不同的方式对我国高校的学生进行成长服务,以保证学生能够获得最好的教育方式,防止学生在校期间的学生权利被校方忽略。也就是说,最终达成的教育管理模式应该是保证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的。目前,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目的就是保证大学生能够在高校的学习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也就是说,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设定就是为了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而服务的。在教育管理中主要涉及到的内容有制度的制定以及贯彻落实等环节,为我国的大学生提供最优质的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服务。能够对学生有良好的引导作用的高校教育才是最正确的,所以说,为了防止学生在校期间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严格制定高校教育管理改革制度是非常必要的。由于高校教育和学生之间是存在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的,所以,需要利用公共管理的相关知识对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改革作出一定的指示。


  3.学生教育管理的制度是维护学生切身利益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的主要功能是为学生教育管理内容和管理模式提供合法性依据和制度支持,为学生教育管理组织体系的建设指明方向和提供制度保障,形成长效机制,为后续工作的推动夯实制度基础,从而使得“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和学生的正当权益得到制度保障。主要包括:完善和规范学生教育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建立服务本位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配套机制;完善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完善规章制度的执行程序;结合学生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在学生教育管理中适当借鉴公共管理的相关制度:诸如实行听证制度,畅通学生意见表达的渠道;实施新闻发布制度,有效保障学生知情权;实行领导接待日制度,提高管理服务效能;积极开展民主评议制度,畅通学生民主参与管理的现实渠道等。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学校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的服务职能也将深入人心,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也越来越多,学生的消费意识和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学校为了能够向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周到切实的服务,就必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生服务组织及其职能。结合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构建服务型的学生教育管理组织体系,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为根本目标。学生教育管理队伍应包括学校的各级领导、管理人员、广大教师、后勤服务人员在内的全体教职员工,他们要能够以学生为中心,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坚持“服务本位”的理念,注重人性化的管理,坚持学生利益为本,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良好结合,能够给自己准确定位并履行好自己的服务职责。主要包括:学校各级人员须坚持“顾客导向”的理念,能够把学生当作“上帝”来对待。学校各级领导者要重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并加强协调,将学生利益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一般管理人员在管理過程中要维护学生切身利益和坚持人性化管理;广大教师要坚持教书、育人、服务三结合,充分体现育人为本;专职学生管理人员,要坚持管理就是服务,管理在于服务;后勤管理服务人员则需努力提升服务能力和质量,让学生满意。


  4.结语


  上文主要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的本质、目标以及制度方面全面阐述了我国目前对高校教育管理的改革现状,只有不断完善我国的教育改革现状,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益。不论改革形式是怎样的,都需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保证学生的教学质量才是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总而言之,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手段对我国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更新,让更多的高校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学习中得到更大的提升,最终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


  作者:赵杨等

  第4篇:实践导向教学法在公共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公共管理介绍公共部门主要是政府如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然而一直以来,该课程的教学仍然以课堂上理论传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直接导致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师生不能满意。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传统课堂讲授的教学形式,学生用耳听,用眼看,掌握知识的程度为25%。而体验式的教学形式,学生用脑思考,用口沟通,用手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程度能达到7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从知识传授、分析力培养、态度转变、提高人际技巧、学生(员)接受力以及知识的留存力等六个方面,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了评价,发现体验式教学法几乎都排在首位。基于这些研究,我们在公共管理教学中尝试运用多种实践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用来分析思考现实中的实践问题,让学生在做中学,体验公共管理的巨大魅力,从而爱上公共管理学,爱上公共管理事业。具体来说,在公共管理学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五大实践教学法:


  一、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就其一般内涵而言,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情景,并让学生扮演情景角色,模擬情景过程,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情景中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就公共管理学而言,开展“情景模拟”教学,我们认为应当围绕公共管理中的问题,收集素材,编写案例,让学生扮演案例中的各种角色,把自己置身于实际情景中去,使学生在表演过程中领悟有关管理的原理、程序和操作方法,通过分析案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我们看来,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从案例分析法中派生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实质上是案例教学法的拓展和深化。


  在讲授《政府角色》时,为了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政府应该做的,什么是政府不应该做的,我们选择了《嘉禾拆迁案》和《南昌红谷滩新区统一挂白色窗帘》两个案例,将学生分成多个组,精心设计情景,让学生模拟案例内容。表演结束后,学生相互点评提问,然后共同思考建设商贸城是否是政府的职能?政府能够为一个商业项目实施强拆吗?政府用开除或者流放公务员的方式来让公务员做自己家人的工作,完成拆迁任务合适吗?挂什么窗帘是私人事务还是公共事务?政府要求公民统一挂白色的窗帘是政府的职能吗?政府有没有存在越位的问题?学生们积极参与表演,热情参与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再例如,在讲授《公共企业》时,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学生积极性,也为方便学生更好理解民营化,我们以湖北十堰公交民营化为案例,采用模拟行政听证会的教学形式,就该不该民营化展开讨论,从而深化学生对民营化利弊和政府责任相关内容的认识。在讲授《管理外部要素》时,将学生分成小组,提前让学生阅读《利益集团》一节和《美国底特律拖车居住者问题》案例,给出需要扮演的角色、设计好的情景以及需要思考的问题,让学生选择,并做好课前准备。课上教师先介绍利益集团的基本理论知识,然后简单介绍案例内容,接下来让各组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回答问题,同学之间相互提问,教师最后进行点评,并依据教师打分和小组打分给出学生成绩。


  总体而言,情景教学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学生而言,未解决的、富有挑战性、趣味性的问题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积极参与。二是课堂趣味性增强。学生的表演常常让课堂变得非常轻松愉悦,笑声不断。寓教于乐,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正是情景模拟教学的优势所在。三是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得以凸显。情景模拟教学中学生是舞台上当仁不让的主角,教师更多扮演的是主持人的角色,起到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四是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情景模拟教学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在角色扮演中,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得到训练,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得到增强。


  二、参观考察教学法


  将课堂搬到社会中去,通过现场参观,考察学习,可使学生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增强对现实世界的观察理解能力。参观教学法要求学生围绕参观内容收集有关资料,质疑问难,做好记录,参观结束后,整理参观笔记,结合课堂理论知识,写出书面参观报告,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知识,是一种很受学生欢迎的方法。


  例如,在讲授《政府角色》时,为了让学生对政府职能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我们带领学生参观上海浦东市民中心,并要求学生参观后提交小论文《从浦东市民中心看政府职能》。学生通过近距离考察市民中心,了解了我们的政府都有哪些组成部门,结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思考了这些部门都体现了政府的什么职能。参观让学生对政府做什么印象深刻,也深化了对政府职能的理解和认识。在讲授《治理》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非政府组织,政府如何与非政府组织合作创造善治的良好局面,我们带领学生参观徐汇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绿主妇环保指导中心,让学生对非政府组织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在讲授《电子政府》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我们带领学生参观上海浦东金桥镇电子政务中心。通过中心工作人员的详细介绍,学生结合理论知识,更准确地把握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发展阶段。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问题动机的驱动下,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例如,在讲授《公共政策》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政策制定模式的理解,也为了锻炼学生运用该模式的能力,我们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分配学生一个明确的任务:治理黑车,让学生应用政策制定模式来找到黑车的治理之道。任务紧贴现实生活,大家热情参与,小组共同完成目标,同学畅所欲言。在指定时间到后,小组分别进行汇报,小组之间互相点评,老师最后进行总结,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果师生满意。


  再如,讲授《战略管理》时,同样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组给定一个明确任务:应用布莱森模式为上海金融学院某某专业制定一份战略规划。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认真学习讨论布莱森模式,并运用该模式去分析现实问题,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激发,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思考得到鼓励,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去学习知识,在老师的引导下,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即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也锻炼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对抗辩论教学法


  对抗辩论教学法最早源自苏格拉底,它通过双方辩论,不断揭露对方的矛盾,从而否定原来已经肯定的东西,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教师要么将学生引向更高层次的对真理的探索,要么指出学生在回答问题中所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以及在推理过程中发生的缺陷。对抗辩论教学法是一个逻辑推理和辩证思考的过程,它要求学生对任何问题都要做认真的思考和分析,而不是人云亦云。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怀疑和批判精神,以及对于教育和学术传统的传承都有重要的作用。


  在讲授《财政管理》时,为了让学生对政府补贴有更深入的认识,我们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就应不应该补贴单身母亲开展辩论。在你来我往的唇枪舌战中,学生对政府补贴的内涵理解更清楚,也对政府补贴可能带来的积极与消极后果了解更全面。在讲授《管理外部要素》时,学生围绕利益集团的竞争是有害还是有利的各抒己见,支持有利的一方详细阐释了“多元主义”的观点,而支持有害的一方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了“俘获理论”,真理在辩论中越辩越明。


  五、行业专家教学法


  通过邀请行业专家参与教学,专家们鲜活的实战案例和丰富的实务经验增强了课堂的魅力,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为学生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对接行业应用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在讲授《战略管理》时,我们邀请徐汇区人民政府的专家介绍徐汇区战略规划制定和实施的情况,帮助同学更好理解战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在《公共企业》一章中,我们邀请中国商用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的专家讲授公共企业,介绍央企中国商飞公司运营管理和改革创新的情况。在《治理》一章中,我们邀请外籍专家铺路石青少年发展中心的SebastianCarrier先生講授治理与善治,介绍铺路石青少年发展中心的情况。同学们对行业专家的授课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和专家热烈互动,行业专家丰富的实务经验让学生受益匪浅。


  六、结束语


  上述实践导向的教学法以问题为契入点,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由过去填鸭式僵化地被动学,转变成了探究式主动学,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尊重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以彰显。学生不仅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加深,而且学会应用知识来分析实际问题。这些教学方法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丰富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分析思维能力,非常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作者:杨秋菊

上一篇:社会保障作用发展实践研究本科论文(共4篇)

下一篇:公共事业管理问题思路研究论文(共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