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与基本原则

发布时间:2016-05-19 15:02

经济法是由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组成的一个部门法体系,是介于私法和公法之间的法律,是调整国家干预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与法律规范的总称。

 

研究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和基本原则才能真正了解经济法的内容和精髓,然而目前我国经济法学者观念各异,本文通过对各学者观点的比较得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经济法原则的有关学说和界定

 

  经济法原则的定义在学术上有多种观点,各个学者的观点不尽相同。比如,漆多俊认为,经济法原则是经济部门法的法律规范从制定到实施都必须贯彻的原则;潘静成、刘文华认为,经济法原则应该是全面的、充分的反映所调整的经济关系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的客观要求,是经济法律关系、法律、法规、制度多应当遵循的思想和准则;王保树认为,经济法原则是一种法律原则,所以它贯穿经济法立法、司法、执法、守法始终;李昌麒认为,经济法原则是指规定于或者寓意于经济法律之中的对经济立法、经济守法、经济司法和经济法学研究具有指导和适用价值的根本指导思想或规则;史际春认为,经济法原则体现了经济法的立法宗旨,指导经济法的规范的形成,以及法律文件的形成。这些观点都有道理,但是还有些不足和欠缺。

 

  从本质上来说,我们认为,所谓经济法原则是指导经济法的规范形成,是经济部门法的法律规范从指定到实施都需要贯彻的,贯穿经济立法、司法、执法、守法始终,对经济立法、经济守法、经济司法和经济法学研究具有指导和适用价值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准则。

 

  二、经济法基本原则之我见

 

  ()适度干预原则

 

.由于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与滞后性等特点,仅仅靠市场自治或者是仅仅靠国家公权力干预,对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都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两者是辩证关系,相辅相成。经济自由与经济集中是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相互调整所形成的,政府可以在市场自治难以维护市场秩序以及市场经济关系有失衡危险的时候进行干预,也可以引导市场向良好有序的方向发展,但是如果市场仅仅靠政府干预,则会形成市场僵化,竞争力减弱,竞争活力减弱的情况,同样,如果政府干预的程度过弱,则会起不到控制和引导的作用,也降低了公信力,所以,需要经济法对干预行为进行确认、纠正、限制、禁止等等。

 

因而,现下的市场经济是受国家力量和市场力量双向调控、平衡、和发展的,为了平衡和更适当的运用这两种力量,就促成了经济法的产生。

 

经济法中关于市场管理的诸多法理,体现了国家公权力对市场经济的管理、引导和干预,这些法律规范代表国家来限制政府行为,限制不正当的市场竞争行为,保障消费者权益,保障经济往来安全,完善产业结构,而在这个过程中,经济法的各项制度应当尊重市场客观的发展规律,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顺应市场经济中各方面条件以及经济形势的变化,还适当的对市场进行有利的调节、引导,也就是进行适当干预。这种适当干预要求经济法将宏观调控与微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把大局和细节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行。.

 

  ()有效公平竞争原则

 

  有市场就有竞争,而竞争中最基本的基础就是公平,在市场经济中,国家要给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机会,形成一种长期的、均衡的竞争模式,以来保持经济中的竞争活力以及市场经济的规模。关于公平竞争,有一下几种含义:第一,公正竞争,即在市场经济中,竞争的各方的竞争手段应当是正当的、公开的,而不是欺诈的、恶意串通的;第二,平等竞争,即在市场经济中,国家应当给予竞争各方在平等的平台上竞争的机会,平等的竞争机会包括平等的市场准入,平等的退出机制,平等的交易关系,竞争各方在经济法上的法律地位平等,平等的享有权利,平等的负担义务,但是平等不代表同等,这点需要注意;第三,有序竞争,即市场经济中,无论是竞争各方还是政府,都应当遵守经济法及相关制度,从而保障市场中的公平竞争、平等竞争,达到促进两性竞争、遏制恶性竞争的目的。

 

  ()利益兼顾原则

 

利益兼顾是指,经济法原则要兼顾平衡在市场经济中各项互为辩证关系的各个主体和要件,比如,国家和国内竞争者之间的利益平衡,国家与竞争者中的企业之间的利益平衡,国家与竞争者中的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平衡,竞争者中企业与竞争者中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平衡,竞争者中企业与企业中的劳动者的利益平衡,以及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利益平衡,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利益平衡。由此可以看出,经济法原则不仅仅在于保障经济利益,同时也要保障中小型企业的竞争权利,企业中劳动者经济及人身权益,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等,以干预市场经济的形式,来维护市场经济,保障各方利益。

 

正如我们上文所述,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给人们带来了便捷,例如网上购物网上看病,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因此,在扶持电子商务的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护网上消费者的权益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这就要我们秉持着利益兼顾的原则去处理问题。

 QQ截图20160511131836.jpg

  ()可持续发展原则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有时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资源的过度开发,人口膨胀,环境的破坏,日益制约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因而,经济法原则就需要有宏观的、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干预市场经济。

 

  以上这些原则相互想成,互相联系,互为补充,形成了经济法对市场的良性干预,在经济法原则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学说 关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国内诸多学者的观点不仅相同,同时也有很多种学说,下面将一一列举。国内学者中,漆多俊认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在社会经济中的各种社会关系、经济关系,也就是说经济法调整的不是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也不是行政法调整的具体政府部门与公民之间,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而是调整反垄断和限制竞关系,国家投资经营管理关系,宏观调控关系等,通过调节这些社会关系,社会中的经济关系,以达到在保障国家调控的同时,平衡市场调控,在保障经济效率的同时,平衡稳定经济发展;史际春认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市场经济中的各种相对具体的关系,例如管理关系、竞争协作关系、流转关系等等,经济法通过调整这些相对具体的关系来使国家力量参与、渗透到市场经济中,而这种参与、渗透,并不是直接强制力干预,而是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趋势,顺应市场规律的发展,参与到市场经济中的见解干预,此观点侧重于经济法原则关于公共需求的方面;王保树认为经济法调整的对象是社会经济中的管理关系,比如政府之间的管理关系,政府与经济组织之间的管理关系,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管理关系等,通过关于公共关系的管理,来保障市场经济的稳定有序发展,此观点侧重于经济法原则中的公共关系方面。

 

  关于经济法的具体调整对象,主要有一下七种学说:第一,经济协调说,该学说认为经济法具体的调整对象是协调社会经济的各种关系,比如企业组织管理、市场管理、宏观调控和社会保障等关系;第二,需要干预经济关系说,该学说认为经济法具体调整的是市场经济的需要以及政府根据需要干预市场的经济关系,从而促进市场的有利有序发展,比如微观经济调控、市场调控、宏观经济调控、社会分配等关系;第三,经济管理与市场运行关系说,此学说认为经济法具体调整的是市场管理行为以及市场运行中的各项经济行为,比如国家经济管理、市场运行、组织内部经济、涉外经济等行为;第四,社会公共性说,此学说侧重于经济法原则中的公共需求方面,包括市场管理关系:宏观经济管理关系,对外经济管理关系;第五,国家经济调节关系说,此学说认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市场经济中的各项需要国家进行干预的各项关系,比如市场规制、国家投资经营、宏观调控等关系;第六,国家管理经济领域说,此学说认为经济法是国家管理经济领域各方面的一种方式,比如经济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组织管理性的流转与协作等关系。

 

  四、经济法调整对象之我见

 

  第一,宏观调控关系。美国金融危机、欧盟次债危机的爆发,告诉我们任由市场的发展是不行,必须要国家进行适度的监管与调控,经济一般是由市场来调整的,市场是无形之手,但是市场有时候会失灵的,因为经济盈利性,例如华尔街投行人们不择手段地去投资获利,甚至不惜做一些违法证券投资的活动,所以当市场失灵的时候就需要国家政府来调整,宏观调控关系包括国家投资、产业促进、价格定价机制、金融、税收、财政等法律关系也需要经济法来宏观调,形成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对商品房价格定价和规制,使得房价不能过高;通过征收税收,来减收收入差距,发展经济建设,保证社会秩序。

 

  第二,市场规制关系。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调整那些不正当的竞争行为,经营者集中,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等等都是需要国家之手来调整,还包括一些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等,这个都是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规制市场强势一方主体,保护弱者一方。在现在社会中,出现很多官商勾结,权力寻租的现象,这就是由于行政垄断的原因,因此为了更好地保障公平,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我们要用经济法来进行规制。随着我国的深入改革,新设立了知识产权法院,可见我国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与保护,那么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定会受到经济法的严厉制裁。

 

  第三,国有参与关系。国有参与是指国家用国家资产,参与到市场竞争关系中来,以宏观调控为目的,将社会资产进行再分配,调整社会投资比例,促进市场经济平衡有序发展的活动。由此看来,这种国有参与活动是国家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方式,这种宏观调控不仅仅体现在国家经济关系内部,也同时参与、调整、引导着国内经济关系与国际经济关系的关系。有关国有企业的改制问题,一直是我们经济改革的重要方面,如何做到政企分开,公平竞争,保障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这就需要经济法来研究和调整。

 

  五、结语

 

  经济法是一门很重要的法律,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和基本原则,一直都是很争议的课题。有不同的观点,才有进步的可能,有争议,学术、理论、实践才能够进步。学术因争议而逐步改善,向着真理迈进,不过于此同时,盲目的争议是起不到良好的作用的,争议还需要理智,这样才能使真理越辩越明,学术问题是越辩越明,所以我们在不断学习优秀学者的观点的同时,要有思辨的能力,有自己的看法和独到见解,这样对经济法的研究会更有帮助。对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和基本原则才能认识的更深刻。

 

  作者:张莉 来源:法制与社会 201518

上一篇:论经济法中企业的社会责任

下一篇:论经济法的效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