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简论对当前大学生现状分析研究及思考

发布时间:2015-10-14 13:47

    论文摘要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发展关乎到国家的发展。立足现代社会,面对经济飞速发展,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局面,对青年尤其是即将走出校门走入社会的大学生,社会和国家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本文从大学生现状的诸多现象入手分析,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及其应对这一现象的决策,中间亦会从传播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分析。
  论文关键词 大学生现状 分析研究 社会学
  一、大学生现状的具体表现

  (一)对自身需求认识不足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所面临的选择有两种:一是继续深造,考研;二是毕业后进入社会参加就业。但通常学生是惧于抉择而又难于抉择的,在考研和就业两者之间飘忽不定。在选择了就业之后又觉得考研可能就业前途更广,就业机会更大。在选择了考研之后,又会觉得就业形势逐年严峻,还是及早进入社会,谋取职业更为重要。于是乎在不知何去何从的情况下开始变得迷茫起来。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我们班学生杨某刚进入大学时,一心学习专业知识,熟悉专业技能,欲要进入社会大干一番。但不久后又想要考研。当问及为什么考研时,却是一脸迷茫,全然不知。面临进入大学后的抉择不知道怎么办,这是由于他们不能很好地了解自身的需求。这是大学生的现状之一。
  (二)社会学校两者之间艰难徘徊
  在进入大学后许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想法: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一是向自己也向他人证明自己真的长大了;二是为自己挣些生活费,尽可能的少向父母伸手要钱。这样的想法是很好的,但只要是学生,那么便注定了根是扎在学校的,自己当前的首要任务还是学习。在有限的时间里,既要把功课做好,又要利用空余时间打工赚钱,这就使学生矛盾起来:究竟是老老实实呆在学校把功课学好就行呢?还是出去打工做兼职呢?在千思万想不能抉择之下,于是便开始迷茫起来。这是大学生的现状表现之二。
  (三)感情问题与自身发展的艰难处理
  中国的教育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即中学老师为了激励学生们好好学习,努力考学,便把大学天堂化了。他们给学生们灌输了一种大学理想化的观点,即大学里什么都可以干,你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若要四个字概括的话,即“为所欲为”。于是在步入大学校门之初,便遵循了老师“为所欲为”的观点。最显著的表现之一便是开始在爱情上由贫农——中农——富农——地主,大跃进式的发展起来。但是,当深入到大学生活中来时,却发现大学并不是如前人所说的那样。他们渴望自身的发展,希望好好学习,把基础给打扎实,以便于四年之后考研抑或就业,但同时又放不下这一段校园浪漫式的恋情。于是在鱼与熊掌两者不可兼得的纠结之中开始变得迷茫起来。这是大学生的现状表现之三。
  (四)无所事事,游戏人生
  理想是灯,指引你走向光明。人无理想便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大学里总免不了有这样一群人,整日里在网络上度过自己的青春,在KTV等游戏场所游戏着自己的人生。他们没有自己的目标,或许有的早已经丢弃在九霄云外。在大的社会背景之下,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他们也只能以无聊来排挤自己的迷茫。这是大学生现状表现最为明显的一极。这也是大学生现状表现之四。
  二、大学生迷茫现象之原因
  (一)教育体制方面的原因
  有一个比喻来说明中国的教育体制很是形象生动。大学之前好比一条小溪,大学之后是一片汪洋。即小学、中学的管理十分严格到位,任你怎么样航行也不会偏离了航向,因为只有这一条极狭的通道。但是到了大学,学校家庭所施加给学生的束缚与约束力比较微小,在十分宽广的海洋里,是很容易偏离航向的。这就是中国教育的两极化,而中间没有一个过渡的地带来使学生们适应。而现今的教育体制还有一个弊端,便是把学生和社会分离了开来,并不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即使是每年学校所规定的社会实践也因操作性不强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就为学生以后走入社会而得不到其肯定埋下了伏笔。
  (二)从社会学和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其原因
  社会学大师塔尔德有一个定律叫做累进增大律。这个定律由三个过程组成:发明、模仿、对立。取其前两个环节,我们便能分析大学生迷茫现状之原因。首先我们不妨以一个班级为假设单位,假设在一个班里有一部分人是不甚迷茫的,那么这部分人所“发明”的迷茫便会被其他人模仿,进而发散开来造成大多数人的迷茫。
  从传播学角度来说:传播学里有一个“意见领袖”的概念。比如说一项发明的普及,必须要有社会上具有影响力的一部分人来领导、传播。这样它在社会上的占有率会更大、速度会更快。在学校中我们不难发现这部分人是存在的,他们不热衷于学习,但他们在学校、班级之中是相当受欢迎的。他们的迷茫经过传播也会带动周围部分人的迷茫,进而更多的人可能也会迷茫起来。
  (三)家庭、社会、自我的期望与自身发展的矛盾
  家庭方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家长的殷殷期望。但是父母的过高期望在给学生动力的同时,也给了他们巨大的压力。在压力面前学生们亦会不知何去何从迷茫起来;社会方面,现在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是以往任何时候所不曾严峻过的。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大学生所存在的专业方面的缺陷与社会所要求的综合型、全面复合式的人才理念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就会使学生们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自我发展;自我方面,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对他们所在的大学是不满意的,认为这并不是他们的能力体现。在现实与理想之间亦会迷茫起来。
  (四)现代社会大背景的影响
  中国历来的发展是很有特点的,即抓主要矛盾式的发展。从建国后牺牲农业发展工业到改革开放后主要发展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都体现了抓主要矛盾。从改革开放至今的三十多年时间里,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好成绩,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但在抓主要矛盾发展经济的同时,却忽视了对人们精神文明的建设。精神文明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巨大差距,使人们变得不甚迷茫起来。

    三、针对大学生现状所应采取的对策
  (一)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确立发展目标
  当前,许多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往往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机性,而缺少针对性、计划性,这就给他们的就业造成压力。所以,对大学生要进行职业规划教育,让他们在大学期间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根据年级的不同来设置不同的目标。对于刚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要通过教育让他们知道大学与中学的不同,在大学需要做什么,上大学与高中的目的有何不同,怎么为就业做准备,做好规范意识,确立职业目标;在大二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进行职业探索,培养他们的沟通、组织能力,提高团队协作意识;对大三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在大学上了两年,成长了两年,对自己以后的方向目标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对自己的职业目标也更加清淅,对职业技能要进一步培养;大四的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就业,大学生们即将走向社会,所以,要从就业政策、就业方向、求职技巧等几方面入手,对他们进行就业教育,使他们能正确认识自己,确立自己的就业方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同时,也要做好就业压力疏导工作,缓解他们的就业心理压力,把就业作为这个时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点。
  (二)营造学习氛围,正确引导大学生对待压力
  根据社会学的累进增大律以及传播学的意见领袖原理,首先我们要为学生们构造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对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时刻能够感受到学习的气息。同时,要培养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不要受内外的干扰,提升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产生自我价值感,正确对待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挫折,做好自我调节。做好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日常要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同他们多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采取措施,来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积极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动力。从各个方面入手,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寻求家庭、学校、社会、个人等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积极寻求家庭、学校、社会,个人等方面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既不过分的自信,也不过度的自卑,这才是人生的正确态度。有了正确的态度,学生才能更好的发展,才不至于迷茫。因此,作为父母要改变观念,给孩子更多的发展的空间。作为学校来说,要严格考勤制度,使学生们在学校上好课做足进入社会就业的专业准备,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们对未来有一个明朗、清晰的认识,辅导员、老师也要定期召开班会,多与学生们交流沟通,把握其思想动向,不使学生发生偏离方向的情况。从社会方面来说,各级政府及相关单位要关心学校的发展,给学校的发展提供相应支持,全社会要关心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他们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作为个体,学生自己要明白自身的优劣,给自己一个明确合理的判断,以便做出正确的选择。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发展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多方面入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深入开展“特色班级、文明班级、宿舍文化月”等活动,比如通过“特色班级”建设,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建立什么样的特色班级,怎么建设等,使大学都融入进来,辅导员可以把思道德教育的相关要求和任务融入到特色班级建设中,从一言一行做起,规范自己的言行,提升个人休养。办好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大学生运动会、大学生艺术节、大学生技能大赛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发挥他们的才智,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五)优化社会环境,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是学生通往社会的最后一站,大学生最终是要就业的。而大学生迷茫之根源便在于就业难。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迷茫之现状的措施,便是国家要大力发展经济,优化社会环境的各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规范就业环境,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从学校层面来说,要完善贫困生的认定机制和资助政策,让真正贫困的学生得到应有的资助;完善就业政策,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促进大学生就业。

上一篇:浅析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下一篇:简论民众参与与限权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