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论文答辩

答辩考核在任职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22 19:07

 

【摘要】针对目前任职教育课程考核模式难以真正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很难体现学生的主题作用,提出了采用答辩考核的模式。通过分析答辩考核模式的实现过程,认为课程答辩考核和讲授应该有机结合,考核不仅是对综合能力的考察,同时,也应该是对综合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任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岗位任职能力,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则需要具体课程的共同支撑,这就要求课程的建设要满足岗位任职能力培养和形成的要求。通常每门课程的学时都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充分地发挥课程培养学生岗位任职能力的作用,就需要从多方面研究推荐竭诚教学建设,使其更加有益于学生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与形成。考核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核模式改革在教学改革中处于关键和先导地位,科学而符合教育规律的考试制度有利于良好教风和学风的形成,有利于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形成。

 

一、开展考核模式改革的现实需求

 

任职教育课程通常都具有实践性强,直接面向岗位等突出特点,更加强调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记忆理解。考核是教学工作中检查教学效果,巩固学生知识、改进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和督促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是否获得了相应的能力素质则需要通过考核进行检验判断。然而,仅仅通过传统的卷面考试难以全面检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容易使学生倾向于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能力素质的锻炼提高,不利于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

 

(一)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端

 

1.重知识轻能力。考核对教学具有导向作用用,是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闭卷考试,更注重考查学生对书本中各知识点的掌握,大部分学生基本上是靠考试前的复习记忆,而轻理解、综合运用和深层分析。难以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对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以考查,容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严重阻碍未来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对于教师来讲,在考核上投人的精力也较少,容易将课堂讲授和考核分离开来,而很少去考虑如何将两者有机融合成一个教学整体,服务于学生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和形成。

 

2.考题形式单一。考题是卷面考试的具体体现,现有的考题主要是填空、判断、选择、简述等多年不变的老题型,形式单一,而且多是百分制。这样,容易使考题的内容受限,难以全面考查学习情况;且试题的答案都是唯一的,容易忽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体现。

 

3.难以考察综合素质能力。任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够满足未来岗位需求的人才。未来的工作情况更多的是取决于个人的综合能力素质,不仅仅需要专业知识和能力,更需要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现在的考试模式,难以考查专业知识以外的能力,这也容易导致学生为了考试过关,而重视突击知识点,忽略了综合能力的锻炼,对于未来的岗位任职是不利的。

 

因此,进行考核模式改革,将考核和课堂授课有机结合起来,使考核不仅仅是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更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答辩考核是本科和研究生毕业时对其综合能力考核的常用方式,是反映学习期间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将其应用到任职教育的课程考核中,对改进考核模式非常有意义。

 

 (二)答辩考核的优点

 

1.可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答辩考核包含了实践部分,一般学生首先需要对与岗位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然后给出解决的方案,并撰写报告,最终进行答辩。在整个考核过程中,需要综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而且这些知识点还会涉及到本门课程之外的其他课程。这样对于锻炼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益。同时,解决问题需要的知识是开放的,并不局限于本门课程,更利于锻炼学生进行开放思维和创新思维。

 

2.更好地考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传统的考核注重卷面上的解答,但是,答辩考核中则要求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最终解决问题。显然,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必须真正理解吃透所学的知识,才能在遇到问题时,得心应手地运用它去分析解决问题。不论是知识的深度,还是广度都比传统的考核方法要求更高。

 

3.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答辩时,学生首先要把自己的报告内容讲解清楚,让大家明白他的思路和方法。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好的表达能力,表达能力对于其未来的岗位任职是非常重要的。答辩过程既是质疑问答的过程,也是交流讨论的过程,这样,学生的思辨能力会得到锻炼。

 

4.更好地促进教学。与传统的通过卷面分析不一样,通过答辩考核中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教师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同时,还会发现学生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容易发生的问题。这对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非常有意义。

 

二、答辩考核模式实践

 

(一)答辩考核模式的基本组成

 

答辩考核主要包括开题、解题、撰写报告、准备答辩和答辩几个环节。开题就是确定答辩考核的题目;解题则是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撰写报告就是将解题的过程转变为书面报告;准备答辩是在撰写报告的基础上,制作PPT,展示解题过程和结果;答辩是学生陈述报告内容,教师质疑提问,并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学生回答质疑以及相互交流的过程。

 

 (二)答辩考核模式的实现

 

1.搞好教学设计,改变教学进程。增加课程考核所占的学时,将其与讲授有机融合。教学分为基本理论知识讲授和答辩考核两大阶段。基本理论知识讲授阶段占总学时的50%60%,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与学生的讨论,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答辩考核阶段则是学生按照题目要求,完成考核的各个环节内容。教师全程参与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

 

2.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在讲授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时,应多穿插实例,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增加案例分析讲解,让学生熟悉从面对问题到分析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课堂上多与学生进行讨论,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3.合理设置题目。题目的设置应与实际密切结合,直接面向未来的任职岗位,体现学生在考核中的主体性,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4.精心组织考核全过程。(1)采取分组的形式实施。每35人组成一个小组,组员之间相互协作,不仅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2)时间安排。答辩整个考核过程可以一直延续到答辩开始之前,不严格限制。除了课表上安排的上课时间外,学生还可以利用自习或课余时间完成考核;(3)教师应全程跟踪。对疑难问题进行及时解答、指导与督促学生认真参与,确保考核的效果,并且,要及时了解掌握考核的进展。

 

5.做好考核评价。(1)答辩阶段组织35名教师作为答辩评委,全体学生参加,按照一定的顺序,每组选派1名学生作为代表进行陈述和答辩;(2)在陈述和答辩过程中,答辩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进行必要的补充,其他非本答辩小组的成员也可以提出问题进行质疑;(3)由评委根据撰写报告以及答辩的情况,给出答辩成绩。当然,学生的最终成绩还应考虑平时听课和参与考核的情况,综合评定。

 

6.必备的硬件支撑。(1)具备教学硬件设施。学校要有与未来岗位直接接轨的实践教学设施,能够利用这些设施设置考核题目;(2)计算机机房的保障。撰写报告和准备答辩阶段需要计算机支持,必须满足要求。

 

 

从以上考核的实现过程可以看出,任课教师必须花更大的精力才能搞好一门课的答辩考核,(1)备足课。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点,更多的是相关知识和案例;(2)出好题。题目的深度和广度适当;(3)做好组织工作。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4)做好评价工作。最终的评价要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而不是单一的某个方面。

 

对于学生而言,答辩考核不仅仅是一次考核,也是一次很好的能力锻炼培养过程。解题环节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灵活运用的考核,更是岗位任职能力的很好锻炼;撰写报告和准备答辩环节则是对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的锻炼;答辩可以对其语言表达能力进行锻炼。更重要的是,这一过程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综上,答辩考核考察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整个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提升了课程的教学质量。此外,还要注意两点:(1)加强过程的监控。由于分组进行,难免有个别学生有投机的思想或不积极参加小组的答辩考核活动;(2)完善答辩考核的评价。由于分组进行答辩,组内成员的个人成绩不易确定,这就需要综合平时表现以及学生在答辩中的参与程度,来综合评价单个学生的成绩。

 

作者:赵培仲  戴京涛  戚佳睿

上一篇:如何做好自考论文答辩

下一篇:大学生入党答辩制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