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浅谈关于实事求是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

发布时间:2015-09-28 08:59

  论文摘要: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的理论结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范畴和哲学基础。毛泽东对实事求是进行了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改造。赋予实事求是以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基本内涵。邓小平把解放思想引入到对实事求是概念的理解中来。坚持了实事求是命题的客观真理性和主体能动性的统一。我们党在新时期进一步突出了实事求是命题中的创新精神和要求。从而深化了对实事求是思想的认识。实事求是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次历史性飞跃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的基石。
  论文关键词:实事求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论逻辑
  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践过程中。面对不同的历史任务,创造性地提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积极成果,也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丰富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的积极成果。它们共同构成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存在着实践上的历史联系,而且也存在着思想上的逻辑联系。而贯穿于这三大理论成果产生和发展始终的。就是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的实事求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质上就是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实事求是不仅彰显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鲜明的独特的理论主体性。而且构成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的思想结晶
  “实事求是”是中国的一个成语。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结合革命实践的新鲜经验,对实事求是作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
  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实事求是这一理论范畴的提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积极成果。而且也是中国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的积极成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
  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于这种结合的必要性、根本依据和途径认识不清。出现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的指示和俄国革命的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中国革命因此遭受过巨大的挫折。毛泽东在党内较早地认识到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早在1930年。他就提出。“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进一步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个方面的理论规定性。它是要变马克思主义的“欧洲形式”为“中国形式”。使马克思主义具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它认为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普遍性必须通过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即根据中国特点加以具体运用的马克思主义,“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但是,教条主义者不懂得这一点,他们把书本上的词句当做教条,照搬照抄,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吓唬革命群众,从根本上脱离实际,不懂得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并应用于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东西,这样就用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和价值,主要体现在它对于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解决上,在于它的结合中国特点的应用。毛泽东说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就在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的,找观点、找方法的。”我们之所以要马克思主义这根“矢”。就是为了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之“的”,这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另一方面,毛泽东认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仅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应当“要使中国革命丰富经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中国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革命的实际的需要。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必须对实践生活、时代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所提供的新经验、新材料和新观念进行分析和研究,不断做出新的总结和概括,用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中国革命的独特性,使得中国共产党人在任何一本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本中都找不到现成答案。这就要求我们只能依据自己的经验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并使之上升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只有既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具体运用,又对中国实践经验进行系统的理论思考和总结,并做出合乎中国革命需要的理论性创造,才是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不仅同教条主义相对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而且还同经验主义相对立,也是中国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的内在要求。经验主义的错误不在于他们重视经验,而在于他们只是从狭隘的经验出发,把一时一地的经验绝对化和普遍化,不懂得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把感性的、局部的经验集中起来,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使之上升到理论,揭示中国革命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从而构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因此,实事求是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的内在统一,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什么是理论和实际相联系呢?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善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做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创造,才叫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正是依据这种认识的逻辑,毛泽东曾经十分简明地把实事求是归结为“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中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也对实事求是作了这样明确的概括:“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因此,“实事求是”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化”,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正是这种结合,使实事求是鲜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普遍意义;既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和灵魂,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划时代创立的核心范畴和标志。实事求是思想的提出充分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已经融入了中国革命经验的理论总结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结构和表达也具有了中国人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总之,实事求是思想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历史进程中所具有的创造性的理论贡献和主体性的理论品格。实事求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再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理论逻辑。
  二、实事求是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哲学基础
  从广义上讲,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则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仅仅停留在这个认识层面上,还不能更深刻地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导本质。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的统一,既与经典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具有内在一致性,又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并独具特色,用毛泽东的话来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立足于毛泽东对实事求是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改造基础之上,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彰显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导本质及哲学基础——实事求是,牢固确立了实事求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发展过程中基础性的理论地位。
  实事求是既是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又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范畴。面对“文化大革命”“左”的错误和“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铟,邓小平以彻底的唯物主义的革命胆略和科学态度,支持和领导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领导全党做出了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的两大历史性贡献: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邓小平理论正是产生和发展于实事求是这一理论基石之上,实事求是不仅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
  邓小平不仅把实事求是作为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而模范地加以坚持和运用,而且还结合新的实践发展对实事求是思想以创造性的发展,赋予实事求是以解放思想的深刻内涵,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统一起来。“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问内,党内存在着相当浓厚思想僵化、半僵化的现象,特别是“两个凡是”的教条主义思想,严重妨碍了拨乱反正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针对这一严峻局面,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只有解放思想,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冲破种种思想桎梏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勇于思考,勇于探索,才能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邓小平认为没有思想上的解放就不能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实事求是,应当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统一起来加以理解。什么是解放思想?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在这里,邓小平在实事求是命题中增添了解放思想的新内涵,赋予了实事求是以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把实事求是所要求的客观性原则和能动性原则辩证地统一起来。因此,邓小平的实事求是观不仅与教条主义相对立,而且与旧唯物主义消极直观的实事求是相区别。
  正是在赋予实事求是以新的内涵的基础上,邓小平进一步把实事求是看做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精髓。这一概括不仅深刻地阐明了实事求是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而且深化了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思想体系内在本质的认识。邓小平的这个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最初针对“两个凡是”的教条主义错误思想,邓小平提出毛泽东思想是一个思想体系,我们不能够只从毛泽东的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而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整个体系获得正确的理解。后来,邓小平进一步认识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体系,就是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并运用它来解决现在的问题。正是在对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的反思过程中,邓小平获得一个极其深刻的理论认识,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应当说,从“完整准确”的体系论到“实事求是”精髓论,是邓小平哲学思想发展过程中的质的飞跃。因为,如果仅仅只是从思想体系的角度,或者简单地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我们都有可能重新陷入形形色色教条主义的泥潭,而不能够真正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具有的科学品质和批判精神。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真谛之所在。正是沿着这一理论逻辑,邓小平不仅把实事求是看做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更进一步把实事求是看作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他说:“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他还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内容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实事求是看做是博大精深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体系的精髓,因而抓住了问题的根本。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列宁试图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思想体系的本质,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一整块钢铸成的”,“决不可去掉任何一个基本前提、任何一个重要部分,不然就会离开客观真理,就会落入资产阶级反动谬论的怀抱。”他还明确提出,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不必要用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列宁甚至说过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一方法论原则。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试图从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思想体系,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应当说,这些认识和提法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发展过程中都产生过积极意义和价值。但是,我们也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些传统的提法和认识所具有的不足和争议之处。如果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一览无余地接受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所阐发的所有观点,那么不仅会僵化马克思主义,而且必然使马克思主义脱离实践,脱离生活。与这些传统的提法和认识不同,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始人卢卡奇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正统仅仅指“方法”,“它是这样一种科学的信念,即辩证的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研究方法”。在他看来,即使放弃马克思所有全部论点,我们仍然可以自称为是马克思主义者。这样卢卡奇就以自己独特的理论视角抽去了马克思主义丰富的思想内容。因此,如何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思想体系的内在本质和要求,并没有从根本上加以解决。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思想体系概括为实事求是,则是深化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思想体系的认识,它不仅解决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思想体系之间的内在一致性问题,而且还进一步解决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生活实践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邓小平的这一概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坚持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实践活动的历史主体性的统一。
  因此,邓小平把实事求是的范畴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总体性哲学命题,使它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石和理论主体的标志。正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我们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的理论突破,形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实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邓小平理论这一伟大理论成果。
  三、实事求是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新境界的不断开拓
  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在实践上有着历史的联系,而且在思想上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它们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这些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围绕着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主题而阐发的科学的理论,它们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实事求是思想的产物。实事求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同样,实事求是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精髓,一句话,实事求是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范畴。一方面,正是立足于实事求是这一理论基石,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开拓自己发展的新境界;另一方面,实事求是内涵也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理论提升。
  如果说毛泽东依据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领悟和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对实事求是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概念做出了全新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阐释,赋予实事求是以理论联系实际的崭新内涵,使实事求是体现了客观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实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那么,邓小平则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程中,把解放思想引入到对实事求是概念的理解中来,赋予实事求是以能动性的理论特质,体现了实事求是客观真理性和主体能动性统一,从而实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邓小平理论。面对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发展,进一步深刻揭示创新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命题中的重要地位,做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新概括。在此基础上,我们党不仅深化了人们对实事求是的理论认识,而且进一步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飞跃。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实事求是思想的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它与旧哲学的重大区别就在于它是一种开放的学说,是随着时代发展、实践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学说,断然拒绝一切把它当做一成不变的理论教条的僵化观念。这就要求人们把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科学地认识和总结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所提供的新经验、新材料、新观点,用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这种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一方面要求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另一方面也要求系统地科学地总结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一部分。这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过程,就是实事求是的过程,也是理论创新的过程。因此,正如******所指出的那样:“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应当指出的是,毛泽东、邓小平对于创新在实事求是中的意义也有过不少认识。毛泽东认为:“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在他看来,实事求是就是要“在各方面做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因而提出“要分清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和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也十分重视创新在实事求是中的意义,他强调革命和建设都要创新精神,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是否真正结合,结合得好坏,主要地看是否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道路”。在反思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时,邓小平强调指出,一方面,“老祖宗不能丢”;另一方面要结合实践做出新的探索、新总结,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突出了创新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方面的创新,进而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我们党充分认识到理论创新的意义之所在,从而进一步突出了创新思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正如******所指出的那样:“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新,一方面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另一方面,要有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因此,理论创新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具有内在一致性,只有坚持理论上的不断创新,才能实现主观同新的客观、理论与新的实际的统一,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因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是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谱写新的理论篇章的统一。
  时代发展呼唤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要不断开拓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关键在于坚持实事求是,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绝不是只从本本出发,依靠书本词句在思维中演绎出体系来,而必须围绕时代提出的问题,立足于当代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代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准确地把握这些问题并做出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就会把理论、思想和社会推向前进。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实践上不断进行新探索,不断总结新经验,做出新概括。只有这样,党的全部理论才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能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才能引导和鼓舞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上一篇:浅谈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征浅析

下一篇:浅谈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