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谈因明心类学和西方心理学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6-10-12 15:27

  凡是接触过因明的人都知道因明里对很多事物有非常多的分类,从开始的印度因明传入到拥有自己特色的藏传因明,藏族人喜欢辩论,追究细微以寻求真理。本文主要想介绍藏传因明中心类学的内容,进一步以“四异转”为例,通过与西方心理学内容上的比较来了解藏族与西方哲学的异同。


  一、因明心类学

 

  1.识的意义和分类。在因明中我们把所知(泛指世间万物,人类所认识的对象)分为常和物,常指非一念顷之法,其事相如天空。物又称实有法,实有法即有能量的就叫实有法,一切有能量的东西就是实有法。实有法分色、识、不相应行三种。在因明学中心类学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识”的部分里,识在藏文里写成(?????)。思、识、智、明同义,智是思之性相,明是识之性相。所以,思是智之名相,识是明之名相。简言之,反映自境(事物本身)的智是思之性相,事相如眼识、信仰、贪欲、嗔恨。

 

  识与思可分为心、心所、有分别、无分别、七心识、量、非量、悟心、非悟心、错觉、非错觉。

 

  2.心与心所。心的定义:是指从自行发现自境本义的角度而言之识。其事相识,如眼识、意识。心、意、灵魂、心王同义。分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心所:心与心所,从看见成为自境的意义特征方面而立的智,叫做心所。其事相是,如受与心。心所与随从心同义。一切心所有其趋向自己周围之心王,叫做随从心。

 

  简单来说,与自己(心所)所跟随的心相应者),就是心所的定义。心跟心所是怎么安立的?心指的是伴随自己而生的,就是说与伴随自己的心所相应,就表示说心的四周围它要围绕着许多心所,而心与心所这二者之间是相应的,而心所的定义,就上跟随着心,围绕着心所产生的一种认知。所以,这就是心跟心所之间的差别。

 

  心所共分为五十一种:五遍行、五别境、六大烦恼、二十随惑、十一善心所、四异转。

 

  3.四异转。四异转:1睡眠2恶作3寻思4伺察。心力不由自主被沉进去,这样形状的心所,谓之睡眠;因一件事的缘故,而闷闷不乐,耿耿于怀,这样形状的心所,谓之恶作;为了得到智慧,初步进行涉猎,这样的心所,谓之寻思;为了得到智慧,进行深入研究的举动,这样的心所,谓之伺察。

 

  跟随相应之动机,如应转善恶无记。所谓的四异转就是这四者最主要取决在于你当下的动机,如果动机是善,这四者皆有可能是善。如果动机是恶,这四者皆有可能成为恶。如果动机是无记的话,这四者皆可称为无记。这当中的恶作指的是悔恨的这个意思,在藏文当中翻译过来就是悔恨的这个意思,所以你对恶业生起了悔恨,比方说忏悔的这种心态。如果你之前造下了善业,你之后生起了悔恨的话,它也属于一种悔恨,所以,这种都分为善恶以及无记,这当中上师们最主要会提到睡眠的这个部分。也就是你以一颗善的动机,去睡眠的话,在这段时间不管是你睡了六小时,七小时,八小时,这段时间睡眠品质我们可以称之为叫做善。如果说你在睡眠前的动机是恶的话,或者是以杂念入睡的话,这段时间我们所造的业,几乎都是恶业。如果说你是以无记的这种动机入睡的话,这段时间所造的业称之为无记业。这个时候就会有人说,我抱着一个善良的动机,从早到晚都睡觉这样不就好了,但是这也不容易,从早到晚都是善良的动机入睡,也不容易。一方面你也睡不着,一方面我们的动机很难保持在善良的状态。

 

  心与心所是构成藏传因明心类学的主要内容,毋庸置疑,所谓心类学最主要的是研究心、心理活动以及其功能,这一点与西方心理学是相似的,只不过因明心类学更趋向于通过解释心与心所而达到解释佛教理论的目的。

 

 浅谈因明心类学和西方心理学的关系


  二、西方心理学

 

  1.心理学的意义和内容。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同时它也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有关,因为这些科学所探讨的生理作用会影响个体的心智。

 

  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应用心理学家还有第五个目的——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这些目标构成了心理学事业的基础。

 

  2.心理学中的睡眠。一种被称作脑电图的技术发明使科学家对睡眠的深入了解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应用该技术可以对人的觉醒与睡眠状态进行客观的观察和测量,能够在人一整夜的睡眠中发现其不同时期的大脑活动变化。由此我们得以获知,睡眠是分不同阶段的,每一阶段有其可以明显区分的大脑电活动以及行为表现特征。这一发现被认为是心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可以将睡眠区分为两大类型,即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

 

  在西方心理学中,除了睡眠这一词与因明心类学四异转的睡眠相对应外,没有与四异转中其他项相应的词语,但是西方心理学作为一种应用学科,他所说的睡眠和我们心类学所说的睡眠有一定的差别,西方心理学通过睡眠时期对脑电波的研究,解释人们睡觉的阶段及进一步解释梦的产生和意义,因明心类学中所说的与善恶业相联系的睡眠是不一样的,但是西方心理学常通过观察动机、心思等心理活动来解释人的行为。

 

  三、因明心类学与西方心理学的差别

 

  虽说因明心类学与西方心理学都是解释人的心理活动的学科,但是他们的目的和功能有很大的差别。

 

  1.目的不同。因明心类学的内容广泛,但是它有一个特点是离不开藏传佛教一大的范围,所以它所讲的内容最终都会趋向于解释佛教经典,劝人向善向佛。而西方心理学的目的很明确,它是要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以解释人的行为活动。

 

  2.功能不同。因明心类学通过解释人的心理现象,区分善与恶的心理活动,让人控制自己的心性,不作恶的心理活动,不断向善以获得正见。西方心理学通过研究心理活动运用于各种领域,比如生物心理学解释人的梦、高级心理学治疗人的心理疾病、教育心理学指导学生的行为等等。

 

  作者:才让德吉 来源: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6期<

上一篇: 从心理学视角浅析“夫人外交”

下一篇:高校德育心理学化的探索

热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