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互联网+”: 农业、农村、农民的大时代

发布时间:2023-12-09 23:51

  编者按:“互联网+农业”正进入加速转型和创新发展的黄金期。我国农业是小规模经营农业,中国农业生产经营中长期存在着如交易效率不高、产品追溯难以实现、农民增收难等问题,这些问题有望通过“互联网+”的模式来倒逼解决,从而带来农业传统生产经营格局的颠覆性变化。


  天津滨海:龙头企业布局电商平台


  “互联网+”给传统产业带来了无限可能。点点鼠标或手机屏幕,就有优质农产品送上家门,这已成为现实。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天津滨海新区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虽然我们的蔬菜网店刚刚上线一个月左右,但不少市民都开始尝试网上购菜。近期整体销售额达到十万元以上。”浩龙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洪明表示,传统的蔬菜销售模式,受门店覆盖范围有限等因素影响,想要扩大规模很难,而开设网店覆盖的目标消费群体不受地域限制,发展前景广阔。


  除专业合作社外,新区农业龙头企业也在加紧布局农业电商O2O。“采用‘互联网+’模式,最大限度减少中间环节,让企业生产的生鲜产品与消费者直接对接。”龙达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互联网+”正在改变传统发展模式。目前龙达正在加紧建设物联网追溯系统,实现从一粒种子到餐桌全程监控、追溯。同时,龙达还组建团队,在社区蔬菜直营店的基础上,搭建微信、APP、网上商城等电商平台,使市民更便捷地购买优质农副产品。预计,近期微信平台就将上线,并在大学城等区域尝试推广。


  “借助互联网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将新区优质农产品在网上销售,有利于都市型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目前,新区已有菌类、鱼虾、蔬菜、葡萄等十余种产品开始通过网店销售,互联网与农业融合趋势日益明显。”新区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与多家电商开展合作,并组织农业电商培训,鼓励、支持龙头企业等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


  江苏新沂:改变乡村创业模式


  每年的三四月间,高流镇耀南村花农邢军就忙得不可开交,为了自家网店上的一笔笔苗木订单,他要亲自到村里与苗木大户进行联系并发货。邢军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苗木专家,2010年开始触网开店,没想到生意红火得很,仅去年苗木的销售额就超过了千万元。


  同样忙碌的还有高二村的村民岳甜甜。作为两家淘宝店的店主,这个28岁的姑娘从早晨6点起床开始,就一直忙着水培花的取货、发货。“有时一大早脸都来不及洗,就要接单打包。”岳甜甜说,“我还不算最忙的,我们村的苗木大户陈浩晚上在被窝里还在接单,我看他抄快递单子,手都要写断了!”


  从2008年起,新沂市就有农民开始触网开店,数量不多,没形成规模。2010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回到家乡网上创业,售卖各种各样的产品,由此也带动了其他农民开店,并最终形成气候。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有4000多户农民开设网店,年销售额在200万元以上的不在少数。


  回忆起开店的经历,贺春梅有着说不完的话。她当初看到别人在淘宝上卖东西,觉得很好玩,一下子来了劲:“不就是开网店吗?有什么难的,我也能开。”然而,想归想,不懂电脑的她还是无从下手。2014年3月,在参加完高流镇组织的电子商务培训之后,贺春梅的3家淘宝店终于开了起来。


  “我觉得农业潜力大,网上销售农产品效益高。我们这里产茴香菜,我的3个店就专卖茴香菜。”别看贺春梅只有初中学历,可对经营网店却有自己的一套,“做网店,关键是要懂得营销。我的店里现在有1400多种产品,我请教了当地的电商老师,他说我的店铺要好好分类,好好宣传。现在,我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优化和修改每一个标题,把每一件产品的特点都用关键词写出来。”


  开店仅仅半年,贺春梅就已经将自己的淘宝店做成了3颗钻。今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4万元。就在前不久,湖南的一名客户还向贺春梅预订了1600棵西瓜苗。“开网店改变了我的生活,虽然累,但我真的很享受。”贺春梅自豪地说。


  安徽岳西:借电商“盘活”农村市场


  眼下当不少地方的农产品出现滞销时,位于大别山区的安徽岳西县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的农民没有待在田间地头望着成熟的农产品发愁,而是坐在办公室里敲打键盘,忙着下单销售。


  在岳西县温泉镇一个很不起眼的店铺里,一盒盒原汁原味的岳西农家特产从这里发往中国各地,一袋袋新鲜的手工磨制辣酱在网上火爆售卖,店老板叫王先书,今年34岁,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村大学生。


  据王先书介绍,农村电商做得如此顺畅,除了优质的食品质量,还归功于巨大的市场和稳定的客源。“一个生活在上海的日本人,每月都要在我店里下四、五单,还有许多台湾顾客非常喜欢吃我们的板栗。”


  在安徽岳西,像王先书一样做农村电商的还有很多。


  “以前,农民手里虽然有好东西,却没有好的销售渠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我们把土特产品卖出去,并卖个好价钱,何乐而不为呢?”岳西县冶溪镇的农民胡文洲告诉记者,他开的淘宝店规模不大,生意却红火,在网上叫卖当地的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一个月可成交30多笔。


  胡文洲说,他并不清楚什么是“互联网+”,只是看到身边很多人都在接触互联网,于是他也“跟风”注册了个淘宝店和微信公众号,借电子商务销售他的土特产,没想到尝到了甜头。


  随后,笔者还走访了岳西电子商务产业园,这个占地面积56.77亩,集电商办公、人才培训、展示分销、仓储物流和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是岳西县政府认证的唯一一家重点电子商务园区。


  据该产业园区负责人介绍,园区由中国知名电商企业进行专业化运营管理,致力于为岳西电商企业提供全网营销解决方案,打造线上线下整合发展、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的电子商务生态园。


  截止2014底,安徽省18个试点县共建设验收合格的乡镇商贸中心74个、农村商品配送中心6个,中心村直营连锁店358个。其中,岳西县有各类电子商务(企业)网店800多家,网络交易额1.49亿元人民币,直接参与网上创业青年2000余人,农村从事电子商务相关产业的青年5000余人。河南邓州:百万农民搭上“互联网+”快车


  “互联网为我提供了更广阔的销售渠道,让我的产品卖到了国外,赚得了外汇!”近日,谈起互联网给蔬菜销售带来的便利,河南省邓州市构林镇鼎鑫现代农业负责人杨文高兴地说。


  2012年,杨文从打工地深圳返乡创业,流转1600亩土地,种植应季绿色健康蔬菜。通过互联网,杨文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和网店,将种植的蔬菜不仅销往全国主要省会城市,还远销新加坡、香港等地市场,年收入2000万元。


  互联网让杨文发了家,同样也让经营苗木的江浩尝到了甜头。“手机点一点,产品卖得欢。”搞苗木花卉种植的邓州市湍河街道李庄居委会锦绣苗木合作社负责人江浩,就是通过手机微信将部分知名花卉成功销到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带领群众每年收入400多万元,并且销路持续看好。江浩说,通过手机微信,可以随时随地掌握市场销售动态。


  邓州地处豫西南,拥有244万亩耕地,是国家粮食核心主产区,先后9次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称号。农业生产既是邓州的支柱产业,也是优势产业。在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邓州依托网络平台,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推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邓州网通公司负责人张先生告诉笔者,如今邓州606个行政村已全部通上了宽带,互联网进村普及率达到了100%,农村互联网用户达到6万户,这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创造了优越条件。


  同时,近年来,邓州借助网络、远程教育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手段全力搭建“信息高速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邓州市先后筹措资金2000多万元,在全市共建成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点5660多个,并建成了600余家村级农民“信息超市”,惠及近百万农民。


  “地里种些啥,电脑来回答”,“农产品哪里要,访访电脑就知道”。通过互联网,邓州市朱西村的蜜本南瓜成功销往甘肃、宁夏,靠近南水北调渠首柏林村的无公害金丝搅瓜成功销往北京,裴营乡农民一年外销花生、玉米、黄豆等农副产品9万吨。如今,这些世代身处邓州农村的农民不仅通过QQ、微信、门户网站等新手段挖掘并开拓了新市场,而且带领当地群众打开了一扇扇新的“窗户”,把越来越多的农产品销售到更远的市场。


  链接:“互联网+农业”热门关键词解析


  关键词一:“农民赚钱”


  支撑“互联网+农业”的产业链发展的核心是农民,只有让农民真正赚到钱,这种模式才能长久稳定地走下去。但农民自身条件与身处环境有很大的制约性,举个简单的例子,有71.9%的农村人“不知道怎么使用电脑”,有33.7%的人“没有电脑可用”,24%左右的人认为“用电脑太贵”,22.1%的人对电脑“不感兴趣”,因为其他因素影响电脑使用者只占3.1%。


  绝大多数农民都不能跟网络挂上钩,那还搞什么“互联网+农业”?援助扶持农民是治标不治本,给了农民钱和物资不代表他们就能真的脱离贫困。在农村信息闭塞、技术落后种种不利因素的阻碍下,我们如何才能帮助农民在“互联网+”时代下成长,学会自主赚钱呢?


  关键词二:“熟人社会”


  农村是一个熟人社会,只有邻里乡亲才能产生信任感,要教给农民如何借助网络赚钱,就要先得到农民的信任。农民务实,只有亲眼见到、亲身感受到,他们才会开始相信,尝试学习,逐渐掌握。这并不是一个多么漫长的过程,但我们需要更多的专注与耐心。


  我们要做的是以身作则,手把手辅导,而不是大喇叭指挥他们去做什么,这样只会让他们觉得我们冷冰冰的像个机器人,没有“熟人”的那种温度。但反观现在,又有多少白领高端人才自愿驻扎农村帮助农民呢?这难道不是一块巨大的市场空缺吗?


  关键词三:“渠道下沉”


  习惯了享受城市富足的生活,除了那些自愿支教或是回乡建设的人,很少再有人会自发或被动地上山下乡,诚心诚意去帮助农民赚钱了。不是因为这些人不够善良或是怎样,这只是人之常情。像京东、阿里巴巴这样大的集团企业,员工个个都是精英,你认为会有几个人想去农村支援扶持?除非另辟蹊径,否则这些大咖想要在短时间内吃掉农业市场这块大蛋糕想必也要多花上一些功夫了。能够打通市场的关键是渠道,而能够搞定农村市场的是渠道下沉!之前也提到了,农村讲究的是实在,互联网这么飘忽虚拟的东西,如果不在农村落地,那么“互联网+”的梦想就没法实现。所以,要让农民亲身体验,网络必须可见!渠道必须下沉!


  关键词四:“点对点服务”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农村数量将近70万,农民数量大约10亿,别说一家公司企业无法管理,就是几家合作也是未必吃得消。所以要提升对农村的服务管理质量就需要提炼!


  比如,最大农村社交平台“村村乐”在2012年借助国家家电下乡的机会实现了省-市-县-镇-村5级的下沉渠道,为了便于管理数量庞大的农村,村村乐看准了每个村庄的村长、大学生或是能人,将他们设为该村的网络站长,负责与村村乐进行线上对接,从而实现业务沟通、项目合作、支援扶持等工作。村村乐这一行动也因此得以轻松了解每个农村、每户人家甚至细致到每个人的具体困难是什么,这种“点对点服务”的模式给农民提供了最直接有效的帮助,光从这点上就让他们感到十分震惊,信任感也油然而生。


  关键词五:“农村电商”


  电商是当今互联网十大热门行业之一,而农村与电商的结合更可以说是天生一对。这对于农民来说是最好的致富良机。现在多数农民手里都有个一亩三分地,没事自己种点蔬菜水果什么的再常见不过了。


  现在很多人都看准了农村电商这个市场,他们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店铺、商城等等渠道进行销售。作为经销商,他们去农村当地采购这些优质蔬菜水果时可能会压到很低的价格,然后再高价拿去卖,这对于农民来说可不是个好消息。自己辛苦种出的成果因为没有渠道而被迫贱卖,长此以往,电商让农民尝不到甜头,最后受伤的不光是农民自己,连行业都会受到影响。


  所以,今天的“互联网+农业”就要避免这一情况,让农民自己当家做主,自己种的农产品直接通过网络平台向全国各地销售。一方面节省了中间的中介费,另一方面增加了农民对电商的自信心。本文来自《农村.农业.农民》杂志

上一篇:探析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与发展

下一篇:浅谈计算机网络内部威胁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