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早期医学实践论文(共3篇)

发布时间:2023-12-08 18:46


第1篇:实施早期护理教育临床实践的迫切性分析


当前,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改革的趋势之一是突破传统的“三段式”医学教育模式,让低年级本科护生早期接触临床实践,帮助学生早期建立正确的护理理念,提高对护理专业价值的认识,树立终生为病人服务的专业思想,锻炼本科护生的综合能力。早期接触临床是我院四年制本科护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之一,通过1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我院2002级全日制本科护理专业的学生共83名,来自江西、山东、浙江、河北、广东五省,其中女性69名,男性14名,年龄最大的21岁,最小的17岁,&均年龄19.6岁。


1.2实践教学


组织我院四年制本科护理专业教学计划,从第2学期至第6学期,每学期都安排了临床实践课,实践教学时间由少到多,实践教学内容从基础护理到专科护理、从人文护理到整体护理,分3个阶段进行安排:计划!实施!讨论。


1.2.1制定早期临床实践教学计划  计划是教学工作的行动指南,早期临床实践教学计划是根据第1学年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分5个部分进行设计:主题、目的要求、教学内容、教师准备、基地准备。


1.2.2精心组织实施临床实践教学  为了让学生能够较快地进人角色,护理系将实践教学计划提前2周下发到班级小组,学生围绕实践主题复习相关学科的知识点,收集有关的资料,做好学习计划。


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3"5人一组,带教老师首先让学生观察临床护士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并提出相关的问题,然后再指导学生临床实践。


1.2.3进行临床实践教学总结  临床实践结束后,安排1d的时间,采用以实践内容为主题,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讨论,并写出对临床实践的认识和收获。


1.3调查方法


在临床实践教学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参考文献[2]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临床实践教学调查问卷表》,对2002级本科护理专业83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问题分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两种类型,封闭式问题的调查内容包括专业思想、学习动机、综合能力、教学方法4大类共15条,开放式问题的调查内容为学生对临床实践教学的态度和建议。共发放调查问卷表83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表83份,总有效率为100%。


通过调查,早期临床实践在巩固专业思想、建立正确的护理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综合能力等方面对低年级本科护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教学方法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欢迎。


2讨论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堂理论知识必须在临床实践中才能得到验证。过去“三段式”的医学教育模式,医学基础课!临床专业课!毕业实习,其薄弱环节就是没有及时地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造成学生专业思想比较模糊,高分低能的现象比较普遍。早期临床实践恰好能弥补这方面的欠缺。


3.1早期临床实践有效地帮助低年级本科护生巩固专业思想、建立正确的护理理念目前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有个令人十分担忧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本科护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尤其对现实社会中护理专业价值与护士社会地位存在一定的差异不甚理解。让低年级本科护生早期接触临床、接触护士、接触病人,充分了解护士的工作职责、社会责任和为人类健康所作的贡献,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专业思想,早期建立正确的护理理念。调查表1中表明,分别有91.57%和90.36%的学生认为早期临床实践使自己的专业思想得到了巩固,对护理专业价值的理解加深了;有98.79%的学生认为早期临床实践较好地帮助她们建立正确的护理理念;通过早期临床实践学生对护士职业的崇尚和热爱的程度也分别达到84.34%和78.31%。


有的同学在实践总结中这样写到:进校时我对护理专业不了解,甚至有些讨厌这个专业。通过1周的临床实践,当我看到护士老师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娴熟的操作技能,看到病人家属感激和信赖的目光,我开始体会到护士职业的神圣和伟大,一下子就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未来的护士,肩上的责任有多么重大,庆幸自己选择了护士这个职业。


3.2早期临床实践激发了低年级本科护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了学习潜能学习动机和学习活动可以相互激发、相互加强。当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时,可以先组织开展学习活动,然后通过学习活动逐步地引发和形成其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它就会自始至终贯穿于某一学习活动的全过程[3]。低年级本科护生刚刚踏人大学门槛,由于环境和教学方法的改变,而且所学的医学基础知识专业性较强,很容易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潜能的调动更是无从谈起。早期临床实践,可以缓解低年级本科护生对临床的渴望和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查表1中显示分别有97.59%和93.98%的学生认为早期临床实践激发了她们的学习动机、调动了她们的学习潜能,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率达到97.59%;有68.64%的同学非常喜欢临床实践这种教学方法;有60.20%的同学认为应从第一学期就安排临床实践。3.3早期临床实践较好的锻炼了低年级本科护生的综合能力低年级本科护生早期临床实践,学生在主题的引导下,通过仔细观察、亲自动手、课后讨论,既复习巩固了理论知识,又在实际操作中较好的锻炼了实际动手能力,综合能力较全面地提高。在调查表中显示,有67.47%的同学认为护理基本技能操作能力更加熟练,有73.49%的同学认为人际沟通交流能力有明显的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明显增强了。


3.4低年级本科护生早期临床实践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3.4.1探索早期临床实践对低年级本科护生创新精神培养的方法和途径,有49.40%的同学认为早期临床实践对创新精神的培养没有帮助,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比较肤浅,加上第一次上临床,紧张的心理;二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简单,启发引导学生不够。加强低年级本科护生在临床实践中创新精神的培养,需在改革教学方法上下功夫,要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给学生营造一定的问题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见解和观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开放式问题的调查中,有的同学建议老师应多设置一些问题。


3.4.2临床教师教学水肀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滞后和临床护理人员编制偏紧,部分临床老师临床经验很丰富,但学历低,理论知识相对欠缺,加上临床工作繁忙,所以教学方法比较简单,往往是做得多而讲得少,照本宣科多而引导启发少。因此,加强临床教师的培养,拓宽她们的知识面,提高她们的理论水肀是高等护理教育的当务之急。


早期临床实践勇于突破传统的“三段式”医学教育模式,医学基础课与专业课同步开设,理论课学习与临床课实践同步进行,对低年级本科护生在专业思想、学习动机、实际动手能力等方面有积极的影响,对促进高等护理教育改革、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值得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力求创建一个适应新时期医学教育发展r求的高等护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辛青,刘莲芳(江西医学院护理学系,江西南昌330006)


第2篇:医学早期临床实践活动的意义与趋势


进入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对医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中包含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本知识、沟通技能、临床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与研究等七个方面要求,许多医学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早期临床实践”在培养符合最低要求的医务人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近些年来,国内外一些医学院校在用不同的方式开展以“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和学生自主学习为特征的“早期临床实践”活动,并且这种活动的开展方式还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阶段。


一、临床实践教育的内涵


(一)我国医学教育的基本模式目前,国内医学院校是以“三段式”教育模式为主,即“基础课一临床课一医院实习”。医学生从一到三年级完成第一阶段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第二阶段的医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四、五年级才开始第三阶段的临床理论和专业的学习,即在医院进行临床实践(见习和实习)。这种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对医学科学知识的掌握,是学生熟悉和容易接受的一种方式,培养了一大批合格乃至优秀的医务人员,促进了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但由于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以学科为中心,忽视了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脱节严重,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在十几年来医患关系欠和谐的社会环境下,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缺少必要的临床实践,同时缺乏医患沟通能力,使其工作中不能很好地结合理论与实践,医院和患者都不满意。当今缺乏临床实践教育的培养过程严重制约了医学人才质量的保证和提高。


(二)国外医学教育基本模式


国外的医学教育课程主要有三种:传统学科式、以问题为中心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器官系统式(organsystem)。传统学科式是较系统完整的一种形式,有利于教学实施与管理。PBL教学模式进一步精简课程,基础医学和临床实践联系更紧密,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从临床工作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器官系统式是按照人体解剖结构中的某一器官系统把相关课程结合起来,以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和减少课程间的重复,较好地解决了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结合的问题[2]。


(三)早期临床实践的内涵


临床实践是医学生接受医学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医学生在临床教师指导下在临床教学基地进行和参与临床诊疗活动,实现学习目的的一种医学教育方式。早期临床实践的“早期”被定义为“传统意义上的临床实习期的前一阶段,通常是指医学教育的最初两年”,“临床实践经验”是指“在社会的或者临床的环境下与真正的(与模拟的相反)病人接触”,以增强对健康、疾病或者癌症和卫生专业角色的理解。


(四)早期临床实践教育的形式


早期临床实践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实践活动开展的时间分为课程内和课程外两种主要形式。课程内早期临床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有:开展“临床医学导论(introductiontoclinicalmedicine,ICM)”课程,即在一、二年级的学生中开设“临床医学导论课程”;学习完基础课程后即到医院进行相应课程的观摩,并且在节假曰到医院进行“预见习”。课程外早期临床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有:开展早期接触临床教育,让低年级医学生在节假曰到社区和医院进行观察,并且对慢性病患者进行访谈、搜集病历、对病人的病情进行检测,以加强学生对疾病和病人的理解。


二、国内外早期临床实践的现状


(一)课程内的早期临床实践活动


国内外的一些医学院校开始把早期临床实践活动作为课程教学的方式,如英国医学教育的临床阶段与基础理论的学习阶段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各医学院校开展不同的临床实践,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倡早期临床实践[6]。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许多院校还专门开设医学社会学、心理健康学等医学人文课程,早期使用模拟情景下重复操作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临床操作的熟练程度。通过早期接触临床,观察、了解基本医疗程序,提高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医学生主动与患者沟通和交流的技巧,增强医学生博爰、人道的职业责任感。


法国的医学生在入校第二学年即开始接触临床医疗工作,每周见习2~3个半天(通常在上午),大学第四学年开始学习临床课程至第六学年结束。香港的医学院校在学生一进入医学院学习医学知识的同时就让他们开始接触病人,其课程设置由综合课程、健康与疾病概论、系统课程和临床实习组成。在第一学期的健康与疾病概论中,以真实临床病例为基础进行学习和讨论;以临床访谈(clinicalvisit)和床旁教学为主要形式进行实地见习与实习;在专门的临床技能实验室进行临床技能的培训和练习,逐步掌握有关技能。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在医学生临床实习前一年,采用周末到门诊导诊、晨间到病房参与晨间护理的方法对174名护理本科生实施了早期接触临床的预实习模式。结果表明在护理本科生中实施早期接触临床的预实习模式切实可行,实现了理论教学、临床思维与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于一体,缩短了临床实习的适应期,提高了临床实习的质量。


(二)课程外的早期临床实践活动


一些院校也采用课程外的形式进行早期临床实践教育。重庆医科大学组织“萤火虫志愿者服务队”,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和医院正常诊疗秩序的前提下让学生自愿参与到早期临床医疗工作中,进行一定时间的社会实践,培养其将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思维能力,加强其人文关怀理念和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技能中心选拔二三年级医学生成立实验组开展急救普及活动,期末采用相同的考核方式和内容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技能和沟通技能进行考核。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学生,活动的开展效果良好。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在“护理学专业现状与护士角色”课程中安排10个学时的临床见习,学生对护士角色的认知和认同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南京医科大学对部分新入学医学生开展入学后第一次接触临床、感知医学的实践教育活动,组织新生参观附属医院。并让二年级学生参加医院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为患者提供导诊、沟通、护送、取药、维持秩序、陪护等服务工作。使医学生提前了解医生曰常工作环境,增进对培养良好医患关系重要性的认识,效果显著,受到医学生广泛欢迎。


(三)课内外相结合的早期临床实践活动


还有一些医学院校早期临床教育结合了课程内外的多种形式,例如美国的许多医学院校让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就接触患者,学生被分散到各个诊所,学习与病人交谈的技巧,参观后定期交流心得体会。基础医学教育和临床医学教育相互渗透,在基础医学学习阶段渗透每周一次的临床实践课,为早期临床实践活动做准备。


三、早期临床实践活动的意义与趋势


(一)早期临床实践活动的意义


传统医学教育忽视了临床实践的重要性,缺少对医学生在临床实践方面的教育,这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早期临床实践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医学模式的不足,其优越性体现在很多方面。如避免纯理论学习的枯燥,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践,激发学习积极性,及时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加强学生对医患关系的认知,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增强医学生博爰、人道的职业责任感和同情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病患,符合现代医学教育的规律和趋势,有助于医学生早期感知临床、熟悉医疗流程、体会患者感受,促使医学生增强医学人文素质、提高医患沟通能力。


(二)早期临床实践活动的趋势


早期临床实践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国内外的医学院已相继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早期临床实践活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1年12月6曰,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在京召开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实践教学是保障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也是当前医学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严重“短板”。高等医学教育要深化临床实践教学改革,推进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模式的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提高医学生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制定临床能力培养标准,规范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但是,我国目前各院校所进行的早期临床实践活动都只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并没有全面实施早期临床实践。我国医学教育模式只在四五年级才让医学生接触临床,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所以我国需借鉴国外开展的各种课内外相结合的早期临床实践活动,实现医学教育改革的目标。


(三)开展早期临床实践活动可能的方式


根据国内外医学院校已经开展的早期临床实践活动,结合我国医学教育现行模式和不同院校不同地区的实际,我国实施早期临床实践的模式,应该在不对现行医学教育体制“大动干戈”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开展,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医学院校绝大多数是独立于附属医院之上办学的,医院不办医学教育,而是后期参与临床教学。此外,基础医学教师和临床医学教师在现代教育观念、基础与临床结合意识、早期临床教学能力及教学管理能力方面都不同程度的缺乏。因此,可以探索试行两种方式,一是前期医学课程内的临床实践活动,如解剖学课程相关章节中安排到医院外科见习手术,临床教师参与共同教学,医学导论课中安排学生到医院见习门诊、急诊等医疗环境,或参与医务志愿服务活动等。二是设置“早期临床实践”必修课,该课程时间可安排在一至三年级各学期的课余(含周末)或寒暑假期间。“早期临床实践”课程的特征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观察、体验感受、教师引导,可以适当安排学生经培训后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总之,早期临床实践需要在医学教育改革中逐步推行,摸索经验,形成制度和方法,才能有效增强师生们医学教育的新理念,并利于全面推广和实施。


作者:高娅、王锦帆2(1.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2.第四临床医学院,江苏南京210029)


第3篇:实现医学生早期开展科研和临床实践活动的条件保障


1988年世界医学教育学会《爱丁堡宣言》明确指出: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近20年来全球医学教育和临床工作者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为紧跟时代发展,2001年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制定了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其中包括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的基本知识、沟通技能、临床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与研究等7个领域,以保证毕业生具有日后从医的核心能力。


在医学和生命科学的新世纪中,临床医学是医学领域中知识更新最迅速的学科之一,从而对医学教育和医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要求卫生服务由医疗技术服务扩大到预防保健社区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已成为必然趋势。医学发展与人才质量是一对特殊矛盾的统一体,正确把握和处理发展与质量的关系,对于深化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促进高等医学教育发展,适应卫生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提高质量则成为推动其改革与发展的首要问题。


一、国内、外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模式伴随时代需求而快速发展


早在1941年日本大阪大学的泽泻久敬教授最早设置“医学导论”课程;华盛顿医学院对全国31所医学院校的统计表明,“医学导论”使医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医学体系,引导学生更主动的掌握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哈佛大学医学院新途径教育(NewPathwayEducation)强调态度、技能和知识并重,使学生获得终身治学和从医的能力,打破基础和临床的界限,早期接触临床和患者,以SHP(society,health,aridphysician)贯穿学医过程,强化医患关得到充分的总结和归纳,如1999年美国北得克萨斯大学医学院的和卡格雷大学医学院的m教授系统论述和评价了现有的课程模式,其中包括:(1)以代徒培训为基础的课程模式(Apprenticeship-basedCurriculumModel,ABCM);(2)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模式(Discipline-basedCurriculumModel,DBCM);(3)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课程模式(organ-System—basedCurriculumModel,0BCM);(4)以问题为基础的课程模式(Problem-System-basedCurriculumModel,BPCBPL);(5)以临床表现为基础的课程模式(ClinicalPresentation-basedCurriculumModel,CPBCM)[5];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伊力诺斯大学医学教育研宄中心的医学报告又分为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Subject-centeredCurriculum);整合课程(IntegratedCurriculum)和以能力为基础的课程(Competence-basedCurriculum)3种医学课程模式;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Hardn教授将改革的课程模式分为调料模式(SPICESmodel),即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Student-centeredCurriculum)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Problem"basedCurriculum)'整合课程(IntegratedCurriculum)、社区为基础的课程(Community-basedCurriculum)、选修课程(Electives)、系统课程(SystematicCurriculum),但不论如何划分,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综合性课程(整合课程)和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近年来国内众多高等医科院校开展教学改革和探索,如广州中山医科大学自1998年开始在生理学学习过程中开展以病例为中心的PBT和PBL教学法,提倡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主动学习和独立学习;北京医科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开设“临床医学导论”课程中突出早期接触临床;汕头大学医学院通过设置“以器官系统技能训练”为中心的十大系统综合性课程和提前1-2个学期进入临床实习的方法,以避开寻找工作和考研的高峰,保证学生质量。


二、医学生早期开展科研和临床实践活动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步骤


传统医学教育使医学院大学生前两年只能在抽象、枯燥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医学基础课程而没有接触临床的机会,从第三学年开始才能结合所学课程,进行“走马观花”式的临床见习,直到第五学年毕业实习时,才能真正接触临床工作和各种类型的患者,开始培养医学生书写病历、病程记录、操作记录等;进行体格检查、腹穿、腰穿、插胃管等技术操作对大学生而言,由于早期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没有明确的目标、兴趣和动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低^即使后期进入科室周转,由于时间有限,而且目前就业压力非常大,最后一年往往成为寻找工作、考研的关键时期,严重影响了临床实习效果;对病房和临床患者而言,大量实习学生涌入,给实习科室、患者及其家属造成心理负担;对于实习医院的医疗管理和服务也造成巨大的压力。我们设想从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中医等本科专业第一学年开始,实施目标制和导师制培养,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在学校教务处各职能部门的统筹领导下,基础学科各教研室主任和临床学科各科主任认真配合,组织副教授和副主任以上职称的教师和临床医师为导师,每人固定指导2-3名大学生。从本科生第一学年开始,按照学生兴趣和目标,通过广泛宣传在大学生中组织、设立创新性小组和团队。确立科研项目或学生自主选项,建立导师与学生双向联系设计方案并组织实施,也可和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性项目相结合。在基础学院范围内开展以导师指导下的大学生创新性科研项目;在临床学院范围内进行以导师指导下的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床旁基本服务、基本技能见习和训练、疾病调查和追踪、科研立项等,从外围逐渐深入临床实际,培养学习兴趣和能力、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挖掘临床课题并培养科研素质;学会建立良好的与医务人员和医患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的医疗和护理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2.组织临床专科医师指导下的大学生志愿者团队、科技三下乡等实践活动,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定期开展为社区居民举办医学知识咨询、科普培训、家庭护理技能和急救常识培训服务等,以满足城市居民对医疗服务的基本需求,使在校大学生走出象牙塔,早日接触社会,在社区服务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定期开展导师指导下的大学生学术讲座,临床新疗法、新技术讲座,关注医学发展最新动态,同时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积极申报基础学院和临床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争取结题时有论文发表。


通过以上措施,大学生有机会在课余时间跟导师贴身学习直至实习,使学生发挥最大的潜能和智能,提早进入角色。


三、实现医学生早期开展科研和临床实践活动的条件保障和要求


1.学校图书馆必须具备丰富的馆藏图书资料和强大的电子图书馆以供查阅,使大学生入校后即可通过查阅文献,了解科研和临床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相关信息


2.学院教务处、各基础学科应及时调整教学改革思路,在基础课教学环节中进行大胆的摸索和尝试,如注重在理论和实验教学中培养科研思维,注重培养非智力因素(包括团队精神、奉献精神、合作意识、接受批评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等研宄;临床学院及附属医院各科主任积极配合、协作,在基础和临床学科之间架起平台,使在校大学生早日走出校园、走进病房、进入社区,进入社会,开阔视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其就业、从医以及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3.医学院各教研室有近30年培养硕士研宄生的经验,而且具备良好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环境。随着合格本科大学建设与评估、日圆贷款项目、中心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2003年基础学院成立的机能实验中心,配套先进的仪器设备,更提高了开展科学研宄的档次和效果


4.学校内各自治区学术团体如宁夏医学院科学技术协会、宁夏生理科学会、宁夏解剖学会、宁夏生物协会、宁夏心理学会等常年组织专业教师、副主任以上职称的临床医生和大学生走进社区为民服务,和社区有良好的联系和工作基础。


5.由于本方案涉及面广,参与的工作人员和学生人数较多,在确定导师、分组、选题申报和实施进程中需协调、统筹的问题较多;导师代教使导师的工作量加大,尤为临床学科,学生进入病房势必造成科室管理的压力,所以在前期一定要作好宣传教育工作,在实践中要考虑到诸多困难,各学科要组织人员将资料收集、管理好,便于整理、统计^


作为医学基础教育工作者,应与临床、社区医务工作者共同努力,通过探索在校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途径,鼓励和支持医学生通过拓展书本专业知识、强化实践技能和技巧,在实践中逐步培养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培养观察事物、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悲悯的人性关怀素养,学习正确积极处理纷繁事物的能力,开发最大潜能,缩短过渡期,同时通过积累连续性的、紧密结合医学教育和临床专业训练的经验,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备终身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能力,从而适应和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健康需求,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经济社会而努力。


作者:白洁,朱建华,李昭宇,徐涛,李玉香,胡淑婷,陈晓霞(宁夏医学院,宁夏银川750004)

上一篇:栀子的临床应用论文(共3篇)

下一篇:糖尿病护理途径论文(共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