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社会转型期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发布时间:2016-12-21 10:36

  确立科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前提,我国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笼统,脱离社会需要,这是制约应用型心理学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问题。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目标应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应体现应用性、实践性,应拓展培养目标的专业方向,并寻求实现培养目标的合理途径,即构建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拓宽应用心理学的专业方向。

 

  21世纪,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为顺应世界发展趋势,我国社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从20世纪开始,我国社会各领域的改革不断推进,并向纵深发展,社会各领域经历着社会转型期的巨变。社会变革促使人们原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生活理念发生巨大改变。置身于社会转型的变革时期,人们的心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心理失衡、行为失范等现象日益增加,由此激发了社会对应用型心理学人才的需求。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为我国应用心理学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许多高校相继设立了应用心理学专业,为社会输送应用心理学人才。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对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认识偏差和管理错位,应用心理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逐渐显现,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社会对具备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有广泛需求,但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又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错位,迫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目标的定位是根本问题,也是核心问题,因为培养目标决定着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构建、培养方法及途径的选择。能否合理、科学地定位培养目标,决定着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也决定着应用心理学专业自身的发展壮大。

 

  一、对我国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反思

 

  培养目标是学校人才培养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表述和规定,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专业都要依据培养目标来确立人才培养规格。培养目标既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学生努力的方向,同时也是构建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培养目标展开。高校培养目标的确立,要根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和层次,依据社会特定领域的特定职业需求,既要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又要考虑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社会需求。

 

  改革开放后,我国部分高校恢复了心理学专业,而应用心理学专业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各个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依据我国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以及自身特点,确立了人才的培养目标。各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尽管有所不同,但大致是培养具备心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社会各领域独立从事教学、管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开发等工作的专门人才。各校围绕培养目标设立相应的心理学课程,应用型心理学人才培养工作围绕培养目标展开。不可否认,多年来,应用心理学专业为社会输送了大批毕业生,服务于社会不同领域,为社会做出了相应的贡献。但与此同时,用人单位和毕业学生也反馈出一些问题。用人单位反映的普遍问题是:毕业生适应工作的时间较长,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偏弱,后一问题尤为突出和普遍。毕业生反映的问题集中表现为:面对现实中的种种心理问题,不知道如何用所学的心理学理论去分析解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反思我国既有的应用型心理学人才培养模式,发现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存在以下问题:

 

  1.定位不明确,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随着我国社会变革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极大提升,但社会矛盾日益增多,人的心理失衡现象日益普遍。因此,社会需要既具有心理学理论知识,又能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心理学人才。但是,由于对应用心理专业认识有偏差,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明确,没有体现出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性特点,由此确立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方面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基础学科课程比例较大,应用学科课程比例偏小,且课程所涵盖的社会领域较少。在设立应用心理学专业早期,应用性学科课程设置零散,缺乏系统性,与教育领域相关的心理学课程较多,也有少数临床心理学方向的相关课程,但工业组织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方向的课程则较少。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是:重视理论知识讲解,欠缺实践教学环节,忽略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致使学生应用心理学知识结构不完整,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薄弱,步入社会后难以满足不同领域的职业需求,难以应对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2.缺少针对性,没有明确的专业培养方向。1992年,国家教委调整高校专业时,将心理学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个专业方向。应用心理学是相对于基础心理学而言的,强调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应用心理学重视实践,研究如何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个人和社会中的各个领域,解决实际问题。当前应用心理学的研究涉及社会中的众多领域,如教育、医学、工业、商业、司法、军事等诸多领域,其服务范围几乎囊括了所有领域。

 

  社会各个领域的分工不同,性质不同,专业特点亦不同,对人才需求也独具特色。应用心理学专业要培养合格的人才,适应社会各领域对应用型心理学人才的需求,就要制定出科学的培养目标,这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前提。当前我国绝大多数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均不同程度地提及要为各个领域输送心理学人才,但都较为笼统,缺少对专业领域的针对性。也较少依据不同领域对人才知识架构的不同要求,对人才培养规格做出具体规定。建立在此培养目标基础之上的课程内容庞杂、零散,难以形成具有明确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缺少系统性和针对性的课程体系难以纵向延伸,学生学习的课程虽然面面俱到,但是难以在学习期间形成完整的、明晰的心理学专业知识框架,从而导致学生在心理学应用领域样样通,但样样不精。学生掌握的应用性心理学知识零散、不完整,缺乏系统性,当面对现实问题时就难以给出专业的逻辑解释,难以独立解决现实问题。

 

  3.培养目标狭窄、封闭、方向单一,学生毕业后的社会适应领域狭窄。随着我国高校教改的推进,各院校的心理学人才培养模式也在逐渐完善,但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目标仍然存在狭窄、封闭、方向单一等问题。我国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方向设置笼统、不够细化,很多高校的培养目标没有对应用心理学四个专业方向提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由此衍生的课程设置杂乱、零散,涵盖了各个领域的心理学课程,如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学生心理健康、犯罪心理学、家庭心理治疗等。纵观国外心理学专业建设,其心理学专业方向涉猎广泛,划分较细,有心理咨询专业、学校心理专业等。在台湾的心理学领域,仅临床心理师内部就分出健康心理学、社区心理学、神经心理学等许多不同的专业方向,其专业方向的广泛和细化可见一斑。

 

  我国高校心理学专业恢复伊始,较多地把心理学应用到教育领域,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心理学的应用逐渐拓宽到教育、医学、工业、商业、司法等领域。为了适应社会需求,一些院校对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做了相应的调整,但培养目标狭窄、封闭、方向单一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改善,这制约着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导致学生应用心理学知识结构不完善,最终导致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面狭窄,也使得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自身发展受到限制。

 

  二、确定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路

 

  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是学校的任务之一,所以学校的培养目标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这不仅是教育的发展规律,同时也是教育自身的发展需要。适时调整培养目标是社会发展对应用型心理学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应用心理学专业自身持续发展的需求。

 

  1.应用心理学专业应确立与我国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培养目标的应用性。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21世纪的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各个领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社会转型期的阵痛,必然引发相应的心理问题,如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家庭亲子关系问题、社会情绪问题、罪犯的教育改造、互联网线上体验问题、商品流通过程中人的行为问题、企业管理中的相关心理问题等。社会不同领域、不同群体显现出的心理问题,都需要心理学专业人士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予以指导。依据社会各领域对心理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应用心理学专业应适时调整既有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规格,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人才培养应立足于广博的知识结构,宽厚的专业基础,广泛的社会适应性,在此基础上制订应用型心理学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解决社会各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2.构建多层次培养目标,拓宽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改变培养目标狭窄、封闭、方向单一的现象,根据社会需求和各校自身特点,围绕应用心理学的四大领域(即工业组织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拓展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广泛的人才培养方向可以使学生既具有明确的专业发展方向,又具有专业特长,增加自身的社会适应性,同时,也有利于应用心理学专业自身的发展壮大。

 

  3.强调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性。应用心理学专业以其应用性为特征,强调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个人和社会问题。 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突出实践性,在注重整体专业素质的同时,强调专业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问题,也是核心问题,确立明确清晰的培养目标,是构建科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关键。培养目标的应用性、实践性,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决定的。

 

  三、实现应用型心理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途径

 

  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包括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合理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以及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等。

 

  1.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构建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围绕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工业组织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四大应用心理学领域展开,相应的课程模块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通识课程,包括学校统一设置的通识课程以及人文社会学科和自然科学学科中与心理学相关的课程,如计算机、哲学、高等数学等。第二,专业基础导论课程,主要包括生理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心理学史、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统计学等,这部分课程主要是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第三,专业导论课程,这部分课程建立在基础导论课程的基础上,是基础导论课程的进一步延伸,相应的内容是应用心理学四大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主要包括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课程。第四,专业选修课程,这部分课程建立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导论课程的基础上,是这类课程的进一步拓展,既包括基础心理学的内容,也包括应用心理学的内容,以此拓宽学生的心理学知识面,如当代西方心理学流派、认知心理学、情绪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家庭心理治疗、团体心理辅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消费心理学、旅游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第五,研究性课程,这部分课程是专业课程的深入,包括心理学研究方法、各心理学流派的理论与技术以及当代心理学研究的前沿成果介绍等。

 

  除通识课程外,专业基础导论课程、专业导论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研究性课程四个模块之间,横向相互关联,纵向相互衔接,课程体系强调其内在的逻辑关联。这样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在不同专业方向上形成完整、系统的应用心理学知识架构。

 

  2.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注重课程内容的应用性,教学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本科应用型心理学人才,应着重提升其实践能力。在学生扎实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应增加实践环节教学,突出实践课的操作性和技术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适当增加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应用心理学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拓宽应用心理学的专业方向,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需要心理学作为支撑的领域越来越多,拓宽应用心理学专业方向,实施应用心理学人才分流培养将成为必然。宽泛的专业方向不仅可以使心理学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各个领域,还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方向,有利于学生顺利就业,并获得长远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应用型心理学人才的培养,应根据社会对应用心理学人才的需求,细化专业方向,准确定位应用型心理学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从而探索出较为完善的应用型心理学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胡丽萍 来源:教育与职业() 201611

上一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大学生崇拜心理

下一篇:基于实践教学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的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