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西部“三农问题”与城乡统筹体系

发布时间:2016-06-08 15:46

  1.“三农问题”现状


  “三农问题”即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这三者之间所形成的矛盾。它是农业文明向工处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并且一直存在于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中,而且广泛存在于多个国家之中。首先,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中国的农业方面实行的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尚未形成规模经济、产业经济。农民得到的市场信息十分稀缺,农作物没有很好的销售渠道,限制了农产品的外销,导致滞销现象的频繁出现。最终给农民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这些经济负担会降低农民务农的主观能动性,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大部分务农人员转向进城务工,从而使得农村劳动力数量大幅下降,不断下降的农村劳动力与日益增加的农业需要的矛盾激发,这就是“农业问题”的根源。其次是“农村问题”,它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上,即劳动力不足,农村乱占耕地,留守儿童合法权益无法保障等等……其中最突出表现得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的改革,户籍分为农村户籍与城镇户籍,这种分割的体制使城镇和农村的文化水平和经济体制上有了根本的区分。最后要说的是“农民问题”,其中包含两个方面,即农民收入与农民综合素质。现阶段农民综合素质较低,其中科技文化、法治建设是最重要的两方面。


  2.解决三农问题几点建议


  带动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和根本。“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建设解决的人文核心,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普及解放了农村大量的劳动力。一方面体现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许多农村劳动力的失业,农民承担着更大的压力的同时,其现金资源也是很有限的。在这种新型的压力下,我国必须想出新型方法与措施去帮助农民解决其面对的重大及严峻的挑战。


  1.改变农民的封建思想,更新他们陈旧的观念,带领他们走上致富之路。在我国的各种经济体制的带领下,我国涌现出多种多样的就业道路,这就给农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2.在政府的带领下优化农业的结构,挖掘现有的资源,在农村形成其有自己特色的经济产业链,不仅能引进更多的资源,而且使自己的特色走向跟宽广的前沿。通过调整农业结构,让农民与市场紧密相连。应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3.农业产业化,转变农业经营方式,通过先富带后富的具体方针通过试点,先带动一批企业,再通过经济辐射效应,将企业经营方式与理念传递开来,形成群体优势。实行这种经营方式就是把农业产物与市场相结合,目的在于是农民有更好的经济收入,让农业和经济有更加紧密的联系。通过形成一种经济规模,让农作物的产出,加工和对外的销售形成一个连续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通过这样一种经济的规模逐步带领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4.让农民发展劳务经济,农民去经济前沿城市务工,是一种新的趋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双赢”,这不仅可以缓解其他城市的劳动力短缺问题,还可以让农民有更好的机会发展经济。就我国现在经济状况来讲,国家不仅要大力发展农民在第二与第三产业的投入量,而且要提高在外务工的农民的素质,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等。完善其法律知识,使其在困难面前可以使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农问题


  5.完善农村服务体系。建立起相关的农业生产发展合作社,合作社可以把农民个体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合作整体,实现规模经济。一方面可以通过合作社与政府形成互帮互助的方式保护农民生产工作不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另一方面可以实现规模经济、集群经济、效益经济,从经济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最终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农业发展的不断提高。“三农问题”是建立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国家富强的必经之路。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文化告诉我们农业发展是我国各行业发展的根本,是重中之重,为了贯彻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国策,实现国民经济翻番的经济要求,我们必须以农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新农村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法治建设,塑造起一批新时期有思想、有文化、有进取心的社会主义农村新青年。同时要大力发展农业,以农业带动工业发展,以工业发展反作用于农业发展,最终实现农业工业的互助互补,提高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的经济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解决东西部资源分配不均、经济发展分配不均等问题提供一个新的物质基础。所以,解决“三农问题”就是要统筹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东西部发展,统筹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圆满完成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任务。


  3.“城乡二元结构”对“三农问题”的影响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城乡经济发展的两极分化,即城市规模经济工业迅猛发展与农村原始农耕的缓慢发展。“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并不仅仅是经济因素决定了,中国固有的城乡身份差异代表的文化因素也对解决“三农问题”早成巨大影响。所谓的“城里人”、“乡下人”之间的社会地位之间的巨大差异导致农村劳动力无法更好地融入城市建设生活中,城市居住者主观上也不接受农村劳动力成为所在城市城市化后的新的成员。所以,城乡一体化刻不容缓,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不仅能够更好地消除文化影响因素,更能给予外来农村劳动力一份进驻城市的信心,缩小城乡经济水平差异,最终实现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重大发展。城乡一体化代表着新时期城乡发展的新思潮,含将工业与农业、城市居民、农村村民,把他们当作一个整体^找到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结合点,从而打破旧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经济新的突破。


  4.城乡统筹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


  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创新,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措举,是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性思维。城乡统筹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突破旧有的模式,经济上城市与农村不同的土地流转模式造成了二元化经济的矛盾突出;文化上城乡身份不平等的现状也导致社会矛盾突出。所以,要想相对彻底地解决当前问题就需要有改革创新的大决心,打破固有的模式,打破城乡土地体制的不同,打破城乡身份制度的不同,优化城乡产业结构,推动城乡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积极发展农业和第三产业经济,同时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开放土地承包经营权,推动规模经济、绿色经济、产业经济的多方面、多维度的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统筹发展,最终推动城乡经济在一个平稳较快的幅度上得到增长,这对我国整体经济结构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5.构建和谐小康社会


  “三农问题”并不单纯是农业、农民、农村的问题,不仅是中国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它还关系到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共同富裕、可持续发展等的一系列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深化下去,才能全面构建小康社会。


                                                                         阮少东

                                                          (山钢股份济南分公司,山东济南250101)

上一篇:关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我国农村金融供需非均衡性问题及对策研究